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市公司回购潮的冷思考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46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股市一反前段时间的沉闷,政策再加码,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公司法》,扩大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允许范围;证监会发布史上最严停复牌制度,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优化交易监管。在诸多政策利好中,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最吸引眼球,一是中国平安抛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千亿回购,二是修法后短短几天时间,公布股份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有数百家,形成了A股史上最大数量的一波回购潮。然而市场走势并没有高歌猛进,很多投资者非常纳闷,为什么不能马上出现一波回购牛市呢?
  一,从回购影响力来看,利好总体有限。管理层松绑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是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的一项有力措施。但是这次股市下跌的主因是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上市公司股东尤其是大股东股份高比例质押在熊市跌破平仓线互相踩踏所致。因此虽然它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有力举措,但因为回购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太小,很难掀起大的波澜。何况对大多数处于转型期的上市公司而言,现金流不充裕、自有资金不足是常态,要它们拿出巨额资金来回购公司的股份又不影响正常经营,似乎也不太靠谱。还有即使回购了,这些回购的股份如何处置又是一个敏感问题,买回来注销还好办,如果把它库存在那里,等待行情好了再卖出去,那从长期看还是市场的隐患。
  二,从上市公司操作层面来看,有不少环节存在不确定性。首先是回购的资金从哪里来?用自有资金特别是经营性流动资金,肯定会影响正常经营,用闲置资金,非常有限,可能很多企业回购不了多少股份。如果可以用信贷资金,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可以贷款炒股了?假如行情还继续震荡甚至低迷,谁敢保证回购的股份不亏损,今年前些时候大股东增持、职工增持的股份基本上都还套在高高的山岗上呢,那对上市公司岂不是雪上加霜?其次回购的股份往哪里去?就是怎么处理的问题。一般而言,回购股份注销最符合政策和股东利益,用于员工股权激励也还有意义,但从过往的回购历史来看,似乎上市公司积极性并不高。如果我们的上市公司回购是为了打政策擦边球,把自己公司股票回购回来库存在那里,等行情回暖的时候再卖出去狠赚一笔,那么是不是有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再次,回购的时机如何选?是越跌越买还是等行情好了再买?如果跌的时候买,弹尽粮绝继续跌怎么办?如果留待行情好了再买,那个时候回购的理由与动机是什么?当然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角度来看,回购如果能够改变行情走向、影响行情发展,只要是能促进市值增长,都是值得的,只是可能上涨的时候买效果更好、效率更优。最后,回购股份的总量怎么控制?国家政策的上限是不超过10%,但从大部分上市公司公布的回购方案来看,大多数是一个有上下限的资金额度,一方面上限与下限之间差距高的有好几倍,而且金额定了以后,回购的股份与股价有关,如果公布回购方案以后,股价大涨,上市公司会不会不履行原来回购承诺,或者说股价大跌,上市公司又开始慢慢等待,如此等等,最终能够落实的还是个可以自由取舍的变量,过去市场一些忽悠式回购就是这么来的。
  三,从长期监管来看,规范操作应是下一步的题中之义。资本市场的政策会影响交易各方的行为选择,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政策亦然。从长期与规范的角度去思考,一是回购资金应该明确为自有资金、闲置资金,而不能是银行贷款。如果所有上市公司都能贷款回购股份,而且股份又可以不注销,等待行情好了再出售,那是否会再一次形成杠杆牛市?银行资金入市炒股,风险难控;二是回购股份的处置应该主要是注销和用于员工的激励,而不能用于库存炒作。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应该是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回购注销,增厚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提升分红水平,股东的钱用在提升股份的回报上。尽可能不去鼓励简单的短线交易投机冒风险牟利;三是回购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必須规范,防止内幕交易。由于这次修法只规定回购股份必须在三年内转让或者注销,如果上市公司着眼于转让交易,它就有动力在回购期出利空打压股价,在转让期出利好拉抬股价,其结果就是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交易规则,如果上市公司边买边卖,那就可能形成对本公司股价的操纵,最终会伤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总之,只有对上市公司的回购进行规范,回购对市场的长期稳定作用才会发挥到位。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相对疲软,但是机构资金却通过ETF不断抄底:截至三季度末,市场上537只指数基金(不含ETF联接基金)资产规模共计5382.5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了490.6亿元,环比增加10.03%。  10月净申购趋势更加明显,截至10月31日收盘,权益ETF市场147只ETF基金10月总成交量达到2210.11亿元,环比增长45.49%。看好中长线投资机会的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布局,释
