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汽车保险与理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为了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改革尤为必要。本文针对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以期为该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 汽车保险与理赔 实践教学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的授课模式不仅制约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虑到保险理赔的实践性要求,高校越发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着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以做到授课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
一、目前《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教师自身缺乏实践性教学经验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应用性课程,理论实践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双师型”资质,不仅通晓汽车保险专业理论,而且谙悉汽车保险承保、理赔实务,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灵活运用,贯穿教学始终。但具备这种质素的教师却少之又少,目前保险教师队伍中,大多是理论型人才,很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1],没有在保险公司从事过汽车保险实质性工作。纵然很多教师渴望深入企业进修实践,但苦于师资短缺、教务繁重等等问题,分身无力无法产教结合,只能照本宣科,理论至上,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造成实践环节与行业实际结合程度不尽人意的结果。
(二)实践教学欠缺实效
现有的汽车保险实训设施尚未能成为实践教学强有力的支撑,无法切实发挥效用满足实践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具体表现在:(1)高校缺乏对汽车保险的实验模拟条件,实训软件版本陈旧,软件更新不及时,无法完整模拟真实保险公司的汽车保险业务,单靠人机对话,学生学会的仅是按图索骥填列内容,无法真正熟练操作各项汽车保险业务,使得上机操作实践流于形式。(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相对薄弱。现在校企合作是一边热一边冷,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即使院校与财产保险公司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但合作的只是那些停留在表面的,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内容。共同搭建的校外实习基地也往往是徒有虚名,挂牌后再无深入的合作,不能行之有效的进行实践教学,违背了教育部要求建立校企合作制度的初衷。
(三)与财产市场需求相脱节
一般院校的授课模式是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内容仅为理论部分的例证。所以开设的汽车保险实训课程往往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都严重缺乏岗位操作性,与真实的汽车保险工作情景和工作内容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被框定在既定模式内,按步完成实践任务,这种被动式的实践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未能达到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和训练的目的。这种校内实训在本质上仍是理论教学的延续,不能达到岗位实训的效果。故此,出现学生学习成绩虽好,但动手能力差,不能胜任企业实际工作,无法跟上汽车保险行业需要的尴尬局面。
二、基于校企合作《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一)逐步培养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面对专业教师懂业务知识却摸不着市场、企业骨干有市场却不熟悉业务需求的矛盾,基于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高校应逐渐摸索出“校企结对,双岗互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精心打造一个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包括专兼职教师在内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所谓“校企结对,双岗互聘”,是指构建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学院专职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骨干,学院专职教与企业骨干人才“结对子”,学校企业“双岗双聘”双向联动的一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如此,既保证了高校包括汽车保险在内实践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又使得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不仅有合理的学历,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增强实践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之外,第一,大力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定期、不定期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在校举办讲座、报告会,推动第二课堂建设,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掌握保险市场最新动态、了解保险行业信息。第二,设立汽车保险课程实习专周,主要内容如汽车核保、查勘定损、核损核赔,针对其中每一项内容进行专项实习,创造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以便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三,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产保险公司、汽车4S店)进行代岗实习,实训基地按照行业的规定和岗位的要求来完成对学生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让学生在获得具体业务知识、进行真实岗位技能培训与操作的同时,也得到了正规的现代职场锻炼,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
(三)校企共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环境
本着优势互补、双赢互动、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企业协力联手共同搭建平台,创造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育人环境。一是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与汽车保险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专业培养目标,以便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保险人才,实现保险毕业生与保险公司的无缝对接。二是校企双方结对共构筑以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汽车保险服务岗位需求,创建课程体系,形成“基础理论+技能训练+综合实训”育人方案,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用人单位输送职业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高的合格毕业生,从而实现毕业“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周翊.校企联姻,保险实训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0).
[2]李丞北,李明,刘永刚.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1).
[3]杨玲.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的探析.教育与职业[J].2012(2).
