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好血糖,堵住并发症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idixie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讲人: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2013“潘孝仁亚洲糖尿病流行病杰出研究奖” 获得者——杨文英。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它是致残、致死的直接凶手。糖尿病的并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并发症最严重,当血糖高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抢救不及时就会危及生命,但随着糖尿病诊断率和胰岛素治疗技术的提高,如今这两种并发症的致死率已经大大下降了,真正影响糖友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的是慢性并发症。
  八成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脑血管并发症,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以及以糖尿病眼病、肾病和糖尿病足为代表的微血管病变。
  数据显示,约80%的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死于动脉粥样硬化,其中75%死于冠心病,25%死于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病。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血压、血脂又不稳定,死亡风险非常高。另外,糖尿病患者很难躲开这些并发症,有研究显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高2-4倍,疾病还可能提前15年。更可怕的是,糖尿病会导致人体神经系统的病变,如果发生心绞痛,常常会因为感觉不到疼痛而耽误治疗。因此,糖友一定要控制好血糖、血压,留意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胸闷、胸痛、压榨沉重感、头晕、肢体麻木。
  50%的糖尿病足会截肢
  在微血管并发症方面,糖尿病眼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为视物模糊、双眼视力缩小、视力减退、眼前黑影、眼底出血等。想提醒糖友的是,一旦发现自己视力减退、看东西模糊,必须赶紧去医院检查。如果眼科大夫提出“眼底病变血管已经处于出血前的增殖性病变,建议做激光治疗”时,一定要遵循医嘱,否则等到眼底大面积出血就晚了,那时想再看清外面的世界已经成了奢望。
  糖尿病肾病也很常见,临床上我们经常能碰到,老糖友的血糖、血压控制不好,肾功能就出现减退,甚至肾衰竭。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5-20年。
  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花费最大、最严重的是糖尿病足,50%的糖尿病足到最后都得截肢,约85%的截肢是由足溃疡引发的,15%左右的糖尿病病友会在其一生中发生足溃疡。
  防并发症几个原则
  3-6个月做一次糖化检测。研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糖化血红蛋白(简称“糖化”)水平密切相关,它能最有效反映一段时间内血糖是否达标。可以说,糖化是糖尿病的晴雨表。如果这个指标控制得好,会显著降低并发症,糖化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糖尿病相关风险会下降20%,减少1/5的死亡率,减少15%的心梗发生风险,减少30%-40%的微血管病变以及高达43%的外周血管病变。因此,定期做糖化检测很重要,建议每3-6个月测一次,小于6.5%达标,高龄老人应小于7%。
  初诊患者用胰岛素。什么症状也没有,但一查血糖很高的人叫初诊患者,与口服药相比,早期用胰岛素,降糖效果更明显。
  远离冠心病、心梗,常做心电图。糖尿病可引起心肌炎症和冠心病,需定期查心电图,心电图无异常时,可每半年检查一次,心电图有异常或伴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情况,应严密观察。如果你大于40岁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蛋白尿等高危因素时,请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防止血栓。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格监测血压。严格控制血糖,视网膜病变会有好转;早期糖尿病如严格控制血糖可预防视力不受损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更容易导致失明,因此要严格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的达标值应该是130/80毫米汞柱, 至少也要140/90毫米汞柱。另外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高糖饮食,运动不足。除此之外,一般半年到一年查一次眼底。
  预防肾脏并发症,要控盐。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遵循低盐饮食,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应控制在0.6-0.8克/日/公斤体重,最好多吃易消化的鱼类、瘦肉,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需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没有肾病时至少每年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爱护双脚、远离截肢。穿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不要用热水袋或热宝暖脚,不要用很热的水洗脚,趾甲不要剪得太短。
其他文献
