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反击还是回光返照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7月20日至25日,在“莫斯科航空航天博览会-2021”展会上,老牌的米格飞机制造公司(即原来的米格设计局),推出了几款新机模型。在这前后还有俄罗斯媒体报道,米格设计局已经展开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计划。
  自从苏联解体后,米格设计局可以说是一落千丈,如今能拿得出手的产品只有一个米格-35。放眼俄罗斯整个军机研制,往昔傲视群雄的米格,如今恐怕连雅克都比不上。那米格设计局怎么想起设计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俄罗斯的媒体和专家对此颇为关注,纷纷发表评论和分析,问诊把脉。但米格有基础和技术储备吗?搞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他们这是打算……

拼不过苏霍伊,转拼雅克?


  冷战时期,苏联还曾在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上与美国争锋,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这方面就逐渐没了动静。随着经济情况好转,四年前,俄罗斯军方重新对舰载机、垂直起降战斗机动心思了。2017年7月,俄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大将(现任俄政府副总理),在“莫斯科航空航天博览会-2017”上说:军方打算将以米格-35为基础,研制新型舰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几个月后,鲍里索夫又向媒体称,该计划已被列入《2018-2027年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2018年8月,从《军队-2018》国际军事技术论坛,再次传出有关研制新型舰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消息,但详细内容不得而知。2019以来,俄军方没有再向外界提及这个话题。


上面的米格-35 是米格設计局近十几年唯一拿的出手的、上了天的产品,而右边的米格-1.44,最后也是无疾而终



  虽然米格-35曾被官方提到,但要说米格设计局打算研制短距垂直起降飞机,确实有点突然。米格设计局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是规避竞争,开辟国内舰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市场。20世纪80年代初,为应对美国研制先进战术歼击机(ATF),米格设计局启动了米格-1.44多用途前线歼击机(MFI)研制计划。但随着苏联解体,军方不再给这个项目拨款。直到2000年2月29日,米格-1.44才完成首飞。它随后和苏霍伊设计局的T-50、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雅克-41参加竞标,结果军方宣布T-50竞标成功,成为现在的苏-57。2002年,米格设计局暂时中断了米格-1.44的研制。至此,米格设计局可以说在国内战斗机市场上,从霸主跌成跟班。
  2015年6月,米格设计局宣布研制新的轻型战斗机。同年8月,米格-1.44在莫斯科航展亮相。但在这次展会上,米格设计局宣布将于2016年与国防部签署30余架米格-35改进型的销售合同。可后来直到2017年1月,他们只从国防部得到了6架米格-35的合同。向印度和埃及出售米格-35的计划也夭折。


在“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上,米格-29K 的地位也明显不如苏-33



  米格-35的遭遇表明:对米格-29升级改造,希望以此拓展国内市场,这个思路对米格设计局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他们已经错过了20世纪90年代那个最佳时机。当时,苏霍伊设计局对苏-27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了苏-30、苏-34和苏-35等一批很具有竞争力的战机,抢先占据了国内市场。同时,苏式家族的升级和使用,让俄军方更加坚定了一个观念:发展重型战斗机,忽视轻型战斗机。米格设计局试图通过米格-35与苏霍伊设计局竞争,可以说比登天还难。
  要摆脱现有困境,重新拓展国内市场,靠什么?米格设计局只有打造一款与众不同的全新战斗机。现在有个机会是,米格-29K和苏-33舰载机快要寿终正寝,但俄罗斯正在酝酿建造新的航母。于是米格设计局将目光瞄准了新型舰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
  俄军事评论员康斯坦丁·西夫科夫认为: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不仅俄海军需要,俄空天军也需要。因为二战和战后的几次大规模局部战争都表明,机场跑道是战争初期被敌方首次密集打击的重要目标。为了确保战机生存,一是为机场装备强大的防空武器系统,但这无法保障机场免遭敌导弹密集打击。第二,就是将战机分散部署在跑道较短的野战机场。唯一解决办法就是采用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


米格-21PD短距垂直起降试验机

  西夫科夫认为:为了抗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的密集空中打击,俄罗斯空天军需要250~300架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俄海军需要200多架舰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尽管苏霍伊设计局打算为新航母设计苏-57的舰载型,但这架重型战斗机变身舰载机,难度不小,米格设计局还是有不少机会。   第二个目的,自然是瞄准国际市场。俄罗斯另一军事评论员弗拉基米尔·图奇科夫认为,基于印度正在研制新型航母,以及埃及和巴西都装备了两栖攻击舰,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将成为这些国家关心的重点装备。土耳其和中国也正在建造两栖攻击舰。因此,米格设计局的新一代垂直起降战斗机,有机会与美国F-35B“闪电”Ⅱ展开竞争,争取国外订单。
  但规避主力战斗机上与苏霍伊的竞争,开辟一个新的战场,还是要面临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竞争,米格设计局能行吗?米格设计局之所以大胆提出研制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很可能与其57年前曾研制过这类飞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


