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三)酒器
古代饮酒器、盛酒器和提取酒的器皿通称为酒器。虢国墓地出土的其他青铜器非常多,但饮酒器的数量和种类却比较少,主要有壶、尊、、爵、觯、方彝等。
凤鸟纹方壶(图8),通高47厘米,口长边17厘米,短边11.8厘米,腹径28.2厘米,腹深36厘米,盖高8.1厘米,重8.9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11太子墓出土。
这件壶器盖浅子口,顶有围栏式握手。圆角长方形口微敞,颈较粗短,腹下垂,半环形龙首衔环双耳,方圈足。盖缘饰S形无目窃曲纹,握手饰垂鳞纹,颈饰S形平目窃曲纹,腹饰“十”字形宽带纹和凤鸟纹,有细雷纹衬地,圈足饰斜角云纹。
虢仲(图9),通高24.2厘米,通长32厘米,口长边9.2厘米,短边8厘米,腹腔长径18厘米,短径14厘米,腔体厚8.8厘米,重3.23千克。1991年虢国墓地M2009国君虢仲墓出土。
是盛酒器和酒水浓淡调和的二用器具。王国维《说》曰:“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而和之,而注之于爵。”这件顶部握手呈盘龙形,头部有犄角,盘龙昂首前视,盘旋而卧,胸前双爪着地,耳、目、卷鼻俱全;流为四足伏龙形流,器上端应有一环形钮(已缺失),腹下附人形四足。盖顶龙身饰鳞纹;腔体正背面中部各饰一对相向凤鸟纹,其外围绕二层纹样,内层饰以两组中心对称的S形无目窃曲纹,外层饰一周有珠重环纹;前后侧面上中部饰S形无目窃曲纹,其两侧又各饰一竖行有珠重环纹,管流龙身与腿部饰鳞纹。器足人形均作蹲坐状,裸体,大耳,面目清秀,乳房高隆,双手反背于身后,应为女性奴隶形象。盖顶部有铭文一行五字:“虢仲乍旅。”
铜方彝(图10),通高27.6厘米,通长19.2厘米,通宽16.2厘米,盖高10.4厘米,口长14厘米,口宽11.3厘米,腹深13.5厘米,重3.77千克。1991年虢国墓地M2009国君虢仲墓出土。
方彝亦是盛酒器。古代的青铜礼器统称为彝。宋代开始,才把高方身,带盖,盖似屋顶,腹部为直线或曲线造型,腹部旁侧有双耳的盛酒器物称之为方彝。这件彝出土时盖、器分置。盖为四坡式屋顶形,正、背的坡面中部和四侧棱上各有一个扁体扉棱,四侧棱上的扉棱呈虎形,站立状,虎首向上,圆目,尾上卷。盖顶部有四坡式屋顶形握手,四侧棱和顶上方各有一扁体扉棱,浅子口。器为母口内敛,方唇,腹壁垂直,四侧棱和腹壁四面正中各有一个扁体扉棱,平底,长方形浅圈足,下附四个瓦形支足。握手和盖的四面坡及下腹壁四面正中饰C形无目窃曲纹,盖的四面坡边缘、腹壁四面上部及圈足上饰S形无目窃曲纹,腹壁四面各饰一组对称的曲体龙纹。
虢仲圆尊(图11),通高18.8厘米,口径16.8厘米,腹径长11.2厘米,圈足径12.2厘米,腹深14.6厘米,重2.14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09国君虢仲墓出土。
这件尊敞口,斜尖唇,器身内束处略靠上,且内束程度较轻,直腹,器身正、背面的腹部各有一竖向扉棱,两侧附一对称的扁薄体耳,平底,圈足。腹部饰S形平目窃曲纹,圈足饰斜角S形无目窃曲纹。在器内壁铸有铭文二行五字,竖宽排列,自右至左为:“虢中作旅尊。”
S形窃曲纹爵(图12),通高18.8厘米,通长13.4厘米,柱高2.4厘米,足高5厘米,腹深10.6厘米,重0.87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09国君虢仲墓出土。
爵是飨饮酌酒之器。广义的爵是各种饮酒器皿的泛称,狭义的爵是专指温酒器或饮酒器。商代较为流行,西周时期逐渐减少。这件爵敞口,方唇,尖尾,短流,口沿上有一对菌形柱,束腰,鼓腹,圜底,三棱形足外撇,腹外壁的一侧有一个半环形钮。口沿外饰S形平目窃曲纹,流下饰重环纹。
(四)兵器
兵器是战争工具,也是虢国军队最重要的装备之一,虢国墓地出土的兵器有戈、矛、剑、镞等。
“元”字铜戈(图13),通长23厘米,通宽6.9厘米,援长13.4厘米,援宽4.6厘米,内长6.6厘米,内宽3.8厘米,厚0.7厘米,重0.29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09国君虢仲墓出土。
