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与繁笔》课堂实录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boh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同学们在作文里常常用到简笔,例如在公园看到蝴蝶、燕子、老鹰,回来写观察日记怎么写的呢?“蝴蝶在飞,燕子在飞,老鹰也在飞”,这样的简笔可谓“简”矣,但是淡而无味。因为没有把老鹰、蝴蝶、燕子飞的姿态和空间位置描绘出来。如果写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燕子在柳条中往来穿梭,老鹰在天空中低回盘旋,这就好了。同学们在作文里面也常常用到繁笔,比如说,写开学典礼。一提笔就是,听了校长慷慨激昂、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报告以后,大家都摩拳擦掌、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你追我赶地投入了学习雷锋的热潮中。这样的繁笔确实“繁”,却烦死人。因为它堆砌辞藻,繁冗拖沓。还有的繁笔是,一味在题外盘旋,兜圈子,结果是钉子钉在马腿上——离蹄太远。那么作文究竟需要怎样的简笔和繁笔?又该怎样做到合理地使用简笔与繁笔?这两个问题应该去哪里找答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篇周先慎先生的《简笔与繁笔》,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师板书:《简笔与繁笔》)
  师:那么作文需要怎样的简笔与繁笔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有关简笔与繁笔妙用的关键词语勾画出来。
  (一分钟)
  师:刚才,我们看完第一自然段,现在大家来说一说,我们需要的“简笔”,(展示课件)应该是什么样的“简笔”?言简意赅还是言简意少?
  生:言简意赅!
  师:是凝练厚重还是平淡单薄?
  生:凝练厚重!
  师:言简意赅、凝练厚重。言简意赅的“赅”就是完备的意思。言简意赅的意思就是语言虽然简洁,但意思完备。凝练厚重,凝练不只是精练,还包括内容紧凑!厚重是指内容丰富,意义深远。这种简笔在文学大师的文章里有何特点?
  生:惜墨如金。
  师:对了,“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一字传神”。(展示课件)墨,大家都知道,墨水,这里指代的是文字。惜墨如金就是说,珍惜文字就像珍惜金子一样。我们需要的简笔就是这样的,言简意赅、凝练厚重,总之要达到以少胜多、以约博总,驭万里于尺幅(板书)的效果,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简笔。那么作文需要什么样的“繁笔”呢?对描摹物态的要求是什么?
  生:穷形尽相。
  师:对刻画心理的要求又是什么?
  生:细致入微。
  师:好了,“穷形尽相”这个四字短语出自陆机的《文赋》。原话是“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板书)。虽,虽然;方和圆是同义语,方圆就是规矩、形式;离和遁是同义语,都是逃离、脱离的意思。那么离方和遁圆就是指我们写文章要不拘一格,虽然要突破一定的形式。但是,要“期穷形而尽相”,“期”,当“务必”讲;“形”和“相”是同义语,就是“形象”;“穷”和“尽”也是同义语。“穷形尽相”就是“穷尽形象”,就是说描绘得十分细腻,形容得十分生动,就好像我们画水墨画,把墨泼在宣纸上,用笔来点染,用浓墨重彩来渲染它。我们对繁笔的要求就是:描摹物态要“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要“细致入微”。(展示课件)那么,何以见得文学大师们的简笔都是言简意赅、凝练厚重、惜墨如金?何以见得文学大师们的繁笔都是穷形尽相、细致入微?我们以书为证。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把说明妙用简笔与繁笔的事例找出来。
  (两分半钟)
  师:好了,刚才同学们默读了课文的第二段、第三段,那么请大家说,说明简笔的妙用用了几个例子?
  生:两个。
  师:哪两个?
  生:一个是景阳冈上的山神庙作“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的险境。另一个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那雪下得正紧”的“紧”字。
  师:说明繁笔的妙用又用了哪些例子?
  生: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和鲁迅先生《社戏》里面的“我”等待名角盖叫天出场的焦急心态这两个例子。
  师:(展示课件)请大家注意, “那雪下得正紧”的“紧”字,很普通,也很不起眼,但是金圣叹和鲁迅怎么评价这个“紧”字?
