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加之近年来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想,创新创业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结合目前创新创业发展的形势,通过对陕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校提出的创新创业“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进行探讨,提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发展的相关策略,以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三阶段一体两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056-03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创新创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他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等文件[1,2]。这些文件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各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推动了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并对各高校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陕西科技大学立足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三阶段一体两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对其他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陕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作为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和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科技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一直走在省属高校的前列。该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按照“面向全体、融合专业、分层实施、贯穿全程、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搭建“陕西科技大学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具有陕西科技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1.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加之陕西科技大学本科生源地以中西部省份为主,学生及其家长观念相对保守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创业风险较大、投资回报时期较长,存在不确定性及未来工作性质不够稳定,从而不愿创业,进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了解不够,仅重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而不愿接受创新创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学习。
2.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导致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只是为了获得奖项,功利性较强;而且导致其缺乏进行创新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如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
3.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陕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现有的绝大多数创新创业任课教师也都没有实际创业经历,未经历过公司创立、企业运营管理、融资、市场营销等实际运作过程,只能“照本宣科”式的授课,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有限,不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3]。学校缺乏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的创业实战经验的“双师型”创新创业任课教师。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独立学科,也没有设立专门的课程体系,各高校均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进行设置,且没有统一、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及课程之间如何做到有效衔接尚待厘清。
二、陕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基于目前创新创业发展前景及相关举措,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陕西科技大学立足学科、专业特征及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需求,构建与专业培養方案融合的、认知阶段—识别阶段—强化培养“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如图1所示),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块、对象、目的、内容以及方式。
“一体”:指高质量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方案为纲领,制定课程体系,强化过程化管理,精选实践内容,实现创新创业认知和识别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两翼”:一是“三早”培养方式,即专业课题、研究中心、服务团队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早进课题、早进中心、早进团队”。通过“三早”方式,将教学科研课题讲授、课程实践和教学研究相结合,有利于夯实学生的科研创新基础,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13580”创业强化培养方式,即1门由具有教育部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专家讲授的线上专业课程,3类提升创新创业素质的专题报告,5家以上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或知名企业参观交流,每个专业年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80余项。
(二)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
1.创新创业理念逐渐提升,“学业达人”、“创业达人”层出不穷
在“三阶段一体两翼”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指导下,各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及队伍逐年增加,获奖率也大幅度提高,创新创业项目领域涉及三农电商、城乡旅游、绿色环保、养老、医疗等,涌现出的“学业达人”中有全国百强校媒体负责人1人、陕西省第一届高校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1人、“三秦学子”1人;“创业达人”中有1名学生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中获一等奖,1名新疆籍学生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银奖。 2.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带动各专业创新创业有效合作
经过广泛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形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及应用价值,带动了学校各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学校承办了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级复赛,设计与艺术学院已承办了两届“安康杯”毛绒玩具创意设计国际大赛决赛。各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大赛,例如“天竺山杯”助力脱贫攻坚市场营销大赛、全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专利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这些大赛不仅需要相关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也需要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等学院通力合作,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3.人才培养得到国内外高校及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人才培养效果逐渐显现。近年来,学校已向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英国埃尔斯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输送百余名本科生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并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到学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给予充分认可,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能够在较短时间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就业指导中心有关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的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总体满意度中“很好”和“较好”评价占比为96.84%。
三、推动“三阶段一体两翼”创新创业模式发展策略
(一)深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陕西科技大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对课程设置进行深化改革,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学生上完必修课内容后,若对创业有兴趣,可继续选修该门课程的延伸模块,选修课的课程内容设置更加丰富充实。同时,还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一年级的认知实习、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专业实习、大学四年级的毕业实习相融合,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将创意进行阐述说明,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为今后创业、就业或继续攻读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專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推动“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实施
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应由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知识储备的教师组成。结合“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将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融合。各高校应鼓励教师将专利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及时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从而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成果的持续更新[4]。应打造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应由有实际创业经验的教师承担,他们可以挖掘学生潜能,结合目前市场发展的趋势给学生传授实战的创业经验,而不是“纸上谈兵”、“照本宣科”。同时,应积极鼓励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外出参加培训或入驻企业“蹲点”实践,从而提升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实践指导能力。
(三)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考核作为任何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检验教学成果,对学生有关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理解进行调查分析,对已经创业的项目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所获取的经验。授课教师应根据考核评价得到的信息及时对授课内容进行更新,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反映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相关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4]。此外,要对创新创业课程建立相关考核评价机制,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有效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近年来,随着各类企业推动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也在逐步完善[5]。校企合作作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推动力,可以在进行理论课程学习之余进入企业现场体验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将“三阶段一体两翼”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更好地运用。同时,校企合作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企业和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2]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2号.
[3] 穆亚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7):244-246.
[4] 肖诗菲,黄文群,温婷.“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21,(21):109-110.
[5] 方惠豹,王淑晓.校企合作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0):16-17.
