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行走在心灵深处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石。现代教育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更加重要。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行养成的助力者,在学生德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坚持以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同时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身道德行为。在教育生涯中,教师要用炙热的教育心灵温暖学生、关爱学生,用和煦的道德之光为学生指引健康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德育;以生为本;道德品质
  德育必须长期坚持才会有成效,短期的德育引导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德育的长期实施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中阶段是学生知识学习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往往将更多精力放在知识学习上,而忽略了品德修养的完善,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师生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充分重视德育。高中学生在校时间长,师生之间交流频次高,怎样充分利用交流机会,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移默化间渗透德育知识,真正让德育行走在学生心灵深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广大德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道德品质心田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高中学生开展德育,可以积极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中学生道德品质心田。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贩子自己在长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中对个人道德修养形成的影响,明晰良好的道德品行在教育体系中的突出位置。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和行为,从深层次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用传统文化涵养学生道德品质。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一代代优秀儿女,在高中学生德育中,教师要积极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感染学生、滋养学生,使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田,探究自身思想与行为上的缺点,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植根于学生头脑,将内在的品格外化为外在的行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上,既可以是体现优秀的儒家思想精华的著作,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组内成员相互交流,畅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体会,从而潜移默化间影响自身思想,形成品德修养。也可以选择古代优秀的诗词佳作,让学生移情于古代文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内化为自身道德修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阅读,更要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所以,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还要关注到学生日常道德行为,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德育认知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高中德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身处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中学生的成长轨迹较之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德育与学生熟悉的环境相衔接,使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德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德育知识,同时也能够直观感受到个人良好品德养成对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作用。培养高中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教学要精心运用丰富多样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易于学习的德育情境,全面认识自身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体验道德品质对自身成长的价值。在德育内容上,可以向学生播放音频、视频形式的经典案例,引导根据案例中的思想内涵,反思其中的深刻道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生生、师生互动,设计一定的德育主题运用钉钉、微信等社交软件展开讨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接受德育熏陶,确保学生对德育保持稳定的兴趣,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发掘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培育学生道德品质
  生活是理论知识获取的重要源泉,德育知识同样与生活息息相关。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高中阶段开展德育,教师要积极吸纳丰富多样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学习德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从生活中获取实践经验。教师要注重从丰富的生活中发掘体现德育本质的素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感染学生的思想,用榜样的力量助力学生健康发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受德育,并用道德的力量反作用于生活实践,指导学生生活中的日常行为,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真正感受到道德的力量。生活是学习的最广阔平台,高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生活,利用一切机会接触生活,接受社会的检验。因此,德育的开展离不开现实生活,用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认知,达成德育目标。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德育,在前期准备德育素材,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典型案例,学生通过熟悉的人和事接受道德教育,学习兴趣不断高涨,加深了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生活中的德育素材丰富多样,学生们熟知的同学、家长、老师都可以作为德育的主人公,媒体上宣传的英雄人物、道德榜样也是道德教育的典型案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活是德育的重要取材源泉,同时德育的力量又能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精心分析生活中的德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道德熏陶。
  四、组织公益活动,检验学生德育成果
  教师在开展德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活动中既能够检验学生德育的成果,同时也能发现道德行为的不足之处,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纠正。因此,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检验德育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清晰地认识自我,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德育学习成果以及加深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参与公益活动可以检验学生具备的公德心,检验学生学到的公益品德是否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提升自我道德水平,接受更加深刻的道德洗礼。教师在组织公益活动时,首先要做到周密计划、精心设计,与学生一起走出教室,深入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用自身学到的知识帮助他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向社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宣传环保低碳生活常识、做社区志愿者等,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在公益活动中增强了对道德认知的体验。
  五、加强小组合作,提升德育效果
  德育的开展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在向学生出示德育知识后,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探究完成德育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小组内伙伴积极性,在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中帮助同伴发现道德品行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弥补改正,从而提升高中德育效果。在高中德育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在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诚信”主题德育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出示古今中外耳熟能详的诚信人物案例,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反思和体验诚信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感悟诚信对于人的品行塑造的重要价值。在导入部分引导学生入境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围绕身边的诚信人物展开探究,让学生明白以诚实守信的品格对待他人,在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的同时也能够影响他人。
  德育是一項长期的教育工程,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充分掌握高中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规律,深入探究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有效策略,通过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发掘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加强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体悟道德品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价值。运用全方位的德育策略滋润学生心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接受德育,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林.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5):159-160.
