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与素材积累相辅相成,素材积累离不开阅读,阅读又能促进素材积累。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规范文体 强化阅读 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28-02
今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就新课标卷而言,整体上试卷较为平和,难易适中,与平时所练的题型、难易程度没有太大出入。但是学生如果想拿一个较高的分数,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综观整个语文试卷,有两大块内容很重要,即选择题和作文,它们能直接拉开语文的分数,尤其是作文,可以说是占了半壁江山。选择题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在短时间内有所提高,但是作文如果是到了高三再加强训练,无论怎么做,都会有些捉襟见肘。我的想法是从高一起,就有一整套作文训练的计划,三年时间,每个时段应该做什么,训练什么,都应该目标明确。这样到了高三,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我的想法是高一的重点是规范文体,尤其学会写规范的议论文;高二要着重提升作文的得分亮点,会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高三的重点如何让作文写得有深意。
首先,高一阶段的重点是,规范文体,强化阅读,积累素材。
规范文体,即写什么像什么。我们重点安排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基础等级的训练,然后再进行文体自选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是要会写行文规范,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的议论文。高一学生刚从初中过来,还未脱离初中时单纯的记叙文的写作。初学写议论文时往往会文体不明确,既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议论文。比如开篇分析摆出论点,接下来整篇再讲一个故事,自己的或别人的,最后结题。这种四不像的作文在高一学生中绝非少数。如果不在高一强化文体意识,那今后将很难改变,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得分。
另外,追本溯源,作文的源头还在于阅读。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学生写作经常千人一面,无情感、无思想、无个性,假话、套话连篇。虽然教导学生要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但是学生在写作时俨然成了一口枯井,感情之水很难流淌。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就能改变的,也不是教师口头上要求就能解决的,它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脱离学生生活所致。治病要治源,我觉得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一一阅读教学人手。而随着教改的深入,这一想法越来越有了实施的现实性。纵观中学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我认为,中学语文作文不在多而在于有效果。
最后,素材积累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的可操作性常常是语文老师头痛的地方。因为讲得多,并不一定成效就好,常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作文教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首先必须要有丰富的词汇、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否则想要写出出彩的文章谈何容易。于是素材积累成了关键所在。但是高三学生的时间很紧张,于是熟读一些优美的文段成了作文语言的速成之道,但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并非在于语言的华丽,而在于文质兼美。从高一起,就注重阅读、注重素材积累,坚持下来,到高三必会大有收益。当然素材积累的形式有很多,可以灵活掌握。
阅读与素材积累相辅相成,素材积累离不开阅读,阅读又能促进素材积累。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次,高二阶段的重点是,提升作文的得分亮点,会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一位语文专家对作文有这样精辟的论述:“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情震撼力”。
是的,一篇具有“亮点”的文章,才能在“普通”的层面上,跃入“优秀”的行列,获得理想的结果。四平八稳、毫无生气,陈词滥调只会给人带来“视觉疲劳”和“感情麻木”。
我们不求获得“太阳”和“月亮”,那么,“挂一个星星,捉一只萤火虫”则是人人都可以具有的才能。
在立意切题、结构清晰的前提下,如何打造得分亮点,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眯,是我们努力的一个目标。比如有一个好的标题、漂亮的开头、有力的结尾,以及精彩的语言表达等等。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标题切合题意,新颖独特,自然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提高印象分。记得三模考试时,材料是镜子与抹布,阅卷时就有一些非常好的标题吸引了老师,比如《得鱼莫忘筌》《飞鸟已尽,良弓未藏》等,既切题,有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功底。一个好的标题,第一,应该和材料或话题有关联;第二,标题最好能够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阅卷老师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从而判断考生审题是否准确,论证是否严谨等;第三,形式上独具特色,别具一格。可以运用修辞、化用诗句、化用名言、引用名句等方法。做到这三点,题目既能切合题意,又能形象生动、意蕴丰富,令人回味。
另外,写一个漂亮的开头,也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一种良好的写作状态,而且也能让作文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试想,正在老师疲倦之际,如何才能让他一眼看到你的作文并愿意仔细读下去?那就要在开头多下功夫。好的开头方法不一而足:可以开门见山,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运用排比,整散结合,让文章更有气势,语言更加优美……
例:2011年全国卷
精彩开头
松柏不会因为几次雨雪的侵袭而背弃它对大地常青的诺言。
江河不会因为几次干旱的肆虐而违背它对大海永恒的约定。 山川不会因为一点龟裂的伤痕而收回它对草木坚守的承诺。
它们尚且如此,作为“天、地、人”三才之首的人,又该如何呢?
