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1983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倡导“生产育人,人人能成才”、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等推进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措施,并认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促进人才质量的显著提高、促进团队教师成长、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专业社会知名度、提升实训基地设备建设的品位。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测绘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丁莉东(1976- ),男,江苏东台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地质工程系副主任,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测量和职业技术教育。(江苏 南京 211135)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数字化测绘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B/2008/05/001)和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2009年重点课题“五年制高职测绘类专业综合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编号:JK09-10-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7-0095-03
  
  五年制高职是以专科学历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五年制高职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五年制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与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创造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既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又养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与素养,最终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质量人才。因此,进一步开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很有意义。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英国实施的“三明治”教育,并先后历经德国的“双元制”、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形式。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最早出现工学结合一词。并从2003年起,工学结合陆续出现在有关产学合作的研究报告中。2004年7月出版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将工学结合视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2005年8月,教育部召开职业教育座谈会,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大力提倡工学结合”。2006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核心就是“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总结。
  工学结合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重点要求学生在校内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则以“职业人”的身份根据市场的需求参加专业实践。这种培养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因此工学结合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完成,并做好下列六个结合: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经历相结合、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相结合、全面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校园文化环境熏陶和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相结合。
  二、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应主要培养面向测绘行业,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应文化水平,具有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掌握现代测绘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能从事测绘内外作业岗位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测绘专业是一个应用与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测绘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更要具备在测绘生产和工程建设单位从事测绘工作的技能。当前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下述几个问题:
  1.普通本科院校测绘专业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这类院校重视理论研究及学术水平提高,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都围绕专业教育进行,以培养理论研究和科技开发人才,即“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存在学校与社会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这些学校测绘教学因过分强调专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常导致与社会对测量人员需求不相适应。如实际操作中所必须具备的理论不够用,而过分拔高的理论又占用大量学习时间,教学资源浪费和教学效率不高。同时,这些院校培养的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到施工一线,也不安心在施工一线工作。
  2.高职院校测绘专业的教学条件不适应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这些学校大部分是从中专学校升格的,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方向不明确,并实施中专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近年来,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已大大推动工程测绘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进程。生产部门已经基本普及全站仪,有些甚至已使用超站仪,有系统和全自动成图系统,测绘作业方式和施工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媒体的集成一体化方向发展。由于这些教学投入不足,致使教材更新、实训设备和教师知识更新远远得不到保证,基本停留在水准仪、经纬仪等传统时代,教学条件长期滞后于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学生毕业后要有一段相当长的适应期,才能达到实际工作要求。
  3.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有误解、有难度。第一,对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认识和理解有误。认为学生都到企业参加工作,必然减少理论学习课时,影响理论知识的学习,错误地认为这是原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实施的教育模式。第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费用高,校企实施工学结合有难度。有家长,甚至部分师生认为学校把学生安排出去,主要是赚钱。实际上,学生进入企业,从实习到能进行一定的生产,有一个强化培训的过程,此过程中的主要食、宿、工作和学习费用绝大部分都由企业承担,因此愿意接受和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并不多,积极性并不高。第三,学习安排和企业生产難协调。如当测绘单位急需的学生参加工作的时间与学生专业学习时间相冲突时,学校很为难,有时候无法安排学生外出工作。再如,测绘企业对参与工程的一次性需求人数不大,学生在不同企业工作时间长短不一,班级整体学生很难一次性全部安排。第四,指导教师和安全管理很难实施到位。校企双方都急需既懂工程技术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生产型导师”,但这样的人往往是学校和企业的骨干,很难要求他们随时都跟在学生身边解决问题。此外,学生实习工作地点较为分散,校企双方难以完全承担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也会增加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风险。
  三、推进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对策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以下简称“我校”)测绘专业的前身是于1998年9月举办的国土资源管理专业。在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以服务测绘为目标,兼顾建筑、城乡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领域对测绘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道路,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专业建设,吸收并借鉴平台和模块化战略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建设理念先进,倡导“生产育人,人人能成才”。吸收和借鉴平台战略,构建“一个平台、多个方向”(即普通测绘平台,地形地籍、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处理等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三进三出、四段三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阶段的校内专业学习(第一学年和第三学期、第五和第六学期、第八学期,此阶段校方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实施人才培养)和三个阶段的校外专业实习实践学习(第四学期,此阶段以校方为主,校企共同实施项目生产活动;第七学期,此阶段以企业为主,校企共同实施项目生产活动;第五学年此阶段以就业单位为主、学生参与的顶岗实习,校方负责监督,校企共同考核)。按测绘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特点,将其分为基本技能培养、岗位能力建立、岗位能力提升和岗位能力强化四个阶段。校内校外专业学习交叉进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穿插与企业测绘生产项目紧密结合的三个生产实训期。
  应用模块化战略从企业与学校、技术与技能、素质与能力等多纬度构建课程体系。目前已形成根据测绘新技术、新标准的需求及其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与工程项目紧密联系、互动灵活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机制。该课程体系横向上包括国民素质教育、专业本领教育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纵向上强化技术教育与技能培养,具有“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交替式、素质教育与职业培养渗透式、技术教育与技能教育递进式;成绩考核和能力评价的动态化、教学组织与学习形式的多样化;高素质、高技能、人人能成才和人人有岗位的培养目标”(简称“三式二化一目标”)人才培养特色。
