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明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汉市在被评选为文明城市后,各个方面也得到极大的进步。市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城市环境得到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地改善。市民文明素质逐渐得到提高,行为逐渐规范化。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市民文明素质依旧存在问题,它涉及市民思想、社会环境、政府建设三者的联动影响。
  【关键词】市民素质;文明城市
  在武汉市被评选为文明城市后,本社会实践组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武汉三镇市民为对象,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武汉市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关注度很高,并且有76.7%的市民认为武汉市创建文明城市对市民素质的提升有一定效果。市民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问题。
  一、武汉市市民素质现存问题
  (一)忽视小恶
  对于涉及道德原则的行为,如公交让座问题,97.1%的市民选择看到过有市民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的现象。但涉及“是否看到过他人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或者乱穿马路”时,94.2%的市民都有随地吐痰的现象,54.4%的市民有乱穿马路、闯红灯的现象。插队、闯红灯、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此类行为依旧存在,市民没有意识到这类细微行为对社会公德的影响。
  (二)市民责任意识淡薄
  当问到“遇到公交车争抢拥挤的行为,你会怎么做”时,只有13.9%的市民选择主动维持秩序,号召排队,47.2%的市民选择旁观,不加入争抢队伍,20.4%的市民选择讨厌但无能为力。当有可能危及自身利益时,大多数的市民选择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
  二、影响市民文明素质提高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社会环境氛围对市民文明素质影响。仓廪足而知廉耻,而处于中国转型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群体间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经济发达地区的市民接受良好的教育,素质较高;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更关心物质生活,整体素质较低。另一方面,在物质文明得到空前发展,人们思想解放之后,却出现了新的主体性迷失现象。由于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这种是非混淆,缺乏责任担当,公德心减弱的社会氛围也渐渐浓厚。在新时期中,新旧价值观的矛盾冲突,无疑带来价值观的断裂,引起人们思想层面的迷失。这种价值观的混乱和断裂,影响着市民的思想行为,一些不道德的事件也逐渐出现在市民生活中,使市民素质提高更为坎坷。
  2、社会传统习俗对市民素质提高的影响。对于武汉这座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来江城,由于社会历史,天气气候,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武汉习惯。近年来,传统习惯却发展成为人们纠纷的开端,那么此时,就必须思考这种传统习惯是否属于陋习,是否应该加以规范?当问及“怎样看待汉骂”时,51.7%的市民认为对“汉骂”应该加以规范,有26.1%的人讨厌这种行为,但无能为力,有19.2%的人认为汉骂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是武汉人的一种习惯,有3%的人认为与我无关。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汉骂都是不赞同的,在我们对武汉市民进行访谈时,多数市民均反映汉骂的确应该规范,因为这与武汉文明城市形象不符。在文明城市创建的标准中规定,在公共场合中,不大声喧哗,不说脏话。因此,在文明城市的继续发展中,对于汉骂应该对此加以教育管理,让文明用语,深入到每一位市民心中。当问及“你怎样看待夏天在公共场所打赤膊穿睡衣的行为”时,53.7%的市民十分反感这种行为,21.5%的市民认为可以理解,19.6%的市民认为已经成为习惯,难以改变。这种行为不仅是传统的习惯问题,也是关乎到公共场合的文明问题。对社会公民而言,在公共场合得体的衣着是必要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传统习惯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某些传统陈旧思想和行为会阻碍城市前进的步伐,因此不适应社会进步的传统习惯应加以规范,和剔除。
  (二)政府建设对市民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1、制度因素
  (1)缺乏细致的文明立法 。当问到“如何改善不文明现象”时,18.74%的市民选择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市民自律意识较低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外部的建设推动人们由外而内的改变。武汉市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通过法律法规去限定何为文明行为,何为不文明行为。市民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城市文明形象不能准确的判断。对文明做出明确规定,使市民对各种行为的分界了然于心,就像偷盗,谋杀是违法的一样显而易见,只有这样,市民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因此,对文明立法,是影响市民行为的重要因素。
  (2)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对于市民不文明行为惩罚监督力度还是比较薄弱的。武汉市近几年来实行“诚信红黑名单”,重罚不文明行为,以及随机曝光不文明行为者的措施对市民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效果。这些措施只是表面的惩罚,并且不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对市民的警醒作用还是比较薄弱的。新加坡对于随地吐痰或者乱闯马路的行为处以鞭刑,罚款等重罚。在武汉市乃至全中国,对市民的行为只是做了道德上的约束,定制相关规则,公约做以提醒,而没有详细制定有关处罚或者是奖励的法律法规约束激励人们的行为。在人们看重金钱利益的时期,金钱的处罚是比较能快速见成效的手段。惩罚措施是对市民的警醒,那奖励措施就是对市民的激励。对文明行为进行奖励,无论是物质上的奖励还是精神上的奖励,从个人荣誉角度上来说,这都会鼓励市民继续保持,并且积极做到更好,另一方面,这也会成为其他市民的学习榜样。奖励是一种动力,这会让人们从功力的角度做文明事,做文明人。
  2、管理因素
  (1)基础设施建設对市民素质影响
  当问及“是否看到他人有随地吐痰的行为”94.3%的市民选择看到过,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城市垃圾桶数量太少或者设置不明显,使市民随手扔垃圾现象普遍。如果城市垃圾桶设置合理,市民随手扔垃圾的比例将不会如此之高。
  当问及“在公共场所或者乘坐交通工具是否有插队、争抢拥挤的行为”时,90.1%的市民表示看到过。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于交通工具设置不合理,数量满足不了市民需求而出现争抢拥挤行为。   武汉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环境建设影响着市民的行为,基础设施建设在给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起着提醒的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完善的情况下,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受大众指责,也会促使市民自身内心的反省。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市民素质的基本因素。