朋友多的人脑袋大  文/荆璐  脑袋尺寸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交状况。据《赫芬顿邮报》近日报道,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上发布的一项小型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朋友圈越大,其脑部某些区域的尺寸也越大。  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8位参与者进行了脑部扫描,同时也询问并记录了这些人在过去一个月中联系过的朋友数量,以作为衡量他们社交网络大小的指标。事实证明,参与者的社交网络大小与他们某些大脑部位的尺寸,以及大脑部位
期刊
周信有,1921年出生,汉族。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对《内经》理论研究颇深。  周信有教授年逾九旬,一向提倡养生保健,他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到的养生方法,在平平淡淡中调养生命。他如今仍然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并且坚持每周上五次半日门诊,热忱为病患服务。总结其养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锻炼 动静结合  周信有的养生
期刊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魔缠身时,我们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种种痛苦,还要承受恐惧、焦虑等精神上的压力。不过,苏东坡曾有诗曰:“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就是说,人生病的时候能够闲下来休息,倒也并非是一件坏事,此时保持内心安稳堪为最佳良方。的确,事情都有两面性,生病也是如此。若能认识到生病的益处,我们便容易拥有一份良好的心境,尝试做到身苦心不苦。  生病会让我们懂得珍惜。平时我们可能走
期刊
擦脸油缓解尴尬情绪  文/冯国川  当自己出了丑觉得尴尬的时候,涂点面霜也许会让你的心态平缓不少。“自然母亲”网站近期报道,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尴尬的人倾向于选择面霜、太阳镜等“遮脸产品”,这样会让他们觉得可以保住面子。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之前有关尴尬的研究都表明,尴尬的人通常会躲避公共场合,但这次研究旨在弄清楚尴尬者如何化解自己的尴尬。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两组实验。  在第一次实验中,
期刊
不同的人内分泌情况不一样,但是每个人的内分泌要是失调的话,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这一点是一样的。以下带你一起来学习让内分泌乖乖听话的妙招。  秘法一:多吃黄豆和豆制品  黄豆和豆制品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在预防乳腺癌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黄豆,可以改变体内激素的分泌。  临床医学研究显示,黄豆及豆制品具有平衡体内雌激素的作用,当体内雌激素太低时,黄豆或豆制品会使它增加,但当雌激素太高时,黄豆或
期刊
《龙门镖局》前段时间超级火爆,香港美女袁咏仪出演盛秋月获得了很高的赞誉。那么一直拥有“骨感”好身材的袁咏仪究竟是如何减肥成功的呢?  生产后急于恢复身材的袁咏仪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尝试各种方法减肥。  最难的减肥法——照顾孩子。  为了减肥,袁咏仪忙着做通淋巴,做瑜伽、跑步、爬山等等,以及适当的忌口。不过在罗列完之后,她开玩笑地说:“照顾孩子就是最好的减肥运动,一个月能减8公斤。”  最另类的减肥
期刊
心脑过冬“五不得”  文/方力群  专家小传  方力群,副主任医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九病房主任,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寒冷的冬天是每年最难熬、最“危险”的日子。  寒冷,称得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它既能刺激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还会使血管中的粥样斑块变得不稳定,严重时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发生
期刊
钱信忠的保健秘诀  卫生部老部长钱信忠,享年98岁。留在人们记忆中他总是精神矍铄,目光炯炯,面色红润的样子,他在养生之道方面有什么秘诀呢?  钱信忠那宽敞的宅院隐藏在后海一条狭窄的胡同里,还记得当年接受采访时,居家的钱老穿着运动裤、夹克衫向我走来,那矫健的步伐很难让人与九旬的老人联系起来。  不愧是一位卫生部长,不仅懂得医学,而且在养生之道方面也身体力行。虽银发浓密,但身体仍十分健康,精神矍铄,目
期刊
73岁的张子仪先生,乃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畜牧业和动物营养学界是国内在的一流高手,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杰出贡献奖。然而,如果不是农科院的张新先生引见,绝对不会想到面前的老者大名鼎鼎,至多觉得这位老先生身体不错,挺会保养的,满面红光,喜欢聊天,很直率。因为,从老先生的身上找不到一丝一毫的张扬和卖弄。  先生的父亲是前清进士,幼年受儒家思想教育颇深,古文底子很好。先生追悼先师许振英的文章文白夹杂,言
期刊
专家小传  侯本祥,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北京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25个“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是“关爱老人,修复失牙”。但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老人并没有意识到,牙不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65岁的张大爷就是这样,最近一两年,他经常胃疼,有时还觉得恶心、肚子胀气、消化不良。到消化科看了好几次,还做了胃镜,只是发现有轻微的慢性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