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国迎来奥巴马“2.0时代”,将面临诸多挑战
1月21日,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总统。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表现中规中矩。尽管美国仍在遭受金融危机困扰,但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结束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美国民众对政府发动战争的不满。奥巴马在新任期内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重振美国经济,这将是奥巴马面临的最大挑战;二是由于国内党派激烈纷争,需面对两党制民主带来的烦恼;三是在外交上,奥巴马将继续落实重返亚太战略,同时又不能忽视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在平衡美国的亚太与中东战略之间,奥巴马将面临如何优化外交资源的挑战。
奥巴马的内政外交政策也有值得期待之处。一是在控枪、税制改革等国内问题上,奥巴马可能制定新政策,以弥补目前的政策缺陷。二是奥巴马经历第一任期后,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敏感性有了更深刻认识,在如何定位中美关系性质和内涵方面值得期待,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回应值得关注。
二、安倍内阁展开围堵中国外交,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紧张
安倍晋三组阁以来,在亚洲展开密集外交,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企图彰显。日本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出访缅甸,承诺免除缅对日的30多亿美元债务并继续提供巨额借款;安倍派特使、前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拜会韩国候任总统朴槿惠,向韩释放善意;外相岸田文雄访问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以及澳大利亚,与这些国家就加强海上安全和经济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首相安倍晋三对越南、泰国、印尼东南亚三国进行访问。日本新内阁履新以来外交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被访国家多为中国邻国;二是中国在日本高官出访中被频繁提及,日本拉拢亚洲国家围堵中国的意图明显。日本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巩固日美同盟,妄图利用价值观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等编织对华包围圈。然而,除菲律宾外,多数东盟国家对日本抗衡中国的呼吁表态谨慎,这些国家将经济合作作为与中国交往的首要选项,政治对抗显然不符合其利益,有悖于其平衡外交。
在安倍内阁开展密集外交的同时,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安倍内阁对华态度强硬,再三扬言钓鱼岛问题无交涉余地。针对中国公务船只和飞机在钓鱼岛海域和空域的合法巡逻,安倍要求强化对钓鱼岛的警备。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罔顾事实,步步紧逼,导致中日钓鱼岛争端不断升级。日本以为有美国撑腰便可恣意妄为,但美国不会为维护他国利益而直接介入军事争端,多次警告和制止日本妄图拉美国下水的图谋。
三、法国出兵马里内战,引发阿尔及利亚人质事件
马里局势骤然趋紧,反政府武装向首都进逼,马里政府岌岌可危。应马里过渡政府总统特拉奥雷请求,1月11日法国总统奥朗德派兵进入马里,帮助马里政府军扭转战局。在法国号召下,马里的邻国也纷纷出兵马里帮助稳定局势。马里内战充分暴露出部分非洲国家目前处于安全缺失的困境。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治理国家不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内外联动带来严重威胁。尽管殖民主义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由于法国的长期殖民统治,马里对法国的依赖仍很强,至今仍将法国视为“保护国”。法国单方面军事介入马里,彰显出“非洲宪兵”的角色。法国军事支持马里政府并不仅仅因为两国的特殊关系,维持并扩大其在马里的影响也是重要目的。近年来,法国一直将马里视为推行西方民主的“窗口”,马里国内局势失控或领土分裂不符合其利益。需要指出的是,马里危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反政府武装由不同政治诉求的多种势力组成,且在民众中有较大影响,单靠武力无法有效解决马里危机,必须同时借助政治外交和经济手段。因此,法国的军事干预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马里国内存在的武装冲突问题。
