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诗人发帖寻求富婆包养的背后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春节刚过。一则80后诗人发帖寻求富婆包养的消息在“第四媒体”炸开了锅,各家网站竞相转载。引起社会一片哗然。“一石激起千层浪”。纸媒、电视、广播均跟踪报道,试图发现一些大卖点、大新闻以供读者飨读,但最终不了了之。今日,本刊特派记者深入采访,全方位调查,独家报道80后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寻求富婆包养背后的新闻。
  
  寻求富婆包养,让网站炸开锅
  
  2009年2月24日,网友“失败也英雄”在他的新浪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寻求富婆包养的我——诗人张起,包养底价不得低于120万/年》。博客里介绍了他发帖的初衷:即不想再‘每天写诗的时候还想着下一顿吃什么’,只想‘衣食无忧’,只想有个精神上的寄托,找个富婆或者富姐来包养。
  同时文章中附有一个包养内容约定:如果是同居包养,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和一点零花钱就可以;如果要分居包养,可以安排我住在另外的地方,随时可以过来相聚,我提供全天候服务,包养人提供的费用每年不低于120万元人民币。另也“可以按年度签订包养协议,期满后如果包养人满意可以续约。”这位自称“80年后出生”、“21世纪风流才子”的他,提出了富婆包养的博文顿时在网上火了起来,多个网站竞相转载,人们看到后不仅仅是惊异,更多的是感叹!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大媒体发动力量。试图寻找这位独特的80后。但一段时间后,各种媒体的炒作和报道却渐渐冷了下来。为一探究竟,记者几经周折,终于通过帖子后留下的博客网址、手机号码以及QQ等联系方式找到了这位神秘人物。
  
  写诗源于初中的一篇散文
  
  张起,这位颇受争议的“诗人”,今年23岁,老家在陕西省成阳市句邑县湫坡头镇甘店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中弟兄三个,生活境况一直不好。2006年9月,高考落榜的张起怀着改变家庭的梦想,带着两个同样辍学的兄弟外出打工。他心想:只需在外面拼搏和努力学习,贫困的家境一定会得到改观。于是。他在打工的同时,参加了南昌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
  南昌大学的学费每年5500元,每月的生活费至少也有500元。为了坚持学业,张起不惜利用业余时间在医院做护工,端屎接尿,甚至有时还要靠在小饭馆端盘子洗碗每月赚200元贴补生活费。“晚上加班写东西还养成了烟瘾,每天要抽两包烟,都是两元一包的,最低标准了。实在没钱买烟,就在烟灰缸里找自己抽过的烟蒂。钱不多时就买几个馒头或者一包方便面凑合。”
  对于农家出身的张起来说,这些苦简直如他所说的“毛毛雨”,因为他坚信有爱好有追求就一定能改变家庭的面貌,“苦尽甘来”。说起张起的爱好,那还要从他的中学时代说起。记得上初中时,老师在一节作文课上将他的一篇散文当做范文来颂读。在文章的最后,老师这样评价道:“文章描述细腻,观察仔细。可见作者文笔很好……也许就是因为这才惊醒了他潜藏的文学梦,随即便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散文、诗歌、小说……一发不可收拾。
  大学期间,除了学习基本的课程和打工外。张起依然坚持写作。每天晚上10点下班后仍不忘文学创作,希望以此能成为专职作家。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遇见伯乐。
  2008年9月,由于生活所迫,张起不得已退学了。但他没有回家,选择在校外自学。12门功课已经过了8门,希望明年拿到毕业证。
  
  迫于生计抛出“寻求富婆包养”博文
  
  张起看着劳累过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看着在外打拼却挣不了几个钱的两个兄弟,他再也无法安心的呆在学校里学习。他觉得身为人子。他愧对父母;作为长兄,他更对不起两个弟弟,让他们辍学打工来供养他上学……无奈,彷徨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什么办法让父母轻松呢,有什么办法让他既能安心读书。又不愁学费呢?
  正当张起一筹莫展时,湖南籍诗人黄辉,通过媒体宣称想被富婆包养,从而实现自己的写作理想。2007年2月,重庆知名女作家、富婆红艳,在其博客中主动表示,愿意包养黄辉一年。这则消息对张起触动很深。我为何不能效仿呢?这丢人吗?这合适吗?张起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张起下定决心。要改变命运,改变现实,他只能走这条路,而且认为这是唯一的选择。这样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段。
  
