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悟与训练关系的再思考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z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名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本栏目特约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及特级教师撰写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主要关注学术前沿动态、未来发展趋势、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新学科的生长点等新问题以及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该栏目秉承“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方法,促进新发展”的宗旨,旨在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为广大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交流的平台。本期特推出黄德新老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这段话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除了“积累”“运用”外,“感悟”和“训练”都是“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综观当下教学实践,有的只重感悟,有的只重训练,有的把感悟与训练弄成了两张皮,有的把感悟与训练对立起来,凡此种种,盖因对感悟与训练关系和各自的作用认识模糊。要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引导感悟、实施训练,有必要深入剖析感悟和训练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在“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中的作用,让其各司其职。
  一、感悟是语文活动的初始和先导,且贯穿语文活动的始终
  从定义上说,感悟是阅读主体对阅读载体感知认知时获得体验或建构的心理过程。从语文学习的角度上说,感悟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载体时领悟内容、思想情感及其他,使联想和想象得以展开等一系列活动顺利进行的凭借。从阅读的角度上说,感悟是阅读主体对阅读载体内容的吸纳或排斥,对所呈现的人、事物的认可或批评,对情感价值观的认同或拒纳。通俗地说,感悟就是阅读主体对阅读载体或相关诱因的心理感应,到了一定的量,就在内心深处留下烙印,漫漫沉淀为素养,外化为气质。从程序上说,感悟是主体触及语文载体的第一反应,是语文活动的初始和先导,且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语文活动越丰富,感悟越多;感悟越多,参与语文活动的兴趣会越浓厚,效率也就水涨船高。虽然感悟具有无意识性、情境性、偶然性、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某些内容难以言表性等特征,但始终伴随着语文活动的进行,影响着语文活动的方向,决定着语文活动质量的高低。如学生一接触“父亲一手拿着手电筒,另一只手牵着我。长夜漫漫,山路崎岖,我们父子俩小心地迈出每一步,终于走出了黑暗而宁静的山林,回到了灯火辉煌的都市。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语文版四下《爬山》)这段话,心里就会有“晚上走山路不易”“爸爸护着我”“爬山后我有了收获”等反映。教学这段话,教师得引导学生边读边把语言文字承载的平面信息还原为立体构图,让漆黑的夜晚、崎岖的山路、手电的光、父亲的手等在学生大脑中变得具体起来。此外还得探究这段话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还原和探究的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内容,梳理层次,认知表达,感悟始终伴随着学习语文的活动。
  二、感悟是确保语文活动跳出纯技能训练的前提
  从阅读心理学的视角说,感悟是阅读个体对阅读载体的心灵感应,是语文经验获得和建构、语文素养提升和发展的生发器。阅读主体凭借感悟对阅读载体进行的个性解读和建构,不仅带着和丰富着感悟者的知识经验,还融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说语文是工具,它也是一门充满灵性的特殊工具。仅凭机械、粗糙、繁琐的训练是达不成理想目标的。要掌握且正确娴熟地使用语文这门工具,需要感悟,即心灵情智的积极参与,仅凭机械、粗糙、繁琐的训练恰如教“鹦鹉学舌”,再怎么训练,也还是鹦鹉一只。有感悟的训练是心灵情智的流泻,是充满灵性的活动,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没有感悟为前提的训练,恰似没有心灵、情智参与的机械运动,其训练是没有灵性的机械生产,产出的是或多或少的没有灵性的知识产品。可见,感悟是确保语文训练充满灵性、跳出纯技能训练的前提。还以教学语文版四下《爬山》最后自然段为例。若想让学生掌握“叙述 感受(总结)”表达技能,首先得引导其感悟这段话的结构和表达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妙处,并建构其理性认识。按理训练,思维智慧参与其中,形成的技能就不仅仅是技能了。如果学生对这段话的表达特点没有充分感悟,就让其实践,如此表达,充其量只能是机械地依葫芦画瓢。只见其形,不见其魂,时间一长,形也回到书本里去了。
