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新生在进入学校后,要努力保持三种心态:归零心态,尊重心态,成人心态。
又逢开学季,成千上万的大一新生开始涌向大学校园。在上大学前,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怀揣对象牙塔的美好想象和憧憬。在上大学后,大家发现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如意和顺利,由于刚从高中阶段走过来,大家的内心其实有很多的迷茫、焦虑和困惑,需要及时应对和调整。
问题集结
LOST 1 理想和目标的失落
有些大学新生形容中学阶段的生活“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赛跑”,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盏最明亮的灯光,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前奔跑,身心虽疲惫但目标十分明确,生活虽紧张但却十分充实。当大家顺利地进入大学之后,高考这盏明灯却熄灭了,生活中也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不少人的心里显得茫然和失落。
LOST 2 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经过高考拼杀的新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同时,高考过后,大家从埋首苦读中抬起头来,第一次有机会看清彼此,这才猛然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原来除了学习成绩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差距。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方方面面难免令人相形见绌,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沉默寡言、内向孤僻。
LOST 3 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中学时代的人际环境很简单,对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要求不高,但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的类型、交往方式都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带给新生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LOST 4 学习方面的不适应
同学们大都习惯了高中的被动学习,而且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老师都会反复地强调,还会针对这些难点重点布置习题。到了大学后,你会发现大学的学习并不是这个样子,每节课老师讲的又多又快,如果自己不复习、不预习,到上课时就感觉有点吃力,最终导致学习方面的落后。
LOST 5生活方面的不适应
在中学,为迎高考,加上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除了学习,一切事情由家长代劳。上大学后,生活等各方面就需要学生自己解决,适应能力不强的同学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的情绪所困扰。另外,随着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女生相互攀比衣着打扮,男生抽烟饮酒,同学之间过生日以及郊游等消费逐渐上涨。这种情况使部分家庭经济能力有限而又爱面子、讲虚荣的大学生造成自卑、忧虑、紧张的精神压力。
策略应对
TACTIC 1 正确认识角色改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通常都是生活中的中心人物,但在大学里(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几乎每个人都有着辉煌的过去,如果重新排定座次,就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保持原来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要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如果毕业为终点,那么今天我们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如果要想赢,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TACTIC 2 主动融入全新环境
对一个大学新生来说,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如何尽快适应是很重要的。有些新生在熟悉环境后,感觉对大学生活有“幻灭”之感。抱怨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图书资料贫乏,甚至怀疑自己当初拼搏是否值得。这是因为他们在入学之前,在心中将大学过于美化,面对现实校园而产生的失落感。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更需要新生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信环境并不能决定一切,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也可以达到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妨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优势,使个人的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与提高。
TACTIC 3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由于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地区的差异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冲突。这个时候要学会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应该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一并接受。如果感觉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可以与其进行沟通,委婉地提出,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给其他同学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
TACTIC 4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刚入大学的新生,首先应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要学会准时起床、运动,自己整理床铺,收拾房间,学会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就更好了,因为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独立生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钱财的管理。由于家长一般每月或每几个月给一次生活费,大学生就要自己独立计划如何进行消费。计划不当甚至没有计划的学生常常在最初的时间里大手大脚,把后面的伙食费提前花掉。因此,大学新生要学会一种“理财”观念,要注意考虑在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
TACTIC 5 处理心理丧失感
报纸上曾经登过一篇文章,内容是广西一位女大学生从广西考取了上海某大学,可是她对新环境极不适应,口音不习惯,生活也不习惯,周围又没有一个熟人。父母不停地打电话问她的情况,这位女生每次接电话都哭个不止,无奈之下,父母只得来到上海陪了她一个月。可父母刚走一个星期,她便主动退了学,偷偷地回到广西。
像这位女大学生一样,心理丧失所带来的挫折感往往困扰着大学新生。其实人的一辈子,就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胎儿丧失了襁褓,才能学会站立和走路;青少年丧失了父母的呵护,才能成为具有独立生活的人……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惧怕丧失,都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那么我们也终将丧失发展的最好机会。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新环境,还不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喜爱,赢得朋友,就必须开放自己、关心别人。如果你永远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之中,永远把感情寄托在过去的环境上,那你就无法走出心理困境。其实,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大学里的新同学一样可爱,他们并不是个个自私的。当你有了新朋友时,就会有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烦恼,你也就有了更多的前进动力。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人都是要长大的,长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要面对更多的变化,意味着你要不断地去适应新的、更加复杂的环境。
总之,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风格、新的学习方式,很多同学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有的会感觉孤独,有的会想家,有的甚至想退学,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常反应。心理学认为: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心态,以一个成熟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各种困难,不逃避现实,不脱离现实,学会在各种环境中随机应变。
大学新生在进入学校时应努力保持三种心态:归零心态(忘记过去,一切重新开始);尊重心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过于自我);成人心态(依靠自己)。要对新的生活多一些心理准备,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环境,从而做一个有良好心态,快乐而又成功的人。