[责任编辑 柯 黎]
收稿日期:2021-08-18
基金项目: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19Y094);陕西科技大学202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21Z02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文春(1982-),女,陕西宝鸡人,博士,教研室主任,讲师,从事创新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王悦婷(2000-),女,陕西宝鸡人,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陈晓暾(1977-),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从事创新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三阶段一体两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056-03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创新创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他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等文件[1,2]。这些文件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各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推动了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并对各高校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陕西科技大学立足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三阶段一体两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对其他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陕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作为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和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科技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一直走在省属高校的前列。该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按照“面向全体、融合专业、分层实施、贯穿全程、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搭建“陕西科技大学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具有陕西科技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1.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加之陕西科技大学本科生源地以中西部省份为主,学生及其家长观念相对保守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创业风险较大、投资回报时期较长,存在不确定性及未来工作性质不够稳定,从而不愿创业,进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了解不够,仅重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而不愿接受创新创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学习。
2.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导致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只是为了获得奖项,功利性较强;而且导致其缺乏进行创新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如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
3.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陕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现有的绝大多数创新创业任课教师也都没有实际创业经历,未经历过公司创立、企业运营管理、融资、市场营销等实际运作过程,只能“照本宣科”式的授课,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有限,不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3]。学校缺乏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的创业实战经验的“双师型”创新创业任课教师。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独立学科,也没有设立专门的课程体系,各高校均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进行设置,且没有统一、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及课程之间如何做到有效衔接尚待厘清。
二、陕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基于目前创新创业发展前景及相关举措,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陕西科技大学立足学科、专业特征及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需求,构建与专业培養方案融合的、认知阶段—识别阶段—强化培养“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如图1所示),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块、对象、目的、内容以及方式。
“一体”:指高质量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方案为纲领,制定课程体系,强化过程化管理,精选实践内容,实现创新创业认知和识别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两翼”:一是“三早”培养方式,即专业课题、研究中心、服务团队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早进课题、早进中心、早进团队”。通过“三早”方式,将教学科研课题讲授、课程实践和教学研究相结合,有利于夯实学生的科研创新基础,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13580”创业强化培养方式,即1门由具有教育部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专家讲授的线上专业课程,3类提升创新创业素质的专题报告,5家以上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或知名企业参观交流,每个专业年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80余项。
(二)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
1.创新创业理念逐渐提升,“学业达人”、“创业达人”层出不穷
在“三阶段一体两翼”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指导下,各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及队伍逐年增加,获奖率也大幅度提高,创新创业项目领域涉及三农电商、城乡旅游、绿色环保、养老、医疗等,涌现出的“学业达人”中有全国百强校媒体负责人1人、陕西省第一届高校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1人、“三秦学子”1人;“创业达人”中有1名学生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中获一等奖,1名新疆籍学生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银奖。 2.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带动各专业创新创业有效合作
经过广泛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形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及应用价值,带动了学校各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学校承办了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级复赛,设计与艺术学院已承办了两届“安康杯”毛绒玩具创意设计国际大赛决赛。各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大赛,例如“天竺山杯”助力脱贫攻坚市场营销大赛、全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专利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这些大赛不仅需要相关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也需要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等学院通力合作,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3.人才培养得到国内外高校及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人才培养效果逐渐显现。近年来,学校已向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英国埃尔斯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输送百余名本科生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并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到学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给予充分认可,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能够在较短时间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就业指导中心有关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的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总体满意度中“很好”和“较好”评价占比为96.84%。
三、推动“三阶段一体两翼”创新创业模式发展策略
(一)深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陕西科技大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对课程设置进行深化改革,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学生上完必修课内容后,若对创业有兴趣,可继续选修该门课程的延伸模块,选修课的课程内容设置更加丰富充实。同时,还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一年级的认知实习、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专业实习、大学四年级的毕业实习相融合,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将创意进行阐述说明,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为今后创业、就业或继续攻读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專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推动“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实施
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应由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知识储备的教师组成。结合“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将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融合。各高校应鼓励教师将专利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及时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从而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成果的持续更新[4]。应打造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应由有实际创业经验的教师承担,他们可以挖掘学生潜能,结合目前市场发展的趋势给学生传授实战的创业经验,而不是“纸上谈兵”、“照本宣科”。同时,应积极鼓励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外出参加培训或入驻企业“蹲点”实践,从而提升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实践指导能力。
(三)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考核作为任何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检验教学成果,对学生有关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理解进行调查分析,对已经创业的项目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所获取的经验。授课教师应根据考核评价得到的信息及时对授课内容进行更新,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反映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相关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4]。此外,要对创新创业课程建立相关考核评价机制,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有效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近年来,随着各类企业推动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也在逐步完善[5]。校企合作作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推动力,可以在进行理论课程学习之余进入企业现场体验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将“三阶段一体两翼”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更好地运用。同时,校企合作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企业和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2]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2号.
[3] 穆亚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7):244-246.
[4] 肖诗菲,黄文群,温婷.“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21,(21):109-110.
[5] 方惠豹,王淑晓.校企合作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0):16-17.
[责任编辑 柯 黎]
收稿日期:2021-08-18
基金项目: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19Y094);陕西科技大学202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21Z02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文春(1982-),女,陕西宝鸡人,博士,教研室主任,讲师,从事创新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王悦婷(2000-),女,陕西宝鸡人,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陈晓暾(1977-),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从事创新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