[4]张爱萍.新时期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
基金项目:绥化学院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S20150037)。
作者简介:杨琳(1989-),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金融保险。
【关键词】校企合作 汽车保险与理赔 实践教学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的授课模式不仅制约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虑到保险理赔的实践性要求,高校越发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着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以做到授课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
一、目前《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教师自身缺乏实践性教学经验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应用性课程,理论实践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双师型”资质,不仅通晓汽车保险专业理论,而且谙悉汽车保险承保、理赔实务,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灵活运用,贯穿教学始终。但具备这种质素的教师却少之又少,目前保险教师队伍中,大多是理论型人才,很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1],没有在保险公司从事过汽车保险实质性工作。纵然很多教师渴望深入企业进修实践,但苦于师资短缺、教务繁重等等问题,分身无力无法产教结合,只能照本宣科,理论至上,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造成实践环节与行业实际结合程度不尽人意的结果。
(二)实践教学欠缺实效
现有的汽车保险实训设施尚未能成为实践教学强有力的支撑,无法切实发挥效用满足实践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具体表现在:(1)高校缺乏对汽车保险的实验模拟条件,实训软件版本陈旧,软件更新不及时,无法完整模拟真实保险公司的汽车保险业务,单靠人机对话,学生学会的仅是按图索骥填列内容,无法真正熟练操作各项汽车保险业务,使得上机操作实践流于形式。(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相对薄弱。现在校企合作是一边热一边冷,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即使院校与财产保险公司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但合作的只是那些停留在表面的,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内容。共同搭建的校外实习基地也往往是徒有虚名,挂牌后再无深入的合作,不能行之有效的进行实践教学,违背了教育部要求建立校企合作制度的初衷。
(三)与财产市场需求相脱节
一般院校的授课模式是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内容仅为理论部分的例证。所以开设的汽车保险实训课程往往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都严重缺乏岗位操作性,与真实的汽车保险工作情景和工作内容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被框定在既定模式内,按步完成实践任务,这种被动式的实践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未能达到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和训练的目的。这种校内实训在本质上仍是理论教学的延续,不能达到岗位实训的效果。故此,出现学生学习成绩虽好,但动手能力差,不能胜任企业实际工作,无法跟上汽车保险行业需要的尴尬局面。
二、基于校企合作《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一)逐步培养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面对专业教师懂业务知识却摸不着市场、企业骨干有市场却不熟悉业务需求的矛盾,基于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高校应逐渐摸索出“校企结对,双岗互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精心打造一个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包括专兼职教师在内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所谓“校企结对,双岗互聘”,是指构建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学院专职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骨干,学院专职教与企业骨干人才“结对子”,学校企业“双岗双聘”双向联动的一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如此,既保证了高校包括汽车保险在内实践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又使得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不仅有合理的学历,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增强实践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之外,第一,大力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定期、不定期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在校举办讲座、报告会,推动第二课堂建设,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掌握保险市场最新动态、了解保险行业信息。第二,设立汽车保险课程实习专周,主要内容如汽车核保、查勘定损、核损核赔,针对其中每一项内容进行专项实习,创造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以便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三,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产保险公司、汽车4S店)进行代岗实习,实训基地按照行业的规定和岗位的要求来完成对学生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让学生在获得具体业务知识、进行真实岗位技能培训与操作的同时,也得到了正规的现代职场锻炼,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
(三)校企共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环境
本着优势互补、双赢互动、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企业协力联手共同搭建平台,创造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育人环境。一是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与汽车保险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专业培养目标,以便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保险人才,实现保险毕业生与保险公司的无缝对接。二是校企双方结对共构筑以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汽车保险服务岗位需求,创建课程体系,形成“基础理论+技能训练+综合实训”育人方案,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用人单位输送职业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高的合格毕业生,从而实现毕业“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周翊.校企联姻,保险实训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0).
[2]李丞北,李明,刘永刚.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1).
[3]杨玲.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的探析.教育与职业[J].2012(2).
[4]张爱萍.新时期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
基金项目:绥化学院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S20150037)。
作者简介:杨琳(1989-),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金融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