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国迎来奥巴马“2.0时代”,将面临诸多挑战
  1月21日,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总统。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表现中规中矩。尽管美国仍在遭受金融危机困扰,但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结束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美国民众对政府发动战争的不满。奥巴马在新任期内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重振美国经济,这将是奥巴马面临的最大挑战;二是由于国内党派激烈纷争,需面对两党制民主带来的烦恼;三是在外交上,奥巴马将继续落实重返亚太战略,同时又不能忽视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在平衡美国的亚太与中东战略之间,奥巴马将面临如何优化外交资源的挑战。
  奥巴马的内政外交政策也有值得期待之处。一是在控枪、税制改革等国内问题上,奥巴马可能制定新政策,以弥补目前的政策缺陷。二是奥巴马经历第一任期后,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敏感性有了更深刻认识,在如何定位中美关系性质和内涵方面值得期待,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回应值得关注。
  二、安倍内阁展开围堵中国外交,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紧张
  安倍晋三组阁以来,在亚洲展开密集外交,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企图彰显。日本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出访缅甸,承诺免除缅对日的30多亿美元债务并继续提供巨额借款;安倍派特使、前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拜会韩国候任总统朴槿惠,向韩释放善意;外相岸田文雄访问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以及澳大利亚,与这些国家就加强海上安全和经济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首相安倍晋三对越南、泰国、印尼东南亚三国进行访问。日本新内阁履新以来外交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被访国家多为中国邻国;二是中国在日本高官出访中被频繁提及,日本拉拢亚洲国家围堵中国的意图明显。日本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巩固日美同盟,妄图利用价值观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等编织对华包围圈。然而,除菲律宾外,多数东盟国家对日本抗衡中国的呼吁表态谨慎,这些国家将经济合作作为与中国交往的首要选项,政治对抗显然不符合其利益,有悖于其平衡外交。
  在安倍内阁开展密集外交的同时,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安倍内阁对华态度强硬,再三扬言钓鱼岛问题无交涉余地。针对中国公务船只和飞机在钓鱼岛海域和空域的合法巡逻,安倍要求强化对钓鱼岛的警备。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罔顾事实,步步紧逼,导致中日钓鱼岛争端不断升级。日本以为有美国撑腰便可恣意妄为,但美国不会为维护他国利益而直接介入军事争端,多次警告和制止日本妄图拉美国下水的图谋。
  三、法国出兵马里内战,引发阿尔及利亚人质事件
  马里局势骤然趋紧,反政府武装向首都进逼,马里政府岌岌可危。应马里过渡政府总统特拉奥雷请求,1月11日法国总统奥朗德派兵进入马里,帮助马里政府军扭转战局。在法国号召下,马里的邻国也纷纷出兵马里帮助稳定局势。马里内战充分暴露出部分非洲国家目前处于安全缺失的困境。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治理国家不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内外联动带来严重威胁。尽管殖民主义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由于法国的长期殖民统治,马里对法国的依赖仍很强,至今仍将法国视为“保护国”。法国单方面军事介入马里,彰显出“非洲宪兵”的角色。法国军事支持马里政府并不仅仅因为两国的特殊关系,维持并扩大其在马里的影响也是重要目的。近年来,法国一直将马里视为推行西方民主的“窗口”,马里国内局势失控或领土分裂不符合其利益。需要指出的是,马里危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反政府武装由不同政治诉求的多种势力组成,且在民众中有较大影响,单靠武力无法有效解决马里危机,必须同时借助政治外交和经济手段。因此,法国的军事干预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马里国内存在的武装冲突问题。
  1月16日,阿尔及利亚东部的阿迈纳斯天然气田遭到伊斯兰极端武装组织袭击,法国、日本等多国人质被劫持。阿政府态度强硬,派军队强攻营救人质,期间造成多国人质死亡。由于人质事件涉及的人数和国家众多,引起联合国及多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基地”组织声称对此事负责,表示劫持人质旨在反对法国军事干预马里内战。阿人质事件是马里内战外溢效应的显现,它暴露了部分非洲国家依然面临脆弱的安全环境,也说明恐怖主义势力在非洲地区逐渐蔓延。鉴于巴基斯坦动荡不止、西亚北非爆发“阿拉伯之春”、阿富汗和伊拉克尚未从战争中恢复元气等诸多因素,从地处伊斯兰世界东北端的巴基斯坦到伊斯兰世界西端的马里,“不稳定之弧”呈现新的变化。
