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类文章阅读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he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锁定考点】
  1.指出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点:2.判定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3.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4.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内容:5.概括文章层次、段落大意;6.揣摩、理解说明文的语言;7.明确文章的综合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作用等。
  【答题指导】
  1.指出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点:①判定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可从内容的角度,根据说明对象加以判断;②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③事理说明文,要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从文章的标题人手,或从文段开头、结尾的句子中找,或从个别关键句子中找,概括要全面、简洁。
  2.判定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⑦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是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解释说明)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⑩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不能脱离具体内容泛泛而谈。
  3.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①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等,常会用到方位词:②逻辑顺序一般有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③时间顺序则是用时间进程说明事物的发展与演变。
  4.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内容:①通读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②抓各段落的重点词句,概括、理解其基本内容;⑧注意总述性的段落和句子。
  5.概括文章层次、段落大意:①分析文章的说明内容,既要注意整体说明内容,也不可忽略局部的说明内容;②要紧扣表示说明顺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③注意抓住段落中的总述性语句。
  6.揣摩、理解说明文的语言:①理解加点字词的作用,应注意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也要考虑是否体现了“生动形象”这一特点:②针对一个词语能否换为另一个词语类试题,首先要指出可以或不可以,其次指出换了词语后意思是否有变化,是否符合文意,最后再次明确能换还是不能换;③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注意抓住具有限制性的词语,注意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7.明确文章的综合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作用:注意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不可脱离具体内容泛泛而谈。
  (一)《这个冬天为啥这么冷》阅读
  【新题演练】
  冷!中国中东部许多地区,2012年12月24日集体刷新入冬以来最低气温纪录;俄罗斯,笼罩在1938年以来的最强寒流之中,近10天来至少有88人被冻死: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白天最高气温接近30℃。
  这个冬天特别冷?是的,寒冬才刚刚开始。气象专家告诉我们,2012年包括美国东部在内的全球多地都将度过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全球不是正在变暖吗?每一次冷空气来袭时,人们都忍不住发问。没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以冬天的严寒来否定全球变暖。寒冬是这一年的这一季,而变暖是地球正在经历的长期性趋势。极端的冷暖也恰恰是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我们见证的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
  那么,这个冬天为何如此之冷?美国“大气和环境研究”机构负责季节预测的专家朱达·科恩介绍说,实际上10月份西伯利亚地区的强降雪就拉开了今年严冬的序幕。强降雪会影响极地急速运动气流(又称喷射气流)的走向。坐雪覆盖的西伯利亚地区上空形成强冷空气,使得喷射气流“跑偏”,这就好比河水突遇大石。
  喷射气流改道,其波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入大气同温层,使得北极地区气温稍升。这又反过来会削弱喷射气流,促使其向低纬度移动,将冷空气带向北半球的更广泛地区。这一历程被称为“负相位的北极涛动”,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戴维-罗宾逊介绍说,此时尤其有利于形成风暴系统。
  与晦涩的气象学名词相比,北极海冰融化与寒冬的关联也许更容易理解。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北极附近冰层覆盖面积创纪录新低,2012年3月至9月,融化海冰面积多达1183万平方公里,大于美国国土面积。
  海冰融化直接导致北极海域裸露出了大片的水域。深色系的海水显然比雪白的海冰更加吸热,因此北极海域上空的空气也变得更加温暖。裸露的水域会比冰冻时蒸发得更快,而温暖的空气也能藏匿更多水分。富含水分的空气移动到西伯利亚地区。导致了强降雪。
  与此同时,科恩等气象学家认为,北极地区的温暖空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喷射气流,使其向南移动。他们认为,美国大陆今夏的大面积干旱以及今冬的超级严寒都与此有关系。
  从总体上看,北美、欧亚这几年的严寒,未能改变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人类正处于极端天气的适应期,除了严寒,还会遭遇酷暑、飓风、洪水等。