  生:金圣叹说:“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说:“一个‘紧’字富有神韵”。
  师:什么叫神韵?神韵就是风格流韵,这里是指高度含蓄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紧”字会得到名家如此高的评价?为什么周先慎先生把它作为言简意赅、凝练厚重、惜墨如金、一字传神的典范?请大家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整个故事情节,甚至要联系林冲由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全过程来体会这个“紧”字的神韵。
  生1:我觉得这个“紧”字,一方面是指雪下得很大;另一方面是渲染气氛,表示林冲的内心有一种急迫的感觉。
  生2:这样写的效果是让读者都为林冲着急起来了。
  师:你们都分析得很对,请想一想,这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没有联系?
  生:为写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师:好的,这位同学的看法基本正确。一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一是为故事情节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可以说:这个“紧”字,既是指雪下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猛,越来越狠,下得不松劲,下得紧;又是指故事情节发展很吃紧。它暗示在一场大风雪的背后,迫害林冲的阴谋活动正进行得紧,使读者不得不为林冲当时的处境感到心紧!因为雪下得大,草料场才坍塌!正因为草料场坍塌,林冲才会到山神庙避风雪;正因为林冲到山神庙去避风雪,才有机会从陆虞侯、福安的口中得知高俅要制他于死地而后快的狠毒,从而怒火中烧,演出了一场报仇雪恨的好戏,终于在风雪中上了梁山。因此,一个“紧”字先是在蓄势,最后是势不可挡,喷薄而出。所以说,一个“紧”字境界全出,一个“紧”字富有神韵,一个“紧”字言简意赅、凝练厚重、惜墨如金,真是当之无愧!好了,我们作文需要的简笔就是言简意赅、凝练厚重、惜墨如金。这样的简笔,言语不多道理却深,有如食盐味精生葱熟蒜,虽则那么一丁点,但是味道却十分鲜美。我们需要的繁笔就是穷形尽相、细致入微、用墨如泼。这样的繁笔言语虽多,却不啰嗦,如珍珠宝玉越多越好,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庄子在《骈拇》篇中,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凫颈虽短,续之则忧;鹤颈虽长,断之则悲”。凫,是野鸭子;颈,腿。“凫颈虽短”就是野鸭子的腿很短,但如果你嫌它短,加它一截,那就令人堪忧了。 “鹤颈虽长,断之则悲”。鹤,白鹤;颈,腿。大家都知道,白鹤的腿本来就应该这样长,如果你嫌它长,砍它一截,那就叫“断之则悲”,这句话颇富哲理。它说的是事物讲究自然的和谐,不可随意地增,也不可随意地减。如果我们使用简笔,认为文字少随便加一点,就会像凫颈一样“续之则忧”;如果我们使用繁笔,认为文字长,随便砍它一点,就会像鹤颈一样“断之则悲”。可见简笔有简笔的好处,繁笔有繁笔的妙用,那么,我们对待简笔和繁笔应该抱什么态度?
  生: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师:好,大家注意到了这句话。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这个“宜”字有两个意义我们都已经接触过。我们来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其中的“不宜异同”、“宜付有司”、“不宜偏私”三个短语中的“宜”字当什么讲?
  生:当“应该”讲。
  师:好,这是“宜”字的第一个意义。“宜”字还有一个意义出现在一个成语中,请同学们找出来。
  生:因地制宜。
  师:对了,这个成语中的“宜”当什么讲?
  生:适当、恰当。
  师:对了,“宜”一作“应该”讲,二作“适当”讲。那么“各得其宜”中这个“宜”是这两种意义中的哪一种?
