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掌握新社会阶层的前沿探讨

来源 :理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社会阶层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基本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之一,尽管主观上并未清晰意识到自己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性,思想也深受市场经济法则及西方政治文化理念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客观阶层位置及阶层归属感在其政治思想选择上的作用日趋凸显,科学发展的巨大成就日益成为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知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素。理论要完全掌握这一群体,就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有机统一,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缩小理论与现实的反差,结合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其思想取向,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人阶级意识。
  〔关键词〕 新社会阶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6-0051-04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用先进思想理论掌握本阶级的群众,还需要掌握其他阶层的广大群众,引领他们一道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否掌握新社会阶层各群体,事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与水平,事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否贯穿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不是“小众”,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思想状况与思想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索他们知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有效途径,以解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如何“化”新社会阶层群众的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知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状调查
  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作为一个特定社会阶层,必然有其特定的社会政治意识、政治心理和政治态度。他们对社会现状究竟有怎样的认知、情感?他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接受现状如何?主要认知途径有哪些?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他们思想认识有哪些新变化?践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对T市非公经济领域的近二百名专业技术人员做了专题问卷与访谈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敬业精神较强,择业上着眼于开发自身潜能和专业发展。76%的同意“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点,在回答“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时,排在前两位的是“人尽其才,符合职业理想”和“较高的薪酬”,在回答“最认同的工作宗旨”时,选择“实现自我价值”的占53%,选择“服务社会”的占24%,选择“为父母子女”的占17%,选择“其他”的占6%。 在一项关于自身阶层属性认同程度的测试中,有41%的自称是技术干部阶层,有32%的自称是工人阶层,6%的自称是业主阶层,21%的“不清楚”。87%的认为自己在政治身份上基本属于“体制外”人士,他们对自身的客观阶层位置的认同度不太高。有69%的受访者表示暂时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加入民主党派的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思想意识普遍受民主科学精神熏染,思想理性独立,认同民主、自由、平等价值。在回答“社会发展方面您最期待哪些方面的进步”时,有43%的选择了“民主、自由”,有28%的选择了“公平、正义”,20%的选择“民生改善”,9%的选择“社会安定”。在回答“最关心的国内重大社会问题”时,排在前两位的选项为“经济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当被问及“哪种权益是您最为珍视的”时,61%的将“人格权益”作为首选,23%受访者把“经济权益”作为首选,6%的受访者把“政治权益”作为首选。在回答“是否愿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时,选择“很愿意”的占73%,选择“基本愿意”的占14%,选择“不愿意”的占7%,不置可否的占6%。在回答“当前中日冲突中您觉得应该如何爱国”的问题时,同意“理性爱国”的占76%,绝大多数人不赞同“砸烧日系车”等非理性做法。当问及“最不能容忍的社会现象”时,排在前三位的是:“利用特权侵占公共资源”,“权大于法,执法不严”和“不尊重科学”。可以看出,他们有较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其主导价值取向虽然以个体为中心,但不是极端利己主义,他们多数赞同互利合作,利己利人的观点,在强调自身利益的同时并不排斥他人的利益诉求。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知度较高。半数以上(57%)同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该成为指导思想”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指导作用”的说法;85%的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说法;79%的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很有信心;76%的赞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否合乎我国国情的问题,认为“符合”和“基本符合”的占64%,认为“不符合”及“说不清”的占36%。90%的赞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核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核心”的说法,72%的知晓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度,认为“八荣八耻”荣辱观应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了解,但欠具体深入甚至有模糊认识。被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内涵”时,76%的知道这个说法,但只有少数(18%)能准确回答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以及“三个倡导”的具体内容。在回答“是否同意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走向趋同”问题时,55%的选择“同意”,21%的选择“不同意”24%的选择“说不清”。在回答“是否同意西方选举民主、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具有无国界的、无阶级性的普世价值”观点时,有43%的表示同意,有35%的表示不能确定,有22%的表示不同意。在回答“是否同意私有化是我国生产关系变革的趋势和方向”观点时,26%的表示“同意”,14%的表示“不同意”,54%的表示“说不清”,不回答者占6%。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对社会阴暗面较敏感,对社会现状持一定的批评态度,65%的认为党的政策在执行中实际效果往往打折扣,76%的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群众监督难以到位。有61%的认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重形式甚于内容,82%的认为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大问题是官员腐败和言行不一,对党建的前景表示不乐观。也有少数受访者(3%)表示自己思想上很迷茫,不太清楚究竟哪一种价值、规范和信仰是党和政府倡导或认可的,自己应该接受哪一种思想或规范。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数字网络技术大大改变了信息获取方式,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已经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接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83%的受访者通过网络媒体了解获取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息,12%的受访者通过单位社区的宣传专栏了解,5%的受访者是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了解。
