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你的路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但若不是自己选的呢?
  当我们怀着梦想,想要选择一条自己将来要走的路时——
  他们说:“你的想法根本不现实!”
  他们说:“你一个小孩子知道啥!”
  他们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他们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他们说:“我们都是为你好。”
  他们说:“等你长大就懂了。”……
  他们,就是我们最最亲爱的爸比、妈咪。
  你原本觉得最应该支持你的人,却可能成了你追梦路上的“拦路虎”。
  当面对高考选考,当面临志愿填报,
  当每一个事关未来的选择时刻到来时,这样的故事,
  总会在不同的屋檐下年复一年地上演。
  
  当我准备打开电脑偷偷把志愿给报了时,发现电脑登录密码被重新设置过了……
  正当我义无反顾地打算填报某专业的时候,母后大人走到身边,亮出一张统计表:“儿子你看,这是你想要填报的那个专业的男女比例,看看,女生才5%!多可怕!多可怕!再看看我和你爸给你挑选的专业,男女比例1∶9啊!1∶9啊!”突然觉得母后大人说得好有道理啊。
  看着这些学长学姐们痛诉的“革命家史”,你是不是感叹,原来爸妈是如此强大的一种存在!再一想自己的将来,是不是心都变得拔凉拔凉了?还好,这只是故事的开头,而不是结局。接下来,又会发生一些什么呢——
  “你要是听我们的,这个暑假就赞助你去学车。”“你要是不听我们的,就别想让我们给你买单反相机!”“你要是听我们的,就带你去韩国玩。”“你要是不听我们的,就别想去看EXO演唱会!”
  和老爸老妈为了专业选择而争执不下。僵持着的那些天,我平时安静的电话开始不停地响起。“大头(我的小名),我是你舅,你可不能报XX专业啊。”“大头,我是老姐,你可不能报XX专业啊。”“大头,我是刘叔叔,你可不能报XX专业啊。”“大头,我是王老师,你可不能报XX专业啊。”……天啊,烦不烦!此时企鹅头像滴滴地闪,是同班好友,我松了口气,点开一看:“大头,你可不能报XX专业啊……”
  “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就要这样走掉了!你长大了,就扔下我们不管了是吗?我心脏不好,你爸糖尿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赶都赶不回来!你摸摸良心,你摸摸良心!真的要这么绝情,这么狠心吗,真的要……”妈妈哽咽着泪如雨下,我那个想要去远方读书的梦想哟,已然沦为一个罪恶的念头……
  “老爸,我想填报这个专业。”“不行!”“可我很喜欢这个专业。”“不行!”“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并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糟糕”“不行!”“……”“不行!”“……”“不行!”
  我是太阳,
  要自己发光
  世界就像一堵墙,我们就像猫,我必须要在这个墙上留下我的抓痕。”
  讲述人:
  倪萍,2010年考入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一家游戏公司任游戏策划。
  李婉晴(倪萍妈妈):当年反对他读游戏专业,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专业一点儿都不了解,而我自己是老师,非常了解教育行业,希望通过我们的经验给他一些帮助。但儿子公然违背我们改了志愿,确实让我们很不开心。其实后来,他爸也劝过我,他说如果强制儿子去学师范,以后他会把任何不愉快和失败都怪在我们头上,那还不如让他学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他也比较有动力。现在,儿子已经有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挺有出息的。看着他每天愉快地工作和生活,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我支持他!
  将来想要做什么?当然是去设计游戏啦!每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总会有鄙视的目光向我射来,其中也包括我爸妈的。
  高考结束,要填报志愿。我妈说,报师范,因为她是老师,子从母业,甚是不错。我说我不,我要去做游戏……结果,差点没被两大巴掌给抽死。
  突然间,“敌我”双方几乎同时注意到了面前的一张小白纸——我的志愿单。爸妈迅速拿起一支笔,而我赶在他们“先下手为强”之前,赶紧把它死死地压在桌上。
  僵局开始了。只能听见外面知了的叫声,只能看见自己鼻尖的汗水和爸妈坚定的眼神。我可怜的心理承受力已到极限,再过几秒估计就得崩溃……忽然想到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打不过就跑!