  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好的。各得其宜,是说简笔与繁笔要各自得到适合他们的用场;各尽其妙,是说简笔与繁笔要各自发挥他们的妙处。写文章,有时要用简笔,有时要用繁笔,该简就简,不要该简却繁而不简;该繁则繁,不要该繁却简而不繁,这就是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到恰当地使用简笔与繁笔,做到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里边有一个标准问题,还有一个手段问题。请大家在看书的时候注意,要合理地使用简笔与繁笔,手段和标准是什么?请把说明手段和标准的词语勾画出来。(展示课件)
  师:好了,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要合理地使用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需要什么样的标准?
  生:“无可削、不得减”。
  师:(展示课件)这句话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卷七)》中的《熔裁》。原话是“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大家都知道,刘勰是南朝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心雕龙》总结了我们文学创作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规律,到现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的文章做到了“无可削、不得减”,就足知文辞的简练,挤干了水分。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提炼呢?
  生: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师:请注意,课文里面在“字斟句酌”的前面有几个什么字?
  生:“又并不全在”。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在“字斟句酌”的前面为什么要加上“又并不全在”这几个字?有什么意图?
   (生小声讨论,然后作答)
  生1:我觉得他这样写会使语言非常的周密谨慎。
  师:周密!好,周密表现在哪里?
  生2:表现在这几个字既管了“字斟句酌”,又管了“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师:对了,因为平常谈到提炼的功夫,往往只想到“字斟句酌“,而最容易忽视“来自生活,发诸真情”。文章是用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写文章是该使用简笔还是繁笔,完全要从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需要出发。因此,在“字斟句酌“的前面加上“并不全在”, 既肯定了字斟句酌的重要性,又否定了字斟句酌的唯一性。从而强调了“来自生活,发诸真情”的必要性!同学们,书要读得精细!不要在表面上跑。要透过字里行间,把语言背后隐含的信息捕捉出来。好了,通过以上的阅读思考研究,我们已经很清楚:作文需要什么样的简笔,需要什么样的繁笔,对简笔与繁笔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标准是什么,手段是什么。请大家共同来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齐声朗读)
  师:好了,这两个自然段,主要是联系实际,来批评繁简不当的弊端,使文章更加有的放矢。通过以上的阅读和思考,大家明白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简笔与繁笔,怎样合理地使用简笔与繁笔。现在我们的研究由内容转为形式,大家说这篇文章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或是议论文?
  生(齐答):议论文。
  师: “破落”和“紧”这两个例子是用来说明什么的?
  生(齐答):简笔的特征。
  师:简笔的特征是什么?
  生(齐答):言简意赅、凝练厚重、惜墨如金。
  师:“拳打镇关西”和“等名角出场”这两个例子又是用来说明什么的?
  生(齐答):繁笔的特征。
  师:繁笔的特征又是什么?
  生(齐答):穷形尽相、细致入微、用墨如泼。
  师:那么简笔的妙用和繁笔的好处最终归结到什么?
  生(齐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师:好了,请大家说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
  生1:我觉得中心论点是繁简“各尽其宜、各尽其妙”。
  生2:两个分论点就是简笔的特点“言简意赅、凝练厚重、惜墨如金”以及与繁笔的特点“穷形尽相、细致入微、用墨如泼”。论据就是四个例子。
  师:既然论据是四个例子,那么论证方法是什么?
  生(齐答):事例论证。
  师:事例论证,好了,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篇文章事例论证有什么特点?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通过研究,要明白议论文事例论证的基本原则,以后才好运用这个原则去读议论文、写议论文。现在来看一下,说明简笔的妙用和繁笔的妙用都分别用了几个例子?
  生(齐答):两个。
  师:为什么说明简笔的妙用和繁笔的妙用都分别用两个例子?我们从中去掉一个行不行?
  生1:举两个例子,能使文章表达得更全面,使它更具说服力。
  生2:如果只用一个例子,那么这个例子就有偶然性,并不严密。
   (学生回答不中肯,老师开始点拨)
  师:同学们看一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惜墨如金”的后面有一句什么话?它与说明简笔妙用的两个例子是什么关系?
