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健康教育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活动,使儿童青少年掌握常见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水平的目的。学校健康教育是搞好学校卫生保健最根本的措施,如何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以教学研究为前提,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健康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教学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学生自我保健的需要确定内容,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上等经常遇到和关心的健康问题入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认识能力差,要将抽象的卫生保健理论知识变为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就应结合他们的年龄和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图画、模型、多媒体、故事、游戏等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把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避免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健康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健康教育的形式既要有教师的传授,也要有课堂的讨论,还要有课外的延伸。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班队会、宣传栏、卫生小报、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不同内容的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校内的教育,还需要校外、社区、家庭的支持,形成一个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
3.健康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健康教育应注重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学校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和完善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规章制度,加强日常工作的“三检查”(环境卫生检查、个人卫生检查和体格检查)、“两监督”(教学卫生监督、饮食卫生监督)。每天的清洁卫生打扫实行定岗服务,即人人岗位责任制,对个人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四勤”、“五不”,以此促使学生自我约束、互相监督来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以教学培训为途径,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在“实”学上做文章。把“二期课改”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日常教育行为是当前培训首先要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脉搏。我们通过定期检查教师的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开展论文评比等措施,督促教师的学习;我们还利用假期对教育进行全员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提高业务素养。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围绕“健康教育”主题、“二期课改”精神,定期安排学习心得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每年写一篇教学专题总结文章,组织教师学习取经,及时了解教育改革最前沿的信息;此外,为教师免费增订《中国学校卫生》期刊,强化教师的日常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结合我县实际,举办了“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评比活动,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响应,教师参与率100%;在普通小学进行了健康教学课的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级以上的健康教学的评比活动,获得优异成绩;在上蔡县黄埠中心小学举行了“健康之友”县级展示课,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好评。
2.在“活”学上下工夫。为了使培训工作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我们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培训,做到“三个结合”: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自学与讲座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片级研讨相结合。为了让教师们接受最前沿的课改理念和方法,让教师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围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几年来,我们分别邀请了市、县疾控中心、市眼防中心的专家作专题讲座,组织了急救技术、食品卫生知识及牙防工作的专题培训在上蔡一小开展了传染病预防专题研讨会。我们按地域将全县所有小学划分为六大片,各片认真制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的研讨。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教师的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升。
3.在“新”学上求发展。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对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立足本岗,放眼未来,时时注意培训内容的更新,让教师感受“二期课改”与学校健康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在培训中,我们采用了“三结合”方式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培训的意义和方向,让他们感受到教育观、教学观、评价观,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
三、以教学实践为重心,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从教的方面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在教学方法的优化过程中,应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着力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为重点,让卫生知识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生活,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2.现在中小学生学习使用的健康教育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教材知识点多,与学生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重视基础基本知识的传授,无疑会促进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且收益终生。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健康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学习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用科学健康知识指导身心的健康成长。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学习才能有意义。课堂上适当安排学生讨论,畅谈自己的切身体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体育锻炼与卫生这部分知识时,组织学生针对“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不做整理活动、运动中不按锻炼规则进行会怎样展开讨论,同学们讨论的积极性很高,谈话的欲望很强。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理论知识潜移默化地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们颇有收获,课后也经常会问一些有关健康的问题。
总之,为了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不断探索实践,从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健康教育课堂实践、健康教育效果评估等方面做好工作,不仅使学生了解健康含义和行为,更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以教学研究为前提,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健康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教学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学生自我保健的需要确定内容,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上等经常遇到和关心的健康问题入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认识能力差,要将抽象的卫生保健理论知识变为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就应结合他们的年龄和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图画、模型、多媒体、故事、游戏等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把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避免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健康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健康教育的形式既要有教师的传授,也要有课堂的讨论,还要有课外的延伸。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班队会、宣传栏、卫生小报、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不同内容的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校内的教育,还需要校外、社区、家庭的支持,形成一个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
3.健康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健康教育应注重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学校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和完善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规章制度,加强日常工作的“三检查”(环境卫生检查、个人卫生检查和体格检查)、“两监督”(教学卫生监督、饮食卫生监督)。每天的清洁卫生打扫实行定岗服务,即人人岗位责任制,对个人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四勤”、“五不”,以此促使学生自我约束、互相监督来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以教学培训为途径,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在“实”学上做文章。把“二期课改”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日常教育行为是当前培训首先要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脉搏。我们通过定期检查教师的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开展论文评比等措施,督促教师的学习;我们还利用假期对教育进行全员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提高业务素养。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围绕“健康教育”主题、“二期课改”精神,定期安排学习心得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每年写一篇教学专题总结文章,组织教师学习取经,及时了解教育改革最前沿的信息;此外,为教师免费增订《中国学校卫生》期刊,强化教师的日常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结合我县实际,举办了“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评比活动,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响应,教师参与率100%;在普通小学进行了健康教学课的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级以上的健康教学的评比活动,获得优异成绩;在上蔡县黄埠中心小学举行了“健康之友”县级展示课,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好评。
2.在“活”学上下工夫。为了使培训工作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我们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培训,做到“三个结合”: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自学与讲座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片级研讨相结合。为了让教师们接受最前沿的课改理念和方法,让教师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围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几年来,我们分别邀请了市、县疾控中心、市眼防中心的专家作专题讲座,组织了急救技术、食品卫生知识及牙防工作的专题培训在上蔡一小开展了传染病预防专题研讨会。我们按地域将全县所有小学划分为六大片,各片认真制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的研讨。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教师的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升。
3.在“新”学上求发展。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对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立足本岗,放眼未来,时时注意培训内容的更新,让教师感受“二期课改”与学校健康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在培训中,我们采用了“三结合”方式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培训的意义和方向,让他们感受到教育观、教学观、评价观,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
三、以教学实践为重心,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从教的方面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在教学方法的优化过程中,应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着力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为重点,让卫生知识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生活,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2.现在中小学生学习使用的健康教育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教材知识点多,与学生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重视基础基本知识的传授,无疑会促进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且收益终生。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健康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学习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用科学健康知识指导身心的健康成长。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学习才能有意义。课堂上适当安排学生讨论,畅谈自己的切身体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体育锻炼与卫生这部分知识时,组织学生针对“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不做整理活动、运动中不按锻炼规则进行会怎样展开讨论,同学们讨论的积极性很高,谈话的欲望很强。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理论知识潜移默化地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们颇有收获,课后也经常会问一些有关健康的问题。
总之,为了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不断探索实践,从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健康教育课堂实践、健康教育效果评估等方面做好工作,不仅使学生了解健康含义和行为,更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