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祭萨节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胜的侗族主要分布在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平等镇、乐江镇和瓢里镇境内,共36个行政村,那里与广西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和湖南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接壤,人口3.6万人,是全县人口最多的民族。侗族群众居住在上述三镇洞河一带,面向河流和田垌,背靠山林和梯田,充满着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情画意。
  龙胜侗族有着特有的祖母神崇拜,古老原始,源远流长。在其崇拜的各种神灵中,祖母神“萨玛”是至高无上的。在侗族古歌和神话传说的传颂中,大祖母萨玛集民族的始祖神、英雄神、保护神、社稷神、农神、歌神为一身,是这个民族强者、智者的代表,是侗族文明的源头,是世间一切美好善良的化身。侗族由于崇拜萨、祭祀萨而形成的萨文化,是侗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涉及廣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祭萨场地叫“萨坛”,它是露天的,一个用木栅围起来不让人畜踩踏的圆土堆。没有金身塑像,只有神位,插一把纸伞,种一棵常青树,简约朴素,充满象征意义。坛的下面埋有铁锅、铁铸三脚等萨所用的炊具,神位前还供着一双草鞋,这一切生动地说明萨平民化的属性。
  龙胜侗族村寨大多建有萨坛,它们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化符号,更成为这里的村魂寨胆。为感谢萨惠及千年的无边恩赐,祈求她消灾弥难,护佑康宁,每月初一、十五和各种节日,人们都来敬茶,烧香;春节期间,众人前来团祭,围起来合唱赞颂萨的耶歌。村寨里的戏班、芦笙队外出做客,年轻人上山砍树、下河放排,都要来到萨坛前约法三章并祈求平安。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卯日,是萨的生日,这一天被办成了色彩纷呈的祭萨节,成为全方位展示侗族文化的大平台。
  有规矩有讲究的祭祀仪式是祭萨节的亮点,祭祀是师公一个人的事,但仅仅是一个引子。接下来的歌舞表演才是节日的重头戏,那是村人激情的释放。唱萨的耶歌,众人整齐的脚步声,像卷起一阵旋风;款师宣讲缅怀祖先迁徙和创业的款词,众人的应和,像春雷声声;踩着立春的鼓点,春牛舞出行了,十二道农活被歌声舞步包装得浪漫唯美;裹挟着灭虫除害的威力,草龙驾着雄风腾空了。侗族大歌、琵琶歌、笛子歌、双歌、换段歌、劳动歌、生活歌、礼俗歌、情歌……或热烈奔放,或委婉悠扬,无不蕴藉优雅,律清韵长,无不体现萨玛开启的侗族文化的根深叶茂。节目表演结束,众人又兴致勃勃地来到长长的合拔饭宴席,品尝各自带来的美酒佳肴,按酒歌的节奏喝转转酒和交杯酒。晚上,人们还要唱戏联欢,通宵达旦才尽兴。
  所有这一切都笼罩在一种悠远厚重的文化氛围里,生动地折射出龙胜侗族的精神生态和文化生态。举办祭萨活动,对于繁荣和保护侗族优秀文化,使之得以薪火相传,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龙胜侗族祭萨被当作封建迷信扫除。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党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一寄寓着侗族人民美好心愿的祭萨活动才得以恢复。近几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已把侗族祭萨列为民族传统文化重点保护项目,加以引导和扶持。2010年,侗族祭萨习俗列入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他文献
中共成立到今天,至今已有一百年;  经历风吹和雨打,历经沧海变桑田。  南湖红船刚开启,当年建党写传奇;  满天阴霾挡不住,长风破浪会有时。  当年为民求解放,红船不怕风雨狂;  历经百年沧桑后,队伍变大又变强。  时光逝去快如箭,转眼已经满百年;  党员队伍在壮大,星星之火已燎原。  当年抗日护国土,党是人民主心骨;  为了人民得解放,仁人志士抛头颅。  当年抗战多艰难,浴血奋战过险关;  党救
期刊
木棉花開红似火,壮乡儿女爱唱歌;  歌颂伟大共产党,歌唱富强新中国。  斑鸠爱下芝麻地,画眉爱站高树枝;  壮乡人民最爱党,好比禾苗爱露珠。  中共建党一百年,祖国处处换新颜;  心中歌儿献给党,真是越唱心越甜。  建党百年好欢欣,庆祝大会在北京;  习总书记来讲话,阵阵掌声像雷鸣。  千歌万曲献给党,百年华诞好时光;  祝愿我党更强大,祝福祖国更辉煌。  十月革命炮声响,红星照耀在东方;  成立
期刊