  [2]刘晓君.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的实践探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6):144-145.
  [3]刘玲玲.浅析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的主要方法[J].吉林教育,2021(16):71-72.
  [4]赵红强.高中德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途径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14):127-128.
  [5]何立宏.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微德育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1(13):41-42.
  (责任编辑:刘莹)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动力,其教育教学水平关系到自身专业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关注新教师成长,引领新教师转变角色,培养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 新教师;成长;方法  一、新教师快速成长的“三抓”  (一)首抓课堂管理,因规则而有序  曾经一个学生这样对我说:“老师你的课堂是大家表现最好的,你不知道好多
[摘 要] 农村教学点因规模小、教师少、信息滞后等原因,长期以来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缺失或流于形式,又直接影响了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在农村教学点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搭建研究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规范和引领农村教学点教研活动,着力在组织管理、建章立制、内容确定、模式总结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求推动农村教学点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农
[摘 要] 乡村学校变革的关键在于课程教学的变革。从教育公正视角诠释,当前的乡村学校课堂教学在教育过程公正和教育结果公正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为推动乡村学校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乡村教师应努力创设适合乡村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应强化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既做好经师又要做好人师,同时还要养成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的专业习惯。   [关键词] 教育公正;乡村学校;课堂教学  乡村学校变革的本质在于课堂
[摘 要]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自身,而且影响着学生。为此,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自我调适的方法与策略,对于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策略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总体来说,教师学科知识扎实,自信乐观,善于言谈,富有进取精神和开创意识。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高中英语教学主要目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授语言知识为重点,忽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碎片化、表层化、模式化等问题。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符合英语核心素养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要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遵循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设计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学习活动,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学习理解、内化运用和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单元整体”学习。
[摘 要] 政治认同素养在高中政治课中是一种政治情感的归属、政治意识的自觉和政治行为的践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链入生活逻辑,化冰冷的符号为直观形象的政治认知;通过课堂素材的艺术加工、热点议题的课堂探讨,实现情与理的深度融合与升华;通过践行政治行为落地政治认同素养,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政治认同;素养  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培育和加
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思想指出了青年最富有活力和创造精神,是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新时代青年促进了国际间的友好交流,发挥着担当时代晴雨表、引领社会风气、时代变革先锋等重要作用,担负着历史和时代双重使命。揭示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依靠党、共青团、学校的帮助和支持的成长成才路径;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培养时代新人为价值目标、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价值旨归的鲜明价值取向。
[摘 要] 深度学习立足于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自主对知识进行建构、整合,并将之投入新情境中进行迁移使用,在全新使用过程中做出正确决策与问题处理的学习行为。深度学习对于发展学生能动学习意识、高阶语言思维、实用语言技能,以及正面的学习心理都具有相当的效用,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深度学习构建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体系,这期间将把握深度学习的各项目标来展开多角度、高质量的评价策略
针对连续梁桥合拢段截面在超载作用下的动态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桥梁及同种卡车的不同载荷进行模拟,以实际测量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概况分析桥梁在超载作用下对桥梁变形以及各单元截面的位移、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载作用对跨中合拢截面及边跨中部损伤最为严重,边跨合拢截面受影响较小,边跨跨中的振动幅度较中跨剧烈,设计时应提高边跨强度,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跨中截面及边跨中部位置监测及维护。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新时代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创新能够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加强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引导,因此,拟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变化分析出发,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并结合这些现状给出了改革创新的具体原则,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策略,旨在以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探索全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