  (张忠霞/文,选自《科技日报》2012年12月28日,有改动)
  1.说说文章标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前两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冰雪覆盖的西伯利亚地区上空形成强冷空气,使得喷射气流“跑偏”,这就好比河水突遇大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2年3月至9月,融化海冰面积多达1183万平方公里,大于美国国土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练的语言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俊强/设题)
  (二)《味纹》阅读
  ①人的身体是一种味源。人类的气味,虽然会受到饮食、情绪、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其成分和含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作为由基因决定的那一部分气味——味纹却始终存在,而且终生不变,可以作为识别任何一个人的标记。
  ②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气味。如果在一座城市里有500万居民,那就会有500万种不同的气味,这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日本科学家据此研制开发出一种利用味纹做钥匙来开启的门锁。研究人员称,这种门锁无疑将是最保险的锁,它是以主人身体的气味通过传感器来控制开关的。当锁的主人站在锁前时,其身上散发出的特有气味便会使指示器发出信号,打开门锁。这种锁用起来既方便又保险,而且不用担心丢钥匙。
  ③事实上,人的嗅觉灵敏度很低,往往嗅不出他人的气味。而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最多能嗅出8000种不同气味,一般人是根本做不到的。狗的嗅觉灵敏度远远比人强,它可以辨别几百万种不同的气味。因此。利用狗鉴别气味,潜力非常大。迄今为止。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④气味的性质相当稳定,如果将其密封在试管里制成气味档案,足足可以保存3年,即使是在露天空气中也能保存18小时。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味纹从手掌上可以轻易获得。首先将手掌握过的物品。用一块经过特殊处理的棉布包裹住,放进一个密封的容器,然后通入氮气,让气流慢慢地把气味分子转移到棉布上。这块棉布就成了保持人类味纹的档案。
  ⑤当一个人离开某一地点之后,此人的特殊气味分子就留在了原地的空气中,利用这一点,在侦缉过程中只要把在犯罪现场采集到的气味与犯罪嫌疑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对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倘若遇到这种情况,警方可把从罪犯作案现场采集到的空气,经化学技术分析处理,得到罪犯留下的味纹,然后。将这种味纹转移到一块清洁无味的布上,予以密封保存。只要在3年内捉到犯罪嫌疑人,就可以通过训练有素的警犬加以鉴别、对证,那犯罪嫌疑人就无法抵赖了。
  (阚兆成/文,节选自《永不消失的生命密码》,选自《中学生科普文阅读》,青岛出版社出版,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利用味纹制作钥匙来开启的门锁将是最保险的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味纹的特点,设想出一个在生活中运用味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锡亭/设题)
  (三)《蝗虫为何总是集体行动》阅读
  ①动物,如鱼类、鸟类、昆虫的集体统一行动有时是非常可怕的行为,最典型和最可怕的莫过于蝗虫的集体统一行动。一两只、几十只蝗虫对庄稼和其他植物构成不了威胁,一万只甚至一亿只蝗虫也可能对庄稼和其他植物不会造成太大破坏,前提是它们不同时啃食庄稼和其他植物。但是只要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啃噬它们途经地方的植物,就会造成满目疮痍,甚至造成大饥荒。
  ②例如,2006年6月,澳大利亚遭遇最严重的蝗虫灾害,蝗虫吞吃了维多利亚省多达1/4的农作物。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蝗虫在澳大利亚的集体行动甚至包括统一繁殖,有些地区的蝗虫卵连绵20公里,覆盖的土地面积大如西班牙国土,十分惊人。此外,2004年非洲西部发生蝗灾,也造成25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当地仅控制蝗灾本身就投入了6000多万美元。
  ③研究人员发现,蝗虫造成灾害首先需要有数量。其次需要一致行动。如果一群蝗虫的数量达到10亿~100亿只,并且一致行动。它们可以延绵数百公里,并造成灾难,除啃光农作物外,还会啃光树皮、草叶。
  ④多年来,人们对蝗虫的统一行动很不理解,因为蝗虫没有语言,也没有统一的思维,更没有统一的指挥。它们为何能统一行动,并且争先恐后。步调一致,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⑤为了解开这个谜,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杰罗姆,布尔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想要弄清是什么机制在触发和促使蝗虫统一行动。以此为契机可以找到有效治理蝗灾的新方法。
  ⑥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观察蝗虫的幼虫即若虫的发育情况,以弄清它们集体行动的触机。研究人员把不同数量的若虫放置于一个80厘米宽的环形活动场所,并用Dv拍摄它们的行动。当若虫数量较少时。它们只是沿着场地转来转去。但是,当若虫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5只时,它们开始如同一只虫子一样以自发的固定方向沿场地行进。
  ⑦而在野外,约每平方米有50只虫子时它们才会一致行动。更为有趣的是,当每平方米的若虫达到75只时,它们停止自动改变方向。在这种超级拥挤的情况下,蝗虫一心一意保持向前的方向。这意味着虫子越多,其前进的方向越好确定,发现这一点就有可能提早采取措施,防止蝗虫造成灾难;同时,这也说明在一个生物群体个体数量太多的情况下,个体成员一般别无选择,只有随大溜,或集体无意识。