又逢开学季,成千上万的大一新生开始涌向大学校园。在上大学前,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怀揣对象牙塔的美好想象和憧憬。在上大学后,大家发现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如意和顺利,由于刚从高中阶段走过来,大家的内心其实有很多的迷茫、焦虑和困惑,需要及时应对和调整。
问题集结
LOST 1 理想和目标的失落
有些大学新生形容中学阶段的生活“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赛跑”,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盏最明亮的灯光,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前奔跑,身心虽疲惫但目标十分明确,生活虽紧张但却十分充实。当大家顺利地进入大学之后,高考这盏明灯却熄灭了,生活中也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不少人的心里显得茫然和失落。
LOST 2 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经过高考拼杀的新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同时,高考过后,大家从埋首苦读中抬起头来,第一次有机会看清彼此,这才猛然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原来除了学习成绩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差距。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方方面面难免令人相形见绌,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沉默寡言、内向孤僻。
LOST 3 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中学时代的人际环境很简单,对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要求不高,但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的类型、交往方式都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带给新生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LOST 4 学习方面的不适应
同学们大都习惯了高中的被动学习,而且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老师都会反复地强调,还会针对这些难点重点布置习题。到了大学后,你会发现大学的学习并不是这个样子,每节课老师讲的又多又快,如果自己不复习、不预习,到上课时就感觉有点吃力,最终导致学习方面的落后。
LOST 5生活方面的不适应
在中学,为迎高考,加上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除了学习,一切事情由家长代劳。上大学后,生活等各方面就需要学生自己解决,适应能力不强的同学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的情绪所困扰。另外,随着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女生相互攀比衣着打扮,男生抽烟饮酒,同学之间过生日以及郊游等消费逐渐上涨。这种情况使部分家庭经济能力有限而又爱面子、讲虚荣的大学生造成自卑、忧虑、紧张的精神压力。
策略应对
TACTIC 1 正确认识角色改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通常都是生活中的中心人物,但在大学里(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几乎每个人都有着辉煌的过去,如果重新排定座次,就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保持原来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要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如果毕业为终点,那么今天我们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如果要想赢,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TACTIC 2 主动融入全新环境
对一个大学新生来说,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如何尽快适应是很重要的。有些新生在熟悉环境后,感觉对大学生活有“幻灭”之感。抱怨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图书资料贫乏,甚至怀疑自己当初拼搏是否值得。这是因为他们在入学之前,在心中将大学过于美化,面对现实校园而产生的失落感。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更需要新生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信环境并不能决定一切,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也可以达到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妨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优势,使个人的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与提高。
TACTIC 3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由于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地区的差异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冲突。这个时候要学会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应该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一并接受。如果感觉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可以与其进行沟通,委婉地提出,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给其他同学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
TACTIC 4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刚入大学的新生,首先应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要学会准时起床、运动,自己整理床铺,收拾房间,学会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就更好了,因为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独立生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钱财的管理。由于家长一般每月或每几个月给一次生活费,大学生就要自己独立计划如何进行消费。计划不当甚至没有计划的学生常常在最初的时间里大手大脚,把后面的伙食费提前花掉。因此,大学新生要学会一种“理财”观念,要注意考虑在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
TACTIC 5 处理心理丧失感
报纸上曾经登过一篇文章,内容是广西一位女大学生从广西考取了上海某大学,可是她对新环境极不适应,口音不习惯,生活也不习惯,周围又没有一个熟人。父母不停地打电话问她的情况,这位女生每次接电话都哭个不止,无奈之下,父母只得来到上海陪了她一个月。可父母刚走一个星期,她便主动退了学,偷偷地回到广西。
像这位女大学生一样,心理丧失所带来的挫折感往往困扰着大学新生。其实人的一辈子,就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胎儿丧失了襁褓,才能学会站立和走路;青少年丧失了父母的呵护,才能成为具有独立生活的人……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惧怕丧失,都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那么我们也终将丧失发展的最好机会。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新环境,还不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喜爱,赢得朋友,就必须开放自己、关心别人。如果你永远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之中,永远把感情寄托在过去的环境上,那你就无法走出心理困境。其实,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大学里的新同学一样可爱,他们并不是个个自私的。当你有了新朋友时,就会有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烦恼,你也就有了更多的前进动力。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人都是要长大的,长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要面对更多的变化,意味着你要不断地去适应新的、更加复杂的环境。
总之,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风格、新的学习方式,很多同学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有的会感觉孤独,有的会想家,有的甚至想退学,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常反应。心理学认为: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心态,以一个成熟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各种困难,不逃避现实,不脱离现实,学会在各种环境中随机应变。
大学新生在进入学校时应努力保持三种心态:归零心态(忘记过去,一切重新开始);尊重心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过于自我);成人心态(依靠自己)。要对新的生活多一些心理准备,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环境,从而做一个有良好心态,快乐而又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