  于是我抓起志愿单撒腿就跑,一直跑到奶奶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再加上最喜欢我的爷爷奶奶来支持,我大笔一挥,在志愿栏中写下了计算机设计专业。木已成舟,爸妈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就这样,我成功地填报了我喜欢的专业。大学开学第一天,我抬头挺胸。但是爸妈送我的时候,一路上一句话也没说,甚至连校门都没进就走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努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次回家都会“无意中”向父母提起我大学里的种种经历:“老师说我简直是天才。”“我上星期设计了一个游戏,居然拿了奖。”“今天学长回校做讲座,他的年薪超百万!”……当家里电脑“罢工”“闹情绪”,爸妈看着我以最短的时间、用所学知识将它修好时,当老妈也开始拿着iPad玩游戏,还不时找我这个“专业人士”求助时……我感到,他们的态度正悄悄改变。
  毕业后,我如愿进了一家游戏公司。现在的我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养活自己,不再向爸妈要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累并快乐着。我终于用实际行动,让父母慢慢理解和接受了我的选择,他们甚至开始主动向我询问游戏行业的事情。
  世界就像一堵墙,我们就像猫,我必须要在这个墙上留下我的抓痕。从小我们就一直被比作“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很多人却忘了,太阳是不靠别人来照亮的,它自己要发光。   医学,我心心念念的医学啊!”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讲述人:
  周想,2009年考入浙江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2010年转入临床医学专业。2015年被北京协和医学院录取,攻读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
  我曾经做了一个让家人满意的“稳妥”选择,但内心一直没有泯灭的声音,最终引导着我,走到了自己真正想走的路上。
  我来自农村,父母读书也不多,当时家庭经济拮据,还有个弟弟在读书。爸妈最大的愿望就是我报一个好找工作的专业。他们把焦点锁定在了财会、金融这种热门专业。而我想读医学,还没来得及好好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劈头盖脸地来了一阵呵斥:“女孩学啥医?太累太辛苦!做个会计、考个公务员不挺好的吗?”“学医要解剖尸体,你受得了吗?”“医生又脏又累,说不定还惹上病!”……
  当时,刚好我认识一个当医生的蔡伯伯,就特意去寻求他的帮助。哪知道事与愿违,他现身说法,把医生尤其是女医生的种种难处说给我听,要我慎重选择。我不明白,为什么连一个这么成功的外科主任也反对我学医,我想遵循内心的声音怎么会这么难!
  一向自诩拥有“独立人格”的我,却终究逃不了父母长辈用爱编织的牢笼。我懵懵懂懂地选择了“会计”这个专业,父母很开心,我却很惘然。这种情绪一直随着我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会计学”这门专业课后,慢慢发酵、郁积到了顶点。听着那些收支平衡、资产负债表等让我昏昏欲睡的名词,想到自己虚无缥缈的未来,我的心跌到谷底。
  迷茫中,我试着去做了做“职业测评”。在用排除法对学校所有专业进行排序后,我惊讶地发现第一个被我划去的就是我的专业所在的“社科”,最后留下了医学、数学、化学。这确实很符合我的个性——理性严谨,追求精确极致的答案;务实负责,追求自我价值的彰显。就像久别重逢一样,我忽然又听到了来自心底的那个声音。医学,我心心念念的医学啊!
  感谢浙大的大类培养体系,让“转专业”这件事成为可能。父母反对的立场依然没变,但我也慢慢看清了一件事——反对我的恰恰是最爱我的。对我想转专业的打算,那些泛泛之交大多附和“医生好啊,以后看病靠你咯”,唯独几个死党强烈反对,因为他们怕我受苦受累。
  于是,我耐心地跟父母分析医学的苦与乐,请他们理解只有选择所爱才是幸福快乐的,当然我还搬出了“我们家族里还没有一个医生”这样一条无懈可击的理由。他们没辙,总算是勉强应允了。
  大二开学,我成功地转到了“临床医学”专业,开始漫漫学医路。医学的课业负担果然异常繁重,但是我,一个插班生,在大二结束时,竟奇迹般地排在专业第一名。可能是看到了女儿出色的成绩,父母开始慢慢认同并全力支持我的选择。
  如今,在医学的怀抱里如鱼得水的我,回望这条艰难的择医路,一切仿佛都冥冥注定。不是吗?