1月16日,阿尔及利亚东部的阿迈纳斯天然气田遭到伊斯兰极端武装组织袭击,法国、日本等多国人质被劫持。阿政府态度强硬,派军队强攻营救人质,期间造成多国人质死亡。由于人质事件涉及的人数和国家众多,引起联合国及多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基地”组织声称对此事负责,表示劫持人质旨在反对法国军事干预马里内战。阿人质事件是马里内战外溢效应的显现,它暴露了部分非洲国家依然面临脆弱的安全环境,也说明恐怖主义势力在非洲地区逐渐蔓延。鉴于巴基斯坦动荡不止、西亚北非爆发“阿拉伯之春”、阿富汗和伊拉克尚未从战争中恢复元气等诸多因素,从地处伊斯兰世界东北端的巴基斯坦到伊斯兰世界西端的马里,“不稳定之弧”呈现新的变化。
四、巴沙尔和平倡议遇冷,叙利亚危机面临摊牌
1月6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时隔七个月后公开发表演讲,提出通过全国政治对话解决危机的倡议。巴沙尔坚持以现政府为主导,举行民族对话,发布“国民宪章”,坚持由叙利亚人民主导修订宪法和安排选举,叙利亚政府不会与受国外势力操纵的反对派开展对话。巴沙尔此次公开露面释放了两个信号:一是表明巴沙尔仍然掌控着叙利亚局势;二是鼓舞政府军士气,同时向反对派示威,不会下台,但巴沙尔的讲话并未得到美西方国家、叙反对派的积极回应,他们认为巴沙尔的讲话空洞无物,毫无意义。
鉴于叙利亚目前的复杂局势,以政治对话解决危机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立场背道而驰,决定了叙利亚危机难以和平收场。巴沙尔主张以现政府为主框架推动全国对话,而反对派的前提是巴沙尔必须下台,否则一切免谈。巴沙尔的讲话将政府与反对派不可调和的矛盾更直观地公布于众。另外,国际社会并未为解决叙危机营造和平气氛,美西方推翻巴沙尔政权的目标不会改变。俄罗斯从叙撤侨行动已经启动,预示着美西方国家未来有可能对叙危机进行军事干预。然而,由于巴沙尔政权的韧性,加之伊朗力挺巴沙尔政权,叙危机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五、查韦斯病情堪忧,国际社会聚焦委内瑞拉政局
1月9日,委内瑞拉最高法院宣布同意查韦斯缺席原定于1月10日举行的总统宣誓就职仪式。此举引起国内反对派诸多不满,要求查韦斯亲自露面以澄清其身体状况不佳的传闻,大有向查韦斯逼宫之势,引发委内瑞拉国内政治波动。查韦斯病情牵动委国内政局,如仍不好转甚至恶化,反对派可能加大施压力度,执政党内部也可能出现权力纷争。
查韦斯的病情以及委政局发展也引起地区国家关注,阿根廷、秘鲁等国领导人赴古巴探视正在治疗中的查韦斯,美国也密切关注查韦斯病情。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查韦斯的病情主要原因有:一是查韦斯领导的统一社会主义党是拉美地区的主要左翼力量,委政局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拉美地区的左翼运动发展;二是查韦斯作为富有激情的政治领袖,威望颇高,是拉美地区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旗帜;三是作为石油出口大国,委国内稳定与否对世界石油市场将产生较大影响。
六、缅北战乱再起,朝鲜半岛局势与伊朗问题值得关注
2012年底,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之间的武装冲突升级。从历史上看,缅政府与少数民族势力之间的武装冲突是英国殖民统治遗留的恶果。现实来看,克钦族寻求自治甚至独立是缅北战乱的重要原因。此次缅北战争在缅民主转型的背景下爆发,势必对缅的民主化进程造成不利影响。从缅北战乱的角度看,缅政府无法做到对全国有效控制,增加了民主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因此,缅当务之急是保持国家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这些无法实现,缅民主化进程将难以有大的突破。中缅互为邻国,有2200公里边境线,缅北战乱也给中国的边境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已有数枚炮弹落入云南省,缅难民涌入中国境内。中缅有传统友好关系,维护好两国边境地区安宁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中国希望缅甸国内各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尽早恢复缅北地区平静,使中缅边境地区成为两国友好合作的纽带。
另外,朝鲜半岛局势面临新一轮危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谴责朝鲜发射卫星的2087号决议,要求朝鲜立即停止弹道导弹计划的所有活动,不进行核试验和进一步挑衅。决议同时重申,希望寻求以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呼吁重启六方会谈。朝鲜就此发布声明称将在近期进行核试验并不再参与六方会谈。朝核问题发展将牵动东北亚局势。伊朗向国际社会释放积极信号,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签署禁止开发核武器的法令,此举将缓解美西方国家和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僵化态势。
(执笔:郑东超)
