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逸奎:“国字号”美食大使

来源 :烹调知识·名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9609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被组织上派到中国驻越南、法国和西班牙大使馆执厨;他为胡志明做寿宴,为多国政要做过菜,被人称赞为“中国一流”;他是美食大使,将中华美食的魅力撒播到世界各地……
  
  答了3个问题就被师傅挑中了
  
  1959年,何逸奎只有16岁。因为他的叔叔和姑丈当时都是南宁的名厨,于是,中学毕业的他兴起了从厨的念头。
  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师傅高光明的情景,何逸奎不禁笑了起来,面试的时候,高师傅问了他3个问题“会抽烟吗?喝酒吗?谈恋爱没有?”何逸奎给了老师3个否定的回答,高师傅高兴地捶着他的胸,哈哈大笑道:“就你了,好好干,会有出息的。”高光明当时是广西烹饪界的“祖师爷”,德高望重,收徒也很严格。当时跟何逸奎一同去面试的共有8个人,只入选了2人。
  1960年,何逸奎学厨不到一年的时候,思想出了点小的波折,觉得干厨师太累太辛苦,一度兴起了改行的念头,师傅勉励他,说:“你相信我,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何逸奎坚持了下去,这一坚持就是半个多世纪。
  如果说从厨开头的那段日子,何逸奎的坚持来自师傅的勉励。那么,1962年一项神秘的任务,激发了何逸奎对烹饪这一行的热爱。
  1962年5月的一天,领导找到何逸奎,让他收拾下行李,需要出差一趟,但是要去哪儿、干什么,都没有告诉他,还嘱咐他不能告诉家人。
  这次神秘的任务究竟是什么?何逸奎带着疑问出发了。
  等到了目的地才知道,原来,胡志明要送一头象征中越友谊的越南大象给毛泽东主席,而何逸奎和另一位师傅随同胡志明的专列服务。胡志明喜欢吃粤菜,一路上,何逸奎做的菜非常适合胡志明的口味,胡志明对他特别喜欢。当时,武汉长江大桥刚刚通车,何逸奎至今还记得当列车通过大桥的时候,胡志明要自己坐在他身边,用流利的广东话说:“中国了不起!长江大桥了不起!这么雄伟的大桥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作为一名厨师,能为胡志明服务,还受到这么高的礼遇,一下子激起了何逸奎的自豪感。从此,他真心爱上了烹饪,在这一行兢兢业业地工作,取得了后来无数让人瞩目的成就。
  由于何逸奎的菜做得好,从那年以后,胡志明每年都来南宁过生日,连续3年的寿宴都是何逸奎做的,胡志明称赞他做的菜清淡、脆,爽,颜色好,百吃不厌。
  
  我见证了越战
  
  何逸奎先后去过的国家有十几个,而这里面他印象最深的是组织上派他到中国驻越南、法国和西班牙大使馆执厨。
  何逸奎在越南工作期间,正赶上越战,也许是年轻人的缘故吧,他说并没有害怕的感觉,反而觉得很好奇,从来没有遇到过战争,有的时候很想去看,趁着夜幕的掩护,何逸奎头上戴了个钢帽,就出去看高炮对空打美机了。不过,战争还是残酷和危险的,他说有一次,导弹打中了旁边罗马尼亚大使馆,导弹的尾巴落在厨房上面的俱乐部,房子塌下了一个角,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在越南,还发生过一件让何逸奎非常骄傲的事情。一次宴会上,罗马尼亚大使夫妇吃到了何逸奎做的干层酥,干层酥外酥内软层次分明,引得大使夫妇啧啧赞叹。宴会结束以后,大使特意把何逸奎拉到门外,说罗马尼亚大使夫人要跟他学做千层酥,之后,大使夫人每个星期六下午都会过来学做千层酥,学会后还拿来给他品尝。
  1985年年初,何逸奎被分配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在法国工作期间,也时有逸事发生。有一次,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吃完何逸奎做的菜后非常满意,尤其称赞了他做的“八宝鸭”,说是“中国一流”,宴会后,西哈努克还非拉着他去合影留念。合影的时候,西哈努克让何逸奎挨着他站,当时的大使反倒站在了旁边。看到照片后,大使还跟何逸奎开玩笑,说:“何师傅成了大使,而大使成随从了。”
  1995年,外交部点名派他到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服务。在那里,有人多次出高薪聘请他,都被回绝了。其中有一次,有位某国驻西班牙的官员想把他介绍给“世界船王”包玉刚做厨师,他也没有动心,于1998年回到了西园饭店。
  