  生1:“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破落”这个例子是说明“数字传神”的,“紧”这个例子是说明“一字传神”的。
  生2:所以,砍掉“破落”,“数字传神”就没有依据。
  生3:所以,砍掉“紧”字,“一字传神”就没有着落。
  师:对了,这就好像人应该有两只手,砍掉任何一只,都会残疾。同学们刚才答得不够全面,那是因为你们是孤立地思考这两个例子;后来答得够全面,那是因为你们发现了这两个例子与“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的关系。由此,我们要明白读书的一个方法:无论是解词释句,还是分析文章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都要把它放在文章的整体网络之中、考虑整体对局部的制约关系,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学会联系前后文瞻前顾后、整体把握。好了,那么说明繁笔的妙用为什么也要用两个例子?砍掉其中一个行不行?
  生1:“拳打镇关西”这个例子是用来说明描摹物态,“穷形尽相”的,砍掉它,“穷形尽相”就没有依据。
  生2:“等待名角盖叫天出场的焦急心态”这个例子是用来说明“刻画心理,细致入微”的,砍掉它,“细致入微”就没有着落。
  师:所以这两个例子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能砍的。从以上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瞻前顾后的读书之法,收获不小。说明简笔与繁笔的妙用,分别用了两个例子,都不能砍,那么能不能增加例子?
  生1:太多了就会显得拖沓。
  生2:说明简笔和繁笔的妙用分别用上两个例子,已经够用了,如果再加一些例子,就像在一件新衣服上加补丁,没有必要。
  师:根据以上分析,议论文使用事例论证应该遵循的第一条原则是什么?
  生1:事例不能砍,说明它的必要性。
  生2:事例不能增,说明它已经够用了。
  生3:因此,议论文使用事例论证,其事例就应该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
  师:对了,请大家记住,我们议论文使用事例论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事例是必要的,而且是充分的,要达到“不可削,不得减”。现在我们继续研究。说明简笔妙用的两个例子是“破落”和“紧”,这两个例子能不能颠倒顺序?
  生1:如果颠倒顺序,论据比较混乱。
  生2:如果颠倒顺序,前面的论点“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和后面举的两个事例就不相照应了。
  师:说得非常好,说明大家读书注意到了瞻前顾后,整体把握。你看,为什么“破落”和“紧”这两个例子是不能颠倒的,因为它们跟“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这句话相呼应。“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数字传神”说在前面,而“破落”是与“数字传神”相对应的,当然应该说在前面;“一字传神”说在后面,而“紧”是与“一字传神”相对应的,也应该放在后面。如果颠倒顺序,论点和事例论据就会发生错位,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说明繁笔妙用的“拳打镇关西”,“等名角出场的焦急心态”这两例能不能颠倒顺序?
  生:也不能。因为课文谈到“描摹物态穷形尽相”、“刻画心理细致入微”,“描摹物态穷形尽相”是说在前面的,“拳打镇关西”这一例子是说明“描摹物态穷形尽相”的,当然要与之对应,说在前面。“刻画心理细致入微”是说在后面的,“等名角盖叫天出场”的焦急心态正是用来说明“刻画心理”“细致入微”的,当然要放在后面。
  师:由此,我们要得出议论文事例论证应用事例的第二项基本原则,大家来概括。事例和论点之间应该怎么样?
  生(齐答):相互对应。
  师:对了,议论文使用事例论证要遵循的第二项基本原则是:观点与事例要丝丝入扣,不能发生错位现象。观点要统帅事例,事例要证明观点。
  请大家看,全文所用的四个例子从时代看,看出什么?
  生1:“破落”“紧”“拳打镇关西”三例都出自古代作品《水浒传》。
  生2:“等名角盖叫天出场的焦急心态”这个例子出自现代文学作品鲁迅先生的《社戏》。
  师:例子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这样来使用简笔与繁笔可以说从古至今历来如此。
  师:这就突出了论点的历史性和规律性。好了,请继续思考,你看,说明简笔的妙用,用的例子偏偏是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水浒传》,这是为什么?
