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述”的基本类型与教学要领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p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就“口语交际”的目标明确提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二学段);“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可见,“转述”在“口语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转述”的教学不容乐观,尤其是把“转述”这一口语交际实践转化为书面考查后,情况就变得特别复杂了。很多老师、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犯了愁,更有老师为了一道题争得面红耳赤,到最终仍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在此,笔者愿就“转述”的几个相关问题和大家探讨如下。

一、什么是“转述”


  《现代汉语词典》对“转述”的解释是: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转述”是相对于“直述”而言的。“直述”就是两个人面对面交谈,直接交流,不涉及其他人说的话。在口语交际中,我们基本上运用的都是“直述”,偶尔会用到“转述”,但在写作中,“转述”的运用就比较普遍了。
  在“直述”过程中,往往只需要两个角色,即一个直述者和一个受话者,其过程可用简图表示为:
  A→B
  “A”就是直述者,“B”就是受话者。
  在“转述”过程中,一般应出现四个角色:直述者(A)、直述受话者(B)、转述者(C)、转述受话者(D)。可用简图表示为:
  A→B
  C → D
  意思为C将A对B说的话,转述给D听。

二、“转述”的类型


  在我们的口语交际或写作实践中,运用“转述”会遇到很多种情形。现将各种情形分类介绍如下:
  1.基本型,即四个角色俱全,跟上图所示相同:
  A→B
  C → D
  A、B、C、D角色分別为直述者、直述受话者、转述者、转述受话者。例如:
  ①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②蔺相如说,秦王现在离他只有五步远,如果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
  在这个例子中,蔺相如是直述者A,秦王是直述受话者B。作者是转述者C,读者是转述受话者D。
  2.转述者与直述受话者身份重合,用图表示为:
  A→B
  C(B) → D
  这里,转述者C由直述受话者B扮演。例如:
  ①老师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
  ②老师严肃地对我说,我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我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我本该得甲的。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是直述者A,“我”既是直述受话者B,同时又是转述者C,将老师对我说的话转述给大家(转述受话者D)听。
  3.转述者与直述者身份重合,用图表示为:
  A→B
  C(A) → D
  这里,转述者C的角色由直述者A扮演。例如:
  ①我说:“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
  ②我说,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他(她)只有几粒。
  在这个例子中,“我”是直述者A,同时也是转述者C,“你”是直述受话者B,读者是转述受话者D。
  4.转述受话者与直述者身份重合,用图表示为:
  A→B
  C → D(B)
  这里,转述受话者D的角色由直述受话者B扮演。例如:
  ①责任编辑说:“没错。我们很欣赏你上次采访哈武德教授的表现。”
  ②责任编辑说,没错,他们很欣赏你上次采访哈武德教授的表现。
  在这个例子中,责任编辑是直述者A,“你”既是直述受话者B,又是转述受话者D,旁边第三人是转述者C。这种情形在生活中经常遇到,A对B说的话,B未听清或不理解,则旁边第三人C再将这番话转述给B,让B听得更清楚,听得更明白。
  5.转述受话者与直述者身份重合,用图表示为:
  A→B
  C → D(A)
  这里,转述受话者D的角色由直述者A扮演。例如:
  ①小金花说:“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②你说,这个仇你一定要报!
  在这个例子中,“我”既是直述者A,又是转述受话者D,旁边第三者C将“我”对B说的话再转述给“我”听。这种情形在辩论中经常用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十分奏效。
  6.转述者与直述受话者、转述受话者与直述者身份重合,用图表示为:
  A→B
  C(B) → D(A)
  这里,A、B的角色互换了。例如:
  ①爸爸对我说:“假如你入围了决赛,我就带你去北京。”
  ②你对我说,假如我入围了决赛,你就带我去北京。
  此例中,上面是“爸爸”对“我”说,下面就是“我”将“爸爸”的一番话转述给他听。这种情形,生活中也较常见,多用于提醒对方曾经说过什么。在用第二人称的文章(尤其是书信)中也经常使用这种转述形式。
  7.直述者、直述受话者分别担任转述者和转述受话者,用图表示为:
  A→B
  C(A) → D(B)
  也就是说,A将曾经对B说的话重申一下,再对B说一次。生活中,这样的情形还不少,当B没有听清楚或者没有记住A的话时,A把自己的话转述一次,以示强调或者提醒。例如:
  ①我对那位老师说:“你教得很有感情,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
  ②我刚才对你说的是,你教得很有感情,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
  8.转述者、转述受话者与直述受话者是同一个人,用图表示为:   A→B
  C(B) → D(B)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某角色听到别人对他(她)说了一句特别重要的话,他(她)便经常将这句话回忆起来,说给自己听,用以鼓舞或提醒自己。例如:
  ①老人对我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②老人对我说,也许她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她还问我每天早晨能不能做我的听众。

