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儿童的形式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12327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世界里的“买椟还珠”
  中秋节女儿不要月饼,只要那装月饼的盒子。儿童的世界里,“买椟还珠”不是贬义词。适合儿童的内容,儿童却不接受,那往往是承载内容的形式出了问题。小孩不喜欢刷牙,不是“刷牙”这个内容有什么问题,而是你要孩子刷牙的形式出了问题。跟小孩玩“牙刷警察”去嘴巴洞洞里“抓害虫”,小孩欢天喜地刷牙了。学生不喜欢课文,往往不是课文出了问题,而是教的方式出了问题;学生不喜欢画画,往往不是画的内容出了问题,而是教的方式出了问题;学生不及时做作业,也不一定是作业出了什么问题,而是管理作业的方式出了问题。
  我给三个“作业拖拉王”成立了“作业军团”,谁第一个完成,谁就是“作业军团”的“司令”,“司令”可以管另外两个没完成的。三个人里最后一个完成的,当“司令”的“勤务兵”。“勤务兵”从我这里接过一块糖果,送给他的“司令”,立正、敬礼:“司令,您辛苦了!”双手恭敬递上。第二天,“勤务兵”要为“司令”干一件事。几个人乐此不彼。只有两个作业拖拉王怎么办?每人预发三张“考试加分券”,每张券在单元考试中可以加一分。甲同学赢了,乙同学鞠躬,恭敬地给甲同学一张“考试加分券”,说全班都知道的台词:“明天我会赢你的!”谁的手里一张券也没了,那就输了一局。讨厌做作业的同学也有了要快点完成的动力。
  形式在内容的外面,先进入儿童眼帘的往往是形式。儿童读物总是花花绿绿的,因为年龄越小受形式的影响越大。就好比药是苦的,但包了一层糖衣,小孩就肯吃了。好的形式能让内容顺畅地进入儿童的心扉。
  内容稳定,形式要变
  语文不好的学生大多不重视读课文。有老师把这差事交给家长,没用;不把读课文当回事的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不把读课文当回事的家长。老师只好亲自上阵,早早到班级听学生一个个读。那几个没预习的,读得疙疙瘩瘩,弄糟了老师一早上的心情。感谢伟大的互联网,手机可以随时上QQ,随手发音频。预习新课:1.邀请两位朗读高手到办公室手机录音,发QQ群里示范。2.预习时总不读课文的,当晚用手机录音朗读,发我。3.我用边角料的时间听一下,回一句。一分钟读250字算流利,500字的课文读2分钟,如果发来的音频2分40秒,不是慢了就是疙瘩了,忙的时候,看下音频时长也能了解个十之八九。4.五六个昨天晚上要求发朗读音频的,第二天早上抽奖。抽中谁,谁的录音发QQ群里。有了互联网、手机、录音的包装,那几位不把预习读课文当回事的同学,也来了读书的劲了。
  教材、课程、教参相对稳定,形式千变万化。100位老师处理同一个内容,内容还是那内容,形式却有100种。人的体型、外貌、衣着是形式;五脏、六腑、血液等是内容。不健康的人要关注“五脏、六腑、血液”等内容;健康的人则会关注“体型、外貌、衣着”等形式。教材、课程、教参等内容是国家审核过的,健康的。内容定下了,形式往往要从后台走向前台。就像读课文的“内容”定了,教师要的是形式,要思考用怎样的形式让学生读起来。
  “形式”本身会增值
  王老师办《班级作文周报》,发“班级稿费”。“班级稿费”会转化成“班级股票”,“班级股票”有涨也有跌,“涨”或“跌”看每月班级常规管理的名次,处在中间不涨不跌,往上一个名次涨10%,往下一个名次跌10%。学生参与得很带劲,一有什么差错,别的同学就提醒:“股票”!“股票”!
