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海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5246568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是根本原因。文章浅谈如何收集素材,指导学生将眼光投向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观察;积累;以情感人
  一、 引言
  在语文课上,一听说要写作文,几乎全体的学生都是先大惊失色,再接着就是唉声叹气,一脸无奈。开始动笔写作的时候,个个愁眉苦脸,有的人甚至半天憋不出几个字。我想这样的情景语文老师并不陌生。
  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我们生活中也不能离开写作,它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但如今,写作文是学生的难题,作文教学更是老师的难题。学生怎样写好作文?怎样教好学生写作文?这是很多老师在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对学生而言,写作有三个困难:第一,文章结构布局难。第二,作文材料收集处理难。第三,语言组织难。我认为素材的收集和选择是首要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生活入手,学会把生活的琐事转化为流畅的文字。
  二、 走近生活,用心观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学中我发现,往往一个题目布置下去,学生不约而同地叫道:“写什么啊?”这是一个关键所在。按理说,现在信息源源不断,我们有很多渠道去接收信息,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我们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学生面对如此多彩的大千世界,为什么还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环境简单,再加上学生对周围的事缺乏关注,极少有思考和感悟。所以积累不到什么素材。因此不管写什么文章,写什么都要思考很久,没动笔之前就已先怯了三分,产生了恐惧心理。
  要消除这样的心理,必须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不是写多轰动的事件,多深奥的道理,而是写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于细微处见真情。
  所以说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进而理解生活、表达生活。观察是基础,观察的过程实际上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经验的过程。要去观察社会,及时地了解社会上一些重大的事件,关注人们的观点看法,同时自己也应有所感悟,为自己的作文收集素材,这对一个初中生来说是完全能做到的。不过,作为学生,更多地还是要留心校园、家庭、班级等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虽然我们的生活普通平凡,环境也很简单,但是这其中仍然有不少动人之处。同学之间的互助鼓励,老师的关心指导,家长的照顾安慰,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闪光点,捕捉到这些亮点,写作的素材自然就丰富了。比如有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班上有位同学其貌不扬,自己平时也有点轻视他,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这位同学每天来班上都比较早,主动帮助大家把架在桌上的椅子拿下来,而从来没有人知道,他一直在默默的奉献,这位同学自己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小作者因此觉得自己很惭愧,比起同学来,自己只会以貌取人,自己享受着他人的服务,不仅不知感谢,还轻视帮助自己的人,相比之下就显得有点渺小。这篇作文写的就是一件小事,但是小作者善于观察和感悟,捕捉到了生活中的动人之处,写出了一篇佳作。这样的观察才够深入,才能更易有发现,有体会。除此之外,也应观察自然,不但要探访大山名川的伟岸广远,也要走进田园乡村的平凡宁静。用心体会那盎然春意,热情夏日,多彩金秋,纯白冬季……在自然中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提升素养。一旦用心,就会发现一株小草,一朵小花都蕴含着一个世界。有的学生从一棵树的身上体会到了坚强,有的学生从一株花的绽放中领会到不要在乎外界环境,努力做自己的道理。用心观察,万事万物皆有可写之面,不愁“无米”。
  在生活中发现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就不会在写作之初就输在气势上。
  三、 贴近生活,积累素材
  寻找到素材,还要让他们能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亦是如此。陶行知表示:“组合物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不能與生命分开。”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写作的灵感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果离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恐怕没有人能写出佳作。许多知名的作家都是历其境,经其事,才写出了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作品。但是人的记忆有限,不可能把每件事都牢牢地记在脑海里,我们要随时记录,及时储备。
  想把素材积累下来,就要辅之以记日记的方法。把每周发生的事情及时地记录下来,不需要特别的有文采,或者写太多字数。而是为自己准备一个“储备库”,把材料积累下来,等到要写作文的时候,就能检索出能为自己所用的素材,而不会出现没有东西可用,没有事例可写的状况。这样坚持下去,积累的素材也很可观了。除了积累写作的素材之外,还要积累词句。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搜索整理古诗名句,名家名篇的精彩片断,或者把自己无意中看到的好词佳句记录下来。每周做一定量的摘抄,用以增添词汇,丰富语言,这样在写作时,驾驭词汇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中优秀的文章也可以定期张贴在墙上,一方面增加作文能力强的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优秀的范文。这些平时的积累为日后提高写作能力埋下了伏笔。
  我曾经在改考试作文的时候看到一篇佳作。一位学生写自己觉得父亲关门有点不同,仔细观察发现,父亲关门从来没有声音,这才更深切地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为了不打扰自己,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我想这件事情肯定在这位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一直储存在那里,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立即拿出来,可见仅仅观察还不够,好素材一定要用心地去积累。将收集到的“米”积攒起来,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 亲近生活,以情感人
  接近生命,生活将继续进入文章。但仅是反映生活中的事件,是远远不够的。一篇成功的作文应该蕴含有真情实感,应该能以情感人,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
  有一位学生期末考试作文得到了27分的高分(满分30),我请她在课堂上读读自己的文章。我还清晰地记得考试作文的题目叫《那树》,她写道:她家的门口有一棵树,小时候爷爷告诉她这是一棵“秘密树”,可以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这棵树,树为了储存更多的秘密,会不断地长大,人把不开心的秘密倾诉出去,人也会慢慢地长大。就这样,她在树和爷爷的陪伴下不断地长大,随着时间的流逝,树茁壮了,但爷爷也日渐衰老了,变得认不出她,最后母亲告诉尚懵懂的她,爷爷去了很远的地方旅行。读到一半时候,这位同学已经泣不成声,我请别的同学帮她读完。听完之后,班上很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我也红了眼眶。其实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朴素,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结构上也没有太多技巧,主旨也很常见,就是将树与爷爷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爷爷的思念。但是获得了高分,也打动了班上的同学和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篇文章里,包含了深厚而真挚的感情,这位学生确实是在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在写文章,把自己的思念真诚地诉诸笔端。这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反观其他为数不少的学生,他们仅仅是记录事件者而已,自己只是一个讲故事的旁观者,文中没有任何情感因素,有的甚至写的是虚构编造的事情。这样的文章里没有鲜活的生命,没有真实的情感,读起来自然索然无味,有的一眼就让人看出是虚假的,更别说打动人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须使学生明白在丰富的生活中,在多彩的大千世界中,仅仅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远远不够,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看到别人的笑容,听到一句“谢谢”,不要漫不经心,这里其实包含了别人对你的友善,对你的感謝;遇到了挫折,不要失望沮丧,而是把它看做是一种锻炼,一次磨砺,是生活给你的馈赠;当收获成功,不要洋洋得意,而是把它看做一种激励,一次机会,是生活给你的奖励。在生活中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对每一件事多思考一点,对每一个人多关注一点,你会有更深入地了解,更深刻地体会,更深沉地感悟。告诉学生并教会学生,要将自己看到的“物”转化为“意”,进而再将“意”转化为“文”。