  给领导人做菜并不难
  
  作为一名厨师,能为国家领导人服务,那可谓是无上的光荣。从厨期间,何逸奎为数不清的领导人做过菜,他曾先后为刘少奇,李先念,杨尚昆,江泽民4位国家主席做过菜,并得到了数不清的赞誉。其中,江泽民在西班牙和他合影的一幕至今让他难以忘怀。
  1996年6月26日,江主席到西班牙访问,何逸奎被抽到西班牙皇宫饭店专门为主席做饭。那天早上,他正在厨房准备早餐,使馆工作人员过来找到他,说主席要见他。江主席和他握了手,并盛赞了他的厨艺,并跟他合影留念。而那天,正是何逸奎53岁的生日。
  何逸奎说,领导人其实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挑剔,非要求你去做什么什么吃的,“给领导人做菜并不难。”他还说,给领导人做菜主要有两个原则,一个是安全,另外一个就是合他的口味,比如江泽民主席喜欢吃扬州菜,那么就做扬州的口味给他。“领导人的工作很辛苦,他们一般晚上都不睡觉的,作为厨师,如果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让他们吃好,就是我们身为厨师的失职了。”
  
  我的学习有方法
  
  何逸奎是大师,无限风光的背后,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他是个勤奋好学的人,当年他去广州学习冷菜,西餐和点心。广州人喜好吃早茶,面点很有特色,他非常想学,5点钟下了班之后,晚上9点多就去睡觉了,然后凌晨1点钟起床,去广州的一家酒家学做点心。正是凭着这股子勤奋劲儿,何逸奎的厨艺才能够突飞猛进。
  不过,何逸奎学厨也有独门绝技,他说,“我学习和别人有点不一样,学习是有方法的。”
  第一个方法是勤总结。
  何逸奎白天在厨房跟着师傅学习,晚上回去则很晚才睡,一定要把当天学的东西都记下来。今天学了几个菜,学了几个妙招,回去以后——回忆,然后记下来。至今,何逸奎还留着当年的笔记本,那一堆堆的笔记记录着何逸奎的辛勤和努力。
  第二个方法是多看书。
  何逸奎特别喜欢买书,买各类烹饪书做参考。何逸奎说自己的薪水很多都用在了买书上,家里的书房里有很多烹饪有关的书,中西餐都应有尽有。
  第三个方法是值夜班。
  也许很多人一听值夜班都会反应,好辛苦。不过,何逸奎则很喜欢值夜班。那个时候,他从厨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白天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晚上的时候,他可以趁师傅不在,将自己学的东西真正发挥出来。第二天,把头天晚上做的东西留点样出来,让师傅鉴定和指点。这样,何逸奎的技术很快就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不做领导,做大师
  
  何逸奎是个性情中人,他坦言,自己不会拍领导的马屁,但是,他却是个会拍师傅“马屁”的学生。
  当然,这个“拍马屁”不是溜须拍马,而是看师傅有什么困难,主动帮他去解决。久而久之,他的师傅们都被他的真心所打动,把自己的绝技秘技倾囊相授。
  何逸奎当学徒的时候,他的师傅年纪大了,家里人口又多,家境很困难,下了班,何逸奎就蹬着三轮车,买了蜂窝煤给师傅送过 去。他的师傅喜欢抽烟喝酒,何逸奎所在的宾馆里宴会很多,他就把喝不完的半瓶半瓶酒拿回去给师傅喝。
  这里还有一个特别感人的细节,每次开完会,何逸奎会让服务员先不要收烟灰缸,他把烟灰缸里的烟头已经烧过的黑色的部分磨掉,把烟丝拔出来,再用烤箱烤一下,卷好给师傅送过去。
  平日里,等下了班,他会把厨房里几位师傅的围裙收起来,用大苏打煮过,晾好,第二天再把晾干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而师傅们用的刀,他也会仔细地磨好,再刷点油放到师傅们的抽屉里。
  由于何逸奎聪明好学,又尊重,关心师傅,加上学习用心,有恒心,师傅们都觉得他是个好苗子,特别喜欢他,走哪儿都愿意带着他,也愿意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他。
  何逸奎学习面点的时候,师傅邝奇是位有名的面点大师,但是思想很保守,所以,何逸奎学面点颇费了一番周折。邝师傅腿脚不灵便,当时从市中心到西园饭店要摆渡过江,何逸奎每天早上都会到江边接师傅上下班。久而久之,终于感动了师傅,把自己多年的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何逸奎笑着说:“我不会拍领导的马屁,不需要,我又不想当什么经理啊,局长之类,我就想把烹饪学好了,当个大师多好!”
  