  总的来看,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基本接受和拥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实际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但他们主观上并未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性,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不够完整准确,多数人还未能把它作为自己的自觉意识,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真信真用,总体行动水平低于认知水平,践行上仍较为滞后。同时,在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思想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在当代时空环境中,他们大都受到市场经济法则、西方政治文化理念及科学精神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意识、契约意识等观念已经明显植入他们心里,少数人甚至热衷和推崇西方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对西方思潮与价值观具有相当程度的认同,这对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一定的冲击,不过从发展的观点看,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终归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之一,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推进,他们思想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化趋势也是客观存在的。
  二、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知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因素分析
  阶层归属感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思想选择。从T市的情况看,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就业于电子信息、金融理财、中介服务、律师、保险、文化创意、生物生命工程、软件开发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他们本质上是从事精神生产的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具体表现为科技研发、经营管理以及生产性服务等形式,与传统工人、农民阶层所从事的生产性劳动一样,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方面,他们与传统的工人、农民、干部相比,差别并不大,他们与先进生产力的联系比较紧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劳动实践,事实上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能因为他们就业在非公经济领域而遮蔽他们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客观阶层地位,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新社会阶层中专业技术人群是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当代先进阶级一部分的客观阶层位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阶级、阶层本属是获得阶级、阶层意识的基本要素,人们的阶级、阶层归属在人们的政治思想选择上具有相当的决定性作用。虽然目前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阶层身份的主观认同与其客观阶层位置的一致性不是太高,但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党的群众工作的不断创新和新兴产业领域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阶层认同感、归属感正在不断增强,越来越自觉到自己所属的客观阶层位置。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群体阶层归属越来越明确,他们会感到自己是工人阶级中平等的一员,和工人阶级中其他阶层一样,他们会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作自己的神圣事业和光荣责任,把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视为自身的内在需求和追求目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科学发展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知行。“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 〕 (P525 ) 生活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思想理论问题往往与现实问题相互联系,思想问题的最终解决往往依赖于现实问题的解决。随着党和政府从根本上解决诸如住房、教育、医疗、贫富差距、腐败、就业、社会治安等问题的力度、效果的不断加大和显现,人们在内心深处逐步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本次调查发现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倾向于接受与自身经验相符合或相近的事物,80%的受访者之所以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主要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有多深入,而是因为当代中国在这个旗帜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目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甚至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多数人已经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随着国家民生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必然进一步“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从心底里进一步夯实信、学、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感情基础。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人出身于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家庭,本身受党教育多年,更主要的是因为科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不断证实和强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使科学理论经过他们的理性认知、情感体验等环节逐步深入到他们心中。特别是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向前发展,“中国梦”的提出很好地衔接和融合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把党的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振兴、个人幸福有机结合起来,日益满足着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愿望,对全国各族人民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空前强大。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每一个新胜利都是在不断回应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都在增强大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和信赖感,让大众从中切实感受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自己走向幸福的不二阶梯。这样,大多数民众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就会更加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从而更加认同党所倡导的意识形态。
