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梦,几度新凉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评选诗词中诗人最爱用的意象,那么“梦”一定名列榜首。无论是“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还是“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苏幕遮》),梦几乎涉及到各种诗歌类型。
  梦为何在名句中是“万用”的存在?从现实角度来说,梦是人潜意识的投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在诗人真实梦见的幻境中,便一定是在真实中有所寄托。拓展开来,若是诗人利用这个意象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所感或所思,它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诗的作用是“载志”,那么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运用“梦”则往往含蓄而更凝练。如苏轼“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江城子》整首词的重点在于“记梦”,但是通过梦见亡妻这一客观事实所表达出来的厚重情感却绝非如梦般虚无。正因为是“梦”,现实醒来后的悲才刻骨;正因为“唯梦中相会”,无情的思念才铭心。同时,梦起到了一个“连接渠道”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连接生死,可以连接千山万水。永远不能相见之人,可以在梦中相见:“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踏莎行》)“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作为与故去之人相遇的唯一可能的并不真实的渠道,在梦中相遇,是惊喜,醒来后,却倍增心伤。“梦”是虚实对比中最常见的意象,它可以“写乐情倍增其哀”,如“故园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南浦》)。也可以相反,用来表达极度的狂喜:“……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
  梦之所以频繁出现于述怀思人之词中,就是因为它为抒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拿《踏莎行》看,如果姜夔直接写对合肥女子的思念,那么这首词也就落于一般的模式,但是如果借助梦,先言于梦中见到女子美好的样子,醒来怅然良久,唯见“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借虚境引出,以景物作法,最末的两句有了梦的虚幻烘托气氛,才会让王国维独爱。由此看出,梦之所以使用频繁的原因之一,是它作为一个连接情感与现实的媒介,对表情达意有极好的促进。
  梦之所以出现的第二个原因,是它的哲学性及与人生相似的对比性。“庄周梦蝶”对于主客之间,自我与世界之间这个宏大的命题没有生硬拆解,而是通过“梦”来沟通。所谓“梦”最大的特点是虚无性与不可控性,不可控,但一切又是由潜意識早已注定了的,这与古代人“宿命论”的人生观相当契合。尤其对于遭遇大难而身空心静之人,“人生如梦”是对过去人生再好不过的注脚:功名爵禄,春风亨达,不过黄粱一梦。这一点在苏轼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人生经由大起大落,最后怅然回首,不过弹指,早已华鬓。梦的特点是“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花非花》),而尤其人生崎岖之后,回望不过一霎,却世事全非。于是“梦”与“人生”有了高度的统一:变化之快与不可预料性。“人生如梦”是很多诗人颇爱采用的命题,特别是看淡是非之人。人生本来就是梦,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当时再怎么喜极而泣,再怎么痛不欲生,总会在不经意处醒来。梦醒之后,一切都无非过去,自己却恍若局外人,怔怔看罢,却都与自己无关。“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虞美人》)。一个梦,将强说之语皆省去,有的只是一份梦醒后的怅惘。
  梦就是梦,但绝不仅是梦。它是一座桥,搭起了无限思绪与思念;它是一段人生,醒来却无语凝噎。无论是欢是悲,梦总不会停留,如人生列车无尽驶向远方。但也有张岱这样的特例,执于过去不愿苏醒,穷极一生,也做不完一场梦。既知梦终会醒来,不如以平和之境回首,只盼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他文献
一晃十余载,从襁褓到二八,从未停歇的,不只是时间,还有我的成长。  一  母亲比我矮了半个头。孩提时我被抱在怀里,等到再大点,依然会撒娇要求她把我背在背上,晃着双腿——那是我欣喜时的一种表现——挥舞着刚能搂住母亲脖子的小手。偶尔迷途的蝴蝶,也要来次亲密接触。那些在母亲背上的日子,是开怀的,无忧的。少不更事,一不留神,竟让时间钻了空子:银丝、皱纹,我看到了一个青春的控诉。  她背不动我了,便时常牵着