戈是一种钩、刺兵器,古称勾兵,是先秦时期最常用的武器之一。虢国墓地出土铜戈数量较多,形制基本相同。这件戈锋呈斜三角形,锐利,援部近等腰梯形,援上有长条形凸脊,上下边有锐刃,援本上、下部各有一纵长条形穿孔,中部有一圆穿;长方形直内,内中部有一圆穿。援本部正背面各饰一个相同的曲体龙形纹样,内部正背面饰有半方环形浅凹槽,正面内后部皆铸有一个“元”字。
玉柄铜芯铁剑(图14),通长34.2厘米,柄长12.2厘米,剑身长22厘米,叶宽3.8厘米,玉茎最大径1.8厘米。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01国君虢季墓出土。
剑是可斩可刺、随身佩带的近战短兵器。由于剑在近距离格斗中以推刺为主,故又称“直兵”。它既是防身的工具,又是贵族等级、身份、地位的标致。虢国墓地出土的这把玉柄铜芯铁剑,由铁质剑身、铁质柄芯和玉质剑柄三种材料嵌接组合而成。剑身中部有脊,锋作柳叶形。铁质剑身与铜质柄芯两面接合,铜质柄芯前端作条状与剑身脊部接合。条状柄芯表面镶入条状绿松石片,圆形柄芯下端套入中空的玉柄之内。玉柄由茎、首两部分套接而成,两者均为和阗玉,玉质细腻,光洁透润。剑茎为圆柱形。剑首底端作正方形,上端作圆弧状内收,下端的管口处以形状不同的绿松石嵌平。剑首前端有透穿小圆孔,孔内贯以铜质销钉,以卯合玉质剑首与铜芯。钉孔两端各嵌入一圆形绿松石片。剑茎表面饰成组斜竖向平行线纹与C形云纹,剑首表面饰以四瓣花萼形纹样。由于这把剑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把我国的人工冶铁史向前推进了200多年,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五)生产工具
虢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工具,主要有斧、锛、凿、钻、削等。由于篇幅关系,在此着重介绍太子车斧,其他不再赘述。
太子车斧(图15),高14.85厘米,通长5.3厘米,通宽2.8厘米,銎口长4.8厘米,宽2.35厘米。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11太子墓出土。
斧是砍伐工具,主要用于砍木或其他坚硬物质。铜斧由石斧演化而来,分为平刃和弧刃两大类。这把太子车斧属自铭车斧,应为仪仗器,或为礼器。出土时銎内有朽木。扁平长方体,双面刃,刃略弧。长方形銎,銎口沿有半环形穿。斧身一面铸铭二行四字:“太子车斧。”
(六)杂器
由于虢国墓地出土大量的青铜生活用品,不便于仔细分类,故暂且称之为杂器。主要有铜镜、铜罐、铜鱼等。
梁姬罐(图16),通高11.8厘米,口径8.1厘米,腹径9.4厘米,腹深6.2厘米,重0.75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12梁姬夫人墓出土。
虢国墓地出土铜小罐两件,皆出于内外棺之间。造型别致,铸工精细。依铭文与纹样分为梁姬罐、凹弦纹罐两种。这件梁姬罐,盖上隆,顶有人首形扁钮。球体,器身子口,深腹,圈足。口、盖缘各有二个方形兽首双系,两两相互对应。钮饰束发侧面人首纹,盖饰曲体双龙双兽纹,腹饰人龙缠体纹。皆以细云雷文衬地,圈足饰无珠重环纹。盖内铸铭二行五字,铭文反书,自右至左竖款排列,为:(梁)姬乍(作)。后两个字释读不一,应是该器的名称。铜小罐铭文中的“梁姬”,是女性的称谓。发掘者根据器铭、器型命其为“梁姬罐”,并推定梁姬为M2012的墓主人,身份为虢国国君夫人。
凹弦纹罐(图17),高8.4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10厘米,重0.34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12梁姬夫人墓出土。
这件罐盖上隆。器直口,平折沿,方唇,短直束颈,弧肩上有半环状双系,弧腹,平底。盖上有环装钮与其中一系套铸在一起。肩、腹部和盖上饰有凹弦纹。
三门峡虢国青铜文化的酝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时间上历时一千多年,在空间上经历了由西到东的迁徙。饱经沧桑,汲取了时代的精华;历尽艰辛,融汇了东西文化的灵秀之气。出土的青铜器不仅同属一个国家,数量巨大,而且带铭文多,种类齐全,年代明确,为研究虢国文化的面貌,填补西周、春秋之际文化空白,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这是其最具价值的突出贡献。(全文完)(责编:禹默)