  我是第一批外交部聘任的考官
  
  如今的何逸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学徒了,他成了业界的大师。不过,艺无止境一直是何逸奎的座右铭。
  退休后,他被西园饭店返聘,同时,他还当起了考官。一个是各地名店,名餐馆的认定师,负责审核一个店的证件,员工培训等情况是否能达到名店的水准;一个是评委,为烹饪界的专业考试担当评委。再一个是做裁判,广西本地区以及全国的各项赛事经常请他担当裁判。值得提的还有,2004年5月,他还被外交部聘任为外派出国厨师考试专家委员会考官,这是外交部聘任的第一批考官,当时只有8名。
  考官当多了,何逸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一眼就能看出菜的水平高低。一道菜端上来,首先第一个感官给人何种感觉,颜色如何,刀工如何等。例如冬笋炒肉片,肉片切得一块大一块小,一条长一条短,一看刀工就不行。
  烹饪界的荣誉,证书,何逸奎几乎没有什么遗漏的了,何逸奎说,那都是过去了,趁着现在还有一定的精力,还能干,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桂菜的创新和发展上。桂菜不属于八大菜系,属于风味菜,何逸奎想把桂菜再提高一步,多一些创新,让桂菜能够更受欢迎。
  何逸奎先后编写了《广西桂菜精粹》,《中国烹饪大师——何逸奎作品专辑》等书籍,为桂菜的发展作出了很多的贡献。
  现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都固定在南宁召开,何逸奎也一直致力于用南博会的影响力,展示桂菜的菜品,以宣传和推动桂菜的发展。
  何逸奎说,以后的餐饮趋势一定是健康绿色的。现在人的理念在逐渐改变,讲究要吃得精,人们开始重视环保的绿色食品,提倡五谷杂粮,荤素搭配,膳食均衡。他自己在进行菜品研发的时候,也越来越注重对这方面的研究。他制作出的一系列具有浓郁广西民族特色的菜品,如香芋仿蚕蛹,沙拉龙虾球,五彩炒鱼面香芒鸡、壮乡粽香鸡等都深得各界赞誉。
  广西是个多民族的地方,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各种各样的物产应有尽有,罗汉果、田七,八角,八渡笋、荔蒲芋,巴马香猪……车富的物产为何逸奎的菜品创新提供了数不尽的灵感,何逸奎说,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本地优秀的原材料做出更好的菜品,把桂菜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如果对“潮品集”这个名字有所陌生的话,旺旺集团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吧,潮品集属于旺旺集团旗下神旺大酒店的时尚餐厅,说了这么多来龙去脉,无非想表现下潮品集拥有先天优秀基因外,更拥有其他餐厅无法企及的服务和管理经验。  潮品集是定位于中高端消费的商务型时尚餐厅,开业三年连续两届获得著名时尚杂志评选的“上海最佳餐厅之一”。    一脉相承的顾客至上理念    人性化服务无疑是神旺集团一直坚持的管理理念,潮
期刊
当中国的烹饪逐渐模糊了各大菜系的具体流派后,越来越多的融合菜肴横空出世,诸如“创新”、“融合”、 “创意”等词语在中国餐饮中不绝于耳,在深厚底蕴的中国菜基础上创新有一定难度,能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餐饮中自成一派同时占有一席之地的菜系更是难上加难了,“创意中国菜”成为年度关键词,在中国餐饮圈一下子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餐饮同行开始研习如何创新,并自成一派,于是“创意”菜开始形成燎原之势,这股强劲之风由北京
期刊
金融街甲23号,是一个深具魅力的符号,它优雅的身姿,在林立有世界各大银行及证券、风险投资公司的北京金融街区,分外耀眼。它曾位列福布斯世界最贵的餐厅排名第18位,曾被誉为北京最美丽的餐厅,它的店堂,是备受保护的国家文物级四合院,它所创造的雅堂,是京城新美食主义的典范,它,就是北京黄浦会餐厅。    古朴与现代结合的精雅妙境    相对于其在上海外滩三号的旗舰店,北京黄浦会显得从容淡泊,它坐落于经典京
期刊