  周明生(周想爸爸):其实我们到现在还是觉得她放弃原来的专业有点可惜。学医辛苦,做医生的都这样讲。况且一个女孩子,将来要顾医院又要顾家,怎么顾得过来呢!可有什么办法呢。原来那个专业她不喜欢,学不进,我们也都看在眼里。加上家里有个医生确实也有好处,对自己好,对儿女好,对父母长辈都好……反正现在已经是12头牛都拉不回了,那只有鼓励她往前走咯!希望她加油,走好这条救死扶伤的路。也希望她明白,不论是反对她还是支持她,都是因为我们爱她。
  
  那就走吧,试试看
  讲述人:
  杨锐,201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后在一所省重点中学任地理和历史教师。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一心想让我接班:“我和你爸都是过来人,读师范对你最好!兴趣养不活你的,踏踏实实读出个铁饭碗才是正事!当老师有稳定收入,每年还有寒暑假,上哪儿找这种好事?你必须读师范,这件事没得商量!”
  而我却早已有自己钟情的专业,我想当记者,我想学新闻。为了让父母听从我的意见,我绞尽脑汁想了各种办法。我在网上搜集了各种关于新闻学的信息,企图用数据说服父母,可是这七八页的资料还没来得及打印,就离奇地从硬盘里消失了;我找来在报社当记者的舅舅求救,没想到他最后竟被父母说服了;我去找区教育局的专家进行选专业答疑,哪曾想专家和我爸妈是老相识,于是变成3个人给我做思想工作……
  我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我的第一志愿被填上了师范专业。我带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自己第一志愿不会被录取,结果事与愿违。父母很开心,我很沮丧。
  然而父母的欣喜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们有一整个长长的暑假不用去上班,天天都要面对郁郁寡欢的我。我没胃口吃饭,拒绝和他们讲话甚至对视,完完全全地足不出户。他们开始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来弥补我——新衣服新鞋子,最贵的手机,高配的笔记本电脑……而我完全没有心思去关心他们的感受,满脑子只有我的未来,我被迫妥协的未来。
  直到那一天,我在房间里听到门外父母的吵架声。他们常常争吵,可从来没有这么声嘶力竭过,争吵以父亲的叹息和母亲的哭泣而结束。我突然不知所措。他们成功逼着我放弃了我喜欢的专业,现在却比我还要难过。
  也是在那一天,我第一次在网上查询了我即将要读的这个专业的相关信息。
  依然兴趣寥寥,却促使我思考:读师范既成事实,无可改变,那么我就从此任由命运摆布了吗?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即使在别人指定的道路上,也好好地走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那就试试看吧。
  于是我在混混沌沌中开始了大学生活。可能是因为从小受父母的潜移默化,我对课程的知识接受得很快,老师很喜欢我。我和身边的同学也挺合得来,会一起讨论教案里的一些细节,一起模拟课堂教学,还在周末跑去课外补习班当临时老师。那些天真快乐的孩子,带给我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快乐。我便不由地想,这样教书育人的生活,也是很美好的呀!   渐渐,我开始享受现在的状态,享受我的学生们叫我“杨老师”,享受自己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每每我有一些学习或者工作上的问题打电话向父母请教,他们会骄傲地跟我说:“你看,当初听爸妈是对的吧!”
  这种时候,我总会笑着说是啊是啊。但是我心里清楚地知道,这并不是爸妈的选择,而是我自己的。
  付静(杨锐妈妈):回头想想,当时总觉得自己当了多年教师,有经验有知识,其实再多的经验都是我自己的,我不能代替孩子走他的路。现在儿子开始喜欢教育这个专业,我感到非常庆幸,但是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转变成喜欢多少是一种侥幸,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所以我很理解他当时的难过和痛苦,可能也正是那段时间磨练了他,让他成熟起来。作为母亲我也应该反思,如果可以重来,我会给儿子更多的信任,只给他意见,让他自己做选择。
  “不要怕山回水转,不要怕卧薪尝胆,不要怕路途遥远。”
  讲述人:沈小芸,200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专业,2013年赴香港攻读文化研究硕士学位。现居香港。
  我年轻,就算错了又如何
  “如果你选择了自己想走的道路,之后失败了我们可不管你!”
  “不管就不管!”
  填报高考志愿时,我选择了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史专业,但妈妈不同意。我尝试着和她商量,甚至到了争吵的地步,而她则使出一个又一个夺命连环CALL,每个来电的内容千篇一律,都是亲戚朋友劝我放弃。
  几番电话轰炸和激烈讨论下来,妈妈见我的坚持并没有改变丝毫,不得不任由我去了。我胜利了,我怀抱着对艺术的热爱,昂首走进了央美的大门。
  可是进入大学之后不久,我的头脑就开始隐隐地浮出一个“不祥”的念头:我的选择与坚持,会不会是错的?
