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锥——谈李磊诗性抽象在中国当下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丹青之事虽高于功用世俗,但也依托于时代的土壤而生.我们说历史的风景譬如道路两侧的风景,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内在的差异和变化往往如同地质岩层的日积月累,而单看表层绝无法推测出脚下土壤的真正年代.故当下的艺术创作若要扎根,需找寻我们文化的锥点,此锥需下沉深挖.而好的艺术家,就是这些锥点.若将艺术家的个案置于时代与历史的经纬纵横的构建中,才有全观之域.基于此,本文欲从近现代以来百年的历史宏观与思潮衍变为纵线,以艺术家李磊的创作生涯诸多阶段的累积和演变为横线,交织出李磊艺术的生涯面貌,或可启引当下的艺术创作.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艺术作品最终也会变成“文本”,而学术的核心工作就是解读文本.对李磊来说,他是艺术家,也是一名学者,可谓学者型的艺术家,因为他自己就会经历一个阶段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艺术,自省或广纳他言,于细微处审慎,于宏观处博望.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传统生漆夹苎技艺有着丰富的工艺、材料、技法等,是记录我国历史上文化变迁与审美的载体。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通过结合现代新材料、使传统夹苎技艺在现代应用中得到了创新。
戴士和在《写意油画教学》一书中讲道:“写意,不只是一种创作样式,它也有特别的语言体系和专门的训练方法,在造型、色彩、构图等各个层面都在逐步形成它与众不同的美学价值追求。”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有赖于西方科学写实和中国古典意象化审美理念的相互融合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写实油画在中国探索发展的基本视觉表现和审美表现维度本文在分析中西方意象理念差异的基础上,从写实与写意的融合表现、随类赋彩与随情赋彩的融合表现两个方面探寻中国写实油画中所承载的意象化表现维度、并由此理清写实油画语言当代性审美转换的诸多可能性。
景德镇传统青花瓷曾在元明清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域外传播史。域外传播对景德镇传统青花瓷技艺变革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成为促进其变革的重要力量。
重彩両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后经漫长岁月的演变与历代画家的探索,已成为我国绘両艺术中独具特色与艺术魅力的画种,其独特严谨的造型、鲜明厚重的表现手法与富有韵律美感的笔
期刊
徐悲鸿在民国报纸中所呈现的公众形象由视觉形象和舆论形象两部分组成。他对自己的视觉形象进行了主动地.塑造,发表的照片多戴大黑领结一“克拉凡脱”,展示其留法艺术家的身份。他与媒体关系密切,言行方面持续地引发当时美术界的诸多热点议题,既主动挑起争论,也被动地卷入舆论和绯闻的旋涡。同时他也刊登了大量应酬之作,呈现了一个略显矛盾的“穿洋装的马画家”的形象。徐悲鸿通过媒体将他“艺术家”的形象展示给大众,同时也被媒体和大众所消费。
方格是一种视觉的结构也是创作中的一种容器,规则是一种生产的机制也是创作上的逻辑,数据是现实也是创作的资源库。我的创作往往由抽象的外壳包裹着现实,同时包含着艺术家主体性的后撤与数据化的生成方式,籍此让作品的面向变得复杂丰富起来。
手工毡化技艺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民族群体审美创造活动的体现,传递着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态度,渗透着人的灵性,并饱含手工艺者的情感投入.有关制毡技艺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新
期刊
如今,水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艺术元素,变得更为开放多元,拓展了艺术语言表现空间,很多水墨人物画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笔者认为,好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应该反映时代精神,突出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所谓“绘画性”问题是对图像时代图像资源干预绘画创作的焦虑,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艺术实践问题。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而言、梳理与闼读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式语言,发掘艺术创作传统资源中的图像、图式规律,从“师造化”的艺术传统中重新思考写生的价值与意义,是化解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照片化危机的手段与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