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为的适宜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_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行为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反映社会要求和教育规律),有目的的为受教育者所感受到的影响及其方式和手段,使受教育者受到良性影响和身心发展的活动。教师教育行为是其教育观念、素质修养、学识能力、教育机制等因素的综合外在表现,既指教师在幼儿面前发生的行为,又指间接对幼儿发生影响的行为。随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我们不断学习、领会、落实《标准》精神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为教师行为,存在着“会说不会做” “说得好,做得不够”,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健康成长的障碍。
  因此,促进教师思想意识的更新、跟进、充盈,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师的适宜教育行为,提高其行为质量,提高师幼互动的频率和效率,真正落实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发展幼儿的教育观。“适宜”在不同领域有着各自独特的解释,我们认为在教育行为中应理解为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适可而止。以“适宜”为杠杆衡量教师教育行为,存有两面性的特征:既衡量教育行为的适宜,又衡量教师的专业态度和水平的适宜发展。其目的是促进幼儿自然、自主、个性发展,达到教育行为启迪童心、发展童智的良性循环互动。
  一、走向师幼:知道教师教育行为的“不适宜”
  观念是行为内在的支柱,行为是观念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每种教育行为背后都包含着对幼儿教育及儿童发展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为此,我们进行调查访谈,了解教育行为背后的观念和故事。
  1.调查访谈:我们以适宜教育行为为项目,设计了一份调查访谈表,对教师观念与行为现状进行调查访谈。问卷分两个部分:教师基本情况和问卷内容,问卷内容的指标隐含对幼儿的认识、师幼交往、个别教育、课程设计、教育反思、家长工作、专业成长方面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以不同年龄、职称、主流和非主流教师进行同时分隔式调查访谈。全面梳理10年以下、10年以上不同职称教师的真实教育思想,定位优化教育行为的角度和方式。
  教师存有尊重幼儿主体的教育观念,具体教育中却权威感占据主导;教师明白观察幼儿的重要性,具体教育中又缺乏观察的耐心和持久,追求直接指导的速效;教师事前事后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失当,遇突发事件情绪经验为主导,观念和行为在一定的情境中链接失败。调查访谈也许不能够完全正确地显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但是最大程度体现了教师基本的教育观念、价值判断和教育特性,使我们对教育行为的不适宜不再是浮于表面的外在表象,而是了解行为背后的缘由,由此产生转变“适宜”的教育行为意识。
  2.观察记录:我们采用现场观察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记录,运用事先设计好的观察记录表格对教育行为是否适宜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记录、评析。
  教育行为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分析观察结果,找出更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行为,将观察中建构的认识和理念付诸行动。这一过程使教师审视教育行为的缺失,发现教育行为的“适宜”和“不适宜”,促使教师思考教育行为对幼儿发展的深度影响,从而改善和调整教育行为,向“适宜”发展,明白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传达着对幼儿的爱,体现着对幼儿的关切和关注,体现着教师是否读懂幼儿,体现着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幼儿。
  二、走入案例:行为对话中提升教师教育行为的“适宜”
  当“适宜”为教师熟识和认可,教师怎样以“适宜”为杠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掌握适宜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三维尺度,不断推进教育行为适宜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合幼儿的挑战高度,适切幼儿的情智能量。“对话场”活动以回顾教育行为,对话教育行为的方式,展开教师直面行为的一场“适宜”教育的思辨运动。
  我们认可“适宜”的教育行为散播着“爱”的韵味,包含在三句自问自答中:今天你爱孩子了吗?你是怎样爱孩子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了吗?
  三、 走向同构:描述教师适宜教育行为“适宜语”
  教育行为具体落实在幼儿一日活动,教师在师幼互动一日生活、学习和游戏中发生哪些重要而典型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发展,适宜教育行为应该怎样做?我们带着这样的思索,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来园”、“学习”、“游戏”、“生活”四个情境的观察记录,进行反思性、引领性的精炼升华,精选出与“适宜”对应的教育妙语,力求将“适宜”的评价观切入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此情此景、此人此话、此教此学。
  四、浸润内化:促进教师适宜教育行为的优化意识
  “教育妙语”如同一泓清水注入教师的生命和成长,适宜的教育观念落实到行动有理可循,有法可依,有例可学;教师适宜的教育观念到行为的转变不再是一句空话,纸上谈兵,亲密的贴心话语为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的完善和适宜输入了涓涓清泉。
  教育行为适宜性的反省过程是指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重新认识、评价,并以适宜性的具体标准进行判断,扬其优点,弃其不足,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教育过程。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对教育行为的自我反省和他人评价,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化水平。教师走向教育行为的“适宜”,主要需要完善教师自身修养和专业水平,懂得审视教育行为的产生、互动和发展是否适宜幼儿的童趣感知系统,适宜幼儿的自然成长规律,适宜幼儿的独特个性发展,真正体现“以学代教”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教育行为的“适宜”应具有为幼儿提供信息与激发幼儿的功能,“适宜”调节着教师教育行为的温度和节律,调节着幼儿生命体的土壤养料成分,最终启蒙幼儿的心智和情感态度的优质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金通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是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基础工具,它以丰富而强大的功能与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这把愈发锋利的长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信息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为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学习效率的快速提高,铺就了一条新的高速公路。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数据资源,虚拟的教学环境,都是当前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信息技术
近日在包头召开的全国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会议上的消息,在连续两年减产后,即将出台的2009年全国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延续下行,将在2008年基础上继续削减全国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
“图文台湾”丛书是一套内容丰富、纵横兼顾、“文献有征”而细节具体生动又好读的书,丛书包含了台湾的历史、人文地理、文学、教育、经济、民间信仰、民俗、民系等内容,以平实而简洁的语言,配以珍贵的资料图片,让图文互相补充,把台湾的过去与现在的方方面面都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你的面前。
只背诗而不知诗,只读诗而不读诗话,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恐怕与我们对于诗话传统的遗忘有很大的关系。《诗词小札》并不仅仅是一种诗学传统的简单回归,它以其全新的视域对诗话这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目的与原则、方式与方法及实践教学
统计数据表明每一本科学教科书都安排了课外探究课程,并且课程任务量是随着年级变化而增加的,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课外探究课,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实践机会。著名的教育者曾经指出:不能以上下课铃声作为上下科学课的标准。科学课是具有开放性、活动性的,教师的教学不能被课堂束缚,而要拓宽教学渠道,多样化课外延伸活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科学课外延伸学
针对传统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三维实体演示难的问题,通过实例,介绍在课堂教学中以三维CAD软件UG作为教学工具进行实时动态展示的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制图课程的效果,并就UG软件
据报道,三门峡恒康铝业开始启动通电焙烧,截至目前已启动电解槽30台,并以每天启动6台电解槽的速度持续恢复生产能力,预计到5月底最终形成24万t的设计产能。目前,三门峡认真贯彻落
一、特色项目首席制:唤醒生命活力  目前,就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方式来看,基本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是学校管理者自上而下推动。这种来自外部的“他律式”专业发展形式,很难顾及教师需要,也更难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体验到专业发展的快乐。  我们选择“唤醒”,给教师飞翔的翅膀,培养老师做项目,推出“特色项目首席制”做法。每学期初,园部把一学期要搞的活动列成项目菜单,然后教师自愿申报,或独立或合作承担“首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9例出现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心理干预(48例)与非心理干预(41例)的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