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教育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人格的熏陶,精神的洗礼,我们还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教学工作,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一个连续的、承上启下的工作,任何片面的、局限的观念都会影响人格教育的成效。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领悟到语文人格教育的感染力,语文教学是有梯度的,是层层深入的,我们要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奋斗。
一,语文人格教育的特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的语文人格教育就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必须要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功能。
1、百科全书的广泛性
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思维交际的工具,语文学科具有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和非常广泛的社会性。语文学科是众多学科横向交叉的“汇集点”,是各科知识的“橱窗”。它的内容,域及中外,时涉古今,囊括万物,包举世事。范围之广、内容之杂是中学所有学科之“最”。同时,它又极其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之中,应用在人类的各个方面之内,哪里有人类活动(工作、学习、劳动、斗争、游戏、休息、娱乐等),哪里就有语言文字的参与,就有语文的实践和运用。所以,人们都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2、终身受益的绵长性
汉语具有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心理的烙印,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而我们的学生包括我們自己对母语的学习并非从零开始,也永远不会结束。在漫漫人生中,语文学习将伴我们一生,语文能让我们终生受益。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中,语文也呈现出阶段性和永续性的特点。每个阶段都会形成相应的语言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校是人一生中语文学习的黄金阶段,也是整个人生语文学习的柱石和桥梁,它既要接通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又要为未来的人生发展、继续学习铺石引路。这正是语文人格教育的要义和必须要担负的责任。
3、修身养性的感染性
语文教学的功能分四个梯度逐渐深入,首先是初步感知、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来满足生活、交际、交流的基本需要;其次是凭借语言文字进入人类文明的殿堂,认知、摄取人类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成果;再次,是在语言文化中反省、审视以致把握自己的人生定位、生活价值和生存方式;最后,是要完成人格的完善。这才是语文“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而我们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后面两点的实现,它是变“使用”为“享受”的转折,是我们让人性丰富,让灵魂自由、让精神清明的历程。可见,语文人格教育具有修身养性的感染力。
二,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就是要在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如何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学会如何塑造个性,养成健全人格,从而最终实现自己和谐全面的发展。所以,笔者将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认知目标。语文人格教育的认知目标从广度看,包括耳、口、目、手、脑、体。耳、口、目相当于听、说、读。手既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写,同时也涵盖了计算机应用及体态语言;脑则是指思维认知能力;体是指体态语言。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出发,我们毫无疑问应该将人格的认知目标在较广阔的范围内加以实施,并且重视其中的说和写的训练和提高。从心理特性层面看,认知品质主要包括认知的客观性、批判性、条理性和创造性。这些特性反映到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并对自己和他人能给出客观的评价,从而做到自省自律,自尊自爱。
2、情感目标。情感目标的涵盖内容包括求真、爱国、助人、审美。从心理层面上看,情感目标具有稳定性、紧张性、丰富性。这些特性反映到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关爱的品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同情他人、关爱别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助人为乐。能够以一种乐观开朗的心态审视周围或人生中的“小插曲”。能够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热爱传统文化,能够维护国格尊严,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等。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内容,提升作品中的情感目标并且在讲课时给予落实,将情感目标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看待。
3、意志目标。意志目标是指人表现在自觉的、有目的行为中的一种坚持目的、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模式,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学习、工作、自我修养方面的意志。从心理层面上看,意志目标具有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持性、进取性。表现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能自觉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行动过程中具有调节、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当遇到困难时,能够不退缩,不盲从,不放弃,敢作敢为,坚持不懈,并且享受挑战的乐趣,渴望成功,展望未来。
三、语文人格教育的意义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应该立足于“以人为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增强他们的人文内涵。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人格教育有着非凡的意义:塑造人格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中国古代的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以及由此要求达到的目标礼、乐、射、御、书、数,明确告诉,我们古代教育是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主体的教育,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是世界语文教学中的发展趋势,现代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能力开发的同时,也注意人的发展,这是世界语文教学改革的共同课题,也是整个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语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人格,为社会培养有健康人格的人才,也就是借助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形成伦理、道德、心智、身体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翟生.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塑造[J]
