人类令陆生动物在劫难逃?

来源 :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ng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种大灭绝”这个词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前不久流传的“人类即将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自身也难逃幸免”这类说法闹得人心惶惶。“物种大灭绝”究竟有没有那么可怕?物种又是由于什么原因而灭绝?这些原因之中与人类又存在什么必然联系?我们以陆生动物为例一起来看看物种灭绝的前世今生。
  阿特拉斯熊是棕熊的一个亚种。曾经在摩洛哥至利比亚一带活动。最后一只阿特拉斯棕熊很可能在1870年于摩洛哥北部被射杀,整个物种被认为已经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生活在森林广袤的地中海气候区域。由于该地区物产丰富,欧洲列强来到后,各种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自然也成了他们掠夺的对象。他们大量捕杀各种野生动物,把皮和肉运回欧洲市场出售。棕熊因肉质鲜美,皮毛用途广泛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1870年,在阿尔及利亚的西迪比而阿贝斯郊外,一只棕熊被杀,之后人类再也没有发现过阿特拉斯棕熊。如今,野生的熊越来越少,但人类仍在对它们痛下杀手:吃熊胆,取胆汁……
  中国犀,它们本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中国南部,可是它们头上的珍贵犀牛角成了将它们引向灭绝的主要因素。贪婪的人类把犀牛角当成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将它的皮和血入药。人们认为犀牛是上乘中药,由于犀牛数量稀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到了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直至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被捕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被捕杀,在这最后十余年间,人类共捕杀到的犀牛不足10头。1922年之后,在中国境内,再也没有人可以看到任何一种犀牛。
  素有“草原骑士”之称的斑驴,四蹄健硕、奔走速度快、生性机敏,对一切入侵者都怀有强烈的敌意,因而斑驴便被人类驯做家马的夜间守护者。斑驴不但能守护家园,而且在经过驯服后还能替主人拉车。
  1830年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但斑驴由于肉鲜美且出肉量高,因此一直是非洲入主要猎食的对象。不过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直到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他们采用套索、火器等装备对斑驴进行疯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到了19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能再见到斑驴了。
  世界上最后一头斑驴是饲养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动物园的一头雌驴,它孤苦伶仃地活到1883年,最终也无法摆脱让自己的物种走向灭绝的命运。
  台湾云豹在1940年以前尚有几千只左右存活,但由于台湾地区的人发现云豹的皮毛美观大方,毛质柔软并富有光泽,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云豹的骨头也被人当作中药材。台湾云豹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大量砍伐森林使云豹失去了家园,终日食不果腹,最终被饿死,有些饥不择食的云豹因吃掉了被毒死的家禽而死亡。
  1983年,一只幼年台湾云豹的死去,可能宣告了这个物种的灭绝。从此我们只能在图片中见到美丽的台湾云豹了,台湾云豹很可能已经离开了我们。
  列举了这些陆生动物的灭绝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在这些动物灭绝的案例中难辞其咎。
  事实上,地球此前已发生过5次物种大灭绝。第一次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约有85%的物种灭绝,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第二次发生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那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是造成此次灭绝最主要的原因;第四次发生在距今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海水含氧量下降;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如今人们最为熟知的一次,在这次大灭绝中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走向了灭绝。据推测,这次物种灭绝的原因在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主要都是由于地质灾变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据联合国有关报告显示,自工业革命开始,全球已进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时代。与地球史上前五次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大灭绝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场过早到来的第六次危机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人类干扰,物种灭绝提速千倍。到2050年,地球上有一半物种或将消失。
  刊登在美国《科学发展》期刊的研究报告表明,人类可能会是此次面临灭绝的物种之一,作者还形容这种说法算是相当“保守”。这项研究以现代物种灭绝的速率,和“人类主宰地球前的物种自然消失速率”作了比较。研究主笔赛巴约斯表示:“如果继续放任下去,生命将耗费数百万年来恢复,而我们的物种有可能提早消失。”这项分析以脊椎动物的灭绝纪录为基础,资料来自化石纪录等历史数据。
  尽管目前的灭绝进程“以人类破坏环境为主因”,但相较于地球历史上出现的极端环境,人类活动或也推迟冰川时期的到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曾将“第六次物种灭绝”写入科普书籍《濒危动物》的黄乘明谈道,当人们开始保护濒危动物,所做工作富有成效,比如在最新一版中国濒危动物“红色名录”中,很多动物的濒危程度降级。
  虽然“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说法尚待考证,但由此引发的争论有助于人们清醒地意识到身处何种危机。
  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当它被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如果我们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的最终的灾难来临,人类能独善其身吗?