  四、巴沙尔和平倡议遇冷,叙利亚危机面临摊牌
  1月6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时隔七个月后公开发表演讲,提出通过全国政治对话解决危机的倡议。巴沙尔坚持以现政府为主导,举行民族对话,发布“国民宪章”,坚持由叙利亚人民主导修订宪法和安排选举,叙利亚政府不会与受国外势力操纵的反对派开展对话。巴沙尔此次公开露面释放了两个信号:一是表明巴沙尔仍然掌控着叙利亚局势;二是鼓舞政府军士气,同时向反对派示威,不会下台,但巴沙尔的讲话并未得到美西方国家、叙反对派的积极回应,他们认为巴沙尔的讲话空洞无物,毫无意义。
  鉴于叙利亚目前的复杂局势,以政治对话解决危机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立场背道而驰,决定了叙利亚危机难以和平收场。巴沙尔主张以现政府为主框架推动全国对话,而反对派的前提是巴沙尔必须下台,否则一切免谈。巴沙尔的讲话将政府与反对派不可调和的矛盾更直观地公布于众。另外,国际社会并未为解决叙危机营造和平气氛,美西方推翻巴沙尔政权的目标不会改变。俄罗斯从叙撤侨行动已经启动,预示着美西方国家未来有可能对叙危机进行军事干预。然而,由于巴沙尔政权的韧性,加之伊朗力挺巴沙尔政权,叙危机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五、查韦斯病情堪忧,国际社会聚焦委内瑞拉政局
  1月9日,委内瑞拉最高法院宣布同意查韦斯缺席原定于1月10日举行的总统宣誓就职仪式。此举引起国内反对派诸多不满,要求查韦斯亲自露面以澄清其身体状况不佳的传闻,大有向查韦斯逼宫之势,引发委内瑞拉国内政治波动。查韦斯病情牵动委国内政局,如仍不好转甚至恶化,反对派可能加大施压力度,执政党内部也可能出现权力纷争。
  查韦斯的病情以及委政局发展也引起地区国家关注,阿根廷、秘鲁等国领导人赴古巴探视正在治疗中的查韦斯,美国也密切关注查韦斯病情。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查韦斯的病情主要原因有:一是查韦斯领导的统一社会主义党是拉美地区的主要左翼力量,委政局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拉美地区的左翼运动发展;二是查韦斯作为富有激情的政治领袖,威望颇高,是拉美地区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旗帜;三是作为石油出口大国,委国内稳定与否对世界石油市场将产生较大影响。
  六、缅北战乱再起,朝鲜半岛局势与伊朗问题值得关注
  2012年底,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之间的武装冲突升级。从历史上看,缅政府与少数民族势力之间的武装冲突是英国殖民统治遗留的恶果。现实来看,克钦族寻求自治甚至独立是缅北战乱的重要原因。此次缅北战争在缅民主转型的背景下爆发,势必对缅的民主化进程造成不利影响。从缅北战乱的角度看,缅政府无法做到对全国有效控制,增加了民主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因此,缅当务之急是保持国家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这些无法实现,缅民主化进程将难以有大的突破。中缅互为邻国,有2200公里边境线,缅北战乱也给中国的边境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已有数枚炮弹落入云南省,缅难民涌入中国境内。中缅有传统友好关系,维护好两国边境地区安宁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中国希望缅甸国内各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尽早恢复缅北地区平静,使中缅边境地区成为两国友好合作的纽带。
  另外,朝鲜半岛局势面临新一轮危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谴责朝鲜发射卫星的2087号决议,要求朝鲜立即停止弹道导弹计划的所有活动,不进行核试验和进一步挑衅。决议同时重申,希望寻求以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呼吁重启六方会谈。朝鲜就此发布声明称将在近期进行核试验并不再参与六方会谈。朝核问题发展将牵动东北亚局势。伊朗向国际社会释放积极信号,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签署禁止开发核武器的法令,此举将缓解美西方国家和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僵化态势。
  (执笔:郑东超)
  (责任编辑:魏银萍)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竞相谈论的话题。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政治家和学者视野中的另一种话语形式。“中国模式”造福于中国与世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成果。本文将“中国模式”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这段很不寻常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天下大势”中作一审视与解读。    在中国面临
