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健患侧肢体生物力学对称性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人体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临床治疗首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ACLR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健患侧肢体步态异常,然而术后异常的步态与重建韧带再次断裂率及晚期继发骨关节炎关系密切,从而影响手术疗效及日常生活的恢复.本文综述ACLR术后两侧肢体步态生物力学对称性的研究进展,总结ACLR后步态生物力学对称性的测量、评估相关技术,分析患者性别、ACLR术前损伤机制、术中移植物选择、术后心理因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全身其余关节控制代偿、康复方案等影响因素,尤其是手术方式中股骨隧道定位点的不同对术后下肢步态生物力学对称性变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关节型间隔物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9年5月,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接受二期翻修手术患者30例,根据一期旷置手术时植入间隔物的种类,将患者分为全骨水泥型间隔物组(全骨水泥组)和原假体消毒回填型间隔物组(消毒回填组),两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年4月接受末次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术前资料,一期旷置后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评分,感染复发情况等.结果:两种间隔物在控制感染方面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骨水泥组中1例(6.7%)患者在二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安全性、临床有效性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因各种原因需要接受髋关节翻修术且手术入路为DAA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8±12.0)岁.初次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假体松动8例,磨损2例,骨溶解3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及是否发生并发症等,术后随访复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等评估假体情况.末次随访评估患者的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
目的:了解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对教学现状的评价及原因.方法:采用问卷对某医学院校2017-2019级全日制MPH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普查.结果:全日制MPH教学状况有待提升.培养目标不突出、实践教学较少、教学手段和方式运用不当是主要原因.结论:应从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及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升MPH教学质量.
目的:探讨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在骨科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本院骨科40名实习护生.采用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床边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行为回放式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教师对实习考核满意度.结果:实习结束后,实验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师对实验组护生实习考核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回放式教学法能够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骨科手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其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APTE)预见性差、误诊率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广大学者已经对骨科大手术应给予的规范化VTE预防措施达成了共识,并按照循证医学依据制定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股骨颈骨折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符合标准并完成结局评定的病例78例,导板组37例,常规组41例,导板组在术前通过3D技术完成最佳钉道设计并打印导板,手术在导板辅助下完成,常规组接受常规手术,对比两组基线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随访末期复位情况及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导板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负重
膝关节单髁表面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之一,活动平台单髁假体(Oxford,Zimmer Biomet, USA)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单髁假体,已有超过40年的历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UKA的术后并发症包括聚乙烯衬垫脱位、衬垫磨损、假体无菌性松动、对侧间室退变、感染等[1].但在临床中,早期股骨髁假体脱落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外鲜见相关文献报道.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广泛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已经成为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HIV阳性患者的预期寿命已接近正常人群.研究表明HIV阳性患者并发股骨头坏死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晚期股骨头坏死最终的治疗方案就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由于HIV阳性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并发症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HIV阳性患者股骨头坏死THA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综述.
感染性骨不连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巨大挑战,对患者自身的经济、生活、心理、身体等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是骨科医师最不想面临的骨折并发症之一.感染性骨不连的首要目标就是控制感染,然后进行骨缺损的重建.近年来虽然已有众多的研究工作聚焦感染性骨不连,在临床中也有相对成熟的治疗技术供骨科医师使用,比如目前临床中常用的骨搬运技术、Masquelet 技术、骨移植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上述骨重建技术治疗的前提是对感染的明确诊断和处理,如果对骨感染缺乏足够重视,骨不连的治疗就不可能成功.而目前临床中在感染的诊断时,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脑I/R损伤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人参皂苷Rg130mg/kg)、高剂量给药组(人参皂苷Rg160mg/kg).假手术组、脑I/R损伤模型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低剂量给药组与高剂量给药组大鼠腹腔内注射人参皂苷Rg1.对各组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后进行运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