三、“转述”的要领


  将一个直述句改为转述句,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变化:
  1.标点的变化
  既然是转述,那就不需要引号了,所以要去掉原句中的引号,冒号也就相应改为逗号。原来引号内的标点一般不变,但是,若遇到一些特殊情形,有些标点也须做相应调整。
  (1)原引号内有句号的,句号应该改为逗号,以表示这一段话都是原直述者说的。如果句子之间缺乏关联,那么,原引号内的第二句起,每句话前应加上一些适当的连词。例如:
  ①法官说:“还有一些人和你一样想去山洞看看呢,汤姆,这一点我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已经采取了防范措施,以后谁也不会再在那个山洞里迷路了。”
  ②法官对汤姆说,还有一些人和汤姆一样想去山洞看看,这一点他是毫无疑问的,还说他们已经采取了防范措施,以后谁也不会再在那个山洞里迷路了。
  (2)原来引号内有问号和感叹号的,要一律改为逗号或者句号。具体情况请参看本节第三点“句式的变化”。
  2.人称的变化
  根据转述的不同类型,原直述句引号内外的人称,均要根据转述者和转述受话者的
  身份做相应改变。具体变化如下:
  (1)转述者是C,转述受话者是D,第一人稱改为第三人称,第二、三人称改为原名称。
  (2)转述者是C,转述受话者是A,第一人称改为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三人称改为原名称。
  (3)转述者是C,转述受话者是B,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二人称不变,第三人称改为原名称。
  (4)转述者是A,转述受话者是D, 第一人称不变,第二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三人称改为原名称。
  (5)转述者是A,转述受话者是B,所有人称不变。
  (6)转述者是B,转述受话者是D, 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改为原名称。
  (7)转述者是B,转述受话者是A, 第一人称改为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改为原名称。
  (8)转述者是B,转述受话者也是B,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改为原名称。
  3.句式的变化
  一般而言,转述句为陈述句,很少有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如果直述句引号内为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一般都应改为陈述句,标点也要随着变化。
  (1)疑问句的变化。例如:
  ①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②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
  这个例子里,直述者对“我”的称呼“记者”改为“我”,和“问”紧紧连在一起,中间不再用逗号隔开。问句“你见过电灯吗”改为了“见过电灯没有”。当然,这句话也可以由旁边第三者这样转述:突然,他凑到记者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见过电灯没有。
  (2)反问句的变化。例如:
  ①志愿军说:“大嫂,您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②志愿军对大嫂说,大嫂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他们不能忘怀。
  这个例子中,“大嫂”的称呼取消,改为“对大嫂说”,反问句“我们怎么能忘怀呢”改为了陈述句“他们不能忘怀”。
  (3)感叹句的变化。例如:
  ①桑娜说:“她死得好惨哪!”
  ②桑娜说,西蒙死得很惨。
  这个例子中,感叹句“她死得好惨哪!”改为了陈述句“西蒙死得很惨”。
  (4)祈使句的变化。例如:
  ①渔夫说:“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②渔夫叫桑娜快去,别等孩子们醒来。
  这个例子中,转述句里增加了直述受话者,祈使句“快去!”改为了“叫桑娜快去”,与主语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陈述句。
  4.连词的变化
  为了使直述句引号里的句子在去掉引号后能与前文较顺畅地衔接起来,有时需要在二者之间加上适当的连词,使整个句子读起来更流畅、表意更准确。另外,直述句引号里的句子不止一个时,为了避免读者产生误解,改“转述”时,一般在后面每个句子前加“还说”或“还问”之类的连词,中间一般改用逗号。例如:
  ①王熙凤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②王熙凤忙携黛玉之手,问黛玉几岁了、上过学没有、现吃什么药,嘱咐黛玉在这里不要想家,还对黛玉说,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她,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她。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除了标点、人称、句式的变化外,我们根据当时的语境,增添了“问黛玉”“嘱咐黛玉”“还对黛玉说”等短语,使得转述更清楚更明白。

