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理工科高校艺术通识教育薄弱的现状来论述图书馆慕课在艺术通识教育中的作用及职能,以期通过图书馆慕课促进高校艺术通识教育开展。
关键词:图书馆;慕课;艺术通识
通识教育是针对如何使人全面发展而提出的一种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理工科高校因为专业设置单一和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在艺术通识教育的开展中也有所不同。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指成千上万人通过网络共同学习一门课程,其设计和课堂参与类似于大学课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慕课更适合通识类的课程。
一、理工科高校开展艺术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钱学森谈到科学创新思维时,提出科学工作者的艺术修养问题,并希望将二者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而在美国1994年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每一个美国年轻人最起码应该掌握的艺术知识和创造能力。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情况却不尽如此,长期以来,理工科高校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出良好的逻辑化、抽象化的科学思维,在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后接受的也是单一性、职业化的专业教育,普遍缺乏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现今的理工科高校教育体系中,偏重于培养工程技术性人才,极易造成重物质轻思想,重知识轻心智,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限制了学生人文艺术精神的发育生长。相对于综合类高校,理工科高校的艺术通识教育显得更加迫在眉睫。艺术通识教育以形象直观的情感体验,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增强创造能力。通过开展艺术通识教育,使学生的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专业技能和自身人格的共同发展。
二、图书馆慕课在艺术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理工科高校因为办学理念长期的定式化,在开展艺术通识教育方面存在很多困难。比如师资力量匮乏、艺术课程的配套硬件设施不完善,最主要是教学方式的陈旧,都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艺术实践和设计活动。而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内容中心和服务中心,在通识教育的开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慕课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当前正强烈的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高校教学方式,在通识教育中可以发挥强大的作用。
(一)提供艺术通识学习的场所
理工科院校的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有很强的专业性,往往只能提供单一的教学环境,而艺术类课程的学习相对需要较大的自由度。学校难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教室、实验室、实践室,图书馆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高校图书馆配备有讨论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等,同时提供虚拟参考服务,早已在实体和虚拟形式上形成了完备的信息共享空间。
由于慕课开放的性质,图书馆海量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都可以为学生所用。相对于传统课堂上封闭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图书馆更容易获取所需的资源,图书馆无疑是学生进行艺术通识学习的最佳场所。
(二)提供相对自由的学习时间
相对于艺术类课程不固定的上课时间,理工类学生的课程设置都是分节化,学时很短,限制了艺术课程自由的特性。图书馆慕课因为其7X24的开放性,最大程度上给了学生自由进行艺术课程学习的可能性。
(三)提供更多的慕课优质课程资源
鉴于理工类高校学科资源的分配,艺术通识类课程大多数游离于必修课和专业课之外,能够分配到的教育资源极其有限。通常任课教师的质量与其他课程相比有较大差距,难于满足学生对高质量课程的需求。而慕课共享的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全世界一流的大学或者学者,集结最优质资源于一体,更容易吸引学习者,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提供更完善的慕课教学模式
相较于传统课堂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慕课可以称为“讨论式”,包含一整套试听结合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掌握讲授内容的5%左右,而通过慕课的实践练习或者讲授给别人等即时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效率甚至可以达到75%以上。同时,慕课还有一套合理的时间分配和课堂安排,增加学习成员进行沟通的机会,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往往得到思想上的启发。
三、图书馆慕课在艺术通识教育中的职能
(一)艺术通识课程的提供者
因为慕课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资源兼出版模式,理工科高校图书馆应该有目的的进行艺术通识类课程的收集、整理,形成适合本校的艺术课程体系,供广大师生学习。如国外并称为慕课“三驾马车”的Coursera、edX、udacity,国内的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都有大量优秀的艺术慕课资源。
(二)本校艺术通识课程的创建者
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图书馆建设自己慕课资源的先例,因为图书馆教师在文献信息检索技巧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同时有图书馆强大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为依托,在慕课资源建设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些图书馆教师本身具有较深厚的文化艺术功底,可以和本校艺术类教师合作,创建富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慕课课程。
(三)慕课相关资料的配置者
艺术课程的每一个知识单元往往都需要大量的扩展阅读,慕课的学习者不一定每个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查询和浏览。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配置慕课相关的资料,与艺术课程建立相应的关联,学习者可以在线阅读本馆的电子资源;对于只有纸质资料的部分,提供详尽的馆藏借阅方式。
(四)移动学习方式的支持者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主流,图书馆可以提供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对应的慕课服务。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艺术通识课程的学习,更可以随时利用手机查找参考资料,及时巩固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慕课作为一种开放性、灵活性的资源获取方式,为理工科高校学生提供了一条进行艺术通识课程学习的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秦鸿.MOOCs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02)
[3] 陈丽娟.论慕课视野下的通识教育--以公共选修课课程实施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4] 李菲菲.工科院校开展艺术通识教育的探索[J]. 艺术研究, 2013(01)
