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共青团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这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产生疑虑。在此关键时刻,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对多年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给予了精辟阐述,扫除了国内对改革开放的种种疑虑。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在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确定了90年代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江泽民同志在党十四大报告中对青年寄于了深切的希望指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充分发挥团结和教育青年的作用。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给共青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挑战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的运行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广泛采用的大规模生产突击活动已难以继续,必须寻找服务经济建设的新途径。
挑战之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换,为共青团的工作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共青团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和服务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挑战之三,共青团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带有行政化倾向的工作方式变得难以适应。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已行不通,简单灌输式的教育也难以奏效。
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3年5月3日至10日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代表党中央以《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为题向大会致祝词。祝词深刻阐述了当代青年和共青团所应肩负的崇高使命和时代重任,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努力成为有远大理想的一代、勤奋学习的一代、艰苦创业的一代和道德高尚的一代。胡锦涛同志在祝词中提出了新时期共青团的历史使命:“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要大力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做贡献。”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李克强作题为《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经验,确定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青年和共青团的根本任务。这就是: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做贡献;坚持建功和育人相结合,在实践中引导和培养青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密切同青年的联系,切实为青年服务。
大会审议通过了李克强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修改并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选举产生了由165名委员和11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团十三届一中全会选出了由30名同志组成的团中央常务委员会,李克强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刘鹏、袁纯清、吉炳轩、赵实、巴音朝鲁、姜大明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大会号召全团更加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英勇奋斗!这次大会成为共青团迎接挑战,走向市场经济春天的里程碑。
共青团十三大闭幕后,团中央从机关抽调了100多名干部,组成了20多个调研组奔赴全国各地,开始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新时期我国青年工作的现状与发展战略”大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1993年12月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集中审议通过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决定把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作为青年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这是在新形势下落实团十三大精神的重要工作载体。
共青团实施“跨世纪文明工程”和“跨世纪人才工程”
“跨世纪文明工程”相继推出了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手拉手互助活动。
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的志愿服务,由此拉开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帷幕。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星星之火,自此开始在祖国大地上不断燎原。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通过数以万计青年的无私奉献,成为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199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岗位)”挂牌仪式在中央电视台举行,30个单位、部门首获这项荣誉。这一活动标志着全团开展的“青年文明号”活动拉开了序幕。4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牌匾题字。4月8日,团中央与国家民航总局联合在首都机场为民航系统的4个“青年文明号”先行示范单位授牌。 此后,“青年文明号”活动迅速在各基层单位广泛展开,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集体汇集到这块牌匾下面,以一流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工作业绩为目标,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共振,与青年的立志成才共鸣,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希望工程,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团中央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 “手拉手”互助活动,通过以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寄一本好的书报或文具、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有条件的看望一次小伙伴等“五个一”具体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走出自我,关心他人,走出家庭,面向社会。这项活动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方兴未艾之时,“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亦在紧张策划启动。1994年2月8日,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和劳动部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企业青工中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通知》,奏响了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序曲。
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广大青工立足本职岗位,提高职业技能,争创一流成绩,努力成为跨世纪的熟练劳动者。这一活动为企业的发展和青年的成长找到了最佳的结合方式。
在广阔的农村,团组织开展了“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以农村基层团组织为依托,以共青团员为骨干,以农村青年为对象,通过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实用技术培训,造就了一代新型农民,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995年4月,团中央决定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的16至18岁的中学生中先期开展成人意识和成才意识的教育,举行18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过程中,共青团建立了一套评选、表彰、推荐优秀青年人才的制度,每年都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青年人才的迅速成长。
“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实施,由于把握了社会的内在需要,形成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全社会的充分肯定。20多年来,这些活动蓬勃发展,不断完善,成为共青团重要的品牌活动。
(作者系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原副馆长)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这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产生疑虑。在此关键时刻,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对多年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给予了精辟阐述,扫除了国内对改革开放的种种疑虑。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在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确定了90年代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江泽民同志在党十四大报告中对青年寄于了深切的希望指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充分发挥团结和教育青年的作用。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给共青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挑战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的运行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广泛采用的大规模生产突击活动已难以继续,必须寻找服务经济建设的新途径。
挑战之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换,为共青团的工作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共青团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和服务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挑战之三,共青团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带有行政化倾向的工作方式变得难以适应。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已行不通,简单灌输式的教育也难以奏效。
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3年5月3日至10日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代表党中央以《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为题向大会致祝词。祝词深刻阐述了当代青年和共青团所应肩负的崇高使命和时代重任,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努力成为有远大理想的一代、勤奋学习的一代、艰苦创业的一代和道德高尚的一代。胡锦涛同志在祝词中提出了新时期共青团的历史使命:“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要大力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做贡献。”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李克强作题为《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经验,确定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青年和共青团的根本任务。这就是: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做贡献;坚持建功和育人相结合,在实践中引导和培养青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密切同青年的联系,切实为青年服务。
大会审议通过了李克强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修改并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选举产生了由165名委员和11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团十三届一中全会选出了由30名同志组成的团中央常务委员会,李克强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刘鹏、袁纯清、吉炳轩、赵实、巴音朝鲁、姜大明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大会号召全团更加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英勇奋斗!这次大会成为共青团迎接挑战,走向市场经济春天的里程碑。
共青团十三大闭幕后,团中央从机关抽调了100多名干部,组成了20多个调研组奔赴全国各地,开始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新时期我国青年工作的现状与发展战略”大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1993年12月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集中审议通过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决定把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作为青年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这是在新形势下落实团十三大精神的重要工作载体。
共青团实施“跨世纪文明工程”和“跨世纪人才工程”
“跨世纪文明工程”相继推出了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手拉手互助活动。
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的志愿服务,由此拉开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帷幕。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星星之火,自此开始在祖国大地上不断燎原。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通过数以万计青年的无私奉献,成为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199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岗位)”挂牌仪式在中央电视台举行,30个单位、部门首获这项荣誉。这一活动标志着全团开展的“青年文明号”活动拉开了序幕。4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牌匾题字。4月8日,团中央与国家民航总局联合在首都机场为民航系统的4个“青年文明号”先行示范单位授牌。 此后,“青年文明号”活动迅速在各基层单位广泛展开,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集体汇集到这块牌匾下面,以一流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工作业绩为目标,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共振,与青年的立志成才共鸣,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希望工程,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团中央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 “手拉手”互助活动,通过以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寄一本好的书报或文具、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有条件的看望一次小伙伴等“五个一”具体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走出自我,关心他人,走出家庭,面向社会。这项活动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方兴未艾之时,“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亦在紧张策划启动。1994年2月8日,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和劳动部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企业青工中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通知》,奏响了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序曲。
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广大青工立足本职岗位,提高职业技能,争创一流成绩,努力成为跨世纪的熟练劳动者。这一活动为企业的发展和青年的成长找到了最佳的结合方式。
在广阔的农村,团组织开展了“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以农村基层团组织为依托,以共青团员为骨干,以农村青年为对象,通过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实用技术培训,造就了一代新型农民,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995年4月,团中央决定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的16至18岁的中学生中先期开展成人意识和成才意识的教育,举行18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过程中,共青团建立了一套评选、表彰、推荐优秀青年人才的制度,每年都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青年人才的迅速成长。
“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实施,由于把握了社会的内在需要,形成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全社会的充分肯定。20多年来,这些活动蓬勃发展,不断完善,成为共青团重要的品牌活动。
(作者系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原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