  我憧憬着的大学生活被一篇篇的论文淹没,不知道是因为这个专业太小众,还是因为自己半路出家去学艺术,总感觉与校园里其他人格格不入,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还是力不从心。最初的激情慢慢冷却,我变得苦闷迷茫,甚至有时很想重新回到高三,重新选择志愿……
  这种状态总会有显露弊端的一天。毕业的时候,我没考上本校研究生。而妈妈当初的预言此时也“应验”了,“这专业太冷门了,就业是个大问题”。我没升学,没工作,毕业即失业,在家一呆就是大半年,活得好似一摊烂泥。
  妈妈看着我,没说什么。当初她说失败了就不管我,我真的好怕她会这样。
  消沉了一阵子,我强打起精神了解了一下周围同学的去向。他们有的留在大城市闯荡,有的在国内读研,有的出国深造。看着各式各样的人生路,我忽然觉得自己是时候振作了,而且——我还这么年轻,年轻就意味着有资本去试错;就算错了,大不了再重来一次!
  我仔细分析了学长学姐的选择,发现我的专业本科毕业如果直接就业,工作很难找,专业不对口的可能性很大。我也反思和剖析了一下自己:我依然热爱艺术,只是所学的太偏理论,而几乎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如果能将我最初的理想,和实践多多结合,可能出路就会好很多。
  思路清晰了,机会居然也在此时“从天而降”:一个学姐无意中告诉我,香港的文化专业不仅仅学习理论,也有非常多的实践机会。这,不正是我要的吗?于是,我把申请材料寄往了香港。
  父母并没有不管我,而是努力帮我找人、找资讯,全力支持我留学香港,让我惊讶又感动。我问妈妈为什么,她说:“父母哪有不希望看到儿女无忧无虑、一帆风顺的?但是你要为理想去奋斗,就难免会有波折。这道理我们懂,怎么可能会不管你呢!都是气话啦。”
  不久,我收到了香港的研究生录取通知。顺利地拿到硕士学位后,我在香港找到了工作,扎下了根,现在还在申请读博。回望那段苦闷的日子,我才明白当年那个小小的我,其实哪里知道未来会是什么,哪里会对人生规划有清晰的概念;但我更加确信,在追梦的路途上,并没有什么选择会错到无法挽回;只要你勇敢地往前走,不要怕山回水转,不要怕卧薪尝胆,不要怕路途遥远。
  感谢我的父母,相信我,默默支持我,放我去闯,在电话那一边静静听着我满脑袋的“诗和远方”。
  蒋贤欣(沈小芸妈妈):当年的小芸,只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有理想,但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就怕她会摔跟头……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只能尽可能用自己过往的经历来给她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做父母的,当然希望孩子安安稳稳,顺顺当当。但人生的路,终究是要她自己走的。我们也想通了,人生在世,没有那么多一蹴而就,要是害怕挫折、害怕失败,还谈什么实现理想呢?这些年来,小芸从东北考到北京,再考到香港,在香港扎根,还谋划着更大的发展,全靠自己摸索、闯荡,像小鸟一样越飞越高,我们真的为她感到骄傲!
