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建华:网名帮主,广西南宁人,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毕业,曾担任大学教师、电视台导演,2000年开始爱上户外运动,2001年开始助学。之后发起阳光助学联盟(www.gxyuanye.com阳光助学版块),负责学校资金的筹集、建校规划等工作,主要帮助广西大山深处渴望知识的孩子们。
在行走中加上助学的主题,会使行程更有意义。“阳光助学”只是广西南宁原野户外网站的一个版块,没有固定人员,完全由户外爱好者自行发起。旅行者的助学使得一个山里的学校学生综合测评在全县排名第四,毕业的学生在山外的初中就读时品学兼优,让山里的七间木屋走出了七名大学生。边远的山区有美丽和原始的风景,更有渴望知识的学生,旅行者因为对原始自然风景的酷爱让足迹能到达这些地方,心甘情愿地助学……
这里有个飞来村
2001年7月5日,我们在香山坡的半山腰第一次见到飞来村的村民。大约下午三点,刚下过雨,天气十分闷热我和队友只攀登到半山腰,感觉气喘不过来,人要晕过去似的,就在那时我们见到在一棵叫不出名的树上,有人在摘野果,头发很长,应该是很久没修理了,衣服很烂,露出黑黝黝的皮肤,在高树上宛如野人。我们知道,这是飞来村的地界了。
飞来村是这里新发现的一个村落,位于广西南宁市和武鸣县,隆安县交界的36弄,距离南宁其实只有]00公里,但由于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山外很少有人进入,一直被认为是无人区。直至2001年,一位猎人在打猎时意外发现了山弄里有一个村落,消息很快传到南宁,《南宁晚报》派了一组记者进去采访,回来后刊登了《这里有个飞来村》的文章。如今,我们就按着报纸所描述的地理位置去探访这个与世隔绝,过着原始生活的“飞来村”。
见到我们,那人很是惊慌,我们极力向他解释,我们没有恶意,只是进去看看,他才慢慢地安静下来,并给我们指点了进村的路后,继续采摘野果。
与世隔绝
我们的进村又引来了恐慌,小孩躲进了树林里,而一位村民则牵着牛往村外走,我们拦住了他,讲了我们此行的目的。飞来村只有四户人家,牵牛的村民叫韦英春,在山上摘野果的叫韦有光,他和哥哥韦有绿及妹妹夫妇俩一家人从广西河池的大化县偷偷迁移到这里。他们的老家就是广西著名的700弄,一个被联合国专家认为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听他们描述,他们的老家九分石头分土,一年种的粮食只够吃三个月,为了生存,他们知道36弄有地方可开垦种植后,就偷偷迁移到这里,砍去树木,种上庄稼,生活下来。
由于不是经过正常的途径迁移,村民尽量不让外界知道他们的存在,一般生人进入山弄小孩子就会躲起来。在确认我们的到来没有恶意后,全村迅速生火做饭招待我们。晚饭是玉米糊,各种野菜和自酿的米酒。酒过三巡,大家的话也随意起来,他们说刚来的时候,不会说本地话,没法到外面买卖东西,后来他们才慢慢学会本地话。
以后的几天,我们看着他们捉蜈蚣,把蜈蚣缠在小孩手上,捉山鼠摘野果,酿旱耦酒,晚上大家在一起喝酒唱山歌。飞来村惟一接收外面信息的途径,就是靠一台破烂的黑白电视机,脚踩自行车发电,是另外一个山弄的位代课老师发明的。把自行车前轮拆掉,用电线缠成一个小发电机,用牛皮做成皮带,把自行车后轮和发电机转轴连起来,由于自行车轮子大,带动转轴高速旋转而发电,可收看电视节目。
虽然村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但担心村里六个小孩都到了读书年龄,却不知道去哪里上学,他们说希望有个地方能让小孩读小学,学会语文和数学,他们要是不满意山里的生活,就可以到外面打工。
原本他们可以到隔壁山弄的龙荷小学读书,就是那学校的老师教会他们脚踩自行车发电的,山弄里的村民很敬佩,可惜这个教学点已经撤点两年了。
龙荷小学
韦英春连夜翻过山去,告诉村里的队长和老师黄秀文我们到来的消息。第二天他们就赶过来,我们一起爬到最高的山顶。36弄群山连绵起伏,山势险峻,除了飞来村外,还有六个村落散落在不同的山弄里,他们分别属于南宁市,隆安县、武鸣县,这些村落只有弄轰,龙荷两个是通过政府批准迁移过来的,其他都算是“非法移民”。龙荷小学是1984年由黄秀文老师创办的。当时村民已迁到隆安县近四年,但由于没有学校和老师,所有的小孩失学在家。