  发帖后四面楚歌
  
  在与张起的多次闲聊中,记者发现他其实是个很腼腆而且又少言寡语的小伙儿。记者无从将他本人与网上发帖人联系到一起。当记者问及他为何能提到每年120万费用时,他笑着说,那是自己估算的。他觉得自己不仅仅需要生活上的满足。而且更需要精神上的丰富,比如类似的采风、旅游等等,这样才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对写作很有作用。
  张起的博文引起的回应很是热闹。张起告诉记者,发帖后自己的手机也几乎要被打爆了。有人询问他想法的真伪,有人责难他“男人活到这份上也真够贱的”,也有像他的一样文学青年表示面对文学理想和现实生存两难选择的无奈。最让张起“感到脸红的是”,夜半常有女性给他打电话,询问身体发育状况。
  张起的QQ号码也不断被人加入,不少女士询问他的基本情况。据张起介绍,曾经有一位哈尔滨的29岁独身款姐,还有一位香港某公司的35岁副总,开价60万,要求闲暇时间能像朋友似的谈谈心。不过,张起表示,虽然她们都很欣赏他的诗作,但在寻找物质帮助之前,他更想找到一位可以谈心懂文学的知音。
  张起并不避讳自己的选择已经在传统的公众道德价值体系里剑走偏锋,甚至被看作是游走在情色服务边缘的灰色地带。这种举动虽不违法。但必定要被世俗所不齿。鉴于此,他发帖一事至今没有让校方和父母亲知晓。
  张起曾说:富婆包养诗人也是一种等价交换。富婆有钱,我有才,她们有精神需求,而我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劳动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如同合法的生意一样,有何不可?而我得到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与舒适的生存空间,这种生活的改善,对于我的创作很有帮助。这种交换,是相对平等的,也是文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的探索。
  
