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的“文化牌”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fenr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产业兴,文化大省立。
  2006年,是云南文化产业的“人才推出年”。云南省出台优惠文化企业的政策,并在全国率先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将文化产业纳入“绿色GDP”统计范畴,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出本土人才。
  利用市场规律,云南推动文艺作品走向市场。注意传统原创性特色文化产品与现代文化精品的对接,强调与主流文化和消费市场的契合。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就是这样成功的。该剧完全按市场模式运作,将云南26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荟萃一体;将当代最杰出的舞蹈艺术家和地道的70%来自农村的农民演员有机融合;推出了原生态这一新概念,成为全国性的人文焦点。
  拥有天然摄影棚美誉的云南,将影视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点。云南的影视业蓬勃兴起,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等6个各具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在短期内建成,《无极》、《神话》等74部片子都在云南拍摄。
  随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新体系的初步确立,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得到实施。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云南省与海内外签订文化合作项目25项,实际到位资金13.19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22个。目前,云南省正在实施的文化项目已达77个。投资总额累计达131.04亿元。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云南第六大支柱产业。
  云南发展文化产业之路,被一些学者称为“云南现象”。为破解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报道》记者对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进行了专访。
  
  “云南现象”的政策源头
  
  《中国报道》: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厚,堪称“音乐舞蹈的海洋,美术摄影的殿堂,影视拍摄的基地。文学创作的富矿,民族文化的金矿”。近几年来,云南持续不断地发展文化产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现象,被誉为“云南现象”。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想必酝酿了多年。您可否给我们讲讲这一现象的政策源头?
  丹 增:近几年来,云南省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大力促进文艺繁荣、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为“云南现象”。确切地说,云南真正搞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是从2003年开始的,历经了2003年的“统一思想年”、2004年的“文艺繁荣年”、2005年的“产业发展年”及今年的“人才推出年”。
  早在20世纪90年代,云南就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然而,一直到本世纪初仍未见显著成效。怎么办?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首先提高认识,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于是,2003年被定为“统一思想年”。
  2003年7月17日,云南省委召开七届四次全会,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云南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像当年抓烟草、抓旅游一样抓好文化产业,通过三五年努力,争取使云南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全国前列。
  会议指出,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加快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放生产力。两天后,省委、省政府接着召开“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大会,明确提出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做大做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文化娱乐、体育、会展和乡村特色文化七大主导文化产业,到“十一五”末,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云南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10%,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民族文化大省名副其实。
  通过2003年的“统一思想年”,全省各级党政“一把手”认识到:文化经济一体化乃当今世界之发展大势,也是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文化产业,是云南依托特色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中国报道》:您在2004年就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多出弘扬民族文化的文艺作品,是云南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这一年,云南省在促进“文艺繁荣”上有不少建树。
  丹 增: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2004年为“文艺繁荣年”,全面繁荣民族文艺创作。为了给文艺创作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鼓励文艺工作者下基层,省委、省政府设立了1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安排150万元作为文艺创作深入生活的补助专款,其中50万元用来扶持全省重点文艺作品的采访创作经费。组织百名文艺家到农村、边疆、重点建设工程进行专业或综合性采风。由各地政府出资,给曾经为云南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30位已故文艺家树碑立传。省里与21位作家签约,以“合同制”方式鼓励作家出佳作。
  2004年,云南文艺精品迭出,大奖不断,商演火爆、收益丰厚:舞蹈奇葩《云南映象》在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摘取5项大奖,中篇小说《好人一对羊》捧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桂冠,历史剧《风氏彝兰》和大型现代话剧《打工棚》双获“文华奖”……在影视、文学、美术、民族舞蹈、民族音乐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取得了强项做人、弱项做强的成效。
  所取得的这些成效,以客观事实论证了:充分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多出弘扬民族文化的文艺作品,是云南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中国报道》:通过这几年的扎实积累,云南省的文化产业取得了令国人聚焦、世人瞩目的成绩。您给我们谈谈,近年来云南省在发展文化产业上产生的实际效果,以及采取的具体做法。
  丹 增:首先一条,是文化产业获得迅猛发展。前面谈到,2003年召开省委七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的思路和目标;2005年底召开的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末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以上,使文化产业成为云南新的支柱产业。
  按照这个思路和目标,一是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三是积极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四是注重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2005年全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74亿多元,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29%。
  其次,通过改革与发展促进了文艺的繁荣。几年来,我省确定并实施了“全面繁荣、突出重点、打造品牌、冲出云南”的目标,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打造了一批具有国家级水准、云南民族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舞蹈《云。南映象》、戏剧《凤氏彝兰》、小说《好大一对羊》、电影《婼玛的十七岁》等众多文艺门类的作品获得全同性大奖。
  同时,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得到加强。我们始终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认真组织实施艺术精品工程、 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百县干乡宣传文化工程”、“兴边富民”文化建发工程和“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加快贫困地区文化馆(站)、图书馆建设,努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社为终端的文化网络,努力形成包括新闻舆论阵地、社会文化阵地、休闲娱乐设施在内的覆盖社会各个层面的阵地网络。完成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
  云南省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6个、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30个、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自然遗产1个、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6座、历史文化名镇(村)16个、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31个。“十一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省级财政投资15亿元,各州市县配套15亿元,共30亿元用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