  三、训练是变感悟为技能途径的物化
  从方法论的视角看,训练则是形成技能的重要操作手段,也就是说,是把阅读主体在阅读载体中获得具有无意识性、情境性、偶然性、暂时性、不确定性和难于言表性的感悟转化为技能的必要途径。从呈现形式看,训练目标一般是线性的,指向明确且可操作。从过程看,训练是以感悟为基础和前提的继续和巩固,是感悟的物化形式,也就是说感悟是训练的初始和先导,训练是感悟的继续和巩固,是把感悟所得变成操作技能途径中的物化。比如,教学“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语文版四上《观潮》)这个句子,首先引导阅读主体在大脑皮层中再现浪潮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在海平线上奔驰腾跃、声震大地的情态,勇武而壮观的浪潮便直入心田,物我同化间,浪潮与“我”一色,敬畏自然的情怀得以陶冶,同时领悟到这种句式的精妙;接着抓住“犹如、如同”关键词,仿语言形式说暴雨,说狂风,说云彩……由此发散开去,创造性地说写并举。思维语言流入笔端,训练便把感悟物质化了。从物化的工具层面上看,要转化为技能的感悟而不训练,其感悟就是心里描绘的蓝图、口头上的拳术。
  四、感悟和训练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从行为方式上看,感悟是阅读载体刺激阅读主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指向的是阅读主体对阅读载体的独特体验,主要凭借感觉和知觉完成,训练则是感悟后的实践行为,指向的是语文技能的物化,旨在帮助阅读主体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语文技能,凭借的不仅是感觉和知觉,还有言语、文字等。感悟是一种心理认知,往往是自由自在式的天马行空,需要想象、思维和内部语言的参与,训练则是在这种心理认知基础上依据学科知识体系而科学展开的活动,讲究循序而为、螺旋推进,除了需要文字和外化言语外,还需要想象与思维的参与,训练并非得文那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无形的心理演示,训练是继续感悟的物质呈现,可见感悟并非得意那么简单,它是融感性和理性为一体的不为物化为表现的心理演示,训练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物化呈现。感悟是能留下心智痕迹的“训练”,而训练还可以留下言语和文字,外化为技能。再以语文版四下《爬山》最后一自然段为例。就表达而言,首先得感悟到三点,一是叙述感受,层次分明。二是叙述部分语言简朴,描述自然细腻。三是感受部分语言工整,话浅理深。学生有了这三点感悟,训练表达就有了理性认知,训练就成了有理性指导的自觉行为,由此思接春游、爬山、游泳……在练就形似神似的语言产品的同时,上述感悟将积淀成语文心智。训练会巩固感悟所得,感悟会提升训练档次,感悟与训练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只重训练或只重感悟都有失偏颇,把两者割裂或对立起来是不科学的。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其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而语感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语言实践,实践的主要方式是训练,因而训练是必要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的是与感悟融为一体的理解运用训练,要避免的是没有感悟体验的纯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应充分感悟训练,在训练中促进感悟。
  五、在感悟中引导训练
  从呈现形式上看,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隐含在具体的由字、词、句、段、篇等组成的文本里,单从掌握其隐含在文本中的工具而言——汉字的认知、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建构、篇章的掌握,都需要感悟和训练通力合作。从掌握语文这门特殊工具的认知过程看,能一边感悟一边训练,且能在感悟中训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构成形式,一个个句群按一定的逻辑构成篇章——一篇篇的语文课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感悟去实现对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多方法地实施听、说、读、写技能训练。
  如,《瀑布》(语文版三下)中的语言和瀑布一样美,教学时要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边感悟边进行语言训练。教学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充分感悟,首先文图结合,读文看图,再唤醒经验,把书中的瀑布幻化为自然界的、银屏上的形态多端的瀑布,感悟瀑布的万千情态。接着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潜心会文,和同伴交流好词美句。千姿百态的瀑布,凭借文字刺激想象,对接相似模块,在学生大脑中流动起来、鲜活起来。第二步,训练,凭借学生对描写瀑布句子的感悟,顺势安排观瀑布、说瀑布的语言训练。
  多媒体出示远看瀑布动画,让学生边看边表达眼中的瀑布,然后交流。
  生1:瀑布像挂在高山前的白绸布。
  师:你用比喻的方法说,很好。
  生2:瀑布像高高挂着的水帘。
  生3:这般景象没法比喻,青山中流动着白色的珍珠。
  生4:远远望去,黄山的瀑布像三四条同时从山顶上垂下的银色绸缎。
  ……