(责任编辑:魏银萍)
1月21日,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总统。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表现中规中矩。尽管美国仍在遭受金融危机困扰,但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结束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美国民众对政府发动战争的不满。奥巴马在新任期内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重振美国经济,这将是奥巴马面临的最大挑战;二是由于国内党派激烈纷争,需面对两党制民主带来的烦恼;三是在外交上,奥巴马将继续落实重返亚太战略,同时又不能忽视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在平衡美国的亚太与中东战略之间,奥巴马将面临如何优化外交资源的挑战。
奥巴马的内政外交政策也有值得期待之处。一是在控枪、税制改革等国内问题上,奥巴马可能制定新政策,以弥补目前的政策缺陷。二是奥巴马经历第一任期后,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敏感性有了更深刻认识,在如何定位中美关系性质和内涵方面值得期待,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回应值得关注。
二、安倍内阁展开围堵中国外交,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紧张
安倍晋三组阁以来,在亚洲展开密集外交,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企图彰显。日本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出访缅甸,承诺免除缅对日的30多亿美元债务并继续提供巨额借款;安倍派特使、前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拜会韩国候任总统朴槿惠,向韩释放善意;外相岸田文雄访问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以及澳大利亚,与这些国家就加强海上安全和经济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首相安倍晋三对越南、泰国、印尼东南亚三国进行访问。日本新内阁履新以来外交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被访国家多为中国邻国;二是中国在日本高官出访中被频繁提及,日本拉拢亚洲国家围堵中国的意图明显。日本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巩固日美同盟,妄图利用价值观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等编织对华包围圈。然而,除菲律宾外,多数东盟国家对日本抗衡中国的呼吁表态谨慎,这些国家将经济合作作为与中国交往的首要选项,政治对抗显然不符合其利益,有悖于其平衡外交。
在安倍内阁开展密集外交的同时,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安倍内阁对华态度强硬,再三扬言钓鱼岛问题无交涉余地。针对中国公务船只和飞机在钓鱼岛海域和空域的合法巡逻,安倍要求强化对钓鱼岛的警备。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罔顾事实,步步紧逼,导致中日钓鱼岛争端不断升级。日本以为有美国撑腰便可恣意妄为,但美国不会为维护他国利益而直接介入军事争端,多次警告和制止日本妄图拉美国下水的图谋。
三、法国出兵马里内战,引发阿尔及利亚人质事件
马里局势骤然趋紧,反政府武装向首都进逼,马里政府岌岌可危。应马里过渡政府总统特拉奥雷请求,1月11日法国总统奥朗德派兵进入马里,帮助马里政府军扭转战局。在法国号召下,马里的邻国也纷纷出兵马里帮助稳定局势。马里内战充分暴露出部分非洲国家目前处于安全缺失的困境。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治理国家不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内外联动带来严重威胁。尽管殖民主义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由于法国的长期殖民统治,马里对法国的依赖仍很强,至今仍将法国视为“保护国”。法国单方面军事介入马里,彰显出“非洲宪兵”的角色。法国军事支持马里政府并不仅仅因为两国的特殊关系,维持并扩大其在马里的影响也是重要目的。近年来,法国一直将马里视为推行西方民主的“窗口”,马里国内局势失控或领土分裂不符合其利益。需要指出的是,马里危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反政府武装由不同政治诉求的多种势力组成,且在民众中有较大影响,单靠武力无法有效解决马里危机,必须同时借助政治外交和经济手段。因此,法国的军事干预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马里国内存在的武装冲突问题。
