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弊端的思考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实现教学改革的手段和工具。但将其神奇化必将会削弱了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意识;束缚了学生想象性的创造能力;淡化了学生表述性的说话训练;缺乏灵活性,造成课堂的公式化;影响了师生人文性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弊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实现教学改革的手段和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它通过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推广和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不少地方发展得轰轰烈烈。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
  俗话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电化教学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无疑在丰富教育教学的手段,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功不可没。但绝不能脱离、违背语文教学规律,有悖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精神。正所谓"物极必反",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它具有充分的人文性。它是靠思维和想象维系的学科,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科。师生的主观意识、情境及主动性、能动性学习因素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实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语文学科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培养、训练,过分标榜强调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功效,将其神奇化,势必影响上述因素和素养的形成,反而导致教育教学的肤浅、低效。
  一、削弱了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意识
  现代教育教学是人性化的教育教学,必须注意教学过程中人的客观因素对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可忽视的操作性必会给教学带来阻碍,使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关注调控、变化性的不够。制作、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过多地强调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忽视了语文课堂中的许多偶然性、突变性因素,漠视了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感知的独特性、多样化。其势必将导致在课堂教学中,限制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力性的发展,致使学生被动地被多媒体、被教师牵引着去学习、思考、探究,无形中使语文教学的"开放、搞活"仅停留于浅层次,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意识的养成。
  钱梦龙先生也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是无法代劳也不必代劳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改变教法、思路甚至内容,其灵活性有目共睹,可多媒体一旦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随便改变,教师成了播映员,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操作起来手忙脚乱,与学生的交流没有了,师生的互动受到阻碍,师生情感交流产生隔膜,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丧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束缚了学生想象性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书中讨论到“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这一问题时,提到一点就是: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文本,其中大多数是精选的、优秀的凝聚了人类杰出智慧和思想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成果,其特点是用形象来“说话”。优秀的文学作品所营造的形象,无论是生活画面、风俗画面,还是风景画面,多是截取某一片断、某一部分,是作者以一个独特的视角,结合自身的独特体验描绘的。其字里行间,形象体系中必然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为读者留下广阔的驰骋想象空间,以供读者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依靠想象和联想去填充它,最终达到说理抒情,感化人、陶冶人的目的。可见,在阅读中,要遵循其规律,依据形象思维的逻辑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方能现其形、品其意。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作品的形象体系中来,鼓励和促进他们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自身的生活经历、体验,对作品进行形象性的再创造,将作品的文字形象通过想象创造转化为视觉形象,还原为完整的主体的动态的形象,方能体味到作者创作的真意,甚至获得超出于作品所表现的文字以外的东西。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用直观、形象的声音、图像、准确展现作品蕴含的情景、意境、是不可能的。相反,这种做法极有可能失去形象的思维训练,可削弱文字特有的弹性和活力,使学生达不到“思按千载,心游百仞”的培养。长期以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性的创造。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学习语文的核心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不是一种直观的东西,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种过程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有的教师过分追求“真实再现”,让学生直观感受,把有些课上成了“场景观摩课",让学生一味接受直观刺激,养成不习惯思考的惰性。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多媒体的不恰当介入,却使这一想象空间缩小,甚至化为乌有。
  三、淡化了学生表述性的说话训练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语言的感知,不仅丰厚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核心和实质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所谓语文能力,即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语文能力的训练,以达到现代社会所需的交流、合作的需要。从语文教学的规律来看就是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必须以口语表达(即说话)的训练为起点和突破口,以说话训练带动其他语文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以说促想,以说练听,以说带读,以说助写。因为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是语言的理解、训练和运用。而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说话表述训练是思维活动最直接、最迅速的反映,说话训练本身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通过说话训练,不仅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而且能增大思维训练的密度,提高其效率。可以说,说话表达能力的训练是语文能力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多媒体电化教学的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再现形象情景、激发情感体验与拓展知识广度,其作用不言而喻,较偏重于对学生积累、体验、理解等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没有真正训练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还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可是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学生不可或缺的表达能力。