  社会问题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知行。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都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由发展不够和发展不好所导致一些民生问题,以及其他潜在社会风险的存在,也在时刻挑战着新社会阶层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底线。调查显示,85%的受访者感觉个人的社会位置、经济位置具有不可预期性,感觉到职业的可替代性强,能明显感受到职场竞争压力,加上在“居不易”的大城市生活,心理负担都比较重,有78%的受访者表示难以承受高房价。83%的受访者在租房过程中遭遇过“租金随意上涨”、“押金恶意扣除”等问题,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具体矛盾和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如政治权力过度介入经济活动,资本与官员相互勾结聚敛财富的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党员干部言行不一,口头上和公开场合宣称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际行动中却严重背离。理论和实际的巨大反差,加剧了他们的现实焦虑,并很容易积累转化为对立情绪,蔓延成一种群体心态,从而压缩他们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心灵空间,堵塞他们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通道。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有效途径
  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进行到底。马克思主义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理论本身的思想力量征服大众的心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靠的依然是理论自身的逻辑力量、真理力量,正所谓“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 〕 (P11 )理论之所以说服人的奥秘在于其能够不断将其彻底性进行到底,实现不断创新,以增强理论自身的解释力、说服力、论证力。鉴于当前某些思想理论过于悬空化,缺乏应有的直面现实、解释现实的能力,不能切实回答大众思想困惑,当务之急是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善于和敢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历史发展主流,与时俱进地研究人类面临的时代最新课题,透彻地回答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重点是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对“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道路还通不通”、“共产党的领导还行不行”等问题作出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从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其他社会思潮的辐射与吸纳能力,进一步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多元价值观念、多元社会意识与思潮中的主导地位。目前,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阐释上,要通过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讲述当代真实故事,让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中,凝聚起共同理想,进一步接受和践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紧密联系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思想实际,对他们普遍关心的具体理论问题作出理论上的回应,帮助他们搞清楚当前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发展态势、治理方略等,帮助他们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如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在性质、目的、主要内容、运作模式上与西方和苏联模式的联系与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兼容,非公有制企业内部企业主、职工群众、党组织三者关系等问题都要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权威解答,重点帮助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长期存在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当代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合理辩护和广泛宣传,要同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总之,我们的理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3 〕 (P274 ) 其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逻辑力量、真理力量和思想力量,还需要宣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的人格力量,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一定要带头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工夫、作表率。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政治思想的引导。思想掌握群众的过程,是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只有不断把群众的发展愿景转化为客观的现实,不断缩小现实和理论的差距,才能达到预期的掌握效果。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一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鲜明的自主选择性,倾向于凭据自己的经验事实作价值判断。引导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取向必须基于他们自身的思想基础和内在需要,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讲道理与办实事相结合的原则。可以说,现实利益需要的满足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群体认知、践行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大的推动力。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益需求主要集中在民生和民权两个方面,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影响他们的利益实现,现在需要尽快破除一些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的限制性政策规定,制定并执行公平的就业、户籍、社保等政策,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调查显示87%的受访者属于省际流动人口,65%的受访者表示近5年来曾有过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域流动和职业、身份的变动,有52%的受访者表示曾受到现行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些限制性规定的困扰,对之表示强烈不满和无奈,这些限制性规定不仅阻碍着他们实现合理、公正、顺畅的社会流动,也使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大打折扣,不利于培育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人阶级意识。要培育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人阶级意识,必须为他们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而要做到机会平等,就需要以积极、开放、包容的理念与态度,不断制定、完善和落实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群体身心和事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引导体制外的利益诉求获得有序释放,实现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有效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各项权益。要整合党政工团资源,构建大政工格局,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力度,要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思想、心理变化规律及行为活动特点开展相关活动,培育非公企业职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把理论武装工作融入到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和谐企业创建等活动中,融入到非公有制企业精神的优化、提升活动中。