  形式不能“老三套”。教书30年,同一个内容要有十来个不同的形式才算是真正的老教师。既然无法阻挡手机时代的到来,那就顺势而为,于是我们推出了“美篇”。每周一,《班级作文周报》贴在门上,每位同学在自己喜欢的作文上打五角星,每周选出五篇好作文,“美篇”推送。“美篇”上有这一期《周报》全体作者的合影,有作者的单人照。推送后,有老师留言,有家长留言,有外校同学留言,有公众号转發,学生的写作热情更高了。
  儿童是时代的土著民,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把握住儿童的脉搏。学生挣了“稿费”要“消费”。100元购买“跟老师合影一次”的“合影券”,当年拍照手机还没普及,很有购买力。现在手机随时随处可以拍,没吸引力了,“消费产品”也要更新换代——“换同桌券”“表扬券”“免批评券”“老师家聚会券”等产品受到学生追捧。“老师家聚会券”成了热销款,周五提交“老师家聚会券”,周六到老师家一起动手包饺子,“老师家聚会券”的价值和意义大大超出设计的预期。
  好的形式儿童喜欢、开心;“喜欢”“开心”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最终要落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孩子却说不喜欢,那往往是学习“内容”的时候,忽视了“形式”的可爱。
  好的形式衍生出好的内容
  电视台来采访,要看看我们的“班级货币”。看后记者遗憾地说:“管老师,这玩意儿不能上电视。”我图省事,淘宝上买了100万“点钞券”当“班级货币”。记者的话点醒了我,要设计有意思的“班级货币”。“班级货币”的正面,同美术老师联手办绘画比赛,以展现班级的爱心、勤奋、梦想为主题。美术老师初选10幅入围作品,再由大家投票选出前四名,第一名的用在100元“班币”上,第二名的用在50元“班币”上……“班级货币”的反面,则同计算机老师联手办摄影比赛,以展现班级友爱、团结、向上为主题。“班级货币”还没设计出来,同学们早就翘首以盼了。形式,用心和不用心,效果大不同。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要一套“班级货币”留念。好的形式一旦深入,往往会衍生出好的内容。
  一下课,学生就往李老师的办公室跑,说是要去换“钱”。所谓的“钱”也就是“班级货币”,李老师用“班级货币”管理学生的作业、发言、纪律等。为了激励学生写好字,作业本上的字,得多少颗星评“写字新苗”,得多少颗星评“写字小能手”,得多少颗星评“小小书法家”,张老师说这种方法借鉴了“作文新苗”“作文小能手”“班级小作家”的形式。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迁移到不同的内容上。   形式的意义不亚于内容
  早上到校就安静看书,怎么管理好早上的阅读呢?1.管理员记录要表扬的名单。不记录不好的。不好的总是那几个,折腾事儿只为引人注意,你越注意他,他折腾得越带劲。2.一到点,每个人统计自己早上读了多少页课外书,满10页的站过道里,仰起头,扬起手臂,我站在椅子上拍一张照片,发家长群。3.一周下来,所有被管理员表扬的同学站在前面,管理员站正中央,拍照合影,发家长群。4.每周换一个管理员,新老管理员有交接仪式,老管理员恭敬地递过记录本,新管理员恭敬地接过记录本。新的阅读管理形式成了班级的阅读新常态,阅读新常态孕育了班级阅读的新文化。
  课间要准备下节课的用品,要喝水,要上洗手间,要去专用教室,要看看远方,要跟伙伴聊几句;午间要订正作业,要做课上没做完的作业。读书的最好时间,除了早上就是晚上。晚间晒“枕边书达人”照:1.“每晚10页,香甜一夜”, 每天睡前看10页课外书。2.睡觉了,课外书放枕边,家长拍照传群里。3.第二天给全班看“枕边书达人”照。4.“‘枕边书达人’阅读记录表”,一个月一张,一年十二张,学生自行设计封面、封底,评比颁奖,谁获奖不重要,重要的是“枕边书达人”做到了每位同学的心里去。
  学生不重视写字,那就画“双计分格”,左边的格子评“字迹分”,右边的格子评“作业分”。题目错了要订正,字不合格也要订正。调皮的学生课上管不住嘴,那就用“吃黄牌”来管理,第一次吃“蓝牌”,第二次吃“黄牌”,第三次吃“红牌”。吃了“红牌”算一个过错,反省五分钟。背课文苦,那就用一个“甜”的形式包装起来:1.齐读背诵内容,记下所花的时间。2.回家背给家长听,在班级背给组长听,计算两个背诵时间的平均值。3.比齐读时间快10%,得一颗蓝星;快20%,得两颗蓝星;快30%,得三颗蓝星……4.得三颗蓝星以上的,才有资格背给老师听。背给老师听,速度比齐读时间快10%,得一颗红星;快20%,得两颗红星;快30%,得三颗红星……5.蓝星、红星总计超过8颗的,敲“背诵大王”章。6.前三名命名为“快背王”,拍“抖音”视频传群里。
  “小浣熊干脆面”曾风靡中国各大校园,不是因为它有多好吃,而是因为它有“水浒108将”收藏卡。“面”是内容,“卡”是形式。一个好的形式可以解决长久以来解决不了的问题,儿童的世界里,形式的意义不亚于内容。
  形式做好了就是仪式
  一线教师常以为,做课题那叫做研究,上公开課那叫做研究,写报告和论文那叫做研究。其实,一线带班中想出的各种有效的方式,都是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在我班上教室的电脑里,有一个专门的颁奖PPT,“最佳默写颁奖”“最快背诵颁奖”“男女生作业对抗赛颁奖”“最佳对手颁奖”“作文小能手颁奖”“班级小作家颁奖”……任何一个小活动,选一张合适的图片写上几个大字,播放一段背景音乐,“颁奖”的感觉就出来了,“颁奖”的意义就放大了。形式不好好做就是形式主义,形式好好做、做好了,那就是仪式。
  从教的“形式”来看,一个小学教师用合适的形式,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轻松愉悦地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这里的智慧跟一个大学教师让大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空间解析几何”是一样的。形式的秘密里藏着教学的智慧,形式本身就是教师要着力研究的内容之一。一线教师都知道“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这个内容真真切切地摆在那里,但不知道的是用什么形式来装,好让小朋友喜欢学、有滋有味地学。“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这个内容也真真切切地摆在那里,教师所不知道的是用什么形式来装,好让小朋友喜欢读、有滋有味地复述。在教育生活中,你一定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内容已经确定,适合儿童的形式从何而来?这便是我们的研究所在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经济开发区长安花苑小学、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管建刚作文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汤华燕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副校长,对她的采访是在新学年伊始。作为整个集团语文教学和“书香校园”建设的负责人,汤华燕的工作任务无疑很重,见到记者时神色略显疲惫。但她一开口,又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沉淀已久的书卷气,举止言谈中流露着笃定、宁静,眼神也神采奕奕起来。她说,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讲台上耕耘的这十几年;而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更是一种特别的幸福。  “不真实”的真实  午后