期刊
直到初心像婴孩,直到互不伤害,直到爱融入爱,我都在。  ——题记  生命的意义何在?佛常说人活在世,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是这修行有着数十载的光阴罢了。从黄口小儿到白发苍苍,总需要把人间万般滋味尝遍,方能算得上圓满的修行。吹过无数次清风,赏过千万次冬雪,总得听过时光的故事,方能品出生命的意义。可我年方十六,生命的历程或许才度过四分之一,我行的路,看的书,赏的景都不算多。即便如此,“生命”这个词对我而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首诗,一篇文。也许是你苦闷时的感同身受,也许是你平淡阅读时的惊艳发现,也许是你欢乐时的锦上添花。正因如此,我们对好诗好文的争论一直不断,因为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正如我们对美人的标准不同。不过,如罗敷一样的美女,定会让所有人都喜欢。同理,也总有一些文字,会被所有人悦纳。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文字才算得上是佳作呢?  清代袁枚提出了这么一个标准:“令人笑,必为佳作。”能够令人发
期刊
立冬:就在最冷枝头绽放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 钟 亮  时光易老人难老,总也做不到无动于衷地经过一树一树的花开。眼见着窗外的腊梅从青绿的芽儿初绽,到花骨朵儿越来越饱满,总是让我心生感怀。  从立春到立夏,从立秋又到立冬,终究无法惯看秋月春风。匆匆翻阅这古老线装书上的二十四个章节,感受着气候的冷热变换,感应着日子的丰盈与枯竭,感和着心灵的潮涨潮落——守候节气,如守候自己的开花结果,守候着属于
期刊
是玫瑰狗尾草  或者不是一个人的某个晚上  被一片月光深入再深入  敞開身体一如敞开土地  任你洞穿我一生的蒙昧  时间的虚无被一束麦穗饱满  你是我今生的王子  邂逅你  是一场烟花的宿命  独处群居  我说我想你或者没有  你在我心中我就在  你生命的场里  我沾满露珠的手指  轻轻翻过郁金香紫色的花瓣  就像翻过我们的前生或来世  为读懂你分行的思想  我的目光在石头上  已摩擦了千年  避
期刊
说“纽带”  —— 课文中古之国使优劣谈  @北京市延庆区第二中学高二(1)班 穆思源  “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人、事、物。古之国使奔走于两国之间,将两国联系起来,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纽带。但是,同为国使,优劣却不同。我认为:凡是为国使者,能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且能得到出使对象国首肯,则优矣。  晏子为国使之优者也。晏子为齐人,奉命出使楚国。楚王欲让他走狗洞,羞辱齐国人,以齐人有盗来诬齐人固盗。可是,
期刊
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道出的是同一个道理:我们身边的人事,与我们本身密切相关。身边的人事,恰也是我们自身的映照。  本期,让我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找到我们生命和生活的密码,找到我们灵魂的皈依。  外甥女从县城考到市里的重点高中。九月份至今,成长速度快得超乎我的想象。今年暑假的时候,她还是一个手机控,而且是生活大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进校园,经常看到这样的楼名:文质楼、兰蕙楼、勤耕楼、明理楼、搏毅楼、行知楼、笃志楼、博约楼、致远楼、厚德楼、思齐楼、凌云楼……  看到这些楼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命制本题,在形式上与2017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Ⅱ卷作文
期刊
那年她说:“唯愿携手与君老,岁岁朝朝。”而如今,窗阁依旧,人儿——未至。  一日之餐,粗茶淡饭,然时而不足;  一袭长袍,粗麻布衣,而浣洗便可成新;  一间茅屋,虽小而空,但为吾之爱室。  一位妇人,她并不美煞众人,也不才华横溢,但她可与他偕首同行,相濡以沫。  天妒儿郎佳人。官府催商隐离家,一遍又一遍。泪眼相对,一汪浓情深似海。“汝定当保重,早归家,吾等你。”  只剩马蹄回响,尘土飞扬。他再也不
期刊
不知该用何种语言去描写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就如夏日的微风,冬日的暖阳。每首诗都是一段人生,它们都在生活之中。我会因其中男子直白而含蓄的喜欢欣喜不已,会为女子霸道而娇俏的责怪喜笑颜开;会为结发夫妻终分离而悶闷不乐,更会为才子佳人皆成空而红了眼眶。短短数句诗,便述尽人生,述尽悲喜,真真当得起最美之誉!  最美不过《诗经》,它属于远方,更属于生活——愿我们,都活在诗里。  (朱 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