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让城市更美好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388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成都市正式获得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权的消息令人振奋,也让园艺产业重归人们的视野。美丽的花卉与植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行业故事与财富密码?园艺不但是城市生态和文化的精髓所在,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义的园艺产业还可为城市经济建设奉献可观数值,是推动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注脚。
  城市需要园艺和绿化
  按照当前的城市化进程,预测2050年时全世界将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爆发式增长的城市人口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钢筋水泥建筑和各式公路将挤占掉大量植物的生长面积,此时城市绿化和园艺产业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仅从健康的角度而言,欧美国家和日本、新加坡等国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设施的绿化中发挥园艺疗法的能效。
  园艺之于城市的意义,从大的方面讲,在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空气质量、为城市区域降温、增加野生动物权益等;而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园艺产业的兴盛,意味着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从如何靠近自然,到高效拥有自然,利用生活设计最大限度享受自然的乐趣。


  2024世界园艺博览会花落成都后,其确定的选址地拥有林木、水系、湿地、村落等资源,绛溪河从中穿过,生态环境良好,且交通便利,游客参观方便;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世园会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展览期间除各类室内外展出,还将举办學术交流、花卉园艺竞赛、文化艺术、商业洽谈以及儿童教育等活动。“其中,公园城市全球论坛、公园城市国际花园节等,均是在成都市民中影响力极大的公众活动,此次结合世园会举办,将有助于吸引全民参与进来。”其还表示,“成都未来将实现展馆展地的长期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也非常符合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根据成都的定义,公园社区是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中,由政府、居民、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共治,服务于生活人群和产业人群,“人城境业”融合共生的城乡空间和城乡治理基本单元。
  从蔬菜花园到生活园艺
  因为品种的丰茂和市场的巨大体量,我国或可被归为园艺大国,但与园艺强国距离甚远。与荷兰、意大利、德国等世界园艺产业强国相比,我国在花木产业结构、产业文化领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熟知国内园艺产业近况的从业者眼里,“国内园艺的低中端市场有经济基础,但精神境界、产业文化未能跟上,以致大宗花卉产品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高端市场自闭且狭窄,生产门槛高,跟风炒作严重,炒作过后缩水更严重;真正的顶级市场自产自销完全自闭。”
  “园艺不光是种花种树,还是新技术应用的舞台。”虽然业界人士指出了问题所在,但要切实改变却是难题。19世纪末英国著名园艺师格特鲁特·杰基尔在《花园的色彩设计》一书中提到了600余种园艺观赏植物,其中60%原产地在中国,20%原产地在美洲,10%在非洲,10%在欧洲本土。然而占比如此之大的中国本土植物中,大部分在国内市场上渺无踪迹,无人生产、少人应用,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对园艺产业的缺乏重视导致了这一窘境沉疴难解。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吕植进一步明晰了园艺产业在国内长期难以发展的原因,“我国‘人’与‘生态’有着较为明显的围界,很多花园、绿地禁止进入,人们难以切身感受、理解生态,更无法使其融入生活。生态应该是能让人们切身参与并感受到的,而不是与之隔离开的。”
  低成本、高效率应是园艺企业的追逐点,园艺领域当前已经不再适合相关企业单打独斗,而是应该拥抱“全产业链协作”,园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量”与“质”的科学把握。在欧美一些园艺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运用科技为园艺产业赋能已成为常态,从而保持着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虽然当地多的是家族式经营的园艺企业,却做到了长久累积的丰富种植生产经验和现代先进技术并存、并行。更难得的是,同一区域的园艺生产者已经自发形成了良性的生产同盟,同盟成员在搭建的内部平台上共享信息、数据,相互沟通,交流环境控制与生产种植经验,也对一些时新品种进行探讨与实践。
  业界人士指出,国内园艺企业需要认真践行“四个变化”,即“专业化(深入了解特定工厂和产品)、规模化(大规模温室生产可以防范投资风险)、标准化(产品需要提高并统一标准)和市场化(温室的优质产品需要更精细的营销渠道)。”面对国内园艺产业一直以来的发展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邹学校建议推动国家园艺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吸收园艺产业基地县和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国家园艺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园艺科技创新及成果推广应用,“新时代园艺产业科技创新,应围绕构建现代园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展开,突出加强绿色优质和产业融合技术创新研究。”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诡谲难测,极端气象灾害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显著增加,对几乎所有产业都造成了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需要积极应对。  天气是经济生活的“晴雨表”,事关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然而近年来各个产业领域都饱受天气“任性”之苦。2月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0年中国气候公报》,2020年我国气温高、降水多,气候年景偏差;与近十年平均相比,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偏多。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表示,“全
