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员的经常性教育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青年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中坚力量,其党性意识,思想修养,教学方法等都关系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索高校青年党员的经常性长效机制教育与管理机制,确保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持续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长效机制;党建工作
近几年,80、90后的青年教师已走进高校,承担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青年教师具有工作热情高,专业技能强,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等特点,作为培养应用型、研究性、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力量,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其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对于学校长久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迅猛发展,部分青年教师受到外部经济,家庭环境,工作生活等多重压力的冲击,个人利益思想逐渐抬头,更加关注个人职称评定、完成科研项目等职业发展问题,而身为党员的政治信仰与为学生服务等政治立场出现了动摇,这严重制约了立德树人、全程育人的培养目标,也影响了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党性意识和理论修养浅薄
部分青年教师党员因年纪尚轻,加入党组织时间不长,党性观念仍停留于入党的程序阶段,入党后放松了对自身的整体要求,党性意识薄弱,责任意识不强,经调查发现甚至有人存在入党动机不存的现象,即在校期间入党为了找工作而入党的错误思想[1]。
一些青年教师党员对于党的知识学习多在字里行间的记忆,缺少深刻入心的领会,遇到工作有畏难情绪,难作为,不敢为的错误思想,造成人生观、价值观被严重扭曲。
(二)组织生活及培训形式单一
当前部分高校对于青年教师党员的缺少个性化的教育形式,手段相对单一,即多以课桌式、普遍性教育为主,如集中党课,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无法满足青年教师时代感强,个性化鲜明的特点,缺少兴趣,使得教育成效不够显著,组织生活会议多流于形式,参与度不够。
(三)监督考核与奖惩制度缺失
基层党组织始终贯彻开展对党员理论知识先进性教育,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监督考核机制的不健全,缺少量化标准和指标体系,造成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不细,激励制约机制不明确,影响青年教师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出现了入党前后对比明显的差异现象。
(四)人员队伍与保障机制滞后
青年教师具有人员比例大,工作压力大,思想波动大等特点,一些高校对于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管理,组织架构散乱,缺少专业管理团队引领;另外无法提供专门为青年教师党员活动场所,配套的设备,经费的投入等也都相对滞后,严重影响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战略,提出了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部署、新要求,高等学校需围绕当前青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履职尽责,推动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继续迈上新台阶。
(一)建立完善的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
提供党员的整体素质是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战略,所以建立一套完备的,贴近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机制是非常必要。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新党章、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提升基础知识储备;通过开设专题性党课,如廉政教育,警示案例等,提高青年教师党员思想觉悟,培养抵挡诱惑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2.组织实践活动
结合青年教师党员的喜好,组织其到周边红色博物馆、展览馆进行参观,观看《人民的名义》、《永远在路上》等时代感强、传看度高的影片,于无形中提升其党员宗旨意识。
(二)建立多元的经常性教育管理机制
1.拓宽教育形式
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党建窗口,红色教育网络课程,远程教育平台等形式,青年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答题、书写心得体会,从传统课程中解放出来。
2.搭建服务平台
结合青年教师党员实际情况,搭建与学生、群众服务信息平台,走进寝室,参与学生谈心活动、课余辅导;走入社区,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
(三)建立健全的经常性教育监督机制
1.强化检查考评
细化并量化考评标准与目标,明确制度责任。建立一系列督查考评办法,并组织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反馈,确保每项制度得以执行[2]。
2.注重监督制约
通过对专题教育的培訓与学习,增强青年教师党员的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向广大群众,学生,教师等提出民主监督。整合监督资源,扩大公开力度,发挥群众、舆论的监督作用。
(四)建立完备的经常性教育保障机制
1.加强团队建设
选派专业性强,与时俱进,理想信念坚定的资深教师任党支部书记,青年教师党员任党委成员,以老带新,对党务人员进行考核与培训,使得青年教师更快速的熟悉工作流程,提升团队凝聚力。
2.完善基地建设
基层党组织可考虑为青年教师党员设置完善的活动场所,如校园先锋站,搭建配套设施,构建良好的活动氛围,以此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结语
学校党委、基层党组织,需上下齐心,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青年教师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工作,不断完善教师党员培训机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构建完备的教育保障机制,落实党务教育管理机制,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教师党员队伍,才能将党的事业做细、做实,推动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持续稳定前进。
参考文献:
[1]武亮.对进一步健全高校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126.
[2]布占坡.构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机器管理的八大工作机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14-16.