  “一切都有自己的教训,一个人的感情就是一篇文章。”逐渐让学生学会品味,学会感动,体验艰辛,感受喜悦。对美好的事物充满激情,对丑陋现象的鞭打感到愤怒,在劳动中收获幸福,在父母的眼中阅读爱,在与鲜花和树木的对话中释放梦想。最关键的是,必须要使学生明白文章是“以手写心”,一切文字必须出自真实,辞藻、技巧只是文章的辅助,真情实感才是文章的核心,才是文章的魂。没有魂,再华丽的外表也只是徒劳。
  叶圣陶的老先生说:“生活就像一个喷泉,文章就像一条小溪,源头充满而不疲惫,溪水自然流淌。”教育工作者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就是教育。”可见,作文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给作文提供了源头活水,作文为生活提供展现的舞台。写作活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就是生活。与此同时,生活又是作文之本。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努力让生活走近作文,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的海洋中遨游,放飞自己的心灵。让学生不再怕写作文,教师不再怕教作文,使作文在生活这片沃土发芽、开花、结果。
  当然,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将从生活中得到的情感灌注到文章中,这几点只是写好作文所需要的一小部分而已。除了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积累素材之外,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如何描写,如何构思,如何立意,这些都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指导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摸索着前进。但是只要教师付出努力,学生多少都会有收获,我们的辛苦也有了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
  徐婧,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民办求真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深入,社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相应提高,需求相应扩大,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本文以海口经济学院本科公共英语教学为例,分析了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并从建立合理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利用多媒体网络、完善大学公共英语测试机制、加强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公共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是关键,而课堂教学则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当下,课堂教学的低效现象时有发生,那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被抛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做到轻负担、高质量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文章立足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的低效现象,提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以期望能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有效策略  在深度推进课堂
摘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数学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难以紧跟数学教学步伐,对班级整体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就提升中小学数学学困生解题能力来进行多角度分析,希望以此来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学困生教育;解题策略;认知模拟  一
摘 要:因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富有情趣,小古文有了中华语文“活化石”的美称。本文将以小古文为依托,以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維为目的,探索新的写作指导方法。  关键词:小古文;写作;有趣;创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古文是指我国古代文学中以文言文书写、相对浅显易懂、较适合儿童阅读的一些文章。它们像古诗词一样,容易朗朗成诵,可以
摘要:当前,江西农村正处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机遇期。本文以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下简称“一村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农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农村创业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对农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对策,以期为江西“服务三农”做出贡献。  关键词:双创;农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一、 序言  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国务
摘 要: 科学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出成绩、多出成绩,必须切切实实地解决复习课的有效性问题。初三复习要时刻追求有效,如果不关注、不研究复习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精心备课、注重策略对提高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三复习 科学复习 复习有效性  初三复习往往分为三轮:一轮复习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
摘要:利用移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好地练习口语,提高自身口语水平。本文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当中的移动微学习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移动微学习  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微学习出现在了教育领域当中,其所具有的时效性以及其拥有的丰富资源,能够有效地帮助高职学生练习口语,提高自身口语水平。  一、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困境  (一) 学生学习基础的影响 
摘 要: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科学应用游戏化精神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对其相关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能够对游戏化精神进行更为有效的应用,为幼儿教育的有序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文章首先分析游戏化精神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然后以此为基础,综合探究幼儿教育过程中游戏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分别从游戏活动设计、幼儿成长环境、反思环节、教师游戏能力和家园合作五个方面展开具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许多老师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联系,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之中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保障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但是长期的优势教育导致一部分老师直接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过于落后及传统,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创新和教学优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第三人称转述句”其实就是直述句改为转述句,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而不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人称一多,学生就混淆了,往往是改不全面或生搬硬套,也不看句子的实际情况,最终造成了表达上的错误或者意思模棱两可、语句不通顺等的错误。如何更有效地掌握方法是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  關键词:人称转述;角色  “字、词、句、段、篇”是小学语文学习与训练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