苏霍伊设计局的T-58BD(苏-15VD)和法国“幻影”Ⅲ V 垂直起降试验机。当时这种在机身中部装升力发动机的方案,尝试者很多。下面是雅克-36,一台主发动机兼顾平飞和垂直起降,与英国“鹞”式相同的思路。可是这大嘴巴张得,实在是…………




50多年前的失败,能留下多少经验?


  1964年,苏联高层向各飞机设计局下达研制新机的命令,要求起飞滑跑距离控制在180~200米以内。米格设计局在一架米格-21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垂直起降试验型。它是把机身加长,中部垂直安装了两台升力发动机,起飞降落时完全靠它们提供很大一部分升力。主发动机还是原来的,向后喷气。
  米格设计局似乎看好这种方式,毕竟在当时研制垂直起降飞机的风潮下,法国在“幻影”Ⅲ战斗机,苏霍伊在苏-15上,都是尝试这种结构方案。总体来说简单易行,短距起降效果很显著。
  在随后研制米格-23时,米格设计局也是两条腿并行,搞出了两个方案。一是采用当时也很时髦的可变后掠翼,原型机编号米格-23-11。另一个就是升力发动机方案,原型机是米格-23-01,也称米格-23PD。
  米格-23PD还是以米格-21为基础,保留了机翼和水平尾翼,但对机身进行了深度改造,机头变为两侧进气,配备了大功率雷达。正常飞行时的动力是一台R-27F-300型涡喷发动机。机身中部装两台RD-36-35型升力发动机,喷气向下并能前后调整几度。
  1967年4月3日,米格-23PD完成首飞。同年7月9日,该机参加了莫斯科多莫杰多沃航空节的起降表演。但试飞前,米格设计局就发现米格-23PD的前景不容乐观,因为升力发动机占据了太多空间,减少了载弹量和油量。更要命的是,机身中部安装的两台升力发动机,严重影响了主起落架的收放。


