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那么,教师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应怎样以导促学,把握时机疏导点拨,保证教学有节奏地顺利进行,使学生能更好地探求知识?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 点拨在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持之以恒,循循善诱,启发思考,在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顺势点拨,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在揭示课题后,我就向学生指出:今天要学习的“比”与过去学习的“比”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弄清以下四点:(1)什么叫做比?(2)怎样表示比?(3)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4)什么叫做比的比值?这四个问题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这样的点拨,抓住了教材的关键,当学生围绕着问题自学完课本时,已水到渠成了。即使这时还有某些学生不太明白,教师再举例讲解,或者引导学生讨论,他们会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点拨在学生容易失误之处
小学生年龄小,回答问题时往往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此时,教师要及时点拨,促使学生觉察谬误,重新思索,寻求正确的答案。
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后,我有意问学生:“甲数比乙数多1/5,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有部分学生回答:“也是1/5。”我就及时点拨:“想一想,1/5与1/5米、1/5千克等带单位的分数相同吗?甲数比乙数多1/5,是以谁为单位‘1’的,而求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要以谁为单位‘1’来进行计算,会有相同的答案吗?”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就领悟到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这时,通过讨论,再让他们推算,大家都能得到正确答案,甲数比乙数多1/5,则乙数比甲数少1/6。
三、 点拨在知识易混之处
当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抓住本质时要进行点拨。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每年都有学生出现诸如下例的解法:一项工程,甲做了1/5天完成,乙做了1/4天完成,甲乙合作几天完成?学生解题时都习惯于用:1÷(1/5 1/4)去求合作时间。为什么学生要这样做呢?这时因为他们把(1/5 1/4)误解为工作效率之和,因此,教学这类知识时,要从定义、方法、结果三个方面来进行疏导点拨,使学生明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求合作时间,只能用工作量除以它们的工作效率之和。
四、 点拨在学生的疑问之处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思维在积极地活动着。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重视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因势利导地进行点拨。
例如:复习“行程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王老师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40米,他从学校返回时每分钟走60米,求他往返的平均速度?学生列出两个式子:(1)(40 60)÷2=50(米);(2)(1 1)÷(1/40 1/60)=48(米),我提问并进一步点拨:(1)(2)两种不同的解法到底哪种对?为什么?从而启发学生各自不同式子的含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经过思考与争执后,还是各抒己见,都把眼光投向老师。这时,我,真是恰到好处,学生心领神会:(1)是求速度的平均数,是错的,而第(2)道式子才是求王老师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对的,求平均速度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往返时间)。
可见,课堂教学的灵活点拨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学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扬州市邗江区红桥中心小学)
一、 点拨在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持之以恒,循循善诱,启发思考,在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顺势点拨,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在揭示课题后,我就向学生指出:今天要学习的“比”与过去学习的“比”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弄清以下四点:(1)什么叫做比?(2)怎样表示比?(3)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4)什么叫做比的比值?这四个问题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这样的点拨,抓住了教材的关键,当学生围绕着问题自学完课本时,已水到渠成了。即使这时还有某些学生不太明白,教师再举例讲解,或者引导学生讨论,他们会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点拨在学生容易失误之处
小学生年龄小,回答问题时往往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此时,教师要及时点拨,促使学生觉察谬误,重新思索,寻求正确的答案。
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后,我有意问学生:“甲数比乙数多1/5,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有部分学生回答:“也是1/5。”我就及时点拨:“想一想,1/5与1/5米、1/5千克等带单位的分数相同吗?甲数比乙数多1/5,是以谁为单位‘1’的,而求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要以谁为单位‘1’来进行计算,会有相同的答案吗?”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就领悟到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这时,通过讨论,再让他们推算,大家都能得到正确答案,甲数比乙数多1/5,则乙数比甲数少1/6。
三、 点拨在知识易混之处
当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抓住本质时要进行点拨。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每年都有学生出现诸如下例的解法:一项工程,甲做了1/5天完成,乙做了1/4天完成,甲乙合作几天完成?学生解题时都习惯于用:1÷(1/5 1/4)去求合作时间。为什么学生要这样做呢?这时因为他们把(1/5 1/4)误解为工作效率之和,因此,教学这类知识时,要从定义、方法、结果三个方面来进行疏导点拨,使学生明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求合作时间,只能用工作量除以它们的工作效率之和。
四、 点拨在学生的疑问之处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思维在积极地活动着。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重视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因势利导地进行点拨。
例如:复习“行程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王老师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40米,他从学校返回时每分钟走60米,求他往返的平均速度?学生列出两个式子:(1)(40 60)÷2=50(米);(2)(1 1)÷(1/40 1/60)=48(米),我提问并进一步点拨:(1)(2)两种不同的解法到底哪种对?为什么?从而启发学生各自不同式子的含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经过思考与争执后,还是各抒己见,都把眼光投向老师。这时,我,真是恰到好处,学生心领神会:(1)是求速度的平均数,是错的,而第(2)道式子才是求王老师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对的,求平均速度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往返时间)。
可见,课堂教学的灵活点拨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学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扬州市邗江区红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