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顶管施工技术运用

来源 :大科技·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运用现状,进行全面有效地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顶管施工技术原理与特点,如施工效率较高、对周围建筑地基影响较小、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等,提出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具体运用要点,希望能够给相关工程提供良好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顶管施工技术;施工纠偏;顶管出洞;穿墙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9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6-0274-02
  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对城市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能够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更好提升。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市场给排水工程的大力建设,能够保证市区的污水处理效率得到更好提升,提升城市防洪抗涝效果。
  1 顶管施工技术
  顶管施工技术的原理比较简单,施工人员利用工具管或者掘进设备,进入到工作抗内部,采取推动的方式逐渐进入到相应的施工区域,借助中继间设备与主顶有关设备所产生的推力进入到施工区域。工具管突破土层后到达施工范围,能够直接被吊起,在顶推的过程之中,施工人员需要明确管道敷设预留位置,提前做好管道敷设工作。顶管施工技术原理主要运用三种不同的平衡理论知识,分别是泥水平衡、气压平衡与土压平衡等。
  2 頂管施工技术的特点
  2.1 施工效率较高
  通常来说,该项施工技术的应用,不需要进行土地开挖,要不会有大范围的拆迁,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整体造价比较低。顶管施工技术属于新型管道施工工艺,并非凭空而来,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地下管道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对地下管道施工要求越来越高,该项技术应运而生。现阶段,我国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部分老城区中的各项基础设施急需完善,为了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得到更好改造,妥善运用顶管施工工艺特别重要[1]。
  2.2 对周围建筑地基影响较小
  在顶管施工过程之中,对周围建筑地基影响特别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城市中的大部分管道主要铺设在地下构筑物当中,会对已经存在的管线与设备产生影响,而顶管施工技术的出现,施工人员能够采取曲线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准确绕开地下分布的各项管线,减小对地下原有管线的影响。
  2.3 受外界环境影响小
  由于顶管施工在地下开展,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小,即使外界环境恶劣,对顶管施工进度影响不大,能够更好的提升顶管施工效率。此外,因为顶管施工技术主要采取点状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具有施工面积小的特点,对地表植被的正常生长影响特别小,对地表植被起到良好保护效果,真正实现预期的施工目的。
  3 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3.1 工程概况
  某城区市政给排水工程当中,管道路线由南向北走向,北部的道路桩号为K0+0.415.214,南端的道路桩号为K2+803.654,总体长度达到了2856.64m,规划线的宽度为42m,道路机动车道面积达到了69844m2。在该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分部分项工程,分别是道路工程、排水管线工程、再生水管道工程与能源管线工程等。其中,排水管道槽的深度超过6.6m时,要采用顶管施工工艺,能够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
  3.2 施工准备要点
  在该市政给排水工程之中,运用顶管施工技术,施工人员要明确施工位置,并做好导管布设工作,防止土体或者地下水进入到管道之中。因为该项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涉及的工作领域比较广泛,为了保证地下管道施工进程,施工人员要使用大量的顶管施工设备,故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顶管施工机械与材料管理力度,并做好地下管道施工管理工作。在顶管施工之前,要在指定的区域内安装施工机械,并妥善选择顶管施工设备。由于该工程项目地下土壤中包含大量的淤泥砂与黏土层,对管道直径的要求特别大,因此,施工人员可以采用起重机与千斤顶等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施工[2]。
  3.3 做好施工纠偏工作
  在顶管施工过程之中,时常出现管线脱离事故,管道在局部力和偏心力的影响之下,一旦出现偏差,会严重影响给排水管道的运行效果。在高线程管道施工或者上方向施工时,市政给排水管道偏差效果更为明显。当市政给排水管道的顶进偏差超过10mm时,施工人员需要立即采用纠偏方案进行有效纠正,从根本上保证顶管施工满足设计需求。
  对于施工偏差比较大的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人员要根据给排水管道端部力矩特点,借用反向力矩进行纠偏处理,保证市政给排水管道逐渐进入到正常运行状态。在给排水管道纠偏过程之中,施工人员需要遵守“小力度、多纠正”的原则,防止纠正力度过大力矩过大现象的发生,避免给排水管道出现二次偏差。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人员则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准确控制施工管道施工力矩强度,不能够盲目纠偏[3]。