黄老师1984年从都安高中毕业,都安是国家级贫困县,但都安高中在广西却很有名,每年总有一批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升学率近90%,黄老师当时成绩排在班里前10名,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但由于户口随父母迁移到隆安县,黄老师只好赶过去参加高考。但因为山里时日不分,黄老师错过了高考。按黄家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可能再复读,万念俱灰的黄老师在家里整整躺了一个星期后,发现村里的小孩都没有上学,便用村里的牛棚改造成现在的学校。
2000年,黄老师见校舍用了二十多年,已经很烂了,并且严重倾斜,便向乡里打了报告申请资金,两个月后乡里回函龙荷小学撤点,黄老师可选择到山外教书,弄轰龙荷的学生到山外的定坤小学入学。
由于走到定坤小学需要四个小时路程,家长又无法承担小孩的学费和住宿费,整个山弄只有一个小孩到外面读书,其他全部辍学在家。这个现象让村民担忧不已,他们说他们的生活落后山外50年山里没有资源,小孩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看到村民办学的心情急切,我们也不自觉地和他们起讨论如何办学,在那时惟一的可能是自办学校。
2001年9月,停办两年的龙荷小学重新招生,67名学生回到了校园!
助学之路
学校开学后,我们经常进去看望。龙荷小学由于没有列入国家编制,经费全部由村民自筹,就是学生的课桌椅,也是由家长自己做好送来,因此课桌椅高低不齐各式各样。山里孩子读书不容易,路远的小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煮好玉米粥装到饭盒里,走两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很是辛苦,但这里学风很好,孩子们到学校就自觉地读书。
我们和黄老师到各个村屯探访家长,看能否筹集建校经费。龙荷小学大约有二十多平米,三个班聚在一起复式教学,教室很拥挤,而且木房已经向一边倒急需建新校舍。
36弄有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各种树木和奇形怪状的藤蔓总是让旅途充满惊喜,虽然大多时候我们在悬崖峭壁攀援,但不期而至的野猴和各种动物让大家很兴奋。
虽然36弄的粮食够糊口,但村民收入很低,我们曾在寒冷的冬天探访弄桃屯,好多人家连裤子都没有,大冬天小孩就光着屁股坐在地上。看着村民确实筹不出钱,我们的能力也很有限,只能到山外寻找援助。
我们回城后做了光碟和说明书四处筹款在南宁一位爱心人士的推介下,美国的福尔泽先生按照项目书所做的预算给我们汇来了45000元。我们在村民里成立建校小组,用这笔款购买原料用半年的时间建成了一座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的学校。
学校建好后,我们开始筹建修路。村里多年来向政府申请但没有结果,因此我们向国内的大企业筹钱,当时国内著名的生产内衣的南极人集团愿意支付这笔费用。而就在这时,福尔泽先生来到广西,他当时已经82岁,做过开胸手术,想进山看孩子,考虑到进山要走三小时的山路,而且是马都走不了的路,我们建议他不要去,但他还是坚持要进山。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告诉孩子们,任何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专心做,努力做是一定会成功的。他果然成功了,但代价是村民把他从山里抬出来,在得知我们的修路计划后,福尔泽先生希望由他来支付这笔费用。
我们做了20万的预算,后来我们才知道,像这样在悬崖上开路,七公里大约需要150万才能修成,而学校,大约需要20万才能建好。但我们确实和村民一起,用这笔费用,建好学校,修好了路。