2010年6月举办的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上,一个分论坛的火暴场景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天台上餐饮大腕云集,但是几乎80%的提问集中到海底捞的代表。台下的众多餐饮经理人几乎将海底捞当成了取经的西天圣地。  海底捞——一个此前就在餐饮圈惹人注目的名字。它所掀起的话题效应中,有人说是集中了中国餐饮业的管理智慧,有人说它是从本土文化生发出来的管理精华。它为什么这么火?本期《名厨》便制作了一期海底捞专题,从专家
期刊
烟台市烹饪协会名厨俱乐部成立暨首届名厨俱乐部车友会举行启动仪式    2010年6月2日,烟台市烹饪协会名厨俱乐部成立仪式在山村名菜酒店举行。  本次活动得到了烟台餐饮界各级领导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并与烟台欣和企业,烟台西马克美食总汇烟台同力酒店设备用品用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烟台名厨俱乐部的成立也将对提高烟台餐饮文化与软实力。促进鲁莱的健康发展,打造“鲁菜之都”烟台城市美食名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刊
北京的夏天永远都是在阳光“热情”的照射下度过的,炎炎的夏日也让人的胃变得慵懒起来,应广大厨师朋友的要求,本期名厨&创新莱俱乐部就为您准备了六道可以让您的胃和味蕾瞬间苏醒的清凉、美味,充满浓郁酱香的菜品。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14号的秀水2号会所,开始了我们这期以“美味私房菜”为主题的“名厨&创新菜俱乐部”活动。  秀水2号会所隐藏在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里,门
期刊
热,虽然已经入秋,但这“秋老虎”的热度可真不能让人小觑。秋天确是一个能让人用最随意的心情品尝美食,用它特有的味道吸引着人们的季节。  本期名厨&创新菜俱乐部就带您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新源西里东街的瑶琴音乐文化餐厅,在典雅,古色古香的环境中,感受这迷离的秋日。  现在的主题餐厅遍布北京的大街小巷,但是真正能配得上“主题”名号的,却是少之又少,而瑶琴就是其中之一,不论是从古色古香的就餐环境,还是精制美味
期刊
一个中国人,却对一种印度的小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10年艰辛的苦练,他成功地抛出了最大的印度飞饼,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他还经常走出国门,去新加坡,马来西亚献艺,俨然成了印度飞饼的“中国代言人”,他就是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华厨艺绝技表演团演示员曹怀蒋。    世界上最大的印度飞饼    2009年6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录制大厅,曹怀蒋在“正大综艺·吉尼斯中
期刊
金和茶餐厅,身处京城以美食闻名的苏州街上,毗邻中关村IT商务区,附近大大小小林立有数十家餐馆,可谓对手众多,但在其开业至今的8个多月时间里,业绩却节节上升,甚至在非营业高峰时,也能接近满座。常常有食客慕名而来,享受这里的菜品与服务,究其原因,它是如何做的呢?不妨贴身来尝试一番。    茶餐厅里的前事今时    在北京,茶餐厅似乎还是种新鲜业态,但在香港以及广东一带,却旱就是当地人生活的必需。它本是
期刊
知道我有写这样文章的想法,很多朋友都劝我:不值得去惹一身骚。    我感激他们的担忧,因为我本身也是一名餐饮行业的从业者。每年的3.15消费者维权提出餐厅不应该收包间费服务费、开瓶费都很让我困惑。我是不支持这个要求的,虽然我仅仅是一家餐饮企业的从业人员,而我自己要消费的又岂止百家千家!  不支持甚至反对,那是因为我自己清楚地知道,消费者和企业是一体的。不能把消费者和企业割裂开啊,没有消费者固然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