  各方热议:做文先要学会做人
  
  许多网友认为,张起让富婆包养是想“吃软饭”,既丧失了男人的骨气和尊严,又有自我炒作的嫌疑。还有许多网友对他的境遇给予理解,他们认为诗人作家不是学位,也不是职称,除了专职作家,大部分作者都是靠卖文或者其他职业在养活文学创作。如果他们的文学作品未经出版,那么真实价值和废纸有何两样?这些作者仅凭一腔热血还能支撑多久?
  为了文学创作,张起自愿奉献自己让富婆包养。这是一个奢侈的愿望,就好像自己卖身给公司做总经理一样显得一厢情愿、异想天开,不仅让人感到心酸,更让人感到他自不量力。富婆们如果对诗歌有兴趣,书店里唐诗、宋词、现代诗、海涅、泰戈尔、歌德等人的传世佳句多得是,完全没有必要要求张起现场发挥。如果真的能实现这种求仁得仁的好事,那么许多衣食无着的男青年都可以走这一捷径,趋之若鹜了。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某处一处长如此感慨道。
  西安工业学院人文学院郑胜旭教授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边缘职业,作者首先要有自我的生活保证,这是文学爱好者不能回避的。特别像张起这样没有多少生活阅历的年轻人,更要深入现实社会。除了通过劳动满足自我生活需要外,也是积累创作素材最好的方法途径,并不是有了物质保障和优越的环境,就能有高质量的作品出来。
  陕西省一位知名作家看到张起的相关报道后也深有感触。他说,文学创作是个苦差事,多少传世之作都是作者耐住寂寞、清贫,用心写出来的,优越环境不一定会成就优秀作品。依文为生者往往劳而无获,而且做文先做人,成为好诗人要先做合格公民,遵守公众认可的道德观。张起的生活选择本是个人自由,但已走到道德边缘。一位作家的人生价值取向有了误差,那么他的作品何来真情实感去打动读者?何来底气去惩恶扬善?如何以一位智者的身份去为他人指明黑暗中的航标?
  张起此举固然令人堪忧。但这似乎更应引起中国文学界的广泛思考!
其他文献
在美丽的洛水之畔,有一个安宁幽静的小城。有一天,死神来到了这里。死神说:“一个星期后,我要带走一个人,一个全城最穷的人。”  有三个人听到了死神的话,但是他们都十分坦然。第一个人是富翁,他洋洋得意:“我富着呢,怎么轮也不会轮到我。”第二个人是富翁的邻居——平民王小虎,他微笑着说:“我虽然没钱,但是却一点儿也不穷。”第三个人是大街上的乞丐,他居然也乐呵呵的:“死就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再说,这么多乞
真是沉痛得无法下笔。  “叔叔不要杀我,不要杀我……”一女孩边跑边求饶,但长刀还是捅破了她的胸膛。让我们记住这个悲惨至极的日子:2010年3月23日,在福建南平,发生了8名小学生被砍死的特大恶性杀人案。7时25分许,一中年男子手持长刀,在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刺向了正在等待上学的孩子。55秒,8死5重伤!  这不是南平地方新闻,也不是福建本省新闻,也不仅仅是中国新闻,这已是世界新闻,是人类世界的共同的悲
“万荣花鼓”是流传在山西南部黄河岸边万荣县境内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在晋南地区的河津、浮山、稷山、翼城、闻喜等县境内也有流传。由于涉及地区广,又被人们称为晋南花鼓。  相传,“万荣花鼓”的祖籍在安徽凤阳。凤阳人于明朝初年外出逃荒卖艺,才把“花鼓”传入万荣。在万荣,经过当地劳动人民的加工改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搬上了舞台。  “万荣花鼓”的打鼓动作淳朴、健美,感情豪放,表演套路丰富多彩,有风搅雪
内容提示:职工发生车祸被撞致残,单位积极救助跑前忙后出力出钱,但等肇事方赔付相应的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之后,职工却拒绝偿还单位垫支的医疗费,单位的好心没得好报。面对这种尴尬,单位依法催还医疗费不仅引起当事职工不满,还引发了一场官司。    车轮滚滚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也酿就事故频频。伴随着一起又一起交通事故,用人单位与职工因工伤赔付与人身损害赔偿之间的竟合而争议不断。北京燕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牛年新春将至,为丰富省城水果市场供应,满足城市居民的不同消费需求,近日,武夷山市供销社组织武夷山桔柚等专业合作社促销人员,风尘仆仆赶赴榕城与各大超市联系,并用电话联系南平驻北京办事处,让获得国家绿色食品称号的“天妃”牌等一批水果进入南北销售平台,既帮助果农增收,又让城里人品尝到来自世界双遗产地的优质水果,1月7日已有100箱桔柚发往北京。这是武夷山市供销社近年来为“三农”服务的一个侧面。    组
当生命只剩最后几分钟时,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你愿意以哪种方式结束生命?所有人都不愿去想死亡,不过在某些时候,想想这些问题是有好处的,至少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医疗政策和研究目标。当我们在与死亡抗争时,科学能为我们提供多少帮助,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个永生的细胞    人们常说,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更坦然地面对死亡,是因为他们见惯了死亡。100年前,人类平均寿命比现在短30年左右。过去一个世纪
巡展活动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的具体行动。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作为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近年来,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曾庆红、回良玉、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成绩,指明了方向。  协会认真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在胡富国会长的带
2010年如期来临。这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头年。  在过去多年的岁月里,《记者观察》以她开阔的视野,锐利的目光,犀利的文笔,无所不至的触角,对社会、对民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和思考。我们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农民工呐喊,为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呼吁;关注过在基层辛劳奔波的村官,注视过在山区辛勤支教的贫困学生;我们曾深入山区寻找赵树理笔下的李有才,曾涉足黄河岸边追寻当年抢救61个阶级兄弟的老船工;我们
“一把手绝对真理、二把手相对真理、三把手服从真理、其他把手没有真理”,这一坊间流传的段子,戏谑中展现了一些地方官场的真实生态。    县级一把手既意味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又意味着权力不小,甚至“我的地盘我做主”;少数一把手在大权独揽之后,也为缺乏制约的权力所害。记者近日走访部分落马干部发现,这些当年的县级一把手们,如今在监狱中反思最多的,除了自己的贪欲,就是权力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诱惑。“我做的决定
山西和陕西两个地方,历史上一直有着非常频繁的交流,因而有了“秦晋之好”一词。如今,两省虽说一河之隔,却因为交通上的不便,给原本应该更加亲密频繁的交流,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10年前,660公里的艰难旅程    山西的省会太原和陕西的省会西安,都是文明古都,在历史上,两地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是,时光进入到当代,从太原到西安这短短660公里的距离,却因为交通的滞后,两地的交流远远不如唐代那样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