摘 要:目前经济层次多样化,人力资源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优势资源。在财务管理领域中,企业多倾心于应用型、创新型、决策型和综合型人才。为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可以将培养目标体现为培养具有以上专业素质的高级人才。而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其在实践课相关领域改革的成效,也决定着其能否发挥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社会功能。文章在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实践课教育改革的几个方法,旨在为
期刊
最初听朋友讲起张家塘苗寨时,我还在千里之外的深圳务工。之所以我们会谈起张家塘来,是因为她上传在朋友圈中的照片引起了我的好奇。朋友向来爱花,九张图片中有六张拍的是正逢花期的非洲菊,另外三张是清澈见底的河水,错落有致的木楼,以及木楼背后连绵起伏的青山。朋友没有显示定位,只用了四个字进行说明——“花韵苗寨”。我便问她:“这是什么地方?”  朋友当时卖了个关子,说那里有青山、瀑布、幽径、木楼,还有田园风光
期刊
亮开金嗓赞美党,山歌出口甜比糖;  我们过上好日子,党的恩情永不忘。  中国革命胜利前,“三座大山”压在肩;  嘉兴南湖灯光亮,跟党走出光明天。  一九四九那年秋,红旗飘飘扬九州;  大江南北齐欢唱,人民翻身得自由。  五零六零解放初,吃饭不见一點肉;  红薯芋头拌野菜,几颗黄豆拌稀粥。  七零八零也是苦,等到过节才有肉;  能吃饱饭不挨饿,日子过得蛮舒服。  八十年代春雷响,包产到户歌声扬;  
期刊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这里苍山如海,气势磅礴,河溪纵横,地貌万千,素有“万山环峙,五水分流”之说。当你踏上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那如诗如画的景色,如一帧帧精致的唯美照片,无须粉黛便轻轻地抓住你的眼球,攥住你的心窝,让你陶醉,流连忘返。  作为中南地区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县,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80%,壮、汉、瑶、苗、侗等民族亲如手足,他们同住一座山,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在这个大家庭里和谐共处
期刊
民间舞蹈闹春牛是侗族人民从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提炼出来的一种集祈福与娱乐为一体的习俗,这项习俗从清朝乾隆年间流传至今。  据侗寨80多岁的老人说,从前,有一些贫穷的长工,他们长年累月地为地主干农活,到头来却难以养家糊口,于是,几位长工想出了一种抗争地主剥削的方式:立春这天,他们用粪箕糊上纸,画上牛的鼻子、眼睛,用镰刀篓当牛角,把一床自织的侗毯盖在舞春牛人的身上,打铜锣过街舞了起来,召来众
期刊
草龙草狮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龙胜镇上孟村、伟江乡洋湾村、江底乡建新村、乐江镇各村、三门镇花桥村等地。龙胜各族人民自汉代以来就有舞龙、舞狮的习俗。因禾苗受蝗虫危害,泛滥成灾,野猪成群肆意糟蹋庄稼,人们认为草龙是神灵的化身,能镇邪降妖、消除蝗灾;草狮是兽中之王,能驱赶野猪。起初是用竹子搭架、缝上土布,再用泥巴、黏土制成糨糊贴在架子上制成龙、狮。后来,到清朝道光年间,人们就用禾
期刊
2014年,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龙胜瑶族服饰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文化底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龙胜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东汉初年,瑶族先民就活动在古称桑江的这块偏僻土地上。勤劳智慧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特色浓郁的传统文化。龙胜瑶族的服饰特征在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写有:桑江寨瑶人,妇人椎髻临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政策性于一体的管理类课程,案例分析法具备较强的互动性、实用性和自主性正好适应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需求。本文探讨了案例分析法的内涵、特点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以期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更好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一、案例分析法的内涵及特点  案例分析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和使用,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