  生:说明简笔的妙用偏偏用长文章的例子,这就说明,不要因为文章长我们就滥用笔墨。
  师:说明繁笔的妙用除了用到长文章例子以外,偏偏用到了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先生的短文章的例子。这又是为什么?
  生:这就说明,不要因为文章短我们就脱离表达的需要而追求形式上的简,导致短而空。
  师:好的,这个问题刚好照应了课文第一自然的这句话,“文章的繁简又不能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要做到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刚才我们探讨了这篇文章事例论证的第三个特点。从用例的时代来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说明使用事例要注意什么?
  生:事例要有代表性。
  师:说明简笔的妙用用长文章的例子,说明繁笔的妙用用短文章的例子。这又是为什么?
  生:事例要典型。
  师:这就是议论文使用事例论证要遵循的第三项基本原则:事例要有代表性,要典型。因为从逻辑的角度来讲,事例论证不是演绎至归纳,而是不完全归纳法的简单枚举法,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结论带有或然性。如果事例不典型,没有代表性,他的结论就不可靠,正确性就不能够显示出来。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这篇文章的事例还有什么特点,看谁能发现?
  (接连几个同学被抽答都未答对,这时,老师开始点拨)
  师:请同学们注意,说明简笔妙用的第一个例子:“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的后面有什么话?
  生:有“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景象”。
  师:对了,这个例子后面有这句话,这句话对这个例子起什么作用?
  生1:修饰。
  生2:解释。
  生3:我说是点评。
  师:这个同学谈到了点评,这就对了。又如说明简笔妙用的第二个例子“那雪下得正紧”,针对这个“紧”字引用金圣叹说的话“一个‘紧’字境界全出”,又引用鲁迅说的话“一个‘紧’字富有神韵”,这是不是对“紧”这个例子进行点评呢?还有说明繁笔妙用的两个例子也不例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四项基本原则,大家说,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对事例论证所使用的事例要作适当点评。
  师:同学们作文里最大的弊端就是只有观点加事例,而缺乏对所用事例的必要点评。为什么要点评?点评就是理性分析,就是说理的成分,就是演绎,就是体现事例和论点的内在的逻辑关联。我们今后写议论文用事例论证,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的观点加事例,要对事例进行点评。好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研究这篇文章的事例论证,大家已经悟出了议论文使用事例论证要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哪四项?我们再来归纳一下。第一项——
  生:事例的列举要充足和必要。
  师:第二项——
  生:观点与所举的事例要一一对应。
  师:第三项——
  生:事例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师:第四项——
  生:对事例要有适当的点评。
  师:今后我们在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对事例论证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现在只完成了一个任务:知。现在我们要再深入一点,由知该到什么?
  生:行。
  师:行,就是学以致用。现在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我首先给大家提供两篇文章,都很短,请大家来评判一下,哪篇短而精,哪篇短而空?判断的依据就是课文里面谈到的简繁得当的标准——什么标准?
  生:“无可削,不得减”。
  师:“无可削,不得减”。好了,我们要掌握好武器。这两篇文章是这样的,第一篇《二郎庙碑记》,给二郎这个人树碑立传,原文是:
  “劝人莫如劝人行善,劝人行善莫如劝人修庙宇,劝人修庙宇莫如劝人修二郎庙,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庙前有古树二株,人皆以为树在庙之前,我独以为庙在树之后。庙内有钟、鼓二楼焉,钟声嗡嗡,鼓声咚咚,视为之记”。
  第二篇是《庄子·列御寇》的:
  “朱澎漫学龙于支离益,单(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我们来判断一下,哪篇短而精,哪篇短而空?就用课文提供的“无可削”“不得减”这一繁简得当的标准来衡量。
  生:我认为《二郎庙碑记》短而空,。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二郎庙碑记》中“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他所要阐述的最终目的是想说排行,我觉得这句话没用,完全可以浓缩!
  (其余的同学再也说不出别的理由来,课堂一片寂静,这时,老师开始点拨)
  师:同学们,标题是《二郎庙碑记》,那也就是为二郎树碑立传的,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不乏树碑立传的文章,通常树碑立传的文章该写些什么?
