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情境图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而言,我们常常会首先想到教学法的问题。确实,新教材用丰富的情境图来呈现数学内容这一特点,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因此,如何密切情境图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就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以下就围绕情境图,具体阐述其作为教学资源的课堂把握,尽管例证主要集中于低年级,但在很大程度上关涉着整个小学数学课堂。
一、以“目标”为基点,准确把握内涵
数学课文中的情境图是反映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呈现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着浓厚的生活意境的画面。
在数学教材中,情境图所呈现的可能是一个知识点或者说一节数学课的样本材料,也可能是一个单元知识的图画材料,所以,要正确把握情境图的用意和内涵,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结合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乃至整个教材体系的框架结构对情境图进行研究。包括情境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境图与后继学习有哪些相关的内容、通过主题场景的演绎需要让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等等。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情境图的内涵,才能联系教学实际,对情境图或直接使用,或修改增删,或更新替换,从而更好地让情境图为课堂教学服务。
出示这样一个例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数”这节内容中,认识“几和第几”的具体知识目标是“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相应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是一幅“购票图”。
对此,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其内涵的:其一,一般学生对于有经验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而“排队购票”对于学生来说是经验之内的,这就便于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其二,“排队购票”本身体现的就是“有序性”,学生可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同时,通过“老爷爷已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在改变队伍人数的情况下,变换排序”这一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情境中加以区分。我们认为:这应当是“购票图”作为“认数”这节内容的情境图的价值所在。
总之,教师唯有在准确把握“情境图”内涵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才能组织起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以“情境”为载体,有效呈现数学
作为平面静止的教学载体,书本情境图所展示的内容相对比较单薄,因此,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有必要丰富和充实其内涵。
1.对情境图进行“生活化”修改,使之贴近学生实际
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但有的未必与我们所教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这时,教师就需要对这一部分情境图进行适当修改,使之更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例如,在实践活动“假日小队”的学习时,我了解到情境图中设计的“小朋友收废电池”我班的学生并不熟悉,平时也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于是,我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后把它们改成了跳绳、拍球等学生非常喜爱又经常参加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主题情境进行“具体化”挖掘,使其信息更全面
情境图的外延,有时还对应着一个单元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对情境图在内容上进行由少变多,由简单到丰富的具体化的挖掘,从而延伸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融于一个情境中。还可以在内涵上变单个知识点为多层目标,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层层递进,融会贯通。
以《1~5的认识》这一课的情境图为例。本课主题场景的创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建立初步的数感。针对学生前面已学过“比多少”和后续学习内容“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这一实际情况,具体教学时,我们在情境图中增加了5匹马,并把各种动物图片做成可移动的。教学中,我们先把动物图片杂乱地放成一堆,并一次性提出很多问题:山羊有几只?哪种动物最多?长颈鹿比小鸟少几只?……这样的情境创设,促使学生仔细地去数数,并在此过程中生成“给动物排队”等更好的办法。信息量的增加和排队这一环节的设置,还能使学生从主题图中捕捉到更多的内容,增强了信息的可比性,让学生在数数、排队、比较、交流的过程中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并对后续学习进行了有效铺垫。
3.对情境进行“动态化”演绎,使其精彩纷呈
教材中的情境图虽然色彩鲜艳,内容丰富,但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持久,如果课堂上只是看这么一幅静止不变的图画,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实际上,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情境图是需要动态演绎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所在的。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主题图处理成可操作的动态情境,使它的内涵变得更丰富,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把主题图直接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表演出来,或者直接让学生进入生活的大环境中去体验。我们在教学“加法、减法的含义”这一内容时,就让学生拿着纸鹤直接上台演示,然后教师用手势、语言表示合并、去掉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分类”等内容时,都是带着学生去超市、文具店等实地参观、学习、体验后再回学校交流总结。
三、以“活动”为途径,加深情境体验
在情境图与解决数学问题有机沟通的过程中,儿童会逐渐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后,伴随着积极情感的发展,学生便会成为主题情景层层展开过程中的主角。我们的主题情景,也正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内容才会逐渐变得完满,内涵也才会逐渐变得丰富。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情境图中包含的数学知识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不妨通过摆、剪、量、折、画、拼等数学手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我们在教学“认识米与厘米”时,就是按照主题图的提示,利用1米长的绳子和各种测量工具,让学生积极活动起来,通过动手操作,得出“1米=100厘米”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建立清晰的概念,又体验了数学知识,更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2.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情境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
发现情境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如果一个主题情景展开后,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的主题情景便价值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把材料的选择权还给了学生,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就能主动地去发现主题情景中隐含的数学问题。
“十几减9”这一教学内容的主题图是小猴卖桃的情景图,教学时,我们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同学听,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即“小兔买了9个后,还剩多少个?”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计算方法上。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再引导学生充分提问,呈现出问题化的情境,然后教师选择合适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学习能力。
3.在交流讨论中开发情境图中蕴含的数学空间
对情境图的有效利用,“从静态情境到动态数学”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年级“解决问题”的情境图孕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等四个情景,我们让学生观察、发现,进行探索、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我们始终利用情境图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事实上,正如杜威所说,“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情境图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在情境图中将观察与想象链接,感性与理性糅合,不断地促使着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在一个个情境的展示中,一张张知识网由此构建;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一步步完善着学生的知识结构。
情境图是一种绝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拐棍”,我们要用心领悟情境图的积极意义──理解经验的因素,有效教学的载体,充分挖掘它的内涵,灵活应用其形式,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从而点亮课堂的精彩!