  大力加强新媒体传播阵地建设。对科学理论的知行不可能通过自发的方式产生,还得靠学习、教育。调查显示,虽然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个体权利意识较强,思想的自主性、独立性比较明显,但社会舆论导向对他们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塑造还是有很大影响的。目前,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的及时性、便捷性、全球性、交互性、多元性和开放性,对社会各群体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面日趋增大,已成为社会各群体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调查结果显示,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所从事的工作大都与互联网新媒体关系紧密,网络在线时间每日超过6小时以上者占被访谈人数84%。能否有效利用网络传播资源,积极地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是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否掌握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对新媒体必须做到善待、善用和善管,急起直追,顺势而为,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网络传播阵地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工具,拓宽原有的理论宣传载体和阵地,特别是要办好讲堂、论坛等公益性、开放性的理论人文知识宣讲品牌载体,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可以借用 “议程设置”方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做一种特定“议题”,变成优势意见和优势话语,吸引大众注意力,不断向大众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价值观。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具有全球化的眼光,善于运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方式来观察、思考问题的特点,在“议程设置”方面,还要注意从全球视野积极了解、吸纳世界各国在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有益经验和价值共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在揭露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博爱的阶级本质的时候,要做到客观公正理据充分,以理服人。这样才可能有效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尽快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新媒体空间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要〕 康有为、梁启超共同领导了戊戌变法,成为维新派的领袖。两人对于救亡图存的设计沿着全球规划与中国策略两条不同的路径展开,呈现出不容忽视的差异乃至对立。康有为推崇平等,梁启超向往自由。康有为主张“开民智”,梁启超在主张“开民智”的同时,呼吁“兴民权”。康有为秉持世界主义,梁启超坚守民族主义。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之所以呈现出诸多差异乃至分歧,有性格或表述方面的原因,更源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审视以及
〔摘要〕 跨界水污染纠纷关系到不同行政辖区的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地区矛盾与冲突,甚至是群体性事件。因此,治理跨界水污染必须将协调流域地方政府间利益作为一个重要视角。具体来说,一要构建民主而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完善流域管理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地方政府的环保绩效考核,完善科层型的流域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二要通过排污权交易来协调流域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促进流域地方政府间对水污染的合作治理;三要利用
1927年南昌起义后不久,中共就强调全党必须注意武装工农,起义的军队只能作为工农暴动的帮助力量。8月4日,中共中央在给陕西省委指示中指出:“军事工作亦应本着独立政策,不可专赖可利用之军队。利用之则可,如认为是我们军事工作之全部则错误。我们应注意于武装工农,创造自己武力之工作。”其中要求武装工农,将军队作为起义可利用的力量。8月9日,中共中央在致湖南省委信中指出,“南昌事变是中央预定的计划,其目的在
〔摘要〕 由于婚龄人口性别比失调导致农村男青年择偶难,近年来在一些欠发达农村地区出现了男青年“婚姻移民”现象。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农村男青年大量婚姻移民似乎在客观上大大推动了当地城镇化。但是,这种“城镇化”是一种被动的、激进式的城镇化,对城镇的接纳能力构成了挑战,而且是以贫困农村地区经济贫困的加剧以及农村家庭的代际剥削为代价的,客观上抬高了城镇的房价,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为此,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
当民间的努力穷尽时,作为终极风险管理者的政府应当发挥怎样的职能和作用,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戴维·莫斯教授《别无他法——作为终极风险管理者的政府》①这本专著讨论的主题。  美国经验并非例外  最崇尚自由市场原则的美国,政府究竟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本书分10章,进行了透彻的探讨。在第1章导论和第2章风险及其历史述要对本书主题及其涉及的相关范畴进行铺陈叙述的基础上,第3章至第9章分别以有限责任、货币、破产、
〔摘要〕 陕西省渭南市通过推出“一元剧场”这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激活了当地的文化市场,增强了当地专业剧团的市场生存能力。“一元剧场”这个典型案例说明,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共荣”关系,搞好公共文化服务能够产生文化产业效应;以品牌化战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既有利于地方政府履行文化服务职能、吸引企业赞助社会文化事业,也有利于支持文化事业单位转制“走市场”,还有
毛主席说:“敢给知识分子上政治课,你可算工农干部知识化了呀!”  1938年7月,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又名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由洛川开赴延安参加抗大学员毕业典礼。到延安住下后,张正光邀安征夫和我去看望毛主席。我和安有顾虑:毛主席工作那样忙,是否会接见我们?张说,听人讲毛主席很喜欢青年人到他那里玩耍、谈话,差不多每天都有三三两两的人去。国统区和沦陷区来的学生去得较多,部队来的学员也有去的。到那里只
1939年11月7日,八路军与日军在河北省黄土岭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晋察冀军区第一团团长陈正湘透过望远镜看到不远处的一座院子里满是日军军官,他判断这里是敌人的指挥所。陈正湘马上命令炮兵连对敌人指挥所进行射击,当炮弹在院子内爆炸时,横飞的弹片打倒了许多日军官兵。看到炮弹命中目标,陈正湘兴奋不已,但是他并不知道其中有一名日军中将已死。  危亡之秋  1937年7月7日,随着日军进犯卢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
〔摘要〕 为了吸引和扩大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各地政府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但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芜湖市的做法是:通过开办“市民心声”, 完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机制,建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监督机制,搭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平台,持续加大对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专项投入,有效提升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水平。其经验告诉我们,提升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水平,要加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建设,推动公民教育与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
办公自动化(OA)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并传入我国,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越来越受到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各领域的青睐,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提高学校办公效率、实现数据治理有着较大的意义。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的普及应用,OA办公平台的建设需求也朝着移动办公方向发展。  ● 学校应用建设现状  目前,大多数学校办公平台的应用,是通过购买公司的标准软件平台即通用平台,再定制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