是的,诚信是这个世界拥有的最珍贵的品格,它给了世界一个稳定的依赖,给了人心一方安稳的净土。
这段开头,运用比兴、排比,从自然到人类,大气而有说服力。
好的结尾,要能归纳总结全篇内容,照应开头;再次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完整;同时也要注重表达技巧,讲究文采。
最后,高三阶段的重点是如何讲作文写得有深意。
学生作文的深度是指学生具有在写作当中超越平庸,摆脱童稚,写出有一定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作品的一种写作能力。有深度的作文必定是有个性、有新意、有风格的作品。高中学生已有十几年的读书生涯,累记起来课内外的阅读量已有几千万字,课内外的写作量也应有几万字,因而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是对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检验和要求。此外,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因而,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深度意识,要积极指导和鼓励学生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
学生除了在阅读与写作中历练自己的思想之外,老师也可以交给他们一些技巧。比如:
(一)精言警论一一追求理性
语言是思想的外现,智慧火花的闪现往往会赢得改卷老师的好感。
例:余光中提醒各位: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时,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言语,浓缩了我对你的祝福。”
“政治牢骚,中文清高,物理深奥,历史推敲,数学坐标。”
这些文字,姿容别致,理趣盎然。
(二)直接引用一一追求意蕴
恰当地引用,可以增加文采,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
例:“聆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事,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情怀,品味‘记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限忠诚,我发现,我与他们的心近了。”
语言凝练形象,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丰富了意蕴。
(三)小处着眼一一大中求小,以小见大
如今的高考作文较为开放,往往会给考生很大的写作空间。这所有好处,易于让考生发挥,但同时也使凯胜难以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无法驾驭。小处着眼,便是从宽泛的话题中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眼,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来。
说了很多,要想文章有深意,这还得回归到阅读中,通过间接的信息来体验人生和社会,引发学生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所以找些对社会热点及文化现象进行评述的杂文来让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思想高度的一个有利途径。当然在阅读的时候要思考,否则这一切还是如过眼烟云一般,燕过无痕。
【关键词】规范文体 强化阅读 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28-02
今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就新课标卷而言,整体上试卷较为平和,难易适中,与平时所练的题型、难易程度没有太大出入。但是学生如果想拿一个较高的分数,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综观整个语文试卷,有两大块内容很重要,即选择题和作文,它们能直接拉开语文的分数,尤其是作文,可以说是占了半壁江山。选择题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在短时间内有所提高,但是作文如果是到了高三再加强训练,无论怎么做,都会有些捉襟见肘。我的想法是从高一起,就有一整套作文训练的计划,三年时间,每个时段应该做什么,训练什么,都应该目标明确。这样到了高三,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我的想法是高一的重点是规范文体,尤其学会写规范的议论文;高二要着重提升作文的得分亮点,会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高三的重点如何让作文写得有深意。
首先,高一阶段的重点是,规范文体,强化阅读,积累素材。
规范文体,即写什么像什么。我们重点安排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基础等级的训练,然后再进行文体自选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是要会写行文规范,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的议论文。高一学生刚从初中过来,还未脱离初中时单纯的记叙文的写作。初学写议论文时往往会文体不明确,既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议论文。比如开篇分析摆出论点,接下来整篇再讲一个故事,自己的或别人的,最后结题。这种四不像的作文在高一学生中绝非少数。如果不在高一强化文体意识,那今后将很难改变,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得分。
另外,追本溯源,作文的源头还在于阅读。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学生写作经常千人一面,无情感、无思想、无个性,假话、套话连篇。虽然教导学生要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但是学生在写作时俨然成了一口枯井,感情之水很难流淌。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就能改变的,也不是教师口头上要求就能解决的,它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脱离学生生活所致。治病要治源,我觉得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一一阅读教学人手。而随着教改的深入,这一想法越来越有了实施的现实性。纵观中学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我认为,中学语文作文不在多而在于有效果。
