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之间,我们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落差”。教与学之间的这种“落差”是一种现实存在,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被默认的普遍现象。我们不能消除这种现象,但可以最大程度地削弱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它的积极意义。如果教师可以正确对待,这些“落差”就会变成有效的课堂资源。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在正视“落差”的问题上,以评价为抓手,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目的三方面展开,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 落差;教学评价;音乐素养
在教学中,在不同的学科间,在不同的年龄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落差,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落差天然存在。在音乐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性格爱好的不同,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力同样存在的很大的落差。我们音乐教师客观地正视这些落差,发挥评价的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评价内容:立足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的音乐能力是有差异的。音乐课上,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演唱好坏等进行评价。这些都是终结性的评价。新课程指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能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人的教育。音乐课不单纯是让学生听听歌、唱唱歌,它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让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新课标强调了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创造。因此,音乐教师要淡化结果,通过教师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和音乐表现的热情。
如教《数鸭子》一课,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小鸭子的形象和老爷爷的模样,然后让学生戴着面具随着音乐自编一些模仿小鸭子和老爷爷的动作,体验和再现当时的情景。在表演过程中,小鸭子和老爷爷的样子演得像不像,我没有作任何的评价。对参与表演的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表扬,表扬他们演得诙谐、幽默。在我的表扬声中,所有的学生都在轻松、愉快中培养听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能力。
二、评价方式:互动评价,引领学生的创新和多元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是有差异的。每个人对美的感觉也是有落差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注意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要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评价权。
以教学苏教版四年级《开心里个来》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吴文化,了解苏州地区的民俗文化,课前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去收集姑苏地区的儿歌、童谣、歌谣。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有的小组配合双响筒和串铃表演了姑苏地区的儿歌《手指歌》;有的小组戴着头饰表演了民间的叫卖调《卖豆腐干》《修阳伞》《卖糖粥》;有的现场边唱边演拍手游戏《姓啥名》和《蹲蹲捕鸡,油菜炒鸡》;有的用方言和舞蹈表演了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这些慢慢淡却的吴文化地区的儿歌、童谣、歌谣经过学生创造性的表演,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我以表演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评价。让学生评评自己的表现怎样?评评别的学生的表现怎样?评评别的组的表演效果怎样?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互动评价(其中不乏还有争论),改变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及同学的优点,接受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
三、评价目的:尊重差异,促进学生的自信和发展
学生的个性和智能是有差异的。对儿童来说,艺术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所以评价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能表现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特长,反映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发展水平,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评价有甄别和选择的目的,更多的是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和被肯定的渴望,而自尊和自信是成功的种子。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发挥评价的功能,保护自尊,相信他们,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地进行进入和欣赏作品,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乐趣。
我通常会在结束歌曲教学任务后进行“才艺大比拼”等活动,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进行比一比,赛一赛,评一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积极踊跃,各施其能,有的分成两人组、三人组或四人组,互相监督,积极合作,以便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有的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请班上的小组长,或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合作;更有的干脆和我一组,请我指导。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还在教室的每个角分别设置了“每日明星”每天由学生选出音乐课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和小组,把名字写在黑板一角并写上评选的原因,可以是小歌星、小小舞蹈家、评析星、想象星、最具创意星等等。让学生敢表现自我,敢于标新立异,并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我。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学生的评价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承认并发现“落差”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开发它、利用它,而开发、利用的过程,不正是降低或减缓教学落差的过程吗?我们对待落差不能忽视、不能斜视,唯有正视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并巧妙引导,适时点拨,让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关键词】 落差;教学评价;音乐素养
在教学中,在不同的学科间,在不同的年龄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落差,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落差天然存在。在音乐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性格爱好的不同,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力同样存在的很大的落差。我们音乐教师客观地正视这些落差,发挥评价的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评价内容:立足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的音乐能力是有差异的。音乐课上,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演唱好坏等进行评价。这些都是终结性的评价。新课程指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能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人的教育。音乐课不单纯是让学生听听歌、唱唱歌,它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让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新课标强调了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创造。因此,音乐教师要淡化结果,通过教师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和音乐表现的热情。
如教《数鸭子》一课,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小鸭子的形象和老爷爷的模样,然后让学生戴着面具随着音乐自编一些模仿小鸭子和老爷爷的动作,体验和再现当时的情景。在表演过程中,小鸭子和老爷爷的样子演得像不像,我没有作任何的评价。对参与表演的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表扬,表扬他们演得诙谐、幽默。在我的表扬声中,所有的学生都在轻松、愉快中培养听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能力。
二、评价方式:互动评价,引领学生的创新和多元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是有差异的。每个人对美的感觉也是有落差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注意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要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评价权。
以教学苏教版四年级《开心里个来》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吴文化,了解苏州地区的民俗文化,课前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去收集姑苏地区的儿歌、童谣、歌谣。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有的小组配合双响筒和串铃表演了姑苏地区的儿歌《手指歌》;有的小组戴着头饰表演了民间的叫卖调《卖豆腐干》《修阳伞》《卖糖粥》;有的现场边唱边演拍手游戏《姓啥名》和《蹲蹲捕鸡,油菜炒鸡》;有的用方言和舞蹈表演了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这些慢慢淡却的吴文化地区的儿歌、童谣、歌谣经过学生创造性的表演,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我以表演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评价。让学生评评自己的表现怎样?评评别的学生的表现怎样?评评别的组的表演效果怎样?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互动评价(其中不乏还有争论),改变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及同学的优点,接受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
三、评价目的:尊重差异,促进学生的自信和发展
学生的个性和智能是有差异的。对儿童来说,艺术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所以评价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能表现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特长,反映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发展水平,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评价有甄别和选择的目的,更多的是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和被肯定的渴望,而自尊和自信是成功的种子。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发挥评价的功能,保护自尊,相信他们,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地进行进入和欣赏作品,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乐趣。
我通常会在结束歌曲教学任务后进行“才艺大比拼”等活动,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进行比一比,赛一赛,评一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积极踊跃,各施其能,有的分成两人组、三人组或四人组,互相监督,积极合作,以便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有的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请班上的小组长,或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合作;更有的干脆和我一组,请我指导。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还在教室的每个角分别设置了“每日明星”每天由学生选出音乐课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和小组,把名字写在黑板一角并写上评选的原因,可以是小歌星、小小舞蹈家、评析星、想象星、最具创意星等等。让学生敢表现自我,敢于标新立异,并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我。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学生的评价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承认并发现“落差”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开发它、利用它,而开发、利用的过程,不正是降低或减缓教学落差的过程吗?我们对待落差不能忽视、不能斜视,唯有正视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并巧妙引导,适时点拨,让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