其他文献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制胜日新月异的中国医疗科技市场》中指出,中国医疗科技市场将在2013年-2020年期间保持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会增至55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报告指出,在医改的推动下,整个中国医疗体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趋势包括:监管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并建立起公平的竞争环境;价格压力日益加剧;医保报销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医院预算
期刊
宋应星,字长庚,考取举人后,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六次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实践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
期刊
据报道,日本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Himawari-8)拍摄到了地球细部影像,地球最真实的素颜照被呈现出来。  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导,气象卫星在距离地球22240英里(35790公里)处拍摄的影像,呈现出在未经任何颜色修饰前,地球最原始的样貌。  不可思议的高分辨率影像也凸显出了令人惊叹的细节,包括云朵、海洋和澳洲广大的沙漠。  2014年10月7日发射升空的“向日葵8号
期刊
据外国媒体报道,一家英国空天技术公司正在研制一种航速高达5倍音速的飞机,能够在4小时内把乘客送到地球上任何地方。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2014年12月15日发表题为《新型飞机可在4小时内到达全球任何地方》的文章称,英国喷气发动机公司正在研制的新型发动机系统,将为机上300名乘客的4小时全球之旅铺平道路。  该公司首席工程师艾伦·邦德表示,一项冷却技术能够使进入“佩刀”发动机系统的空气在0.01秒
期刊
英国《焦点》2014年12月刊号在解答“我们能不能听到流星的声音?”的问题时称:“流星能够制造声波。它们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像高速飞行的飞机那样形成音爆。”  不过,由于流星的高度通常在100千米甚至更高,而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速慢很多,因此在地面上的人们看到流星之后很久才会听到这样的音爆。而且,声音的强度也许不足以让所有人都听到。  回答称,有人声称在看到流星的同时听到了嘶嘶声,这也许是由流星产生的
期刊
工信部近日发布《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提出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模式进入宽带接入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太原等16城市进入首批试点,试点时间为3年。工信部称,将根据试点情况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加大竞争,将有力拉动民间投资,扩大信息消费,促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业务服务水平提升,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  工信部提出鼓励民
期刊
据外媒报道,在火星上执行探索任务的“好奇号”火星车有了新发现,当地时间2014年12月16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火星车在大气层中发现了甲烷增多现象,并且还首次确认在岩石中发现有机物。  据NASA称,“好奇号”在过去两个月,监测到了平均甲烷含量大幅增长的迹象,虽然很快消散,且波动的原因未知,但仍然激起了人们对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猜想。  报道称,一般星球大气中的甲烷都来自于动植物。不过也有人表
期刊
1977年12月9日,河北保定,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22岁的华炜在短短两个月的紧张复习后,踏入了那个设备简陋却又来之不易的考场。这一刻,彻底改变了几代人的人生命运,也让华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36年后的炎夏,身为燕山石化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她,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吹着空调、为我们讲述当年的大雪和曾经的场景时,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有人说,高考的迷人之处,不是如
期刊
近日,据美国科学促进会消息,韩国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基于成像的测试来快速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种方法可将测试时间从约16小时减少至4小时,它能有效帮助医生更加快速地治疗病人,并遏制因为抗生素过度使用和滥用而导致的抗药性。  当细菌在有抗生素的情况下繁殖时,会被认作对药物有抵抗力,但要检测出这一菌群的生长需要花16个小时至20个小时。为了加快这一过程,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叫做单细胞形态分析(SCM
期刊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在上海光源开工建设10周年暨运行开放5周年之际,特别推出专刊以示庆贺和纪念。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建并运行的上海光源是世界上同能区最先进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开放5周年以来,已经服务用户超过1万名,成为开展生命、物理、化学、材料、环境、地质、考古、信息、医学等诸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以及生物医药、化工、微电子和微加工等产业高技术开发研究的先进实验平台。  该所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