  3.4 顶管出洞
  所谓顶管出洞,主要指的是机头和首节管道被导入到接收井的过程,施工人员还要采取洞口封门的方式,提升给排水管道进入到土体内的速度。在顶管施工时,时常会出现整体给排水线路偏移抑或是管道变形现象,主要是因为顶管在出洞时受到外界较强的压力所引起的。因此,在实施顶管出洞时,施工人员需要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洞口端部的支撑力度,一旦发现线路出现偏移,则需要马上进行纠正处理,采取加垫跌角措施,保证顶管坡度更加可靠。顶管出洞属于顶管施工技术中的重要施工环节,施工人员需要认真遵守施工流程,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效果更佳。
  3.5 加强减阻工作
  在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当中,做好减阻工作特别关键。施工人员可以在管道外侧与土体内部加入适量润滑剂,有效降低管道阻力,使得顶进设备能够稳定运行。一般来讲,施工人员往往采用触变泥浆为润滑剂,为了更好的减小泥浆流失,可以在顶管机头的终端或者中继站进行压浆。
  另外,顶管距离的长短,也会对顶管施工进度产生影响,进一步提高减阻效果。施工人员需要结合顶管的长短,选取相应的减阻方案,如果进行短距离的顶管施工,在压浆过程中,需要在顶管设备的末端进行压浆,真正达到减少阻力的目的。
  3.6 穿墙施工要点
  在穿墙施工过程当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施工速率,保证土体强度符合施工需求。施工人员采用快速穿墙方式较多,防止土体结构暴露过长时间。在穿墙施工之前,可以在土体内部添加适量混凝土,采取这种措施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加强土体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则能够防止土体掉落[4]。
  此外,施工人员还要在洞口位置进行防水与止水,闷板开启之后,需要立即投入工具管道。为了进一步提升止水效果,也可采用橡胶圈进行辅助止水,因为橡胶圈具备较强的耐磨属性,柔性效果也比较好,能够全面满足洞口止水施工要求。在穿墙施工之前,施工人员还要加强后续准备,制定完善的止水应对措施,对墙体进行有效加固,加强市政给排水规划流程改进力度,保证顶管施工的合理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介绍施工准备要点、施工纠偏工作、顶管出洞、加强减阻工作、穿墙施工要点等等,能够保证顶管施工工艺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得到更好应用,有效提升市政给排水线路的运行速率。对于顶管施工人员而言,在实际施工过程之中,要对原有的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在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管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林 枫.天津富水软土地层超大矩形断面顶管施工技术对策与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0):215~216.
  [2]陈 麟.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2):15~16.
  [3]魏翠霞.探究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26):130~131.
  [4]龙昌斌.浅谈茂名供水管线工程顶管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8,25(09):130~131.
  收稿日期:2018-11-28
  作者简介:梁永秋(1984-),男,大专,主要从事市政工程工作。
其他文献
沈阳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在新中国几十年的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中,沈阳不仅为共和国经济建
新课程改革后,新高考命题,其目的在于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而地方史课程是学生身边的历史,利于密切学生与社会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这样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
畜牧业不断发展建设,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以物联网技术概念入手,对物联网整体结构进行了简述,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当前畜牧业上的具体应用,指出了物
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加全面地发展.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50例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普外科手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疼痛护
期刊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进行了解析,对三种监测手段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政府在国民教育中的公共责任是由教育的内在特性及其效益作用和公众对政府责任的确认所决定的,而非教育服务的公共产品性质。本文从分析政府在教育产业发展中的公共责任和教育
本文就如何确立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其在体育学习、训练中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展开了较详细的论述.文章提出的“创新体育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