期刊
汽车芯片对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已经从市场的一片哀声中得到验证,但其之于芯片产业而言只是产能的10%——这样的情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汽车芯片荒”的背后,既反映出全球范围内的芯片短缺正在对供应链造成冲击,也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可能超出人们的预期。  “芯”荒,以致心慌?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演进,汽车从只用数颗可有可无的芯片到必须使用数百颗不同类别的芯片,其功用涉及动力系统控制器、汽车操纵系统等核
期刊
民航业对商业环境高度敏感,以致于从实绩来看,其成为疫情中受冲击最大、恢复最慢的行业之一。后疫情时代民航业的发展重点,应是如何使旅客的航空旅行更轻松、更智能以及更安全,使人们重拾对航空旅行的信心,并增强航空运输业的强韧程度。  低成本运营是关键  当疫苗接种不断普及,航空公司在收入端逐步迎来恢复,再通过各种举措将成本维持在低位,航空公司有望迎来或快或慢的业绩恢复期。  2020年显然是民航业的艰难时
期刊
人才输出和品牌输出是产业进步的标志,品牌力也是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与焦点,中国企业需要在保持产品品质的同时,在商业价值和文化输出中找到平衡点。  品牌打造的目的、效率  品牌是企业配置资源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提高附加值、形成市场溢价能力的重要砝码。品牌设计大师华特·朗涛对品牌的定义是,“一个品牌就是一个承诺,通过识别和鉴定产品和服务,它表达了一种对品质和满意度的保证。”但现代商业中的品牌力竞
期刊
企业需要拥有诉讼思维么?答案是肯定的,行业巨头们时刻面临着反垄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诉讼,需要认真应对;中小型企业之于人员变动、职务发明等方面的诉讼也不在少数。诉讼风险是影响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企业而言,取得有利判决结果是最佳结果,有时在应诉过程中争取条款相对有利的和解协议也不失为一个可接受的选择。  官司VS市场,事关知识产权的狙击  大部分的企业间诉讼,特别是巨头级企业,所打的官司多聚焦
期刊
自三部门发布超高清行动计划后,全国已有多个省出台相关政策,从产业规模、内容供给,到网络传输和推广应用,陆续开启“个性”化的超高清行动计划。  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超高清视频带动着视频采集、呈现、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发生深刻变革,被视作重塑广电媒体新生态、重构现代传播格局的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为加速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超高清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起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
期刊
党的十九大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推动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的枢纽,也是打通“双循环”堵点,推动更大范围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的自贸区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也在发展战略上亟待把握新趋势、突显新特色。  21个自贸区21个中国品牌  从概念上说,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
期刊
部分国内化工龙头企业在细分领域已具备全球话语权,业绩和估值有望双升,但仍需丰富产品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及基础产业,深度关联国家经济命脉和战略安全,从纯硬件驱动到强调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直至如今云端绽放的数智化工,化工产业正一次次趟过发展的“大江大河”。  在“大江大河”中发展  热播剧《大江大河》里,主角之一所在的金州化工厂,可谓演绎出了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的缩
期刊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快速变化,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数字企业、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将成为发展中不确定因素中的确定引擎。  这其中,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纵观全国各行各业数百家知名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如果梳理其中的心得,可以总结出企业数字化转型“一点两面三三制”的实践路径。  所谓“一点”,指的是建立“科学数据发展观
期刊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力,可以提高效率、产生规模经济。从未来经济发展模式来看,落后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重要的方面就是服务业可贸易,因此新的发展模式未来可能更多体现在服务业的发展。  从宏观上讲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个是机器替代人或机器赋能人。看老龄化的影响,这几年经常听到两种担心,一个老龄化,一个是失业,担心被机器人替代。两个似乎是矛盾的,到底应该担心哪个。这里面可以从需求和供给来讲,机器替代人和机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