(三)酒器
古代饮酒器、盛酒器和提取酒的器皿通称为酒器。虢国墓地出土的其他青铜器非常多,但饮酒器的数量和种类却比较少,主要有壶、尊、、爵、觯、方彝等。
凤鸟纹方壶(图8),通高47厘米,口长边17厘米,短边11.8厘米,腹径28.2厘米,腹深36厘米,盖高8.1厘米,重8.9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11太子墓出土。
这件壶器盖浅子口,顶有围栏式握手。圆角长方形口微敞,颈较粗短,腹下垂,半环形龙首衔环双耳,方圈足。盖缘饰S形无目窃曲纹,握手饰垂鳞纹,颈饰S形平目窃曲纹,腹饰“十”字形宽带纹和凤鸟纹,有细雷纹衬地,圈足饰斜角云纹。
虢仲(图9),通高24.2厘米,通长32厘米,口长边9.2厘米,短边8厘米,腹腔长径18厘米,短径14厘米,腔体厚8.8厘米,重3.23千克。1991年虢国墓地M2009国君虢仲墓出土。
是盛酒器和酒水浓淡调和的二用器具。王国维《说》曰:“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而和之,而注之于爵。”这件顶部握手呈盘龙形,头部有犄角,盘龙昂首前视,盘旋而卧,胸前双爪着地,耳、目、卷鼻俱全;流为四足伏龙形流,器上端应有一环形钮(已缺失),腹下附人形四足。盖顶龙身饰鳞纹;腔体正背面中部各饰一对相向凤鸟纹,其外围绕二层纹样,内层饰以两组中心对称的S形无目窃曲纹,外层饰一周有珠重环纹;前后侧面上中部饰S形无目窃曲纹,其两侧又各饰一竖行有珠重环纹,管流龙身与腿部饰鳞纹。器足人形均作蹲坐状,裸体,大耳,面目清秀,乳房高隆,双手反背于身后,应为女性奴隶形象。盖顶部有铭文一行五字:“虢仲乍旅。”
铜方彝(图10),通高27.6厘米,通长19.2厘米,通宽16.2厘米,盖高10.4厘米,口长14厘米,口宽11.3厘米,腹深13.5厘米,重3.77千克。1991年虢国墓地M2009国君虢仲墓出土。
方彝亦是盛酒器。古代的青铜礼器统称为彝。宋代开始,才把高方身,带盖,盖似屋顶,腹部为直线或曲线造型,腹部旁侧有双耳的盛酒器物称之为方彝。这件彝出土时盖、器分置。盖为四坡式屋顶形,正、背的坡面中部和四侧棱上各有一个扁体扉棱,四侧棱上的扉棱呈虎形,站立状,虎首向上,圆目,尾上卷。盖顶部有四坡式屋顶形握手,四侧棱和顶上方各有一扁体扉棱,浅子口。器为母口内敛,方唇,腹壁垂直,四侧棱和腹壁四面正中各有一个扁体扉棱,平底,长方形浅圈足,下附四个瓦形支足。握手和盖的四面坡及下腹壁四面正中饰C形无目窃曲纹,盖的四面坡边缘、腹壁四面上部及圈足上饰S形无目窃曲纹,腹壁四面各饰一组对称的曲体龙纹。
虢仲圆尊(图11),通高18.8厘米,口径16.8厘米,腹径长11.2厘米,圈足径12.2厘米,腹深14.6厘米,重2.14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09国君虢仲墓出土。
这件尊敞口,斜尖唇,器身内束处略靠上,且内束程度较轻,直腹,器身正、背面的腹部各有一竖向扉棱,两侧附一对称的扁薄体耳,平底,圈足。腹部饰S形平目窃曲纹,圈足饰斜角S形无目窃曲纹。在器内壁铸有铭文二行五字,竖宽排列,自右至左为:“虢中作旅尊。”
S形窃曲纹爵(图12),通高18.8厘米,通长13.4厘米,柱高2.4厘米,足高5厘米,腹深10.6厘米,重0.87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09国君虢仲墓出土。
爵是飨饮酌酒之器。广义的爵是各种饮酒器皿的泛称,狭义的爵是专指温酒器或饮酒器。商代较为流行,西周时期逐渐减少。这件爵敞口,方唇,尖尾,短流,口沿上有一对菌形柱,束腰,鼓腹,圜底,三棱形足外撇,腹外壁的一侧有一个半环形钮。口沿外饰S形平目窃曲纹,流下饰重环纹。
(四)兵器
兵器是战争工具,也是虢国军队最重要的装备之一,虢国墓地出土的兵器有戈、矛、剑、镞等。
“元”字铜戈(图13),通长23厘米,通宽6.9厘米,援长13.4厘米,援宽4.6厘米,内长6.6厘米,内宽3.8厘米,厚0.7厘米,重0.29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09国君虢仲墓出土。
戈是一种钩、刺兵器,古称勾兵,是先秦时期最常用的武器之一。虢国墓地出土铜戈数量较多,形制基本相同。这件戈锋呈斜三角形,锐利,援部近等腰梯形,援上有长条形凸脊,上下边有锐刃,援本上、下部各有一纵长条形穿孔,中部有一圆穿;长方形直内,内中部有一圆穿。援本部正背面各饰一个相同的曲体龙形纹样,内部正背面饰有半方环形浅凹槽,正面内后部皆铸有一个“元”字。
