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课程改革的新趋势。高职英语课程作为高职公共必修课,涉及的学生面广、学时长,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生态语言学注重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环境对语言的重要性,认为语言与其所处的环境互相影响,语言带有其所在社会与文化的烙印。要学好语言,就要关注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该理论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发。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张凤,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苏州高等职业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立足语言、德技并举——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观指导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编号:SGJGB0130)。
  一、引言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跟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相结合,思政教育要与各类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课程改革的新趋势。高职英语课程是各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公共必修课,涉及的学生面广、学时长,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责任更为重大。高职英语教师要肩负使命,深度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将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相统一,做到将思政教育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生态语言学注重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与其所处的环境互相影响,语言带有其所在社会与文化的烙印。要学好语言,就要关注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生态语言学理论为英语课程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
  二、生态语言学的概念与研究概述
  一般认为,“生态语言学”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艾纳尔·豪根(Einar Haugen)开创的。1972年,豪根在其发表的文章《语言生态学》中将“语言生态”定义为“对任何给定语言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研究”。豪根把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喻成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语言与其所处环境紧密联系,相互作用。这种“隐喻”的视角被称为“豪根模式”。豪根模式重点研究環境因素对语言生态的影响,其主要目的为促进语言环境的生态化以及语言种类的多样性。
  “豪根模式”是生态语言学的一种主流研究范式。在此研究范式下,很多语言学家对语言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心理语言学家塞尔岑格(K·Salzinger)强调“环境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并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被理解。”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Sapir)认为“语言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语言的词汇最清楚地反映出说话者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丹麦学者杜尔和班恩强调“每个实体都存在于与所有其他实体和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其存在形式是由它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英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也认为语言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强调语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豪根不同的是,韩礼德所说的“环境”就是指自然环境,而非隐喻。韩礼德对语言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和作用非常重视。他认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问题,同样也是应用语言学界应注意的问题”( Halliday,1990: 179) ,生态语言学家们有责任关注生态问题。韩礼德的观点引起了很多学者的重视。研究该范式的学者通过对语言系统和话语文本中的生态或非生态因素进行批评分析来探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研究范式也被称为“韩礼德模式”。
  三、生态语言学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学习离不开其所在的环境,学习过程即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这为高职英语课程中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进行教材改革,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生态语言学强调环境对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与其所处的社会与文化环境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社会环境给语言带来影响的同时,语言也反映着所处社会环境的状况。因此,在中国进行英语课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实现教学育人的目的,英语教师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在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教育的目的,教材改革是关键的一环。目前的英语教材只注重语言的工具性,而对语言文化蕴含的意识形态性重视不够,在英语教学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文化自信教育等元素方面严重缺失。因此,各高职院校可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以及教学培养计划进行教材改革,选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材料作为教材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的人文历史和当代中国的巨大进步与伟大成就,做到“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素质的培养。
  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自编英语教材《实用综合英语教程》第3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标题为“Friendship”课文没有选用普通的讲述友谊的材料,而是选用了体现中国传统友谊的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而钟子期善于倾听和欣赏,两人互为知音,惺惺相惜。通过对该篇课文的学习,学生既学会了词汇、句式等英语基础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英文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了什么是知音、什么是友谊,明白了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通过该单元的学习,高职学生明白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为学生的为人处世树立了准则和标杆。
  本教材的其他单元也呈现出类似的特点。如第2单元“Entertainment”讲述了中国的昆曲文化,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体会了昆曲之美、中国戏曲文化之美。第4单元“Travel”中介绍了中国高铁的发展,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了解到中国高铁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总之,教材是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重要途径。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必须在理念和内容上进行系统创新和重塑,外语教材的核心价值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主题必须立足中华文化,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彰显文化自信。   2.注重微观语言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润物细无声。除了教材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语言既然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教师就要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既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了解本国文化的学习环境。传统语言课堂上,教师以知识讲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
  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得知,如果想让学生学好语言技能,就必须把英语学习从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前、课中、课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每个环节都可以渗透思政教育元素。教师需要为学生创立一个英语学习的微观生态环境。在该生态环境中,学生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增强自己的公民意识、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以公共英语授课单元“Manufacturing Industry”为例。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了有关中国制造业的视频并留下相关问题由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以及上网调查了解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
  课堂上,教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进行讲解,提炼总结本单元重点词汇、词组以及句型。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本单元的词汇、词组以及句型对课前发布的视频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课堂教师讲解,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英语语言知识点,提高了语言技能。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引发学生思考:中国传统制造业既有成本低、产量大、价廉物美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技术含量低、创新性不强等弱点,那么中国制造业该如何改革与发展呢?