  需要单独指出的是,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效应
  
  《中国报道》:这应该意味着,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可喜产物。可想而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
  丹 增:的确,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省委、省政府多次召丌文化产业理论研讨会,举办了三期文化产业高级研讨班,较好地解决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
  成立了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出台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三个指导性文件。
  各州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的方式,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开展。除中央确定的全国综合试点地区丽江市以外,还确定了大理州、腾冲县和省杂技团、省图书馆、昆明市电影公司等5个单位作为省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和单位。
  2005年,试点扩大到昆明、红河、楚雄、曲靖、保山、迪庆等六个州(市)和石林,巍山、建水等25个县(区、市),一些没有列入试点的州市县也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各试点地区和单位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我们还组建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出版集团公司和云南广电网络传输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一批本省的核心文化企业。 《中国报道》:我们想借此机会听听您对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的切身体会。
  丹 增:体会大致有四。
  文化体制改革早改早主动,越拖越被动。拖只能导致人心涣散、包袱加重,不断错失良机,从而越难以进入市场。
  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从体制、机制创新人手,培育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的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企业,才能建立起与发展文化产业相适应的微观基础和体制保障,而决不能用加强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扩大经营范围来代替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文化产品既然有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属性,就要对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职能进行分离,在政府继续集中人力、财力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把经营性文化领域全面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这不仅能减轻财政负担,更主要的是还能使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效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和“假大空”文化作品的泛滥,同时,也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使政府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集中精力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竞争环境。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确保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要使文化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既要对旧体制下形成的既得利益进行调整,又要建立起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关系和运作机制,比一般国企改革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必须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
  《中国报道》:在云南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一些很好的案例。业内人士知道,承担大型民族风情舞蹈《丽水金沙》演出的原丽江歌舞团,后来转制成为演艺公司。转制后,该文化团体实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
  丹 增:从手头拥有的资料来看,原丽江市民族歌舞团实行彻底改制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三年来累计演出2060场,总收入突破1亿元。国家财政每年的60多万元不仅不需要投入,还有了一定的收人。演职人员的月收入已由改革前人均不到800元增加到如今的2500元左右,其中有部分人员拿到4000元以上。改制的成功给演职员带来了实惠,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改制盘活了国有资产。丽江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修建的多功能文化设施,由于经常性文艺演出少,主要发挥召开各类会议的功能,每年召开会议的次数又较少,因此利用率低,加上其管理人员编制为16人,每年财政还需投入25万元左右的经费开支,不仅无经济效益,还成了财政负担。
  此次改制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及其设施以租赁方式交由市民族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经营,原管理人员编制和交流中心机构依法注销,每年不仅节约了财政投入,还带来了近100万元的收益。
  通过改革,不仅体制实现了创新,机制得到了激活,整体实力有所增强,效益有了明显提高,而且从参与改革的人员来说,既保障了其利益,又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整个改革期间没有一起上访,没有一人下岗,更没有群体性事件发生。还做到了宣传不出问题,队伍不出问题,常规工作不出问题。原剧场、设施等公益性资产盘活进入了市场经营,有32人脱离财政供养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原来的文化事业单位成为了真正的市场主体——文化企业。试点工作达到了出成果、出经验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快速发展的“核动力”
  
  《中国报道》:据我们了解,云南省的文化产业2002年年产值接近130亿元,增加值76.36亿元,增加值只占当年云南省生产总值的3.42%。2005年产值突破274亿元,增加值184亿元,已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29%。促成云南文化产业三年超常发展的“核动力”是什么?
  丹 增:近年来云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动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我认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上做文章,人胆探索特色发展路子。
  一是走民族文化特色资源开发之路。云南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文化财富,深深地影响了云南的历史,也深深地影响着云南的今天和未来。实践证明,走符合云南实际的民族文化特色资源开发之路,对于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全省人民精神的鼓舞和云南形象的提升,对于解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物质与文化贫困问题,推进“和谐云南”建设,都产生了直接 而重大的作用。
  二是走文化产业优先发展之路。在财力和精力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是先行文化体制改革,还是优先发展文化产业,或者是二者同时推进?在实践中,我们从实际出发,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深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推动力,积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造有利条件。通过产业发展,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培育了文化市场、市场竞争主体,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体制改革。
  三是走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之路。总结云南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实际,其核心是坚持两条:一是把市场机制引入文化领域,二是实现文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第二,实施“人才兴文、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激发智力创新。
  文化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每一件化产品的生产,都凝聚着文艺人才的智慧和心血。这就决定了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此,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云南省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和云南省影视创作指导小组,并设立了文艺创作基金,成立了“聂耳音乐基金会”。今年,我们还依托云南大学成立了云南文化产业研究院,依托云南师范大学成立了云南文化产业学院,建立健全了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把2006年确定为“文化人才推出年”,评选表彰了“四个一批”文艺人才。通过表彰奖励,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推动了文艺的持续繁荣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报道》:“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对打造云南的区域软实力意味着什么?