这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项目,我们成立了阳光助学联盟,使更多的旅行者加入了进来。我们发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总有美丽的风景,总有淳朴的人群,总有渴望知识的孩子,旅行因为助学变得更有意义。
在行走中加上助学的主题,会使行程更有意义。“阳光助学”只是广西南宁原野户外网站的一个版块,没有固定人员,完全由户外爱好者自行发起。旅行者的助学使得一个山里的学校学生综合测评在全县排名第四,毕业的学生在山外的初中就读时品学兼优,让山里的七间木屋走出了七名大学生。边远的山区有美丽和原始的风景,更有渴望知识的学生,旅行者因为对原始自然风景的酷爱让足迹能到达这些地方,心甘情愿地助学……
这里有个飞来村
2001年7月5日,我们在香山坡的半山腰第一次见到飞来村的村民。大约下午三点,刚下过雨,天气十分闷热我和队友只攀登到半山腰,感觉气喘不过来,人要晕过去似的,就在那时我们见到在一棵叫不出名的树上,有人在摘野果,头发很长,应该是很久没修理了,衣服很烂,露出黑黝黝的皮肤,在高树上宛如野人。我们知道,这是飞来村的地界了。
飞来村是这里新发现的一个村落,位于广西南宁市和武鸣县,隆安县交界的36弄,距离南宁其实只有]00公里,但由于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山外很少有人进入,一直被认为是无人区。直至2001年,一位猎人在打猎时意外发现了山弄里有一个村落,消息很快传到南宁,《南宁晚报》派了一组记者进去采访,回来后刊登了《这里有个飞来村》的文章。如今,我们就按着报纸所描述的地理位置去探访这个与世隔绝,过着原始生活的“飞来村”。
见到我们,那人很是惊慌,我们极力向他解释,我们没有恶意,只是进去看看,他才慢慢地安静下来,并给我们指点了进村的路后,继续采摘野果。
与世隔绝
我们的进村又引来了恐慌,小孩躲进了树林里,而一位村民则牵着牛往村外走,我们拦住了他,讲了我们此行的目的。飞来村只有四户人家,牵牛的村民叫韦英春,在山上摘野果的叫韦有光,他和哥哥韦有绿及妹妹夫妇俩一家人从广西河池的大化县偷偷迁移到这里。他们的老家就是广西著名的700弄,一个被联合国专家认为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听他们描述,他们的老家九分石头分土,一年种的粮食只够吃三个月,为了生存,他们知道36弄有地方可开垦种植后,就偷偷迁移到这里,砍去树木,种上庄稼,生活下来。
由于不是经过正常的途径迁移,村民尽量不让外界知道他们的存在,一般生人进入山弄小孩子就会躲起来。在确认我们的到来没有恶意后,全村迅速生火做饭招待我们。晚饭是玉米糊,各种野菜和自酿的米酒。酒过三巡,大家的话也随意起来,他们说刚来的时候,不会说本地话,没法到外面买卖东西,后来他们才慢慢学会本地话。
以后的几天,我们看着他们捉蜈蚣,把蜈蚣缠在小孩手上,捉山鼠摘野果,酿旱耦酒,晚上大家在一起喝酒唱山歌。飞来村惟一接收外面信息的途径,就是靠一台破烂的黑白电视机,脚踩自行车发电,是另外一个山弄的位代课老师发明的。把自行车前轮拆掉,用电线缠成一个小发电机,用牛皮做成皮带,把自行车后轮和发电机转轴连起来,由于自行车轮子大,带动转轴高速旋转而发电,可收看电视节目。
虽然村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但担心村里六个小孩都到了读书年龄,却不知道去哪里上学,他们说希望有个地方能让小孩读小学,学会语文和数学,他们要是不满意山里的生活,就可以到外面打工。
原本他们可以到隔壁山弄的龙荷小学读书,就是那学校的老师教会他们脚踩自行车发电的,山弄里的村民很敬佩,可惜这个教学点已经撤点两年了。
龙荷小学
韦英春连夜翻过山去,告诉村里的队长和老师黄秀文我们到来的消息。第二天他们就赶过来,我们一起爬到最高的山顶。36弄群山连绵起伏,山势险峻,除了飞来村外,还有六个村落散落在不同的山弄里,他们分别属于南宁市,隆安县、武鸣县,这些村落只有弄轰,龙荷两个是通过政府批准迁移过来的,其他都算是“非法移民”。龙荷小学是1984年由黄秀文老师创办的。当时村民已迁到隆安县近四年,但由于没有学校和老师,所有的小孩失学在家。
