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深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5813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加的趋势。Mu]liken和Glowacki根据血管病变的细胞动力学,结合物理检查和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但在我国基本沿用Virchow分类,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多见,临床常采用硬化治疗。2004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在超声引导下定位深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并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32岁,平均为12岁,皮损部位:四肢8例,躯干部6例,颌面部4例。临床表现为皮损部位软组织深部缓慢增大的包块,皮肤表面颜色无异常、无压痛,未触及明显血管搏动,经B超证实为血管瘤。
  1.2 治疗方法:对于不配合的患儿采用基础麻醉,成年人无需特殊准备,皮肤常规消毒,B超探测出软组织内包块位置,细长针头沿探头刺入,根据超声显像调整刺入方向使针尖到达血管瘤瘤体中央。将平阳霉素稀释成1mg/ml,按照0.3mg/Kg将平阳霉素注射到瘤体中央,拔针后适当压迫。2~3周后复诊,如瘤体未完全消退同样方法再次治疗。
  
  2 结果
  
  18例患者,经4~8次治疗后经B超检查瘤体基本消退,随访0.5~1年未见复发。
  
  3 典型病例
  
  某男,24岁,发现右上臂生长包块2年并缓慢增大,并在我院行手术切除一次,术后病理检查符合海绵状血管瘤,术后7天伤口愈合良好予以拆线。拆线后3周又发现皮下有轻微囊性波动感,经B超检查发现肱二头肌内残留瘤体复发,直径约1.5cm,遂在超声引导下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共治疗3次,半年后复诊未见复发。
  


  
  4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新的分类中属于静脉畸形,是脉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由大小不等的扩张静脉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扩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潜在的畸形静脉开始逐步扩张。肿块质地柔软,有时可触及静脉石,无明显边界,体位移动试验阳性,穿刺可抽出静脉血。部分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浅皮肤呈暗红色,软组织深部的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生长缓慢,位置较深,边界不清,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常因局部包块被发现,很少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病变略浅皮肤可稍有隆起,累及肌肉和神经时,肌肉收缩时可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临床常通过手术切除治疗,但难以彻底清除,复发率较高。
  我们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平阳霉素在瘤腔内积聚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回缩、破碎、变性坏死、血小板粘着,微血栓形成致瘤体纤维化、硬化,达到治疗效果。是目前治疗静脉畸形和增生性血管瘤的重要手段。治疗中将平阳霉素8mg用注射盐水稀释成1mg/ml,每次用药总量控制在0.3mg/Kg以内。为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对于全身多处血管瘤的患者可采取分批注射的办法,3~4周后可重复注射。海绵状血管瘤为低流速静脉畸形,瘤体内血流交换缓慢,药物注入瘤体后易积聚在局部,高浓度的药物可破坏瘤体内皮细胞,而全身吸收缓慢,不良反应很少,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性发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二维超声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组织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多见用于脏器的肿瘤诊断和治疗。对于深部软组织血管瘤二维超声表现均以无明确边界的低回声区为主,内部形态为多样的窦状扩张管样结构。管腔内见缓慢流动的较强回声点,部分患者扩张管腔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其后伴声影。经超声常规检查获得理想的灰阶声像图后,启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显示丰富的红蓝相间血流信号,呈持续样。变换体位或挤压周围软组织后血流信号明显增强,甚至发生彩色溢出,放松挤压后由于组织间压力的变化而出现反相血流信号。顺着探头方向进针,轻微提拉针柄可以看到针尖影像,当针尖到达瘤体中央,再向瘤体内迅速注入药物,甚至可以看到药物溢出瘤体的影像。注药后局部适当加压防止局部出血。对于肢体的病变还可以适当压迫肢体近端减少血液回流,增加药物在局部停留的时间。
  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深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定位准确、操作简单,临床观察未见复发,可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津蜜30 果实外观漆黑发亮,漂亮诱人,市场畅销。雌花开花到成熟35 d左右,单瓜质量10 kg以上,最大可达35 kg以上。中心含糖量12.5%,瓤红,肉细脆,品质优,皮厚1.1 cm左右,剖面好,易坐果,商品率高,无籽性好。较抗炭疽病,667 m2产可达5 000 kg以上,2009年度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南方组2010年区域结果产量、含糖量平均第一。  花 雷 最新培育的薄皮甜瓜杂交一
1黄瓜1.1青研黄瓜2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13033号育种者: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特征特性:属华南型保护地品种。生长势强,叶色绿,主蔓结瓜为主,雌花节率84%,平均第一雌花节位3.9节,熟性早。
R基因产物是植物抵抗病原物侵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已经发现的植物抗病基因中,NBS-LRR类占了绝大多数,在植物抗病基因中占有重要地位.NBS结构域是NBS-LRR基因编码蛋白中最保守的部分,含有8个保守基序,包括P-loop(又称Kinase-1a)、Kinase-2a、Kinase-3a和GLPL疏水结构域等.对西瓜NBS的克隆和分析将有助于筛选西瓜抗病基因及各种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而且通过
近年来,随着农业规模化尤其是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保护地西瓜生产水平逐年提高,西瓜人工授粉方式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势必要求授粉技术的升级换代。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始了关于西瓜蜜蜂授粉技术的研究[1]。蜜蜂授粉不仅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也是最经济的增产措施。并能节约大批人工授粉劳动力和费用[2]。但我国蜜蜂授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面积的果蔬瓜类接受专业蜂群授粉的面
目的与意义: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而现有的铁肥施用后很快就转化成植物不能利用的三铁(Ⅲ)形式.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开发纳米铁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改善植物缺铁和提高铁
摘 要: 初步研究了西、甜瓜蔓枯病病菌差异性,为深入了解西、甜瓜蔓枯病病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9个西、甜瓜蔓枯病菌株进行致病力差异性研究,并对不同菌株核糖体基因内转录区序列(rDNA-ITS)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西、甜瓜蔓枯病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性差异,病情指数为85.11~4.58;但不同菌株间的ITS序列比较差别不大,保守程度高,菌株间的分化和变异不明显。  关键词: 西瓜;
目的:观察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按社区健康行为干预指导手册进行管理;对
连作障碍是西甜瓜生产上的主要问题.特别在设施大棚栽培中尤为突出。连作障碍原因复杂,但枯萎病、蔓枯病等土传病害是主要原因之一。多年连作极易导致枯萎病菌、蔓枯病菌等土传
以华南滨海地区来源广泛、廉价的椰糠代替部分珍珠岩、蛭石进行甜椒穴盘育苗试验。不同配比育苗基质试验结果显示,处理7(椰糠:泥炭土:珍珠岩=2:1:1)和处理5(椰糠:珍珠岩=2:1)具有较好的
以西瓜杂交一代品种黑宝、红与黑、黑优美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SSR标记对西瓜杂交种纯度进行了快速鉴定筛选试验。从93对SSR引物中最终筛选到4对特异性引物可快速准确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