  (2)政府宣传对市民素质的影响
  当问到“人民群众大多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文明城市创建相关信息”时,25.03%的市民通过公共场所宣传了解,23.53%的市民通过广播电视了解,19.30%的市民通过网络了解,8.70%的市民是通过与周围人交谈了解,8.42%的市民是通过学校教学了解的,8.19%的市民选择书籍报刊了解相关信息,6.84%的市民是通过工作单位宣传了解。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政府的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对市民了解社会相关主流信息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宣传是否能够被市民接受并了解,这影响着市民的行为。
  处于信息时代中,如果没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人们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引导。在武汉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到处贴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市民耳熟能详。将主流价值观广为宣传,要求市民背诵,从思想层面引导市民行为。但是,市民能否将核心价值观内容真正了明于心,真正在实际中践行,这和政府宣传方式有紧密联系。
  当问及“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市民素质”时,21.8%的市民选择通过宣传改善不文明现象。而现实中,市民大都从政府宣传中了解文明城市相关信息,而形式的、规范的宣传只能使宣传浮于表面。生动的形式,能够与生活实践相连的宣传方式才能触动市民的内心,才有可能被市民接受,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3、政府自身建设对市民素质的影响
  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服务者,政府应该是人民信服,人民放心的政府。
  当问及“如何改善不文明现象时”,29.93%的市民选择领导及政府机关率先示范。政府如果自身素质低下,市民则会产生矛盾心理,制定的法律法规在市民中的作用和影响则会大大减少。政府的榜样作用是首要的,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需要作风优良,做市民的榜样。
  其次,政府没有明确规定各个部门的细节工作,市民本身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向什么部门反映,这就使政府和市民之间出现断层。政府部门是否真正做到对市民行为的监管,是否相应的负责部门,是影响市民行为的重要因素。
  最后,政府制定的有些法律法规本是为建设文明城市而服务,为市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而服务,而结果却是为市民填堵。如果政府只是一味的追求文明城市的硬性规定,势必是引起市民情绪的不满,那么文明又从何而来?政府要从市民的角度出发,真正的关注民生,同时,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市民才可能协助政府,共同建设文明城市,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才能促进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学校对市民素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也受到教育的影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人们思想道德的提高,潜移默化的教育才是根本。
  学校过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建设,学校的政治课中大都只注重知识的教育,空洞的内容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学校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阵地,科学文化素质很重要,但思想道德素质是首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能够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到他们的素质形成。要发挥教育积极作用,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增添教学形式,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外,学校教育能够发挥其溢出效应,通过学生进而影响家庭素质建设,所以学校教育对市民素质发展是起到基础作用,同时又起到中间联系作用。
  (四)个人对市民素质的影响分析
  1、个人生活习惯对市民素质的影响
  每个市民就像城市里的每一个单位,单个的习惯会传染到家庭,进而传染到某个圈子。
  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不同,所形成的习惯也不同。个人生活习惯会不断地扩大形成较为普遍现象,这种个人的生活习惯形成大部分都来自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个人的影响最大。家风能够对孩子素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老一辈,生活习性很难改掉。对于这一部分市民,社区,政府机关应该区别对待。
  2、个人思想意识对市民素质的影响
  市民本身作为城市主人翁的意识很薄弱,并且缺乏社会公德,关注私德。在政府不能管理到的地方,也很少有市民站出主动维持秩序的地方,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日易滋生。社会普遍缺乏主动维持正义之人,社会更缺乏主动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约束自己的市民。市民个人的主动性,自律性,以及思想意识的前进性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政府主导只是外部推动作用,如若一味地惩治不文明行为,而缺乏对市民思想意识的教育,不能使市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城市带来重大影响,那么市民素质问题可能会停滞不前。
  在1067个市民中,有56.7%是外地人,43.3%是本地人。在外地人占绝大部分的武汉,更应该提升他们的归属感。不仅仅是外地人,本地人更应有城市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认识指导实践,这种归属感和荣誉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只有每一个在武汉生活的市民把武汉当作是自己的家,才会真正地参与到武汉文明城市建设,才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素质。
  武汉评选为文明城市是武汉不断进步的象征,而武汉市市民素质更应该随着城市的进步不断地得到提高。影响市民素质提高的因素是复杂,综合性的。只有准确的分析影响市民素质提高的外在因素和潜在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从社会,政府,个人,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他们对此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的。只有社會,政府,个人,社会,四个层次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促进城市文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宁.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让市民更满意让城市更文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
  [2]卫荣凡.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其提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3]杜海平.关于武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若干思考[J].长江渝壇,2013(05).
