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课堂效能的“隐性因素”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人们对课堂的节奏要求快了,对课堂的容量要求大了,对学生学习的质量要求也高了。应该说在努力了一番后课堂的效率确实得到了一些提高,尤其是学生对知识量的获取,也就是说三维目标中第一维度的目标达成情况是理想的,但是第二维度、第三维度的目标,在一味追求高效的旗帜下只见其影,而未能真见其效。不是讲追求高效的路子走错了,而是我们忽略了一些教学细节,反而导致“效能”大打折扣。有些做法表面看是为了追求高效,但是因为没有能洞察其弊端,反而起到弱化效果的结局,我们暂且把这种做法称其为影响课堂效能“隐性因素”。本文着重探讨这些影响课堂效能的“隐性因素”,并指出解决的办法。
  预习
  预习,作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被许多教师奉为成功的要诀。我也觉得预习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通过自己认真的预习,可以发现问题,明白自己哪些懂了,哪些不懂,还有疑问等等,待到老师教学时,可以认真听讲,弄懂不会的,也可以向老师提出疑问,寻求解答,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学不是仅面对知识,还要面对活生生的学生。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像前面说的那样认真预习,就显得关乎要旨了。
  但据笔者近年观察,学生的预习只见结果不见效果,只不过是教师完成一件自我安慰的事,学生哄老师一个开心罢了。何以至此呢?①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严重不足。②现代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能对学生产生诱惑的事物之多,今非昔比,学生的自控力又差,留守儿童又多,在家预习,缺少有效的约束。③在阅读教学中,真要读懂一篇文章,领会其主旨,很多时候除了能力、方法问题,还需要有很静的心境,课后,学生在家,没有兴趣作为动力,反有诱惑作为干扰,试问他能静下心来读懂文章吗?④课后多门学科“海量”的家庭作业,耗费大量的课后时间,搞得学生身心疲惫,预习只求“曾经做过,不求真正拥有”。
  但老师的任务又不能不完成,怎么办呢?寻找捷径。现在书店里的学习资料多如牛毛,随便买一本,里面的讲解有时甚至比教师用书还详尽,应付老师的几道预习题那是绰绰有余。至于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主旨的归纳、写作特点的呈现,资料上应有尽有。就这样,不经过大脑思考而产生的学习成果出现了。
  从学习的结果看,教师可能会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许也会获得一些知识。但是很明显,高效课堂绝不是仅获得知识的课堂,它更应关注: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力获得了提高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提升没有?毫无疑问,只从书本上照搬答案是提升不了阅读能力的,发展不了思维能力的。没有兴趣、自觉性、主动性完成预习任务,其优良的学习品质是得不到培养的。仅能在预习中获得现成的答案,连起码的中考、高考都应付不了,这样的预习,很显然是表面的“知识高效”,实质的低效。从这个意义上说,预习就变成了影响高效的隐性因素。
  鉴于此,有专家就呼吁:“语文教材的教学是否能取消硬性的也是自欺欺人的‘预习’要求呢?”假如我们把学生的阅读教学的内容全部置于课堂中,课堂的教学就从学生对学习文本的“一穷二白”做起,一切都变得毫无期待,一切都显出原汁原味,对一切的学生都做到了绝对的起点公平。这样可以让问题真实产生于课堂,让思维碰撞于真实的思维,让习得产生于自己的努力,让教师真正起到教育、引领、鼓励、激发、帮助的作用。尽管从知识的量来看,可能远不及有预习的课堂,但这样的课堂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上是远远要高于有预习的课堂的。
  批评
  教育教学中,批评总是免不了的,它有时能起到纠正学生过错的作用。但教学中的批评,不同于班务管理中的批评,用不好批评这把尺子,就会起到反作用,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进而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
  我们应该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悟性高,有的则差些。悟性高的学生,教师讲一遍就会,甚至自学也能会。难点,一点拨就会了。但是悟性低的学生,讲一遍可能还不会,甚至用同一种方法讲3遍也不会。由于现在追求高效课堂,教师们追求大容量、快节奏的上课境界,但是每个班总有这么几个(或一些)悟性低的学生,他们总是学不会,这样就拖了后腿,教师实现不了大容量、快节奏,难免心生急躁情绪,进而在言语上把握不住,说了一些伤害学生的话,比如“这么容易的内容,你怎么就听不懂?”“这个词语不是刚刚讲过,你怎么又不会了?”“这些内容平时不知强调多少遍了,你为什么还做错?”学生受到教师不中肯的批评后,心里感到委屈,不能全神于听讲,于是听课效率、学习能力都会下降。即使是那些领悟力不低的学生,也会偶尔犯些错误,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过错,没有足够的宽容,一味的咄咄逼人的批评,学生胆战心惊,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学习效率能高吗?