  李可以: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一心想成为一个文艺青年,但我妈只给我一种选择——财经类院校。她是狮子座的,一只母狮子,从小我就被我妈治得死死的,结果不言而喻。你问我现在有没有后悔当初的妥协?其实是有的。直到现在我还在想,假如当初好好地反抗一回,说不定就改变了我和“狮子”的相处方式。
  米斯特:3年前,经过一年复读,我参加了人生的第2次高考。分数不很理想,还好总算是超过了三本录取线十几分。接下来是很重要的志愿填报,我非常慎重地反复查阅了往年的资料,考虑了很多,选择了一个自己想要上且觉得分数也能上的学校。但我最终没有能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听从了家人的意愿,第一志愿填报了省里一所算是有名气的独立三本院校。但是意外发生了,我滑档了。当我得知一位和我分数一样的同学顺利地被我原先想填的那所学校录取,仅仅因为他把它放在第一志愿时,负面情绪铺天盖地笼罩了我。我懊恼,我怨恨,我拒绝跟父母讲话,压抑了整个夏天。最后去了省外一所民办高校的专科的时候,我依然没有走出来,浑浑噩噩的3年时光什么都没学会,只得到了一张集体照和一本沉默不语的毕业证。一直到工作以后,慢慢感觉到了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才开始后悔这一段年少的颓唐。如果不是陷在对父母的怨恨中无法自拔,我的路应该会走得更好一些吧。好在醒悟得还不算晚,现在我在工作之余,报考了成人本科,想利用工余时间多学些东西,来弥补以前那个没有完成的梦。   SSS:填志愿时,我爸妈一心想把赞成票投给经济金融专业,而我却对数学怕得要死,所以态度坚决脸带哭丧声情并茂宣告如下:我不要念经济金融工商管理。为了更好地说服爸妈,我搬出了自己历次月考数学短板作为论据,电联了金融专业的学长询问他们要念的课程,然后向爸妈表示金融专业真的不适合我。之后我列出几个同样“有前途”的专业分析给他们听,还拉来了爹妈的校长老朋友给我作保。在我全方位的攻势下,爸妈虽然万般不舍他们眼中闪闪发光的好专业,但也不好再勉强我了。日后当别人问起时,爸妈的回应里有无奈也有一点我觉得是骄傲的东西:“她自己主意大。没办法。”
  翔一:填志愿的过程简直就是一个和爸妈斗智斗勇的故事,可能刚好是叛逆期,爸妈越想让我填什么,我越不要填。好在现在填志愿都是网上填报,密码都在我自己手里,爸妈也改不了。于是,我借口几个同学找我一起去“毕业旅行”,结果到了普陀山以后,立马找到一家网吧,完成了志愿填报。这在《三十六计》里应该叫“瞒天过海”吧?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李一凡:也许是受了小说的影响,我想报的专业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并不在家长想要我去的范围内,比如心理学、考古学等等……父母进行了一番考量之后,还是决定让我去读财务管理,那是他们再三比较、最后觉得还是比较轻松且有前途的专业。你问我有没有做过一番努力去改变父母的意愿?并没有。我热爱小说创作,什么样的专业其实并不能束缚我,相反都能让我从中学到很多。现在我在大学里,一边学习,一边创作。那些真正喜欢做的,我称之为梦想的东西,除了自己放弃,岂是那么容易就会被阻挡的?
  露露:高中时就一直想读中医,高考前看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录取计划在我们浙江省不招文科生,我还大哭了一通。爸妈安慰我说这家不招总有别家招的,可等到填报志愿,我准备报天津中医药大学时,他们却苦口婆心地劝我改主意。我本想坚持,但他们一句“仔细想想10年后,如果到那时你还觉得你没有选择错,一点都不后悔的话,我们就同意”,让我在最后关头犹豫了。最后和爸妈各退一步,第一志愿报了他们选择的浙大,后面的都是我自己选的几所中医药大学。按老爸的原话就是“看天意让你去哪里了”。结果,我正好压着录取分数线进了浙大新闻系。怎么说呢,其实还是自己心里不够坚定吧,或者是爱得还不够。如果我真的能够自信10年之后依然不后悔,应该是可以说服父母的。
  你在选专业的时候,你选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在大学里面参加各种的课外活动和选选修课的时候,你选的是容易的学分和更容易得学分的课,而不是你自己喜欢的;你挑选工作岗位的时候,不是你喜欢的,而是看起来更有前途的,钱多的。那你从来没有在乎过你喜欢的,又凭什么要求最后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且做到终身的事业呢?凭什么?”
  ——张泉灵
  当面临事关未来的选择时,你的想法和父母的不一致,怎么办?
  这个问题恐怕没有标准答案。
  也许你可以坚持一下,再稍稍坚持一下,就能踏上你心目中的那条路。
  也许你一时间被迫妥协,但只要梦想不灭,总有机会迂回前进,抵达目标。
  也许你抗争无效,只能暂时走上父母指定的道路,何不先扔掉自暴自弃的念头,试一试重新构建自己的兴趣与理想。
  甚至也许你发现自己的选择是“错”的,那也未必非得“跪着走完”……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我们还这么年轻!
  而在每一道生活选择题的前面,无论是“听内心的”,还是“听爸妈的”,抑或“听学长的”“听专家的”“听闺蜜的”“听大师的”“听星座运程的”……说到底,都应该是、也必然是你自己的选择。
  你走你的路。别害怕,别埋怨,加油!