作者简介:张明东(1985—),男,辽宁本溪人,工学硕士,助教。
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青年研究课题(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实证研究)编号(2016GXDJ-D005),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机制研究)编号(2016GXDJ-B026)。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长效机制;党建工作
近几年,80、90后的青年教师已走进高校,承担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青年教师具有工作热情高,专业技能强,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等特点,作为培养应用型、研究性、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力量,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其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对于学校长久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迅猛发展,部分青年教师受到外部经济,家庭环境,工作生活等多重压力的冲击,个人利益思想逐渐抬头,更加关注个人职称评定、完成科研项目等职业发展问题,而身为党员的政治信仰与为学生服务等政治立场出现了动摇,这严重制约了立德树人、全程育人的培养目标,也影响了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党性意识和理论修养浅薄
部分青年教师党员因年纪尚轻,加入党组织时间不长,党性观念仍停留于入党的程序阶段,入党后放松了对自身的整体要求,党性意识薄弱,责任意识不强,经调查发现甚至有人存在入党动机不存的现象,即在校期间入党为了找工作而入党的错误思想[1]。
一些青年教师党员对于党的知识学习多在字里行间的记忆,缺少深刻入心的领会,遇到工作有畏难情绪,难作为,不敢为的错误思想,造成人生观、价值观被严重扭曲。
(二)组织生活及培训形式单一
当前部分高校对于青年教师党员的缺少个性化的教育形式,手段相对单一,即多以课桌式、普遍性教育为主,如集中党课,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无法满足青年教师时代感强,个性化鲜明的特点,缺少兴趣,使得教育成效不够显著,组织生活会议多流于形式,参与度不够。
(三)监督考核与奖惩制度缺失
基层党组织始终贯彻开展对党员理论知识先进性教育,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监督考核机制的不健全,缺少量化标准和指标体系,造成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不细,激励制约机制不明确,影响青年教师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出现了入党前后对比明显的差异现象。
(四)人员队伍与保障机制滞后
青年教师具有人员比例大,工作压力大,思想波动大等特点,一些高校对于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管理,组织架构散乱,缺少专业管理团队引领;另外无法提供专门为青年教师党员活动场所,配套的设备,经费的投入等也都相对滞后,严重影响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战略,提出了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部署、新要求,高等学校需围绕当前青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履职尽责,推动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继续迈上新台阶。
(一)建立完善的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
提供党员的整体素质是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战略,所以建立一套完备的,贴近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机制是非常必要。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新党章、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提升基础知识储备;通过开设专题性党课,如廉政教育,警示案例等,提高青年教师党员思想觉悟,培养抵挡诱惑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2.组织实践活动
结合青年教师党员的喜好,组织其到周边红色博物馆、展览馆进行参观,观看《人民的名义》、《永远在路上》等时代感强、传看度高的影片,于无形中提升其党员宗旨意识。
(二)建立多元的经常性教育管理机制
1.拓宽教育形式
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党建窗口,红色教育网络课程,远程教育平台等形式,青年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答题、书写心得体会,从传统课程中解放出来。
2.搭建服务平台
结合青年教师党员实际情况,搭建与学生、群众服务信息平台,走进寝室,参与学生谈心活动、课余辅导;走入社区,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
(三)建立健全的经常性教育监督机制
1.强化检查考评
细化并量化考评标准与目标,明确制度责任。建立一系列督查考评办法,并组织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反馈,确保每项制度得以执行[2]。
2.注重监督制约
通过对专题教育的培訓与学习,增强青年教师党员的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向广大群众,学生,教师等提出民主监督。整合监督资源,扩大公开力度,发挥群众、舆论的监督作用。
(四)建立完备的经常性教育保障机制
1.加强团队建设
选派专业性强,与时俱进,理想信念坚定的资深教师任党支部书记,青年教师党员任党委成员,以老带新,对党务人员进行考核与培训,使得青年教师更快速的熟悉工作流程,提升团队凝聚力。
2.完善基地建设
基层党组织可考虑为青年教师党员设置完善的活动场所,如校园先锋站,搭建配套设施,构建良好的活动氛围,以此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结语
学校党委、基层党组织,需上下齐心,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青年教师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工作,不断完善教师党员培训机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构建完备的教育保障机制,落实党务教育管理机制,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教师党员队伍,才能将党的事业做细、做实,推动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持续稳定前进。
参考文献:
[1]武亮.对进一步健全高校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126.
[2]布占坡.构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机器管理的八大工作机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14-16.
作者简介:张明东(1985—),男,辽宁本溪人,工学硕士,助教。
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青年研究课题(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实证研究)编号(2016GXDJ-D005),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机制研究)编号(2016GXDJ-B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