  如果我们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个体来看,承认其差异,让好的学生更好,让一般的、差的也能得到提高,那就可以了。而不应强求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高度,更不能放弃那些一般的和差的,那样教育就不公平、均衡发展了。如果我们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个体,就像一棵树,我们就是园丁,对不能很好生长的树,见过园丁批评过它吗?不仅没有,园丁反倒会自我反思,向人请教,把树和庄稼侍弄好。沿着这个比喻,我们教师应该明白两个道理:第一,树木是自己生长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选一个地方,帮助它长根,我们不能钻进到树木中来干预和代替它的生长;第二,我们的培育,最基本的施肥和浇水,是对根部来作用的,而不是对着叶子浇水施肥。我们教育教学现在越来越像是对叶子浇水施肥,比如说,我们一般都是抓知识点和抓题目,而不是抓与学习者的生命活动相联系的那些根本的东西。
  作为生命个体,人总是要经历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去点燃、发动和激扬生命的潜能与动力。而不是无端的指责批评,甚至是谩骂。一旦把动力激发出来,潜力就会无穷无尽,学习者就会乐在其中,乐而忘返。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总是在重复着高耗低效的劳动,学生被看成白纸,老师画什么,它就是什么;学生被当成水桶,老师灌什么,它就装什么;在这些学生观中,学生都没有被看成真正的生命来对待,当学生的生命被漠视进而被压制时,不仅学生表现出种种的不满,而且因为学生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教师教得辛苦,心生怨言,对学生的批评也就不足为奇了。
  惩戒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似乎明白,教学中的批评似乎是可以被省略的。那么惩戒呢,我觉得也是可以省略的。
  我所说的惩戒不仅是实施了的惩罚,还指对未曾发生的不良后果的一种事前约法三章,更直白些说是对学生的“恐吓”。
  有些任课教师布置作业或下达考试指标的时候,会说,“如果不完成就罚抄10遍!”“如果考不到80分,就把试卷抄10遍!”“如果不能实现目标,就叫家长。”等等,不一而足。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的心理素质有强有弱,面对压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压力越大,动力越大。一个班级里能有几个学生是心理素质强的呢?而教学是要面对全体的呀。试想,这样的“恐吓”在课堂上是增强了效率还是降低了效率呢?新课标都强调要给学生的学习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我们应该在如何创设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上加强研究,而不是抱住老观念不放,比谁治学生的招狠。其实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恐吓很显然已经不能增加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
  课堂上教师想实现高效,以为施加了压力,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紧张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并抓紧课后的时间好好完成任务。即使这一点能做到。也会带来两个相关的问题。①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实现目标,必然受到“制裁”,请问这样的“制裁”,有什么效能?它不是对正常的学习产生了负面效应吗?②你这一学科老师对学生如此严厉,但另一学科的老师并不使用这种手段,那么学生惧怕你,会拼命完成你这一学科的任务,而暂时置其他学科于不顾,试问:好了你一门,损害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算实现了教学的高效吗?我们经常看到上这门功课的时候有学生在下面偷偷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的现象。因为学生迫于那科老师的“淫威”,得罪不起,只好“委屈”一下这个“弱”点的老师了。这样的课堂,能实现高效吗?有时我们的教学就是这样的无奈,能否高效,有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它还可能受到别人的影响。这些都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影响我们课堂效能的隐性因素。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實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标准》中的物理教学倡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并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真正落实《标准》提出的要求呢?    一、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
本刊讯2月15日,银保监会正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并已受理多家商业银行申请,其他多家银行也拟提交申请。获批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五家大型银行正在抓紧开展各项准备
做个有储备的班主任,做个合格的教育者。不仅在知识上要有长期的积淀,在社会知识和心理学方面也要逐步积累提高自己,用自己的耐心。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流行教科书对政策科学演进史的解读,是一种阶段模型。其实,这只是政策科学发展的路径之一。由于政策阶段只是政策主体行为的理论外化,而人的行为总是多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因此政策
1月25日,中信银行在京发布了“信智投”智能投顾产品。据介绍,该产品采用人工智能+人脑的运营方式,借助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专家智慧把握客户需求。“信智投”主要有三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任务设疑,训练学生的探索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
为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课堂好比人生的旅程一样,即使向着预定的方向前进,也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数学课堂教学是由许多生命组成的动态过程,教师无论怎样精心准备,认真筹划,还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但初中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
在华夏最古老的重要典籍中,《仪礼》是比较难读的一部书,这主要是由于它语言古奥,文辞简略;名物茫味,无从考订;仪节烦琐,无从通贯。今天我们整理和研究历代《仪礼》文献,考察分析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