  Ladyyi:我当年的高考成绩特别尴尬,比一本线多出没几分,浙江省内的一本院校肯定进不去,上二本又觉得亏,就想报省外的一本学校。但父母死活不让我出浙江省,听说我填报的学校在一个很远的北方城市,他们都快疯了,说女孩子安安稳稳地待在父母身边就好了,我根本适应不了北方的气候,那个学校在浙江一点名气也没有,还不如在浙江读个二本……最后逼着我把志愿改了,而且不让我碰电脑。没办法,我在志愿填报即将结束的时候偷偷溜去了朋友家,把第一志愿改成了那个北方学校,然后瞒着他们,直到录取通知书寄到。那天,家里真的是混乱得鸡飞狗跳。不过开学后发现,父母的担心其实并非没有道理,自己的确不太适应北方的环境,那个学校里甚至都没有杭州的老乡。但既然选择了,就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从大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考浙大的研究生,杀回杭州。现在我成功做到了。对于父母,对于我,这大概都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吧。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说到最实用的独门绝技,我就忍不住要与大家分享分享了。我的独门绝技是我这双具有冰炎之气的“冰与火之手”。这双手冬暖夏凉,让我获得了“人肉空调”的美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在烈日当空的夏天上体育课,简直是人世间最残忍的“酷刑”了。没有阴云蔽日,没有微风拂面,我们不但要在恐怖的阳光下暴晒,还要长跑,灼热的空气中都隐约有烤肉的香味了。“好热!好热!热死我了!”同学们的抱怨声此起彼
期刊
上集回顾:列卡和伊泽是两兄弟,他们曾经感情融洽,但因为对权力的渴求,列卡接受命令,动手伤了伊泽。  干瘪的他跪在柳族长老面前,头低低的。河对岸,樱花树还是清瘦,但高挑了,红云一样荼蘼的花朵,在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娉婷。  “你还是对他手软了,叛徒,你看了他的眼睛。”列卡不敢抬头,死死咬着唇,直到口鼻之间一股咸腥。“为一个异族者放弃最古老的荣耀就是你的选择,对吗?”长老用狰狞的枯枝托起他的下巴,同时
期刊
瘋狂编辑部之气人的超能力
期刊
这节是自习课,同学们正在教室里安静地写着作业。可是好景不长,这份安宁一下被打破了。  一架“敌机”入侵——是一只大飞蛾!大部分同学的目光都被它吸引了。“敌机”开始大显身手,向高处冲去。不知谁叫了句“打啊”,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男孩子们最先镇定下来,一边指挥着女孩子们关上窗户,一边手拿书本严阵以待。  這“敌机”好像不知道自己入侵了我们的“领地”,仍然自由自在地飞行。忽然,它降低了飞行高度,在我
期刊
班主任可以说是与班上学生及家长打交道最多的岗位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大部分班主任都会对这个岗位说“不”。2015年6月初,有记者在杭州的4所学校针对6
#青春,这么任性好吗?# 来自 新闻海报 圈子  爬上高楼在缺乏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拍照,一种名为“楼顶摄影”的形式目前在俄罗斯颇受欢迎,参与者大多是年轻学生。今年7月,温州有3名高中生为了庆祝自己的18岁生日,竟爬上333米的浙江第一高楼(温州世贸中心大厦)顶层,再上到高约40米的铁塔,借助自拍杆合影。网友称之为“青春任性”。如此“任性的青春”,你怎么看?  我爱明信片  圈主:我是根啊  小
期刊
早晨,不知为什么,我没什么胃口,只喝了一小口豆奶,咬了一口油饼,就急匆匆地上学去了。  刚上第一节课,我就觉得肚子里的東西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到了第二节课,整个肚子就像一座空荡荡的城堡,一阵阵饿意向我袭来。我感觉胃在隐隐作痛。顶住,顶住!我握紧拳头,可是肚子一点儿也不听话,一个劲儿地“咕噜咕噜”乱叫,好像有许多水泡从水池底不断地往上冒——这是“饿魔”来临的信号。那声音如果让别人听到,真够丢脸的!我
期刊
夜里,我从“嗖嗖”的冷风中醒来。  上眼皮和下眼皮刚刚分开时,眼前是一片黑暗。过了几秒,等眼睛适应了黑暗,借著窗外皎洁的月光,我看到天花板离我的脸居然只有半米的距离。我吓了一跳,腿向左边挪了一下,却碰到了一个又冷又冰的东西。这是哪里呀?我左看看右看看,才想起自己还在开往大连的火车上。  “嘶……好冷!”这时,我才发现身上的被子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不会掉了吧?我朝下面望去,果然,那一团白花花的被子正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