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细胞侵犯骨髓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chaoqiao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胃癌骨髓侵犯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特点,筛选对胃癌细胞骨髓侵犯具有提示意义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30例胃癌发生骨髓侵犯患者,收集血常规、凝血功能、免疫、生化及骨髓等临床指标检测结果资料.分析上述患者与未发生骨髓侵犯的Ⅳ期胃癌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在提示胃癌细胞骨髓侵犯中的意义.结果:与未发生骨髓侵犯的Ⅳ期胃癌患者相比较,发生骨髓侵犯的患者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CEA及CA72-4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FD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88),且阳性似然比最高.同时,两组患者外周血幼红、幼粒细胞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骨髓侵犯患者的部分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较未发生骨髓侵犯患者异常检出率更高且变化更为明显,上述指标对骨髓侵犯具有提示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为传承福建中药特色炮制技术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炮制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现代中医药文献和调研寻访福建老药工等方式,探析福建橘红的今昔与药用兴衰。结果与结论福建橘红在现代分为橘皮类橘红和柚皮类橘红两类。福建橘红的应用兴于宋,盛行于明清时期,但因橘皮类橘红加工费时、产量低,自20世纪50年代起产量逐渐减少,到60年代已基本被柚皮类橘红代替。当前无论调剂配方,还是配制成药,均配付柚类皮橘红。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案下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不良行为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组、P组、SP组,各30例。均在腹腔镜下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前,S组患儿予吸入麻醉,P组患儿予全凭静脉麻醉,SP组患儿予静吸复合麻醉。结果3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P组患儿拔管时间显著短于S组和SP组,且SP组短于S组;SP组患儿的清醒时间显著短于S组和P组,且P组短于S组(P<0.05);3组患儿术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鼻饲、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通腑泻热汤灌肠联合西医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遵化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甘露醇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活血化瘀汤鼻饲、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及通腑泻热汤灌肠。两组均连续治疗18 d。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目的提升稚儿灵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党参、太子参、白术(麸炒)、制何首乌和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中多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LC图中可检出党参、太子参、白术(麸炒)、制何首乌和陈皮的特征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没食子酸、芍药苷和橙皮苷进样量分别在0.7453~44.7172μg、1.9627~117.7622μg、3.3054~198.325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泌炎宁颗粒中绿原酸、蒙花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ACE Exce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3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绿原酸、蒙花苷质量浓度分别在11.33~135.91μg/m L(r=0.9992,n=5)和5.48~65.75μg/m L(r=0.9990,n=5)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
目的探讨基层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干粉吸入剂(DPI)的干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泰州市二级及其以下医疗机构的80名基层医务人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1名)和对照组(39名)。干预组给予多手段联合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完成0,3,6个月时的DPI操作规范性评分。结果干预组干预完成时的DPI操作规范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干预完成时比较,两组干预完成3个月时的DPI操作规范性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完成6个月时的DPI操作规范性评分显著降低(P
目的建立测定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中维生素B12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其含量均匀度。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二氢钠-甲醇(80∶20,V/V),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61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50μL。结果维生素B12质量浓度在0.01~0.3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精密度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类型分为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腺癌(adenocarcinoma,AC).EC患者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然而,系统治疗仅在部分患者中疗效较好,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很快复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强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来发挥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目前,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已成为肿瘤治
目的:分析直肠少见肿瘤的360°直肠腔内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在360°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下行外科手术及化疗的直肠少见肿瘤患者14例,根据超声及病理结果等资料,分析各种病变的特征性表现.结果:14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6个,术前超声诊断准确者8例,诊断符合率为57.1%,准确分期率78.5%.其中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28.6%),准确分期3例(75.0%);直肠肛管黑色素瘤3例(21.4%),准确分期2例(66.7%);直肠间质瘤6例(42
目的探讨益脾祛湿消毒汤加减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CIN并HR-HPV感染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予LEEP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益脾祛湿消毒汤加减,连续服用4个月,经期停药。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研究组患者的阴道排液量及阴道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