期刊
携三度修改的重组方案,停牌一年多的万达电影终于在本周复牌。尽管方案初看颇具诚意,却依旧难逃连续数个跌停的命运,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近期市场对院线股的悲观情绪。  但长期来看,国内电影票房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院线资产仍是国内线下零售中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包括万达、横店等A股院线龙头均有长期跟踪研究的价值。影院关停引市场恐慌  近期一组经营数据的披露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有统计显示,过去十个月里,接近3
期刊
IT服务的需求从理论上说是无限,只是由于IT供给能力有限导致需求无法被满足,历次IT技术革命都是以打破IT资源获取壁垒为标志。在IT供给壁垒打破初期,IT获取成本降低有利于降低创新的成本和用户的使用门槛为新技术与新应用的落地创造了条件,由于企业对竞争优势、用户对便捷性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随着新技术与新应用逐渐开始普及,IT需求与供应链条将逐渐形成正反馈机制,引发指数级的增长;当新技术与新应用普及进
期刊
《红周刊》:7月之前,*ST尤夫跌幅惨烈,可7月之后公司股价从不足6元大涨至16元之上,本周*ST尤夫又公告称获专项解困基金举牌,股价大涨之后,专项解困基金敢于高位举牌,这是为什么?  小徐:所谓专项解困基金名为上海垚阔企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垚阔”),想了解上海垚阔为什么高位举牌*ST尤夫,只需要简单地了解下上海垚阔的股东之中的两家公司背景就不难理解了。2017年四季度中融信托旗下资管产品买
期刊
近期宝泰隆发布了公司2018年三季报,得益于行业处于景气周期阶段,主要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公司业绩得以持续稳健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4亿元,同比提升28.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亿元,同比提升87.96%;基本每股收益0.17元,同比提升54.55%。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效益突出  宝泰隆主营为煤炭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并依托煤矿、石墨矿资源,形成清洁能
期刊
骅威文化拟以15亿元并购旭航网络,就标的公司存在的诸多问题来看,其原股东的突击入股既不排除有利益输送的可能,也不排除有借此拉抬估值之嫌,而财务数据上的不统一,让人对其15亿元估值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近日,骅威文化发布了拟以15亿元并购旭航网络的重组预案,该方案不仅引起媒体关注,且被深交所问询,截至《红周刊》记者发稿,骅威文化仍未对此问询给出合理答复。而在此前《红周刊》刊登的题为《骅威文化挥金如土
期刊
从首家退市央企到“重新上市第一股”,长航油运杀了个漂亮的回马枪,在三个月后公司将再度“返航”A股。对试图重新上市的三板公司来说,长航油运让大家看到了咸鱼翻身的希望,但长航油运的情况相比老三板大部分公司来说要有特殊性,“长油经验”很难大面积重现。相比重新上市本身,长航油运提出的一系列稳定股价的机制更诚意十足,远比股价一时的涨跌重要,值得市场各方认真思索。意料中的重新上市难以复制  对于退市到三板的公
期刊
科创板已经开板,其是今年以来最热关键词,而在去年,最热关键词莫属独角兽。从三六零回归A股,到工业富联、迈瑞医疗登陆A股,再到小米集团、美团点评、爱奇艺、拼多多、腾讯音乐等境外上市成功,独角兽热在当时可谓是风光无二。然而随着大批独角兽公司上市后的不佳市场表现,甚至有的已沦为“韭菜收割机”后,投资人和媒体对独角兽的追捧开始变得理性,独角兽上市热也骤然降温。  如今,随着科创板公司即将挂牌上市,一些独角
期刊
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对自身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客户日益增加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加大了对信息化的投资以保持服务效率。宇信科技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银行IT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为适应我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的新需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拟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信息化技术的改造升级。内
期刊
今年的A股“开门黑”,股民可以说是“关灯吃面”。以沪指为例,自年初开盘到现在跌幅超过两成,最大跌幅超过三成。过去的前10个月一路盘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反弹,广大中小投资者不但没有分享白马股估值修复的快乐,还要承受概念股挤兑估值泡沫加速下跌的痛苦……如果以2015年6月沪指5178点为例,时至今日最大跌幅已经超过一半,调整时间也超过了3年。可以说,当前的A股走势已经严重背离了我国经济平稳增长,长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