  ⑧至此,研究人员只是初步弄清了当蝗虫的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它们就会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但是为什么生物个体的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它们就会采取一致的集体行为,研究人员称目前尚不能圆满解释。按一般的解释,生物的群体或一致性行为,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存下来并遗传下去的。比如,统一行动有利于个体和整个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鸟儿集体飞行有助于相互照顾,有利于飞行,如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
  ⑨对于蝗虫来说,情况更特殊。由于它们既是食草动物又是食肉动物,而且还可能吃同类,所以它们要向同一个方向行动以避免相互冲撞和厮杀。也就是说,对一只蝗虫来说,如果要避免被同类吃掉,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同一方向的统一行动。
  ⑩研究人员发现,在自然界,如果每平方米的蝗虫密度超过50只,蝗虫就会采取集体行动,最终造成成群结队的蝗虫蜂拥而至。所以,在每平方米蝗虫少于50只时采取灭蝗行动,如喷洒杀虫剂,有可能会以最小的成本控制和减少蝗虫的危害,
  (杨欣/文,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2.第⑨段画线句“对于蝗虫来说,情况更特殊”中的“特殊”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蝗虫为什么要统一集体行动。
  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控制和减少蝗虫危害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迟晓芹/设题,王伟/插图)
其他文献
在作文改卷中,大多数老师会根据文章的“外形”打一个基础分,再根据文章的亮点加分或根据缺点减分。文章的“外形”就是文章的“外貌”。  改卷老师不喜欢的几种作文“外形”有:整篇文章只有开头、主体、结尾三个段落,中间段落特别长,可称“大肚病”;开头段太长,有的超过了200字,有10行之多,可称“大头病”;结尾段太长,有的甚至超过了150字,可称“大脚病”;整篇文章不分段,只有一个段落,可以说是一具“无头
期刊
【阅读提示】  在2012年中考作文题中,黑龙江牡丹江市的半命题作文“_______之梦”,浙江金华市的命题作文“向目的地进发”,四川遂宁市的命题作文“盼望”以及山东滨州市的命题作文“我的心中有个梦”等都属于理想愿望类作文。理想愿望类作文是历年各地中考的热点作文题目。主要要求考生表达理想、追求、愿望、向往等方面的内容。考生写作此类作文,首先,要扣住题目,突出自己所要表达的理想、追求、愿望、向往;其
期刊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缜密/嗔怪 书籍/一片狼藉 新鲜/鲜为人知  B.纤夫/纤维 给养/自给自足 脉搏,脉脉含情  C.提防/大堤 反映/怏快不乐 对称/称心如意  D.剥削/削皮 嘎吱/戛然而止 骸骨/言简意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洗濯 满堂采 心旷神怡 别出新裁  B.梦寐 万花筒
期刊
1.近来,即将离开大学的毕业生纷纷在网上留言“晒遗憾”。某校报特意摘取四则大学生留言编成《晒遗憾专栏》,请你认真阅读留言后,从为专栏拟写的标题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3分)  ①网友说:“没有好好利用空余时间看书,整理行李的时候发现很多书都是新的。工作以后估计很难有大块的空闲时间看书了。”  ②网友说:“上了大学就像从牢笼里放出来一样,不久就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还因此补考过,唉!”  ③网友说:
期刊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应和(he) 看(kan)护 匀称(cheng) 忍俊不禁(jin)  B.啜(chuo)泣 缀(zhui)连 撺掇(duo) 面面相觑(qu)  C.静谧(bi) 脚踝(luo) 杀戮(lu) 呱(gua)呱坠地  D.濒(pin)临 休憩(qi) 告罄(qin) 众目睽(kui)睽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
期刊
2012年中考过后,浏览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见河南省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选文是《桥在水上》。本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12年第5期《新课标·新阅读》栏目曾刊登过此文。我对这篇作品印象很深,于是想起审稿时的经历。  当时我二审稿件。《新课标·新阅读》栏目编辑送审的稿子共有6篇,按主题分为两组。编辑路子送审的以“爱与尊重”为主题的一组稿子,其中一篇就是《桥在水上》。这篇文章,写作者在国外看到的一
期刊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依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在括号内给相应的汉字注音。(4分)  ju gong jin cui 袖手旁观  2.请将下面两首诗歌补充完整。(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_,_____。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__。  3.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1)几处
期刊
【锁定考点】  1.把握文章中心论点,明确作者的观点与主张;2.把握文章的论据。明确论据与论点的关系;3.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4.辨析论证方法并指出其作用;5.分析议论文的结构;6.理解议论文语言严密的特点等。  【答题指导】  1.把握文章中心论点,明确作者的观点与主张:①从全文看,论点应该表明作者的观点与看法,在形式上又是个完整简明的句子(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②把握文章的论点可从文章标题
期刊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幸福(xin) 率领(shuai) 推陈出新(tui)  忍俊不禁(jin)  B.节俭(jian) 朦胧(meng) 相辅相成(fu) 恪尽职守(ke)  C.尊严(zun) 钦佩(qin) 孜孜不倦(zi) 戛然而止(ga)  D.雾霾(ai) 琐屑(xie) 两栖动物(xi) 鳞次栉比(zhi)  2.
期刊
林俊德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2012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林俊德住院期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