米格-23PD 短距垂直起降试验机和它的模型。从模型底部更容易看出,升力发动机的喷口对机身内的设备布置影响很大



  1967年的試飞情况果然如此。可变后掠翼的米格-23-11在首飞成功两天后,就试验了三种后掠角状态下的飞行。而米格-23PD,试飞情况很不理想,设计局最后放弃了这个方向。这个垂直起降思路,几乎是“完败”,苏霍伊、达索,都放弃了进一步发展。
  而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最初设计的垂直起降型飞机,雅克-36,更接近于后来的英国“鹞”式,靠一台能改变喷口方向的发动机,兼顾水平飞行和垂直起降。
  这架飞机不仅重量轻、速度慢,而且太难看,特别是机头张着大口,没法安装雷达。但雅科夫列夫设计局随后结合了米格、苏霍伊他们的升力发动机方案,设计出了雅克-38。相比米格-23PD它们,升力发动机从机身中部前移到座舱后,尾部的主发动喷口可以转向下方,大家一起提供垂直升力。这样不仅发动机推力要求小、尺寸减小,还减少了对机身中部起落架舱、设备和油箱的影响。最后雅科夫列夫设计局获得成功,雅克-38和英国“鹞”式成为服役的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
  米格-23PD没有成功,设计局只能说在研制短距垂直起降飞机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于是俄罗斯军事评论员图奇科夫认为,米格设计局还有可能与雅科夫列夫设计局进行密切合作。
  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在推出雅克-38后,1975年又开始研制雅克-141,希望作为雅克-38的后续型,改善其航程短、挂弹量少、速度慢等缺点。他们先后造了4架雅克-141原型机,分别用于试验台试验、静态试验和试飞。但苏联解体后,由于经费严重短缺,雅科夫列夫设计局也被迫取消了研制计划。所以这条路对米格设计局来说,能走通的难度也很大。
  传统战斗机再怎么拼不过苏霍伊,也是现代军机界的主角,还有新兴的无人机。一家航空企业不涉及这两种机型,肯定就算不上名企了。因此米格设计局再怎么想趟舰载机、垂直起降飞机的水,对于……
其他文献
在各国军队的武器配置上,7.62毫米口径机枪作为一种班用制式武器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现役装备中的佼佼者之一非比利时FN公司的MAG 7.62毫米通用机枪莫属。它将各种武器的结构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战术用途广泛、结构坚固、动作可靠等优点,到目前为止已装备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总数达15万挺以上,同时该枪还被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仿制。国产CQ 7.62毫米通用机枪就是一个仿研产品,它同MAG机枪一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花样轮滑课程中实施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考核评价办法进行研究。教学实验表明,主体间性的考核评价办法注重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和手段的多样化,使考核评价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结果等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花样轮滑课中主体间性的考核评价办法优于传统的教师评价办法。  关键词:花样轮滑;主体间性;考核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逆商的培养和提升是学生完善人格、成为适应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逆商缺乏表现的分析,指出在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教学中实施学生逆商培养的重要意义为: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人的现代化进程和培养学生优良的社会品质;并提出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等培养途径,为不断提高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逆商;北方
期刊
摘要:黑龙江冰雪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黑龙江冰雪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还存在冰雪旅游产品定位不准确、缺乏市场竞争力;冰雪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文化内涵不突出;管理、营销水平有限,配套设施滞后;缺乏整体战略,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指出黑龙江冰雪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可分为冰雪健身游、冰雪风光游、冰雪养生游、冰雪文化游和冰雪民俗游等,并有针对性
期刊
2005年9月13~16日,母港是日本横须贺的美舰“韦伯”号来到青岛,本刊特约记者两次登上该舰。这是美国太平洋舰队“伯克”级驱逐舰服役以来第一次访问中国,随舰来访的美军官兵超过300人。“伯克”级无疑是当今驱逐舰建造技术最高水准的代表,在排水量、续航能力、远程作战能力和反潜防空能力等方面鲜有对手。    人才: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刚踏上美舰甲板,满脸微笑的舰长约翰·劳尔中校就向记者热情地介绍该
期刊
随着“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帷幕缓缓落下,潍北靶场上的硝烟也渐渐散尽,琅琊台滩头风和浪平,演习地域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是那些精彩的瞬间已经定格在我的目光中,难已挥却;迷漫的硝烟仍然萦绕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却。回想起联合部队战鹰临空、铁甲洪流的一幕幕场景,回想起新型战舰乘风破浪、特种部队神兵天降的一幅幅画面,我的思绪难已平静,我的心情仍然沉醉于那份激动之中。    儒雅的俄罗斯将军
期刊
摘 要:针对中国冰壶男队在2014年世锦赛中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程度,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本次世锦赛中,中国队在全队和个人技术上的发挥趋于正常,成绩也相对理想,但是中国男队存在竞赛心理不成熟、技术发挥不稳定、关键球失误频繁等问题。为了中国冰壶男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建议中国冰壶男队积极进行技战术训练;加强竞赛心理训练,创造条件实现“以赛代练”。
期刊
總体而言,63式是一支失败的步枪,缺乏一定的名气和热度。如今,我们决定从历史的尘埃中,将已经快要被遗忘的63式重新拾取出来。分析63式的设计得失,不是为了批判这款早已经盖棺定论的枪械,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枪械设计的演变与发展。  在进入枪械专业学习之前,我已经对很多枪械有所了解。但对于63式,我一直十分陌生,也没有兴趣去了解它。像63式这样的不成功枪械,应该是和我没有缘分的。然而机缘巧合
期刊
摘 要:冰壶运动中扫冰技术是对比赛过程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利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对2014男子冰壶世界锦标赛中国队与欧美强队扫冰技术能力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中国男子冰壶队与欧美强队在扫冰技术能力上的差别,提高中国男子冰壶队竞赛成绩。结果表明:扫冰技术在冰壶比赛中极为重要,对比赛的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队与欧美强队相比扫冰技术能力相对较弱;在队投壶技术的稳定性方面中国队比欧美强要好。
期刊
在实弹实爆作业中,哑弹爆炸伤(亡)人现象屡见不鲜,仅2021年上半年就有多起事故通报。哑弹伤人,主要指发射(投)出去的爆炸弹未爆,在捡拾或排除过程中却发生爆炸,出现意外伤(亡)人事故。出现哑弹,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弹或发射器的质量有问题,其实不然。哑弹的出现,大部分与弹的质量无关,而是选择场地不科学、组织准备不充分、实施程序不规范所致;排除哑弹时爆炸,则又是排除技术的不熟练和安全规则的不熟悉所致。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