  課后,教师给出关键词“中国智造”并布置学生做相关的搜索。通过课后学习与讨论,学生了解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已经由粗放型、低科技含量转型为创新、高效的高科技产业。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与自我探索,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这就是通过巧妙的教学环节设计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目的。
  从以上教学示例可以看出,建立一个英语学习的微观生态环境,让学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处在语言与文化的微环境中,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和整体素养的提升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环节,一定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微观语言学习环境。学生在该环境中,会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探索来学习中国文化,提高自己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这也正是习总书记所说的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四、总结
  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认为环境对语言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学习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学习过程即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受生态语言学的启发,本文探索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英语教材是融入思政教育重要的一环。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材改革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关键的一步。各高职院校可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以及教学培养计划进行教材改革,选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材料作为教材内容,做到用英语学好中国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英语学习的微观生态环境。在该生态环境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公民意识、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生态语言学为语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新的思考视角,也为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OL].(2016-12-08)[2018-10-20]. 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赵奎英.生态语言学的产生、发源、发展与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41-50.
  [3]Couto H H. Ecological Approaches in Linguistics:A Historical Overview[J]. Language Sciences, no.41, 2014:122-128.
  [4]Alwin Fill, Peter Mühlhusler eds. The Ecolinguistics Reader: Languag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J].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2001.
其他文献
“国砖”是发烧友对国产Hi-Fi随身播放器的戏称,虽然有些夸张,但一个“砖”字还是表达出他们对这类播放器的普遍看法——体积偏大。所以当国产Hi-Fi随身播放器代表厂商之一的飞傲推出其首款超便携音乐播放器M3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真小”。  和这两年我使用过的动不动就两三百克的随身播放器相比,M3不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堪称“迷你”。方正的长方形机身大小跟火柴盒差不多,能完全握在手掌中。40g的重量让它
从近两年各地新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考查考生在理解基础上对知识点准确地记忆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共识。这就使得同学们异常苦恼,这么多零碎的知识点怎样才能记住呢?知识点无法记住,知识在脑海中就如一团乱麻,建立不了宏观的联系,更谈不上深刻的理解,而新课程高考卷恰恰在这方面又大做文章。不妨略举两例:  例1 (2010年高考文综浙江卷·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今日始,吾等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地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自然风貌、气候特征、人文文化等内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内容,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一般不会进行太多的课外拓展,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地理学科不重视。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即便是初中阶段的学
月底,朋友忽然问我:“去天安门看升旗要不要预约?”  我实言相告:“我没看过,我不知道,但我估计网上有攻略。”  几分钟后,她骇然对我说:“要凌晨两点半排队,三点多进场,四点多就升旗了——天,得一点起床还是一晚上就别睡了?”  我说:“那就别去了吧。”  她说:“这是我给孩子的一个承诺。”  去年寒假《无问西东》大热的时候,她带上初中的儿子去看了电影。孩子对清华一见钟情,誓要进入牛人的行列。  朋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微课,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资料更加广泛,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中的“流水侵蚀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为例,讲述微课制作流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相关教学要求的解读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本节微课围绕长江不同河段的流水侵蚀作用,对长江不同河
为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2012年秋季开始我校全面开设选修课程。但有些老师往往无暇或无力顾及选修课程,使得选修课的教学方式陈旧,评价方式单一。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的教学评价主张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掌握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特长。  一、多元
尊敬的李玉成会长:  王胜俊院长强调法院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大事,更是人民司法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大事。法院文化分会的成立体现了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各级人民法院对法院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为了更好地促进法院文化分会的工作,积极发挥分会的作用,我提建议如下: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采取在全国召开座
山西的煤点亮了别人的灯,何时才能照亮自家的道路?山西转型之惑,其实是这个时代一个具有普适和标本意义的困局。在一个建设“和谐社会”的语境之下,一些地区与城市,在经历以能耗、环境等为代价换取GDP增长的非理性发展之后,都共同面临一个转型之惑。只不过,它在山西这个老“能源基地”身上体现得比较集中、突出和激进而已。  煤,对于力求转型和突破的山西来说,既是自身发展的“护身符”,更可能是制约转型进程的“紧箍
获奖理由  大象公会不是传统媒体,亦非正流行的新媒体,它是一个以原创内容丰盈我们知识、见识和见闻的产品。大象工会的微信公号已经拥有超过40万的订阅量,大象工会的成功证明了好奇心和崇尚新知仍然是这个时代的最有价值的品质。  大象公会的办公地点在东三环临近地铁的一栋36层公寓里。如同很多的创业公司,木质书桌、布艺沙发、绿色植物是不可或缺地激发员工创意的室内装置。除此之外,屋子里还有一只四处晃荡见人就蹭
自《城市与狗》开始,略萨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狂人玛伊塔》、《世界末日之战》等众多作品已将反独裁作为个人创作的第一主题,他对政治生态的阐述力,在讲述多米尼加独裁统治的重要作品《公羊的节日》中达到一个巅峰。    在各国文化界翘首以盼下,2010年10月7日,瑞典文学院宣布,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文告称,略萨“对政治权力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