  生1:要写出二郎的姓名。
  生2:要写出二郎的生平事迹。
  生3:要写出为什么要给二郎树碑立传。
  师:对了,以上才是该写的内容,可是这些内容一句都未写。通篇写的是二郎的排行,庙前的树、庙内的钟,是不是?如果我们用“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来衡量,你们说该怎么办?
  生:真是废话连篇,全部都该砍掉!
  师:第二篇《庄子·列御寇》只有二十四个字,你们都认为是短而精,为什么?
  (几个学生回答都未讲透道理,老师开始启发。)
  师:是谁在学艺?
  生(齐):朱澎漫。
  师:向谁学艺?
  生(齐):支离益。
  师:花了好多学费?
  生(齐):殚千金之家。
  师:学了多长时间?
  生(齐):三年。
  师:学的效果怎么样?
  生(齐):已完成学业(技成)。
  师:学会了排上用场了没有?
  生(齐):没有!文中说,无所用其巧。
  师:你们看就是二十四个字。把谁学艺,向谁学艺,花了多少学费,学了多少时间,学习的成绩怎么样,学习以后排上用场没有,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没有一句废话!真正做到了“无可削”“不得减”。
  师:好了,第二个问题。请看下面一首制鼓歌诀,在不失原义的前提下,对它删繁就简。
  紧紧蒙张皮,密密钉上钉。
  天晴和下雨,打起一样音。
  生1:我写的是,紧蒙皮,密钉钉,晴和雨,一样音。
  师:请大家对照原文,看是不是有删减?
  生(齐):是。
  师:失原义没有?
  生(齐):没有。
  师:是不是已经达到“无可削,不得减”了?
  生2:我写的是“皮紧密钉,晴雨同音。”
  师:皮紧、密钉、晴雨、同音。怎么样?
  生(齐):好!
  师:是不是已经做到“无可削”“不得减”了?而且是不是就没有失原义?
  (这时,学生语塞,不知该怎么回答,老师又作启发)
  师:我们这个歌诀的标题是什么?
  生(齐):制鼓歌诀。
  师:既然是制鼓歌诀,什么可以省?
  生:“皮”字可以从“制鼓歌诀”这一标题中意会出来,所以可省。
  师:这就对了。“皮”字可省,什么字不能省?
  生1:“蒙”字不能省,
  生2:如果省去“蒙”字,就会失掉原义。
  师:对了,现在请大家说,该怎么删繁就简?
  生(齐):紧蒙细钉,晴雨同音。
  师:这就真正是既不失原义,又“无可削,不得减”了。
  最后一个问题:指出下面证明论点的事例是否典型?这个事例有两种叙述,看哪一种繁简得当?
  论点:从事科学研究,要有献出自己生命的准备。
  事例:
  第一种表述: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坚持宣传哥白尼“日心说”,这大大触怒了当时的教会。残暴的教会进行了疯狂的迫害,用火活活把他烧死,面对熊熊烈火,布鲁诺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不能够,我不愿意放弃,我没有可以放弃的是我”。他临死前的这几句铿锵有力的遗言,是对残暴的教会有力的打击,曾引起世界的震惊。
  第二种表述:布鲁诺不是为了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残忍的教会活活用火烧死的吗?
