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文学中的侧面烘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侧面烘托在古典文学里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运用鲜明的对比方法,通过事物间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差异,这样就凸显出来了主体。尤其是在诗文描情写物上表现方式是非常独到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善写者与善用者灵活的结合,最后对表现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古典文学作品为依托,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进行阐述,在写人、写景、写音乐上的艺术上进行应用,对在古典文化艺术的创作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侧面烘托;古典文学;艺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01
  烘托的方法好比国画技巧的应用,它用水墨画色彩进行渲染,试图对轮廓进行展示,使物象在某一个角度更加明显的突出。在艺术创作的阶段,侧面似乎不能凸显主体,只能处于陪衬的地步,这个时候主体在整个框架中就更加的突出。例如在大家比较熟悉的《琵琶行》中,白居易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将整个环境的意境勾勒了出来,既能让听众陶醉在动人的艺术境界中,又能从侧面写出了音乐的美妙动人,这样就能把读者带入当时的意境,让读者非常的陶醉。
  一、侧面烘托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应用方式
  1.1写人的应用方式
  《陌上桑》是大家都熟悉的汉乐府民歌,这首民歌里面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时候罗敷外貌成为笔者描写的重点,作者透过这段描述,对罗敷的描述没有一点,但是从侧面来讲,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进入了读者的视野,这些人对罗敷的外貌通过动作进行了展示,在这段话中我们见到了这些人不同的反应,惊叹、赞赏、痴迷等,从侧面上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这样就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意境,读者会想象这个罗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种表现手法有一种空灵感,使读者展开了想象的空间。
  1.2写景的应用方式
  写景的应用,在古典文学中出现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夜雪》这首诗,是非常深入人心的。“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当读者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把自己带入了白居易笔下的夜雪,例如对洁白晶莹的雪花的描述,很多人只是对它的形状或者颜色进行描述,这样似乎读者也是很清楚的,但是不能将那种意境表现出来,例如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就是平铺直叙的,但是白居易从另一个角度来写,通过感觉来抒发对景的描述,从感觉、视觉、听觉入手,将读者带入了情景,非常的传神,诗韵十足。
  1.3写音乐艺术的应用方式
  在音乐艺术上应用比较好的就是《琵琶行》,将琵琶女的演奏赋予灵性,再加上生动活泼的语言,就出现了脍炙人口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诗句,当读者读到这诗句的时候,自然不自然地就陶醉了,从侧面烘托了琵琶演奏的精湛美妙,让听众如醉如痴,这种表现手法是很有渲染力的。
  二、侧面烘托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艺术表现
  2.1以物烘托人。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生长规律,指出了它的颜色的变化,从侧面上反映出来了深秋的凄凉,这种渲染是非常浓的,反映出了诗人当时的情景,清冷、寂寞等等,这种表现的手法让读者真正的能体会到作者的心境。还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是高适在《别董大》进行的描述,当读者看到这两句诗的时候,对当时的环境进行了描述,甚至是这种环境就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进行了遐想,想到当时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从侧面衬托出作者离愁别恨的场景,进行了含蓄的表达。
  2.2以人烘托人。
  在以人烘托人的角度上,《三国演义》表现的手法是非常到位的。例如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对关羽的形象塑造是非常精彩的,罗贯中在这一回进行描述的时候,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搬到台前,而是通过周围的环境,当时的场景进行营造,其实对关羽本人用到的笔墨并不是很多,也没有正面的进行阐述,尤其是从侧面对诸侯的反映表现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恰好反映出来了关羽的神威,让读者更加神往。
  2.3以物烘托物。
  在以物烘托物的表现手法上,《鸟鸣涧》是非常典型的,相信作者王维在写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的用心去揣摩了,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月亮、山谷、鸟鸣融为一体,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可以引人入胜,春山的安谧体现得淋漓尽致,春夜山涧也被衬托出来,显得更加幽静。
  2.4以听者烘托演奏者
  《听颖师弹琴》是韩愈的大作,在这里面没有一句是对琴声进行描述的,都是从听琴者的感受和反应入手,如“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遂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表现出来的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使听者深深地被打动了,这就是对听者的一种情感上的刺激,从侧面上烘托出了琴技的高超,使听者陶醉在琴声里面,引起了共鸣。
  三、结束语
  总之,恰当运用烘托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非常有效的实现“以虚写实”、“以虚托实”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实现花费的力气并不是很多,但是表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在诗文描情写物上表现方式一定要做到独具一格,这样就可以实现善写者与善用者灵活的结合,最后对表现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烘托毕竟只是正面描写的一个必要补充,写文章时,一定要把握好火候,避免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 要:悼亡诗词是我国诗歌史上极具特色的一个类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后世人们延续了写悼亡诗歌的写作传统。晋朝文学家潘安的《悼亡诗》,唐朝诗人元稹《遗悲怀》等作品都是悼亡诗歌中的代表作。而苏轼是最早创作悼亡词的词人,开启了文人以词悼亡的先河,此外苏轼的悼亡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苏轼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为提高教学质量,我国在教育改革这条道路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从新课程内容的改革,到教学方式的改革,都使我国的教学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现
本文以我国文化产业创业企业的实践和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份额、市场需求、行业周期和行业壁垒,全球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政治制度的变革,探讨我国文化产业
摘 要:陶渊明的田园诗醇美而富有哲理,散发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气息,饱含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感悟。在他的田园里,他得到了人间最大的快乐,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给予后人深深的启迪。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恬静和谐;心灵家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02  陶渊明,东晋末期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
中国与泰国一直是交往密切的友好邻国。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都很多。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合作与交流成为中泰两国重要的关注点。尤其
《荀子》中的《劝学》可以说是集荀子修辞观和修辞特点的代表作品。《劝学》作为《荀子》的第一篇,是典型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本文将以《荀子》中《劝学》的修辞手法为
目的:分析L医院住院病人来源情况,确定L医院进一步发展方向.方法:运用excel工具对L医院2019年住院病人构成来源进行统计.结果:该院患者来源主要为市中区患者,占44.06%,峨眉山
摘 要: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反映兄弟情深的故事有很多篇,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也很接近,即重视家庭伦理,珍视兄弟情义。从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到作者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的过程中对于社会风气、世态人情的特殊关照,同时结合他真实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外的蒲松龄对于手足情谊的格外重视与无比珍视。  关键词:聊斋;兄弟情;道德楷模;孝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试炼”仙传“张道陵‘七试’赵升”的文本分析,读解其“去欲存善”的生命伦理内涵。  关键词:仙传;试炼;生命伦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02  丹纳曾经说过:“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们知道如何解释它,那么我们在作品中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一个种族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