玉柄铜芯铁剑(图14),通长34.2厘米,柄长12.2厘米,剑身长22厘米,叶宽3.8厘米,玉茎最大径1.8厘米。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01国君虢季墓出土。
剑是可斩可刺、随身佩带的近战短兵器。由于剑在近距离格斗中以推刺为主,故又称“直兵”。它既是防身的工具,又是贵族等级、身份、地位的标致。虢国墓地出土的这把玉柄铜芯铁剑,由铁质剑身、铁质柄芯和玉质剑柄三种材料嵌接组合而成。剑身中部有脊,锋作柳叶形。铁质剑身与铜质柄芯两面接合,铜质柄芯前端作条状与剑身脊部接合。条状柄芯表面镶入条状绿松石片,圆形柄芯下端套入中空的玉柄之内。玉柄由茎、首两部分套接而成,两者均为和阗玉,玉质细腻,光洁透润。剑茎为圆柱形。剑首底端作正方形,上端作圆弧状内收,下端的管口处以形状不同的绿松石嵌平。剑首前端有透穿小圆孔,孔内贯以铜质销钉,以卯合玉质剑首与铜芯。钉孔两端各嵌入一圆形绿松石片。剑茎表面饰成组斜竖向平行线纹与C形云纹,剑首表面饰以四瓣花萼形纹样。由于这把剑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把我国的人工冶铁史向前推进了200多年,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五)生产工具
虢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工具,主要有斧、锛、凿、钻、削等。由于篇幅关系,在此着重介绍太子车斧,其他不再赘述。
太子车斧(图15),高14.85厘米,通长5.3厘米,通宽2.8厘米,銎口长4.8厘米,宽2.35厘米。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11太子墓出土。
斧是砍伐工具,主要用于砍木或其他坚硬物质。铜斧由石斧演化而来,分为平刃和弧刃两大类。这把太子车斧属自铭车斧,应为仪仗器,或为礼器。出土时銎内有朽木。扁平长方体,双面刃,刃略弧。长方形銎,銎口沿有半环形穿。斧身一面铸铭二行四字:“太子车斧。”
(六)杂器
由于虢国墓地出土大量的青铜生活用品,不便于仔细分类,故暂且称之为杂器。主要有铜镜、铜罐、铜鱼等。
梁姬罐(图16),通高11.8厘米,口径8.1厘米,腹径9.4厘米,腹深6.2厘米,重0.75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12梁姬夫人墓出土。
虢国墓地出土铜小罐两件,皆出于内外棺之间。造型别致,铸工精细。依铭文与纹样分为梁姬罐、凹弦纹罐两种。这件梁姬罐,盖上隆,顶有人首形扁钮。球体,器身子口,深腹,圈足。口、盖缘各有二个方形兽首双系,两两相互对应。钮饰束发侧面人首纹,盖饰曲体双龙双兽纹,腹饰人龙缠体纹。皆以细云雷文衬地,圈足饰无珠重环纹。盖内铸铭二行五字,铭文反书,自右至左竖款排列,为:(梁)姬乍(作)。后两个字释读不一,应是该器的名称。铜小罐铭文中的“梁姬”,是女性的称谓。发掘者根据器铭、器型命其为“梁姬罐”,并推定梁姬为M2012的墓主人,身份为虢国国君夫人。
凹弦纹罐(图17),高8.4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10厘米,重0.34千克。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M2012梁姬夫人墓出土。
这件罐盖上隆。器直口,平折沿,方唇,短直束颈,弧肩上有半环状双系,弧腹,平底。盖上有环装钮与其中一系套铸在一起。肩、腹部和盖上饰有凹弦纹。
三门峡虢国青铜文化的酝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时间上历时一千多年,在空间上经历了由西到东的迁徙。饱经沧桑,汲取了时代的精华;历尽艰辛,融汇了东西文化的灵秀之气。出土的青铜器不仅同属一个国家,数量巨大,而且带铭文多,种类齐全,年代明确,为研究虢国文化的面貌,填补西周、春秋之际文化空白,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这是其最具价值的突出贡献。(全文完)(责编: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