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腰痛的产生机制。方法 遵循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测定了18例正常人和33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L1至L3脊神经后支(PRSN)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采用绝缘针电极,透视下经皮穿刺达脊神经后支干部的远端进行刺激,于皮层体感代表区记录电位值。结果 正常人PRSN的CSEP的潜伏期和波幅双侧对比无显著差异。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邵氏点(主诉痛区上溯三节段,同侧横突根部的压痛点)处PRSN的CSEP的潜伏期较对侧延长,波幅较对侧降低,波形有缺失、离散、反相等改变;而非邵氏点水平双侧对比无显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