  四 、缺乏灵活性,造成课堂的公式化
  教育要因材施教,可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不可能根据每个班的特点来分别设计多媒体课件。有的教师直接用市面上买回来的精选课件,可那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每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课件一般是事先做好的,其教学过程基本是定了型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灵活掌握进程,调整方法。而实际情况往往是,上课时可能因为某个学生的发问,教师临时改变策略,引入有关的知识讲解,或者是学生的问题激发了教师的灵感,让教师有更好的发挥,这种课堂上机动灵活掌握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但多媒体教学却缺乏这种灵活性,学生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学下去,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学不应只是教师在教,它应该是一个互动互学的过程。老师引导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推动老师。我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只是一个方面,反过来高徒造名师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注意避免课堂公式化。
  五、影响了师生人文性的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活动,是具有不同思想、禀赋,经历也即折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师生双边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师生间主动的思想情感的人文性的显现、碰撞和交汇。也即努力营造课堂整体参与氛围,加强师生的双边交流,以合作共事的方式促进对语文文学的感知,激发灵感达到认知、理解、升华,缀合成理性的认知。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其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的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去营造课堂积极兴奋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及时、必要的引导、启发、激发;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展现其学习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能强化内在的学习动机,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在教师的引导、启发、激励的基垫上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去挖掘自身的潜能、滋生灵性,去探索、发现、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才华,丰厚素养的舞台。一句话,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魅力和智慧源泉来源于师生亲密、平等、民主的双边思维交流、碰撞和升华。
  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特别是语言意境的美通过教师语言流露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多媒体是不会随着课堂上情况的变化,发出与课堂节奏一致的声音的。教师的讲解不能用多媒体的声效等手段代替。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宰教学,要清醒地认识其利弊,以便 走出误区,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去其带来的不足,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课件的涌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实现语文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陈士凡.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优化策略十法.电脑报合订本l. 2001,(下):305.第45页 。
  [2] 黄宁宁,石明贵.Authorware 多媒体制作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9.9 。
  [3] 林士敏,黄孝慈,夏定元. 计算机文化基础For Windows 2000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4] 王建华.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06第123页
  [5]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其他文献
去年是新疆哈密地区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分设、业务实现基本自营的第一年,地区分行按照上级行有关文件精神,在行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通过计划信贷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嘉兴粽子全国有名,许多人都吃过,所以嘉兴大家都很熟悉。嘉兴的得名与中国历史上悠久的“嘉禾”祥瑞有关。“嘉禾”祥瑞,涉及周成王与周公之间的关系。《史记》卷三十三《鲁
本文在分析了CAM双匹配线结构以及基本位单元后,设计实现了一种带复位功能的CAM匹配线驱动电路.所设计的复位电路可以精确的控制复位时间,提高了匹配电路的可靠性,因此适合CA
本文首先说明了电源网络在全定制设计中的重要性,针对全定制版图的IR-Drop分析的困难性,提出一种对电源网络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版图后布局布线产生的IR-Drop与电源
钓鱼台国宾馆是我国政府接待来自世界各国贵宾的国家宾馆,国宾馆承载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重大外交活动,它的名字蜚声中外。钓鱼台古已有之,其历史要追溯到800年前的金代。钓
“这次拍戏,我有种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感觉。”徐守莉感慨地对笔者说。这时的她刚刚从《都市民谣》摄制组——沈阳外景地赶回北京,又要回美国办理她的新护照。尽管被东北
贮藏好秋菜花,既可避免收获季节集中上市,又可丰富元旦、春节的蔬菜市场,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窖藏法:在花球不受冻害的前提下,愈晚采收愈利于贮藏。我省可于10月下旬
本文在65nm工艺下,对32×36寄存器文件的读出阵列模式下灵敏放大器读出和直接读出方式进行优化设计.根据32×36寄存器文件的阵列划分方式,采用直接读出电路结构代替传统的灵
三、潜热贮热装置温室即是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当室内气温高于作物适温,即集热量过多时,可采取贮热方法将过量热贮存,在晚间释放出来。贮热方法有依靠温度变化的显热贮热和
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端复式环形结构的压控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VCO)电路结构.对VCO的振荡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