  感悟和言说结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得到了有效训练。由此可见,感悟是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训练是掌握运用语言的综合实践。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六、在训练中提升感悟能力
  前面说过,感悟具有无意识性、情境性、偶然性、暂时性、不确定性和难以言表性等特征。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感悟,其在感悟中获得的知识、对词句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对人物的把握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单一的甚至是错误的,且感悟往往是一闪念式的,来得急也忘得快。这就必须联系和结合语言环境,在体味和揣摩过程中通过物化训练来弥补感悟的不足。从常见的语文教学策略看,鼓励个体感悟天马行空,引导小结回归概括,为训练打下理性基础——在感悟训练、训练感悟的交替和循环往复中展开语文学习活动。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明白“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形成良好语文技能的道理。
  还是以教学《瀑布》为例。
  教师抓住关键句“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让学生感悟到瀑布之婀娜、之朦胧、之轻盈、之曼妙……再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把“如烟,如雾,如尘”具体到云朵、瀑雨、白雪、晨雾……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如……如……如……”句式说话,感悟和训练并驾齐驱。结果“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珠,如玉,如花;时时来一阵风把云朵吹得如白兔,如骏马,如小狗;早晨,远处的晨雾如轻纱,如炊烟,如银帘……如是的句子从学生的嘴里若流泉般冒了出来。
  引导想象,开启思维,促进感悟;内化迁移,实践运用,促成训练。引领学生进入语言学习运用的实践中,既训练了运用语言的技能,又进一步感悟到了瀑布之万千情态、之秀美灵动,并孕育了欣赏瀑布之情趣。训练感悟互相促进,情趣语言共熔一炉。
  语言感悟技能训练如此,语文其他内容的感悟与训练亦如此。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在感悟中训练,在训练中深入感悟,让感悟和训练各司其职,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陈会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11(06).
其他文献
由于种种原因,每年都有一部分油菜,尤其是部分三熟制油菜移栽期迟到11月中下旬,如果田间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油菜生长不良,分枝减少,提早抽苔开花,产量不高。必须加强田间管
新平县平甸乡白沙斗的土掌房已被推平,工人正紧张建盖新房;元江县青龙厂镇假莫代安居房搬迁重建已经选好新址;峨山县大西村委会未建盖新房的村民小组已制定实施方案。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妇科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分别为55例。干预组患者实
目的 了解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9 例70 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数据进行
蓖麻是一种具有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油料作物,可以说全身都是宝:蓖麻籽可榨油,油料除在医药上用作泻药外,精炼后的蓖麻油是飞机,高速车床的润滑油。蓖麻秆是造纸的原料,其秆皮可制绳
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金都”的山东招远市,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先后分3批于西北农学院引进西农莎能奶山羊152只,其中母羊113只,公羊39只。母羊放在4处乡镇重点村饲养繁殖,公羊放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和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全面部署省民委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为建设廉洁型机关提
2006年1月11日至1月16日重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市政协二届四次会议隆重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着3100万重庆人民的重托,承栽着科学谋划“十一五”发展的重任,济济一堂
苦瓜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富含维生素B1,具有预防和治疗脚气病,维持心脏正常功能,促进乳汁分泌和增进食欲等作用。
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补充,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以家庭教育为载体,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