【2】程红兵. 语文人格教育论纲[J]
【3】李卫. 谈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人格培养[J]
一,语文人格教育的特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的语文人格教育就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必须要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功能。
1、百科全书的广泛性
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思维交际的工具,语文学科具有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和非常广泛的社会性。语文学科是众多学科横向交叉的“汇集点”,是各科知识的“橱窗”。它的内容,域及中外,时涉古今,囊括万物,包举世事。范围之广、内容之杂是中学所有学科之“最”。同时,它又极其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之中,应用在人类的各个方面之内,哪里有人类活动(工作、学习、劳动、斗争、游戏、休息、娱乐等),哪里就有语言文字的参与,就有语文的实践和运用。所以,人们都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2、终身受益的绵长性
汉语具有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心理的烙印,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而我们的学生包括我們自己对母语的学习并非从零开始,也永远不会结束。在漫漫人生中,语文学习将伴我们一生,语文能让我们终生受益。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中,语文也呈现出阶段性和永续性的特点。每个阶段都会形成相应的语言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校是人一生中语文学习的黄金阶段,也是整个人生语文学习的柱石和桥梁,它既要接通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又要为未来的人生发展、继续学习铺石引路。这正是语文人格教育的要义和必须要担负的责任。
3、修身养性的感染性
语文教学的功能分四个梯度逐渐深入,首先是初步感知、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来满足生活、交际、交流的基本需要;其次是凭借语言文字进入人类文明的殿堂,认知、摄取人类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成果;再次,是在语言文化中反省、审视以致把握自己的人生定位、生活价值和生存方式;最后,是要完成人格的完善。这才是语文“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而我们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后面两点的实现,它是变“使用”为“享受”的转折,是我们让人性丰富,让灵魂自由、让精神清明的历程。可见,语文人格教育具有修身养性的感染力。
二,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就是要在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如何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学会如何塑造个性,养成健全人格,从而最终实现自己和谐全面的发展。所以,笔者将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认知目标。语文人格教育的认知目标从广度看,包括耳、口、目、手、脑、体。耳、口、目相当于听、说、读。手既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写,同时也涵盖了计算机应用及体态语言;脑则是指思维认知能力;体是指体态语言。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出发,我们毫无疑问应该将人格的认知目标在较广阔的范围内加以实施,并且重视其中的说和写的训练和提高。从心理特性层面看,认知品质主要包括认知的客观性、批判性、条理性和创造性。这些特性反映到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并对自己和他人能给出客观的评价,从而做到自省自律,自尊自爱。
2、情感目标。情感目标的涵盖内容包括求真、爱国、助人、审美。从心理层面上看,情感目标具有稳定性、紧张性、丰富性。这些特性反映到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关爱的品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同情他人、关爱别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助人为乐。能够以一种乐观开朗的心态审视周围或人生中的“小插曲”。能够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热爱传统文化,能够维护国格尊严,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等。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内容,提升作品中的情感目标并且在讲课时给予落实,将情感目标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看待。
3、意志目标。意志目标是指人表现在自觉的、有目的行为中的一种坚持目的、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模式,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学习、工作、自我修养方面的意志。从心理层面上看,意志目标具有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持性、进取性。表现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能自觉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行动过程中具有调节、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当遇到困难时,能够不退缩,不盲从,不放弃,敢作敢为,坚持不懈,并且享受挑战的乐趣,渴望成功,展望未来。
三、语文人格教育的意义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应该立足于“以人为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增强他们的人文内涵。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人格教育有着非凡的意义:塑造人格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中国古代的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以及由此要求达到的目标礼、乐、射、御、书、数,明确告诉,我们古代教育是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主体的教育,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是世界语文教学中的发展趋势,现代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能力开发的同时,也注意人的发展,这是世界语文教学改革的共同课题,也是整个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语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人格,为社会培养有健康人格的人才,也就是借助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形成伦理、道德、心智、身体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翟生.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塑造[J]
【2】程红兵. 语文人格教育论纲[J]
【3】李卫. 谈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人格培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