(褚明月,宜兴市实验小学,214200;路俊,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214207)
一、以“目标”为基点,准确把握内涵
数学课文中的情境图是反映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呈现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着浓厚的生活意境的画面。
在数学教材中,情境图所呈现的可能是一个知识点或者说一节数学课的样本材料,也可能是一个单元知识的图画材料,所以,要正确把握情境图的用意和内涵,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结合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乃至整个教材体系的框架结构对情境图进行研究。包括情境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境图与后继学习有哪些相关的内容、通过主题场景的演绎需要让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等等。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情境图的内涵,才能联系教学实际,对情境图或直接使用,或修改增删,或更新替换,从而更好地让情境图为课堂教学服务。
出示这样一个例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数”这节内容中,认识“几和第几”的具体知识目标是“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相应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是一幅“购票图”。
对此,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其内涵的:其一,一般学生对于有经验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而“排队购票”对于学生来说是经验之内的,这就便于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其二,“排队购票”本身体现的就是“有序性”,学生可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同时,通过“老爷爷已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在改变队伍人数的情况下,变换排序”这一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情境中加以区分。我们认为:这应当是“购票图”作为“认数”这节内容的情境图的价值所在。
总之,教师唯有在准确把握“情境图”内涵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才能组织起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以“情境”为载体,有效呈现数学
作为平面静止的教学载体,书本情境图所展示的内容相对比较单薄,因此,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有必要丰富和充实其内涵。
1.对情境图进行“生活化”修改,使之贴近学生实际
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但有的未必与我们所教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这时,教师就需要对这一部分情境图进行适当修改,使之更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例如,在实践活动“假日小队”的学习时,我了解到情境图中设计的“小朋友收废电池”我班的学生并不熟悉,平时也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于是,我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后把它们改成了跳绳、拍球等学生非常喜爱又经常参加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主题情境进行“具体化”挖掘,使其信息更全面
情境图的外延,有时还对应着一个单元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对情境图在内容上进行由少变多,由简单到丰富的具体化的挖掘,从而延伸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融于一个情境中。还可以在内涵上变单个知识点为多层目标,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层层递进,融会贯通。
以《1~5的认识》这一课的情境图为例。本课主题场景的创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建立初步的数感。针对学生前面已学过“比多少”和后续学习内容“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这一实际情况,具体教学时,我们在情境图中增加了5匹马,并把各种动物图片做成可移动的。教学中,我们先把动物图片杂乱地放成一堆,并一次性提出很多问题:山羊有几只?哪种动物最多?长颈鹿比小鸟少几只?……这样的情境创设,促使学生仔细地去数数,并在此过程中生成“给动物排队”等更好的办法。信息量的增加和排队这一环节的设置,还能使学生从主题图中捕捉到更多的内容,增强了信息的可比性,让学生在数数、排队、比较、交流的过程中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并对后续学习进行了有效铺垫。
3.对情境进行“动态化”演绎,使其精彩纷呈
教材中的情境图虽然色彩鲜艳,内容丰富,但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持久,如果课堂上只是看这么一幅静止不变的图画,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实际上,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情境图是需要动态演绎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所在的。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主题图处理成可操作的动态情境,使它的内涵变得更丰富,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把主题图直接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表演出来,或者直接让学生进入生活的大环境中去体验。我们在教学“加法、减法的含义”这一内容时,就让学生拿着纸鹤直接上台演示,然后教师用手势、语言表示合并、去掉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分类”等内容时,都是带着学生去超市、文具店等实地参观、学习、体验后再回学校交流总结。
三、以“活动”为途径,加深情境体验
在情境图与解决数学问题有机沟通的过程中,儿童会逐渐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后,伴随着积极情感的发展,学生便会成为主题情景层层展开过程中的主角。我们的主题情景,也正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内容才会逐渐变得完满,内涵也才会逐渐变得丰富。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情境图中包含的数学知识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不妨通过摆、剪、量、折、画、拼等数学手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我们在教学“认识米与厘米”时,就是按照主题图的提示,利用1米长的绳子和各种测量工具,让学生积极活动起来,通过动手操作,得出“1米=100厘米”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建立清晰的概念,又体验了数学知识,更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2.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情境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
发现情境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如果一个主题情景展开后,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的主题情景便价值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把材料的选择权还给了学生,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就能主动地去发现主题情景中隐含的数学问题。
“十几减9”这一教学内容的主题图是小猴卖桃的情景图,教学时,我们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同学听,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即“小兔买了9个后,还剩多少个?”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计算方法上。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再引导学生充分提问,呈现出问题化的情境,然后教师选择合适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学习能力。
3.在交流讨论中开发情境图中蕴含的数学空间
对情境图的有效利用,“从静态情境到动态数学”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年级“解决问题”的情境图孕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等四个情景,我们让学生观察、发现,进行探索、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我们始终利用情境图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事实上,正如杜威所说,“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情境图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在情境图中将观察与想象链接,感性与理性糅合,不断地促使着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在一个个情境的展示中,一张张知识网由此构建;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一步步完善着学生的知识结构。
情境图是一种绝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拐棍”,我们要用心领悟情境图的积极意义──理解经验的因素,有效教学的载体,充分挖掘它的内涵,灵活应用其形式,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从而点亮课堂的精彩!
(褚明月,宜兴市实验小学,214200;路俊,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21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