最后,素材积累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的可操作性常常是语文老师头痛的地方。因为讲得多,并不一定成效就好,常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作文教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首先必须要有丰富的词汇、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否则想要写出出彩的文章谈何容易。于是素材积累成了关键所在。但是高三学生的时间很紧张,于是熟读一些优美的文段成了作文语言的速成之道,但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并非在于语言的华丽,而在于文质兼美。从高一起,就注重阅读、注重素材积累,坚持下来,到高三必会大有收益。当然素材积累的形式有很多,可以灵活掌握。
阅读与素材积累相辅相成,素材积累离不开阅读,阅读又能促进素材积累。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次,高二阶段的重点是,提升作文的得分亮点,会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一位语文专家对作文有这样精辟的论述:“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情震撼力”。
是的,一篇具有“亮点”的文章,才能在“普通”的层面上,跃入“优秀”的行列,获得理想的结果。四平八稳、毫无生气,陈词滥调只会给人带来“视觉疲劳”和“感情麻木”。
我们不求获得“太阳”和“月亮”,那么,“挂一个星星,捉一只萤火虫”则是人人都可以具有的才能。
在立意切题、结构清晰的前提下,如何打造得分亮点,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眯,是我们努力的一个目标。比如有一个好的标题、漂亮的开头、有力的结尾,以及精彩的语言表达等等。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标题切合题意,新颖独特,自然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提高印象分。记得三模考试时,材料是镜子与抹布,阅卷时就有一些非常好的标题吸引了老师,比如《得鱼莫忘筌》《飞鸟已尽,良弓未藏》等,既切题,有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功底。一个好的标题,第一,应该和材料或话题有关联;第二,标题最好能够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阅卷老师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从而判断考生审题是否准确,论证是否严谨等;第三,形式上独具特色,别具一格。可以运用修辞、化用诗句、化用名言、引用名句等方法。做到这三点,题目既能切合题意,又能形象生动、意蕴丰富,令人回味。
另外,写一个漂亮的开头,也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一种良好的写作状态,而且也能让作文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试想,正在老师疲倦之际,如何才能让他一眼看到你的作文并愿意仔细读下去?那就要在开头多下功夫。好的开头方法不一而足:可以开门见山,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运用排比,整散结合,让文章更有气势,语言更加优美……
例:2011年全国卷
精彩开头
松柏不会因为几次雨雪的侵袭而背弃它对大地常青的诺言。
江河不会因为几次干旱的肆虐而违背它对大海永恒的约定。 山川不会因为一点龟裂的伤痕而收回它对草木坚守的承诺。
它们尚且如此,作为“天、地、人”三才之首的人,又该如何呢?
是的,诚信是这个世界拥有的最珍贵的品格,它给了世界一个稳定的依赖,给了人心一方安稳的净土。
这段开头,运用比兴、排比,从自然到人类,大气而有说服力。
好的结尾,要能归纳总结全篇内容,照应开头;再次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完整;同时也要注重表达技巧,讲究文采。
最后,高三阶段的重点是如何讲作文写得有深意。
学生作文的深度是指学生具有在写作当中超越平庸,摆脱童稚,写出有一定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作品的一种写作能力。有深度的作文必定是有个性、有新意、有风格的作品。高中学生已有十几年的读书生涯,累记起来课内外的阅读量已有几千万字,课内外的写作量也应有几万字,因而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是对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检验和要求。此外,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因而,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深度意识,要积极指导和鼓励学生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
学生除了在阅读与写作中历练自己的思想之外,老师也可以交给他们一些技巧。比如:
(一)精言警论一一追求理性
语言是思想的外现,智慧火花的闪现往往会赢得改卷老师的好感。
例:余光中提醒各位: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时,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言语,浓缩了我对你的祝福。”
“政治牢骚,中文清高,物理深奥,历史推敲,数学坐标。”
这些文字,姿容别致,理趣盎然。
(二)直接引用一一追求意蕴
恰当地引用,可以增加文采,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
例:“聆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事,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情怀,品味‘记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限忠诚,我发现,我与他们的心近了。”
语言凝练形象,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丰富了意蕴。
(三)小处着眼一一大中求小,以小见大
如今的高考作文较为开放,往往会给考生很大的写作空间。这所有好处,易于让考生发挥,但同时也使凯胜难以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无法驾驭。小处着眼,便是从宽泛的话题中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眼,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来。
说了很多,要想文章有深意,这还得回归到阅读中,通过间接的信息来体验人生和社会,引发学生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所以找些对社会热点及文化现象进行评述的杂文来让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思想高度的一个有利途径。当然在阅读的时候要思考,否则这一切还是如过眼烟云一般,燕过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