  生1:选用布鲁诺为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光荣牺牲的事例来论证“从事科学研究,要有献出生命的准备”这一论点,说服力强,非常典型。
  生2:第一种表述较之第二种文字虽然多一点,但叙述更具体生动,更有说服力。
  生3:第一种表述与论点的关系好像不大,也许有点文不对题。
  生4:第一种表述未能突出论点所需要的部分。
  生5:第二种表述言简意赅,繁简搭配得当。事例紧扣论点,有力地阐明了论点。
  师:是的,第二种表述语言精练,是专门为阐明论点服务的。论点和事例结合为一体,逻辑严密。如能在布鲁诺的名字前写明意大利科学家的身份则更明确。第一种表述具体写出了布鲁诺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遭到教会谋杀的经过,表达了布鲁诺为捍卫真理临死不屈的无畏精神,说明了他牺牲的重大意义。但这些叙述的语言并不能说明提出的论点,这里繁笔的运用就不恰当。
  
  评 点
  刘永康老师系原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国家级精品课程“语文学科教学论”负责人,四川中语会常务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这两节课是他应邀在河南省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13次年会上所作的交流演示课。听完了这两堂课,感慨颇多,下面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是教学内容凝练厚重。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一般而言,教学内容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即以课文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意义而定,当然还要考虑到学情。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就在于语文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而且要求他们学它的形式。只注重课文的内容,容易上成政治课、历史课、泛人文课;只注重课文的形式,又容易上成技术课、技能课、纯工具课。这两节课,针对高中学生的写作实际,教师把教材的知识内容讲得清晰透彻,生动具体,而且还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事例及材料,概括出写作议论文使用事例论证的四项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补充相关材料,这些材料与课文的内容谐调一致,联系紧密。教师还对关键性的字词,以及学生的讨论进行准确释义及精要的点评,这些都使得教学内容显得十分厚重、充实。
  二是剥茧抽丝、层层递进。这两节课逻辑线条清晰、流畅。围绕主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就先后提出系列问题,如“作文需要怎样的简笔与繁笔”,“找出说明简笔与繁笔妙用的事例”,“对待简笔与繁笔应抱有什么态度”,“怎样合理的使用简笔与繁笔”,问题与问题丝丝入扣,前后照应,层递推进。其间又有许多启发、点拔、评点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老师不是停留在问题表面,而是把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引领,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对“紧”字所作的讨论,对“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一句分析时,就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辩证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三是从知到行,强化实践。学习语文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知”而在“行”,不在于了解知识本身,而在于掌握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有效的提高读写听说的能力。语文知识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传授知识”产生过一些误解,好像学生语文能力的下降全由传授知识造成的,这实际是没有去认真辨别“知识”的类型、“知识”的呈现方式以及如何去掌握知识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课文谈的是写作知识,这本身就是教材的内容,这里的知识不是通过概念加以阐释,而是通过事例加以演绎。它不是一种静态的陈述性知识,而是一种动态的程序性知识。理解和运用这种知识必须要有实践性活动,要在活动中加以认识和理解。教师用近15分钟时间,对“简笔”与“繁笔”的知识点,“事例论证”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训练,从而完成了“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的全过程。
  [作者通联:刘永康,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潘纪平,湖北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及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很重要,能有效地提升物理教学质量,有力地推动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深化。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抱有消极态度。初中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自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里明确指出,教学应从问题情境开始,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及生理特征,遵循“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原理。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的学习内容,或者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促
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变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已经被淘汰,逐渐实现新课改理念.高中数学概念是高中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学习基础,学习每
新课程要求“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
数学游戏的教学方法是我国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数学游戏的运用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
学校不仅是一个社会责任主体单位,而且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组织.学校文化是在深刻的历史渊源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学校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精神纽带作用文化是
摘要:语用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中得体、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语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学建议:依据教材,循序渐进;立足课堂,逐渐渗透;课外补充,不断拓展;改进评价方式。  关键词:初中生语用能力 问题 教学建议    1、引言    要真正理解并准确运用一门语言。仅仅掌握该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是远远不够的。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
课堂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和教师们来共同完成,教师们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的主要是引导者的作用,并且需要教师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个人教学能力,开展有效的教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课堂迫切需要趣味教学,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最佳的课堂实效呢?  关键词:教师培训 兴趣 课堂教学    课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在英语学习课堂的教学时长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1、教师培训优势与英语课堂的结
由于历史原因,洪湖市教师队伍第一学历为中师的约占70%、学历专业性不强,学科分布不合理,语文、数学学科比例过大.近年来,为了解决教师学科矛盾突出的问题,洪湖市大力开展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