[5]朱晓苑.探索理工大学通识教育的有效发展途径[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
关键词:图书馆;慕课;艺术通识
通识教育是针对如何使人全面发展而提出的一种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理工科高校因为专业设置单一和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在艺术通识教育的开展中也有所不同。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指成千上万人通过网络共同学习一门课程,其设计和课堂参与类似于大学课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慕课更适合通识类的课程。
一、理工科高校开展艺术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钱学森谈到科学创新思维时,提出科学工作者的艺术修养问题,并希望将二者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而在美国1994年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每一个美国年轻人最起码应该掌握的艺术知识和创造能力。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情况却不尽如此,长期以来,理工科高校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出良好的逻辑化、抽象化的科学思维,在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后接受的也是单一性、职业化的专业教育,普遍缺乏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现今的理工科高校教育体系中,偏重于培养工程技术性人才,极易造成重物质轻思想,重知识轻心智,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限制了学生人文艺术精神的发育生长。相对于综合类高校,理工科高校的艺术通识教育显得更加迫在眉睫。艺术通识教育以形象直观的情感体验,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增强创造能力。通过开展艺术通识教育,使学生的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专业技能和自身人格的共同发展。
二、图书馆慕课在艺术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理工科高校因为办学理念长期的定式化,在开展艺术通识教育方面存在很多困难。比如师资力量匮乏、艺术课程的配套硬件设施不完善,最主要是教学方式的陈旧,都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艺术实践和设计活动。而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内容中心和服务中心,在通识教育的开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慕课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当前正强烈的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高校教学方式,在通识教育中可以发挥强大的作用。
(一)提供艺术通识学习的场所
理工科院校的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有很强的专业性,往往只能提供单一的教学环境,而艺术类课程的学习相对需要较大的自由度。学校难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教室、实验室、实践室,图书馆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高校图书馆配备有讨论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等,同时提供虚拟参考服务,早已在实体和虚拟形式上形成了完备的信息共享空间。
由于慕课开放的性质,图书馆海量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都可以为学生所用。相对于传统课堂上封闭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图书馆更容易获取所需的资源,图书馆无疑是学生进行艺术通识学习的最佳场所。
(二)提供相对自由的学习时间
相对于艺术类课程不固定的上课时间,理工类学生的课程设置都是分节化,学时很短,限制了艺术课程自由的特性。图书馆慕课因为其7X24的开放性,最大程度上给了学生自由进行艺术课程学习的可能性。
(三)提供更多的慕课优质课程资源
鉴于理工类高校学科资源的分配,艺术通识类课程大多数游离于必修课和专业课之外,能够分配到的教育资源极其有限。通常任课教师的质量与其他课程相比有较大差距,难于满足学生对高质量课程的需求。而慕课共享的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全世界一流的大学或者学者,集结最优质资源于一体,更容易吸引学习者,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提供更完善的慕课教学模式
相较于传统课堂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慕课可以称为“讨论式”,包含一整套试听结合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掌握讲授内容的5%左右,而通过慕课的实践练习或者讲授给别人等即时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效率甚至可以达到75%以上。同时,慕课还有一套合理的时间分配和课堂安排,增加学习成员进行沟通的机会,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往往得到思想上的启发。
三、图书馆慕课在艺术通识教育中的职能
(一)艺术通识课程的提供者
因为慕课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资源兼出版模式,理工科高校图书馆应该有目的的进行艺术通识类课程的收集、整理,形成适合本校的艺术课程体系,供广大师生学习。如国外并称为慕课“三驾马车”的Coursera、edX、udacity,国内的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都有大量优秀的艺术慕课资源。
(二)本校艺术通识课程的创建者
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图书馆建设自己慕课资源的先例,因为图书馆教师在文献信息检索技巧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同时有图书馆强大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为依托,在慕课资源建设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些图书馆教师本身具有较深厚的文化艺术功底,可以和本校艺术类教师合作,创建富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慕课课程。
(三)慕课相关资料的配置者
艺术课程的每一个知识单元往往都需要大量的扩展阅读,慕课的学习者不一定每个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查询和浏览。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配置慕课相关的资料,与艺术课程建立相应的关联,学习者可以在线阅读本馆的电子资源;对于只有纸质资料的部分,提供详尽的馆藏借阅方式。
(四)移动学习方式的支持者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主流,图书馆可以提供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对应的慕课服务。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艺术通识课程的学习,更可以随时利用手机查找参考资料,及时巩固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慕课作为一种开放性、灵活性的资源获取方式,为理工科高校学生提供了一条进行艺术通识课程学习的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秦鸿.MOOCs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02)
[3] 陈丽娟.论慕课视野下的通识教育--以公共选修课课程实施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4] 李菲菲.工科院校开展艺术通识教育的探索[J]. 艺术研究, 2013(01)
[5]朱晓苑.探索理工大学通识教育的有效发展途径[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