期刊
【摘要】高效的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以课堂实例提出了教师在单元复习时需要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密度”,丰富单元复习的内容;关注“效度”,提升单元复习的效果;关注“深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单元复习 密度 效度 深度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于单元复习教学的研究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单元复习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期刊
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弥漫开来的鞭炮味儿,蔓延着年的喜庆。这样一个夜晚,在温暖的灯光下,在氤氲的茶香里,一卷在手,从从容容走进管建刚,走进他的教学人生。  那一刻,“人间有味是清欢”,这诗句不觉浮上心头。  ——写在前面  《教师成长的秘密》整本书共五章,管建刚老师以朴实亲切的文字,讲述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实践与思考。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有的是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是作者深刻、独到的
期刊
据说《小王子》在全世界的销量仅次于《圣经》,这部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为作家圣埃克苏佩里赢得了盛名,以至于法国人一直把他当作民族英雄。  一部童话,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小王子》虽说是童话,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童话。它充满了对人类生活状态的哲学思考,用如诗如画般的语言道出了每个生命成长的真相——孤独。  《小王子》中的“我”是个孤独的儿童,没有一个成人能看懂“我”的画作,“我”明明画的是一条
期刊
【摘要】 问题设计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本文探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创设真实语境提问,紧扣目标语言提问,追求多样分层提问,注重设计开放提问。旨在追求有话语质量和语言魅力的问答,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真实语境 紧扣目标 多样分层 巩固开放  英语的学习,一是为了交流,二是为了阅读。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的英语综合水平。阅读教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问
期刊
最近,正在读一本书《岛上书店》,讲述一个中年男子在岛上开了一家书店,但他命运不济,几多坎坷。后来,一个神秘婴儿的出现,以及书本对他的影响,让他最终走出了困境,获得了生活的力量。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一行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阅读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世界;阅读一本书,就是与另一个人在精神上的相遇。作为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更需要这些生命中重要的遇見。  一个希望自己能不断走向优秀的教师
期刊
【摘要】本文从当下语文教学的常见问题入手,从“加”“减”两个角度审视语文课堂,提出先做“减法思维”,给语文课“减负”;再做“加法练习”,给语文课“增效”的观点。  【关键词】赏识 尊重 简约 等待  笔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各学科中,学生们最“怕”的是语文。面对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扼腕长叹:我们的语文课怎么了?  我跟学生倾心长谈:语文有什么好怕的?孩子们几乎众口一词:语文要学的太多了!学语文太累
期刊
朱自强教授曾结合自身研究说过:得阅读者得语文,得儿童文学者得阅读。怎么“得”儿童文学呢?儿童文学作品再好,文学形象再美,如果学生本身不愿触摸,没有兴趣,视阅读为苦差事,就无法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也就无法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更无法完成新课标规定的小学阶段的阅读量,自然地谈不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了。  结合这次培训班学习,特别是梅子涵、张学青等专家、特级教师的讲座和报告,再去仔细翻阅《义
期刊
【摘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感知人物、把握中心、理解主题,我们会经常性地根据需要补充一些背景资料。但背景资料如果运用不当,将适得其反。如何让背景资料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可以说如果运用好背景资料且秉持呈现适时、内容适合、文字精简、形式多样、学生自主、迁移延伸的原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素养是颇为有益的。  【关键词】背景资料 合理运用 阅读教学
期刊
【摘要】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汇报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调控,就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让交流汇报真正自主起来的有效做法,以期引发大家思考。  【关键词】补充 解释 质疑 辩论 自主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笔者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回答,教师会问:“还有吗?”另一个学生站起来继续回答,教师还是问:“还有吗?”一节课结束,学生和听课者听到最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