黄老师1984年从都安高中毕业,都安是国家级贫困县,但都安高中在广西却很有名,每年总有一批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升学率近90%,黄老师当时成绩排在班里前10名,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但由于户口随父母迁移到隆安县,黄老师只好赶过去参加高考。但因为山里时日不分,黄老师错过了高考。按黄家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可能再复读,万念俱灰的黄老师在家里整整躺了一个星期后,发现村里的小孩都没有上学,便用村里的牛棚改造成现在的学校。
2000年,黄老师见校舍用了二十多年,已经很烂了,并且严重倾斜,便向乡里打了报告申请资金,两个月后乡里回函龙荷小学撤点,黄老师可选择到山外教书,弄轰龙荷的学生到山外的定坤小学入学。
由于走到定坤小学需要四个小时路程,家长又无法承担小孩的学费和住宿费,整个山弄只有一个小孩到外面读书,其他全部辍学在家。这个现象让村民担忧不已,他们说他们的生活落后山外50年山里没有资源,小孩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看到村民办学的心情急切,我们也不自觉地和他们起讨论如何办学,在那时惟一的可能是自办学校。
2001年9月,停办两年的龙荷小学重新招生,67名学生回到了校园!
助学之路
学校开学后,我们经常进去看望。龙荷小学由于没有列入国家编制,经费全部由村民自筹,就是学生的课桌椅,也是由家长自己做好送来,因此课桌椅高低不齐各式各样。山里孩子读书不容易,路远的小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煮好玉米粥装到饭盒里,走两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很是辛苦,但这里学风很好,孩子们到学校就自觉地读书。
我们和黄老师到各个村屯探访家长,看能否筹集建校经费。龙荷小学大约有二十多平米,三个班聚在一起复式教学,教室很拥挤,而且木房已经向一边倒急需建新校舍。
36弄有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各种树木和奇形怪状的藤蔓总是让旅途充满惊喜,虽然大多时候我们在悬崖峭壁攀援,但不期而至的野猴和各种动物让大家很兴奋。
虽然36弄的粮食够糊口,但村民收入很低,我们曾在寒冷的冬天探访弄桃屯,好多人家连裤子都没有,大冬天小孩就光着屁股坐在地上。看着村民确实筹不出钱,我们的能力也很有限,只能到山外寻找援助。
我们回城后做了光碟和说明书四处筹款在南宁一位爱心人士的推介下,美国的福尔泽先生按照项目书所做的预算给我们汇来了45000元。我们在村民里成立建校小组,用这笔款购买原料用半年的时间建成了一座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的学校。
学校建好后,我们开始筹建修路。村里多年来向政府申请但没有结果,因此我们向国内的大企业筹钱,当时国内著名的生产内衣的南极人集团愿意支付这笔费用。而就在这时,福尔泽先生来到广西,他当时已经82岁,做过开胸手术,想进山看孩子,考虑到进山要走三小时的山路,而且是马都走不了的路,我们建议他不要去,但他还是坚持要进山。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告诉孩子们,任何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专心做,努力做是一定会成功的。他果然成功了,但代价是村民把他从山里抬出来,在得知我们的修路计划后,福尔泽先生希望由他来支付这笔费用。
我们做了20万的预算,后来我们才知道,像这样在悬崖上开路,七公里大约需要150万才能修成,而学校,大约需要20万才能建好。但我们确实和村民一起,用这笔费用,建好学校,修好了路。
这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项目,我们成立了阳光助学联盟,使更多的旅行者加入了进来。我们发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总有美丽的风景,总有淳朴的人群,总有渴望知识的孩子,旅行因为助学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