  2.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教学做合一”平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技能实践。建立健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组织,制定和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理顺工学结合的学生、企业与学校等各方关系,提升“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遵循“满足教学、适应生产、兼顾研究”原则,建好实训基地,并积极实施实训室开放式管理。借助本专业所属产学研实体南京大地测绘院和紧密结合型企业作为载体和真实情景下的数字化测绘实训基地为平台,使“三进三出、四段三期”落到实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和推进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搭建“教学做合一”平台,广泛使用“项目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强化学生技能实践,着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专业技能的能力。
  3.改革并优化课程体系,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原则组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实施课程综合化。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确定8门专业主干课程及其内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原则组织教学,并采用模块化教学。以普通测绘为基础,以测量仪器操作和维修、测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应用为核心,推进课程改革,整合和开发模块化项目课程(主要有“控制测量与平差”“数字化地形测绘”“地籍测量与管理”“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综合应用”)。学完以上课程,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考核一种相应测绘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4.探索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2000年10月,我校注册成立南京大地测绘院,探索测绘专业教研室、南京大地测绘院、学生技能训练中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由测绘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兼任测绘院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学生则担任实习成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双重身份。高年级学生还可自发组织测绘协会,直接承担或参与测绘项目工程,培养学生主持项目的能力。对学生构建注重能力的动态考核评价体系,重视职业能力与素质教育。
  四、实效分析
  1.培养模式的实践促进了人才质量的显著提高。近三年,多家企业与我校建立长期用人关系,就业率为100%。中级和高级工取证率分别为100%和80%。郑夕飞同学获得8000元国家奖学金,李桂云、吴建平和孙金成等20位学生获得5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在省市级测绘大赛上获一、二、三等奖项7次。毕业生综合评价优良率达90%。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江苏省地质测绘院、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和江苏省测绘工程院等,专业对口率达98%。其中,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测绘院和江苏省岩土工程公司已经连续5年录用地质工程系的多名毕业生,有的毕业生在实践岗位很快被重用,多名毕业生等作为有事业编制正式员工录用。
  2.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促进了团队教师成长。专业负责人南亲江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带头人。2名高级职称教师都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已有3名研究生(另3人即将毕业),1名省高校访问学者,1名省级骨干教师推荐对象,1名教师担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竞赛主裁判,主干教师全是技师或工程师。承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数字化测绘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和“五年制高职测绘类专业综合课程开发的研究”等课题。近几年,教师在《国土资源遥感》《遥感技术应用》和《测绘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教研论文近三十篇,参与编写多部教材。
  3.真实项目的开展推进了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了专业社会知名度。与江苏省地质测绘院和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等12家企业开展合作,广泛开展技术应用和项目服务。我校教师承担的“吴江市同里测区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和“金坛市城区1∶500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及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同获2006年江苏省优质测绘工程项目三等奖。“刘大线航道整治工程测量”项目获得江苏省建设厅2007年优秀勘察设计项目一等奖。工程项目开展促成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目前已整合和开发成熟的综合化项目课程有“控制测量与平差”“数字化地形测绘”和“地籍测量与管理”等。2009年测量专业先被江苏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高职示范专业,并被推荐参与国家级特色专业项目申报。2009年江苏选拔参加国家级测量选手测试在我校举行。该专业已经在省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未来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4.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提升了实训基地设备建设的品位。遵循“满足教学、适应生产、兼顾研究”原则,营造了具有真实职业环境的数字化成图室、水准仪实训室、经纬仪实训室、全站仪实训室和测绘仪器检验维修室等实训室及19个室外校内外实训基地,设备总值423.66万元。实训基地是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是企业文化、行业企业精神、安全生产教育基地。实训室实施开放管理,其管理经验《职业院校开放式测量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在国内核心期刊《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发表,并获得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论坛二等奖。校内外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有力的促成了工程项目的承担。近三年,共承担二十多个工程项目,合同总额超200万元。产生的利润再用于添置测量设备,实训基地已具有造血功能。
  五、结语
  我校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始于2006年,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学生毕业后能够达到直接顶岗的要求,实现了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目的。其研究成果《五年制高职测量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我校2009年度教学成果特等奖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一等奖。该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在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取得重大的人才培养效益,有力地推动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普遍推广价值,也为同类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2]张东明,赵文亮,吕翠华.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3]宋连喜.农业高职教育“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9(5).
  [4]于勇.从大学生就业难看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09(1).
  [5]吴建生,冯渊,周桂瑾,等.关于加强机电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
其他文献
通过对碳纳米场效应晶体管(Carbon Nanotub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CNFET)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CNFET的低功耗三值门电路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分析CNFET结构及其不同尺寸的碳纳
本文论述了被子植物9科13属27种植物花粉形态在种内的变异.指出花粉形态种内变异在被子植物某些类群内客观存在,尽管变异的程度和方式因种而异,并认为染色体在种内的变异是花
本文发现针茅属二个新变种——狼山钟茅和乌拉特针茅.
1)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由5~6层细胞构成,表皮及中层细胞加厚,绒毡层为腺质型。2)小孢子孢原发生于表皮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细线期开始积累胼胝质。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
本文通过对马铃薯品种及种间杂种实生苗群体12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杂种群体产量的重要因子,在对其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优质高产实生种的综
本文初步研究了金电极上砷的假极谱性质。所有假极谱图均使用BAS-100A电分析仪测量。实验结果与该体系的循环伏安图相一致,均符合拟可逆假极谱图理论。本文还简要讨论了pH对
建立了分析贝类样品中铬含量的微波消解一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并对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条件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的样品溶样均匀,样品消解完全.石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积极探索ESP教学。ESP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ESP网络教学的时机已经成熟。文章旨在分析探索ESP网
本文所介绍的英汉蒙DOS操作系统是一个具有处理英文,汉文和蒙文混合文字信息能力的系统,它是在CC-DOS2.1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的,为了使该系统与CC-DOS保持完全兼容,本系统保留了
为了获得两类光合作用系统Fenna-Matthews-Olson(FMO)和Phycoerythrin545(PE545)在能量传输过程中的动力学演化,首先通过对Ohmic、Debye和Adolphs and Renger(AR)谱密度进行参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