  丹 增: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市、临沧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由西双版纳三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于2006年7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暨开幕式,有近50家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报道。这标志着“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
  “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组委会,年内将在北京、香港、昆明、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大理等地,举行“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书法大赛,中国书法大家,名家咏茶笔会,书法大赛参赛作品评审会,书法家与企业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咏茶联谊笔会,书法作品展,出版发行《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书法作品集》仪式,普洱茶拍卖、捐赠,“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闭幕、颁奖仪式和大型文艺晚会。这一系列大型活动,云南省将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一道,一项一项地办好、办出成效。
  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厚重的历史文化。千百年来,它一直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市场运作的方式,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是推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需要,更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的主题是:舞全国书法大家之笔,扬中国普洱茶之名,振普洱茶乡之声,促普洱茶乡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正在成为现在化建设进程中的历史潮流。
  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普洱茶及其文化的有效对接,提高云南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普洱茶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它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艺术与云南普洱茶产业的交融,扩大文化艺术与茶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从最开始的边远村落,到上个世纪80年代建市,如今成长为美丽舒适的海边度假旅游城市,三亚在20年发展中经历了哪些转折点?    李柏青:1984年,国务院在三亚设县级市,这是重要的起点。1987年12月31日,三亚升格成为地级市,开始全新的发展阶段。二十多年的历史上,特别是结合旅游发展来看,还有一个日子是最关键的,也就是1996年1月1日,休闲度假游开幕式在亚龙湾举行。三亚从产业的角度找到了自己的定
美海岸警卫队“伯索夫”号巡逻舰  当地时间6月27日,美国参议院以86票赞成、8票反对,通过了总额为7500亿美元的《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含有多项涉台条文,包括支持“对台军售”,鼓吹美国军舰继续定期通过台湾海峡等。  1949-2019年,美國军舰穿越台湾海峡共计16次。特朗普上台后,美舰已经8次进入台湾海峡。 2019年1月至5月,美舰每月定期穿越台湾海峡。这些行动给台海局势增加了
据新加坡教育部官网2019年7月26日消息,新加坡新光学校(Pathlight School)将于2023年1月起在淡滨尼(Tampines)开办第二所校园,以满足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  新光學校由新加坡自闭症资源中心(Autism Resource Centre)建立,是一所由政府资助的特殊教育学校,为患有中度至重度森氏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
2018年2月1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  改革开放40年来,科教兴国从理念成为现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社会共识。如何透过历史经验看待中国迅猛发展中的科技实力?科学与技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好的科学教育和科學普及?《南风窗》记者专访了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者、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科学是好的,技术不一定  南风窗
【摘 要】本文从材料作文的审题角度探讨材料作文的导写,展示学生佳作。  【关键词】审题;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自然界里,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着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在现实社会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因为相互取长补短,或提升了档次,或强化了优势,或彰显了个
雷墨资深主笔  在拜登政府的联盟遏华战略中,日本的倾向性是比较明显的。相比于美国其他盟友,日本的“选边”是比较扎眼的。  在学术术语中,这叫“战略清晰”。与之相对的是“战略模糊”,即在重大战略问题上,不公开或明确倾向于那一边,而是游走于中间地带。  如果对比安倍第二次执政期间,较为主动地缓和中日关系,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菅义伟政府越来越“配合”美国的对华战略竞争。如何理解日本的这种战略转向呢?  如
谭保罗常务副主编  高考結束了,但接下来的个把月,事情的热度依然不减。因为每一年都会有一大批高分考生崭露头角,受到热捧。  赞许者说:十年寒窗,铸就宝剑。年轻人分数越来越高,一代人更比一代人聪明,中国科技赶超美国,指日可待!  也有一些不同声音,他们颇为“不怀好意”:高分考生们终于迎来了人生巅峰,高考是他们人生最光辉的时刻。因为,接下来的下坡路已经展开了。  两种观点,其实都大可不必。一个人的成功
2021年3月23日,耶路撒冷,民众关注以色列大选的出口民调  当斋月期间耶路撒冷老城的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警察动手之后,割据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从5月10日当晚开始,连日来朝着以色列方向发射上千枚火箭弹,其中部分被以方拦截。遭受人员和财产损失的以方,报复性空袭来势凶猛,定点清除若干巴武装组织情报官和指挥官之外,也炸死不少无辜平民,触发国际众怒。  这场小型战事,发生在以色列3月大选
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辞。这是第一阶段会议结束后,习近平同与会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步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  在可预见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都将呈现这样一个特点:被视为西方的竞争对手。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已经形成了在世界的独特存在。已故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2013年9月26日,被告人李某某犯强奸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法院外群众声援受害人律师。  近日多省律协接到上级通知,认为当前律师队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极个别律师串联、抱团、死磕、恶意炒作、触碰政治法律底线……等行为”,要求各地进行调研,分析这些问题的危害性,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通知还要求各地律协形成书面材料,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尤其是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律师”如何加强“有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