其他文献
【摘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显著之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党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无论何时,永远不能忘本。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四个全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出现部分干部与群众关系紧张,出现了脱离群众,官僚腐败等苗头。四个全面的论述就是在发现这些问
期刊
【摘要】以云南石林县长湖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 对长湖旅游区201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详细计算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计算人均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 长湖旅游区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大大超出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这反映长湖旅游区旅游资源存在很大压力, 因此政府和人民应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观。  【关键词】云南石林县长湖;旅游生态足迹  一、引言  旅游生态足迹(touristic ecological
期刊
【摘要】在对经济型酒店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时,要认真做投资前的市场投资分析,考虑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考虑和防范投资风险,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最终的决策。本文以开封市黄河水院酒店的筹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结论,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经济型饭店;项目定位;项目投资;项目收益  经济型酒店起源于美国,在欧美等旅游业发达地区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在我国,由于旅游
期刊
【摘要】当前,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做好群众文化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文章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群文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性的保证,同时也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带来重要的支持。  【关键词】中国梦;群众文化;工作者;基本素质  群众文化的建设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一手来抓,
期刊
【摘要】《共产党宣言》对社会发展的启示及贯穿其中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追求人民幸福和自由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危机和社会主义运动带给我们经验教训。建国以来,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坚持宣言的科学精髓,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思考。追求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永远在实现的路上。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实践;求真务实;启示意义  一、美好的主义、向往的理想
期刊
【摘要】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一词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在美国的医疗和社会服务文献中。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为失业率上升、贫穷的扩大,产生了许多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流浪乞讨人员、艾滋病感染人群、需要长期照顾的老人、需要保护的儿童等,其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元化的服务,包括经济支持、住宅、医疗服务、就业培训和安置以及适当的社会支持等。但这些服务提供和输送,往往是缺乏联系、零散且分散
期刊
【摘要】我国当前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实用效率不高,缴存金额地域差异明显。这些问题制约了公积金保障作用的发挥,对此,应加强用户信用管理,构建灵活的风险防控机制,完善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作用,关注低收入地区和群体。进而建立完善的公积金制度体系,使之服务于社会居民保障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制度  一、引言  住房公积金制度自建立至今
期刊
当前,中国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而经济下行带来的金融风险却不容低估。随着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稳健,财政稳增长告一段落,未来经济增长还需供给侧改革挑大梁,通过减税、放松管制和保护产权等见效长远的供给侧改革改善市场预期。不可否认,政府在加强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中收到了一定效果,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比如中央政府加大下放投资核准权限。不过,如果从整体的市场化改革来看,以下放投资审批权限为主的改革还
期刊
从专业的角度看,儿童时期的损害大多可以通过康复进行程度上的改善。儿童时期被认为是残疾康复的黄金时期,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儿童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快速生长阶段,这个时期的有效干预对其以后的正常生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对于残疾儿童而言,康复在某种意义上比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残疾儿童康复保障现状  近年来,国家逐渐开始重视残疾人康复问题。《河北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法律权威性不高,公民对法律缺乏神圣体验。这固然与历史、文化的因素密切相关,但法律仪式对公民法律权威感的提高、法律信仰的重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近来的贾灵敏案件为例,探讨法律仪式的必要性以及其对于提高法律信仰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法律仪式;法律信仰;公开  一、法律仪式的定义  “仪式”在我们的汉语词典中一般指举行典礼的仪式。从文明的发展史上看,最早的仪式是与自然、图腾以及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