大国力量更趋平衡 和平发展大势所趋  ——2013年的国际形势  □ 左凤荣/文  2013年是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世界经济在艰难回升,美欧经济也在好转,而在2012年经济发展比较快的金砖国家经济却出现增速放缓;世界性和地区性大国发展军备势头较往年强劲,大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履新,德国举行大选,伊朗总统易人。2013年展现了这些新领导人给本国和世界所带来的变化。2013年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连接亚非欧商贸与人文交流的主要通路,曾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政治与文化交流。进入新世纪新时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加速,古老的丝绸之路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主动因应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共同构筑“一带一路”倡议,这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践行区域合作共赢与全球协商共治的战略新方案,不仅充分展
编者按:三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国正在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融入世界秩序,并且已经有能力主动化解风险和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创造了巨大的“战略机遇”。当前,中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其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如何继续利用推动改革,来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改革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在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改革还被赋予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政府是一个优势与缺陷并存的组织。合理确定职能边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消除内在缺陷,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治理  为什么可能无效或低效  一、从“有限理性”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新古典主义假设的“经济人”在现
百年期盼,八年筹办。火树银花上海夜,绚丽缤纷黄浦江。2010年4月30日晚,在多国元首和亿万观众的见证下,举世瞩目的201 0年上海世博会拉开了帷幕。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融中国元素、世界风情于一身,中外艺术家同台献艺,象征着世界和谐。  世界相约上海。作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全球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参展,创造了世博会159年历史之最,世界在中国的上海实现了空前大
应英国政府、加拿大政府、哥伦比亚政府和执政的民族团结社会党、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于2012年4月15—28日对上述四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中央外宣办主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文化部部长蔡武,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等陪同访问。14天,46000多公里行程,近70个小时的长
2008年夏天爆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之大,波及之广,影响之深,是自1929年以来所仅见。危机肇始于资本主义的核心——美国,由此严重损伤了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声誉,美国也由资本主义世界的灯塔沦落为展示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橱窗,美国优势逐一丧失,霸权地位趋于终结。自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积极反思甚或抨击自由资本主义,但并不代表彻底否认或抛弃整个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向来以弯曲而不是断
记者:中国和阿塞拜疆两国1992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至今已经十六年了,您如何评价目前的中阿关系,又是如何看待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  大使:中国是最早承认阿塞拜疆独立的国家之一,1992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建交后阿塞拜疆作为独立国家与中国发展了友好关系,这种关系是有利于双方的。实际在此之前,双方从古代丝绸之路那个时代开始就有了来往。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阿塞拜疆族专家,帮助中国建立起了
2015年是阿根廷的选举年,先后举行大小各类选举18场,共计选举产生24名国家参议员和130名国家众议员,22个省级行政单位长官、各省议员和数百名市长。轰轰烈烈的选战持续数月,而这一幕大戏的高潮正是总统选举。  在11月22日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在首轮投票排名第二的反对党联盟——“变革联盟”候选人、共和国方案党领袖马克里,以51.4%的得票率逆袭执政的正义党—胜利阵线(简称“胜利阵线”)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