1月16日,阿尔及利亚东部的阿迈纳斯天然气田遭到伊斯兰极端武装组织袭击,法国、日本等多国人质被劫持。阿政府态度强硬,派军队强攻营救人质,期间造成多国人质死亡。由于人质事件涉及的人数和国家众多,引起联合国及多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基地”组织声称对此事负责,表示劫持人质旨在反对法国军事干预马里内战。阿人质事件是马里内战外溢效应的显现,它暴露了部分非洲国家依然面临脆弱的安全环境,也说明恐怖主义势力在非洲地区逐渐蔓延。鉴于巴基斯坦动荡不止、西亚北非爆发“阿拉伯之春”、阿富汗和伊拉克尚未从战争中恢复元气等诸多因素,从地处伊斯兰世界东北端的巴基斯坦到伊斯兰世界西端的马里,“不稳定之弧”呈现新的变化。
四、巴沙尔和平倡议遇冷,叙利亚危机面临摊牌
1月6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时隔七个月后公开发表演讲,提出通过全国政治对话解决危机的倡议。巴沙尔坚持以现政府为主导,举行民族对话,发布“国民宪章”,坚持由叙利亚人民主导修订宪法和安排选举,叙利亚政府不会与受国外势力操纵的反对派开展对话。巴沙尔此次公开露面释放了两个信号:一是表明巴沙尔仍然掌控着叙利亚局势;二是鼓舞政府军士气,同时向反对派示威,不会下台,但巴沙尔的讲话并未得到美西方国家、叙反对派的积极回应,他们认为巴沙尔的讲话空洞无物,毫无意义。
鉴于叙利亚目前的复杂局势,以政治对话解决危机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立场背道而驰,决定了叙利亚危机难以和平收场。巴沙尔主张以现政府为主框架推动全国对话,而反对派的前提是巴沙尔必须下台,否则一切免谈。巴沙尔的讲话将政府与反对派不可调和的矛盾更直观地公布于众。另外,国际社会并未为解决叙危机营造和平气氛,美西方推翻巴沙尔政权的目标不会改变。俄罗斯从叙撤侨行动已经启动,预示着美西方国家未来有可能对叙危机进行军事干预。然而,由于巴沙尔政权的韧性,加之伊朗力挺巴沙尔政权,叙危机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五、查韦斯病情堪忧,国际社会聚焦委内瑞拉政局
1月9日,委内瑞拉最高法院宣布同意查韦斯缺席原定于1月10日举行的总统宣誓就职仪式。此举引起国内反对派诸多不满,要求查韦斯亲自露面以澄清其身体状况不佳的传闻,大有向查韦斯逼宫之势,引发委内瑞拉国内政治波动。查韦斯病情牵动委国内政局,如仍不好转甚至恶化,反对派可能加大施压力度,执政党内部也可能出现权力纷争。
查韦斯的病情以及委政局发展也引起地区国家关注,阿根廷、秘鲁等国领导人赴古巴探视正在治疗中的查韦斯,美国也密切关注查韦斯病情。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查韦斯的病情主要原因有:一是查韦斯领导的统一社会主义党是拉美地区的主要左翼力量,委政局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拉美地区的左翼运动发展;二是查韦斯作为富有激情的政治领袖,威望颇高,是拉美地区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旗帜;三是作为石油出口大国,委国内稳定与否对世界石油市场将产生较大影响。
六、缅北战乱再起,朝鲜半岛局势与伊朗问题值得关注
2012年底,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之间的武装冲突升级。从历史上看,缅政府与少数民族势力之间的武装冲突是英国殖民统治遗留的恶果。现实来看,克钦族寻求自治甚至独立是缅北战乱的重要原因。此次缅北战争在缅民主转型的背景下爆发,势必对缅的民主化进程造成不利影响。从缅北战乱的角度看,缅政府无法做到对全国有效控制,增加了民主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因此,缅当务之急是保持国家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这些无法实现,缅民主化进程将难以有大的突破。中缅互为邻国,有2200公里边境线,缅北战乱也给中国的边境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已有数枚炮弹落入云南省,缅难民涌入中国境内。中缅有传统友好关系,维护好两国边境地区安宁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中国希望缅甸国内各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尽早恢复缅北地区平静,使中缅边境地区成为两国友好合作的纽带。
另外,朝鲜半岛局势面临新一轮危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谴责朝鲜发射卫星的2087号决议,要求朝鲜立即停止弹道导弹计划的所有活动,不进行核试验和进一步挑衅。决议同时重申,希望寻求以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呼吁重启六方会谈。朝鲜就此发布声明称将在近期进行核试验并不再参与六方会谈。朝核问题发展将牵动东北亚局势。伊朗向国际社会释放积极信号,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签署禁止开发核武器的法令,此举将缓解美西方国家和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僵化态势。
(执笔:郑东超)
(责任编辑:魏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