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个论断一方面揭示了人类有实现自我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担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发现、研究、探索知识的兴趣,便学生充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创设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呢?
一、尝试表演,培养参与意识
地理课的内容有些比较抽象,学生往往对无法触及的现象难以理解,如天体的运动,这时如能在课堂中运用一些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时,安排了三人学生进行了表演,甲生手持电筒代表太阳光,乙生手举小球代表月球,丙生手举地球代表地球,三个人配合默契,形象地演示了日、地、月的关系,还直观地把月相的周期性变化也表现出来。通过学生表演,将抽象的天体运动变成了可以看得见措得着的景物,很清楚地讲解了难点,且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扮演人物角色或地理事物角色,能生动形象地解决一些地理问题。如讲“自然资源”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钓鱼者”、“小鸟”、“森林”、“污染的河水”等,通过人物与事物,事物与事物的对话,剖析当前资源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样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地理事物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辩论,提高综合素质
高中地理学完一单元后进行一节课的“小辩论”,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学习“城市与城市化”之前出示辩题“我看新罗区的布局”,让学生在学习该单元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本单元相关联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到相关的部门采访,实地察看。当学完本单元后,我就用一节课进行课堂“小辩论”。正方的辨题是“新罗区的布局是合理的”,反方的辨题是“新羅区的布局是不合理的”。正方能根据新罗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性、地形、河流、住宅区、商业区的布置,辩驳反方,而反方也能用充足的理由,从新罗区的烟厂、水泥厂、煤矿、印刷厂的布局等不利方面来反驳正方,双方互不示弱,都用各自有力的语气辩驳对方。本次辩题既与本单元内容相关,又联系本地的实际,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知识,而且通过查资料、社会调查,把所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演示实验,激发学习热情
地理实验是研究地理事物,现象的方法之一,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恰当而灵活地将实验引入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创造地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热力环流”时,我先把教室门窗关好,只留前门开放(减少窗外大风的影响),问“谁能说出教室内外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学生说法不一,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蚊香点燃,说“烟的飘动方向代表空气的运动方向,那么,把蚊香放在门框不同的位置,烟飘动的方向是否相同呢?”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兴趣高涨,有人说往里,有人说往外。我让一学生拿着蚊香置于门框上部,很显然烟朝门外飘去,我再让他将蚊香置于门框下部,这次,烟往教室里飘,学生们非常惊奇,趁此机会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那是因为教室人多相对于教室外温度较高,教室里空气受热上升,从门框上部流出,冷空气从门框下部流入补充,形成简单的热力环流。这样通过简单的实验,学生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就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四、指导网络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随着网络的发展,地理知识日新月异,学生对新知识有期待心理,与其老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不如利用学生具有探索性的特点,让他们通过网络阅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就可以让学生事先上网查阅,并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或说出一个有关人类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成为教材的驾驭者,以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讲“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时,先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并上网搜集世界著名的文化古城,了解古城的主要特点、保护措施等,然后要求每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古城图片,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如何保护文化遗产。通过网络阅读、讨论,将地理学与现代网络紧密结合,既掌握消化了课本知识,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中。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通过情境设计,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还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教师更要掌握好参与时机,巧妙点拨多方设计,步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热烈的寻求知识奥秘的情境之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第八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
一、尝试表演,培养参与意识
地理课的内容有些比较抽象,学生往往对无法触及的现象难以理解,如天体的运动,这时如能在课堂中运用一些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时,安排了三人学生进行了表演,甲生手持电筒代表太阳光,乙生手举小球代表月球,丙生手举地球代表地球,三个人配合默契,形象地演示了日、地、月的关系,还直观地把月相的周期性变化也表现出来。通过学生表演,将抽象的天体运动变成了可以看得见措得着的景物,很清楚地讲解了难点,且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扮演人物角色或地理事物角色,能生动形象地解决一些地理问题。如讲“自然资源”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钓鱼者”、“小鸟”、“森林”、“污染的河水”等,通过人物与事物,事物与事物的对话,剖析当前资源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样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地理事物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辩论,提高综合素质
高中地理学完一单元后进行一节课的“小辩论”,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学习“城市与城市化”之前出示辩题“我看新罗区的布局”,让学生在学习该单元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本单元相关联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到相关的部门采访,实地察看。当学完本单元后,我就用一节课进行课堂“小辩论”。正方的辨题是“新罗区的布局是合理的”,反方的辨题是“新羅区的布局是不合理的”。正方能根据新罗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性、地形、河流、住宅区、商业区的布置,辩驳反方,而反方也能用充足的理由,从新罗区的烟厂、水泥厂、煤矿、印刷厂的布局等不利方面来反驳正方,双方互不示弱,都用各自有力的语气辩驳对方。本次辩题既与本单元内容相关,又联系本地的实际,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知识,而且通过查资料、社会调查,把所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演示实验,激发学习热情
地理实验是研究地理事物,现象的方法之一,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恰当而灵活地将实验引入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创造地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热力环流”时,我先把教室门窗关好,只留前门开放(减少窗外大风的影响),问“谁能说出教室内外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学生说法不一,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蚊香点燃,说“烟的飘动方向代表空气的运动方向,那么,把蚊香放在门框不同的位置,烟飘动的方向是否相同呢?”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兴趣高涨,有人说往里,有人说往外。我让一学生拿着蚊香置于门框上部,很显然烟朝门外飘去,我再让他将蚊香置于门框下部,这次,烟往教室里飘,学生们非常惊奇,趁此机会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那是因为教室人多相对于教室外温度较高,教室里空气受热上升,从门框上部流出,冷空气从门框下部流入补充,形成简单的热力环流。这样通过简单的实验,学生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就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四、指导网络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随着网络的发展,地理知识日新月异,学生对新知识有期待心理,与其老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不如利用学生具有探索性的特点,让他们通过网络阅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就可以让学生事先上网查阅,并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或说出一个有关人类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成为教材的驾驭者,以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讲“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时,先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并上网搜集世界著名的文化古城,了解古城的主要特点、保护措施等,然后要求每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古城图片,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如何保护文化遗产。通过网络阅读、讨论,将地理学与现代网络紧密结合,既掌握消化了课本知识,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中。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通过情境设计,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还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教师更要掌握好参与时机,巧妙点拨多方设计,步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热烈的寻求知识奥秘的情境之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第八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