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改变,它以它独特的特点,如:学科综合程度高,和社会联系紧密,要求学生学习自主性强等,对教者和学生都提出较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现阶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觉得,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学生的学习具有了自主性
以前学生都是被动地让老师把问题提出,然后教给他们怎么去解决。从学生的状态来说,学习是被动的、等待着老师去“喂养”。而现在教师只是给出一个“方框”,当然“方框”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但仍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做一些工作才能实现。学生从查阅资料选题、开题、实施研究,到给出研究结论或研究报告及选择合作伙伴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只听命于教师。教师只是引导,帮助学生,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相机指导学生的学习。
活动总结时,张亮同学认为:通过学习,他变得做任何事都会很仔细,连走在路上也会不断观察事物;在课堂上,我们小组的人都会积极讨论事物。开设这门课非常好,有助于我们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老师的师生互动,促进了我们班级的融洽。
李婷婷说:活动过程中,我高兴的是大家之间能有更多沟通。促进友谊。不愉快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人愿意做,都推来推去,我觉得这一点很不好。在活动中,发现团结的力量,遇到问题,大家一起去探讨,气氛很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让我感觉到了自主學习的压力。老师所教的内容只是进行点拨,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动手。
二、研究内容的开放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它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涉及几门学科的知识,也可能偏重于实践,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因此,学生学习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学习时间机动灵活,活动空间可以从课堂到课外并向校外延伸,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庄鑫同学说:通过研究许多的不同课题,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了平常学习生活中不常接触到的一些新鲜事物,这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增加了我们的课外知识,同时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在活动中,我们还自己动脑制作了许多仪器装置替代品,真是“学中用,用中学”啊。
三、有利于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性学习不但注重研究的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不仅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而且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与社会交往与合作中,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了解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夏学利说:我充当组长的角色,有领头的作用。有时讨论问题,有的成员争论,这让我不高兴。但我要化解这些矛盾,争取选出好的建议来讨论。这是我的责任,因而锻炼了我的协作能力。
刘长兵的感悟:原来,每件事都能那样详细地分析、了解、总结。在活动过程中,我观察到:一件很普通的事都能讨论得那样仔细。观察每件事都会有正反两面,我受益很大。
四、使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性的统一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和机会。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比较而言,研究性学习在学习形式上与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并无本质的不同,但其更偏重于问题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
李明星的体会:我学会了观察和查阅文件,这对我的学科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感悟到,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能学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程锋峰说:这门学科能激发我们内在的潜力,使自己更加充实。我会继续努力,加强锻炼,克服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相信学期结束之后,会有所收获。
通过现阶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觉得,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学生的学习具有了自主性
以前学生都是被动地让老师把问题提出,然后教给他们怎么去解决。从学生的状态来说,学习是被动的、等待着老师去“喂养”。而现在教师只是给出一个“方框”,当然“方框”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但仍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做一些工作才能实现。学生从查阅资料选题、开题、实施研究,到给出研究结论或研究报告及选择合作伙伴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只听命于教师。教师只是引导,帮助学生,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相机指导学生的学习。
活动总结时,张亮同学认为:通过学习,他变得做任何事都会很仔细,连走在路上也会不断观察事物;在课堂上,我们小组的人都会积极讨论事物。开设这门课非常好,有助于我们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老师的师生互动,促进了我们班级的融洽。
李婷婷说:活动过程中,我高兴的是大家之间能有更多沟通。促进友谊。不愉快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人愿意做,都推来推去,我觉得这一点很不好。在活动中,发现团结的力量,遇到问题,大家一起去探讨,气氛很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让我感觉到了自主學习的压力。老师所教的内容只是进行点拨,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动手。
二、研究内容的开放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它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涉及几门学科的知识,也可能偏重于实践,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因此,学生学习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学习时间机动灵活,活动空间可以从课堂到课外并向校外延伸,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庄鑫同学说:通过研究许多的不同课题,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了平常学习生活中不常接触到的一些新鲜事物,这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增加了我们的课外知识,同时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在活动中,我们还自己动脑制作了许多仪器装置替代品,真是“学中用,用中学”啊。
三、有利于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性学习不但注重研究的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不仅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而且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与社会交往与合作中,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了解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夏学利说:我充当组长的角色,有领头的作用。有时讨论问题,有的成员争论,这让我不高兴。但我要化解这些矛盾,争取选出好的建议来讨论。这是我的责任,因而锻炼了我的协作能力。
刘长兵的感悟:原来,每件事都能那样详细地分析、了解、总结。在活动过程中,我观察到:一件很普通的事都能讨论得那样仔细。观察每件事都会有正反两面,我受益很大。
四、使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性的统一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和机会。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比较而言,研究性学习在学习形式上与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并无本质的不同,但其更偏重于问题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
李明星的体会:我学会了观察和查阅文件,这对我的学科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感悟到,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能学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程锋峰说:这门学科能激发我们内在的潜力,使自己更加充实。我会继续努力,加强锻炼,克服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相信学期结束之后,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