四、“转述”的教学


  以上内容,只是从理论上探讨,帮老师们较为彻底地弄明白转述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实践中,很少遇到那些特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无须要求学生将以上内容全部掌握。
  “转述”的运用,最大的难点在于人称的转化,而突破这个难点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再现语境,尤其是当时语言交流的情境。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好“转述”,我经常创设具体的交流语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揣摩“转述”的要领。下面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段,供大家在教学时参考。   师:同学们,转述就是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下面,我们就通过表演来体验一下。首先请两位同学根据“剧本”再现一个情景。
  (二生阅读“剧本”,即兴表演。)
  张路:田军,今天是你的生日,这是我送给你的小礼物,请你收下!祝你生日快乐!
  田军:谢谢!谢谢!
  师:刚才,张路对田军说了什么?请你转述给大家听一听。
  生:刚才,张路对田军说,今天是田军的生日,这是他送给田军的小礼物,他请田军收下,并祝田军生日快乐。
  师:这样转述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的转述很完
  整,很清楚。
  师:谁也来转述一下?
  (生轉述略)
  师:这个同学的转述也很成功。我把直述句和转述句都放到课件里了,请大家比较一下,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后有了哪些变化?
  (生讨论、交流。)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直述句改转述句,需要注意标点、人称、句式的变化,有时候还要加上一些必要的连词。不过,我们刚才体验的,只是转述的一种情形,转述还有其他一些情形呢!
  师:比如说,刚才张路对田军说的一番话,田军没有听清楚,而你却听清楚了,请你把张路的话转述给田军。谁试试?
  生:我来试试。我应该这么对田军说:刚才,张路对你说,今天是你的生日,这是他送给你的小礼物,他请你收下,并祝你生日快乐。
  师:怎么样?
  (生纷纷点头)
  师:下面,我们再来体验一下另外两种情形。假设刚才张路对田军的一番话大家没有听清楚,大家问张路,张路需要把那番话转述给大家听,张路该怎么说?我们请张路来试试,好不好?
  张路:我对田军说,今天是他的生日,这是我送给他的小礼物,我请他收下,并祝他生日快乐。
  师:真好!如果大家问田军,田军又该怎么转述呢?我们请田军试试。
  田军:张路对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这是他送给我的小礼物,他请我收下,并祝我生日快乐。
  师:太棒了!大家发现没有,我们体验的四种转述情形,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全面。在转述中,我们只要弄清楚了谁是转述者、谁是转述受话者,那么,人称就会相应作出调整,这样就不难了。下面,我给大家提供几个直述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们改成转述句。
  (生练习略)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黄江镇宣教文体局)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从我当教师的那天起,就有这么一个观念:儿童的语文不能只局限在一本书、一堂课中,如果是这样,他们就太可怜了。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匹配的,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语文还可以用精神之力突破生活的局限,领略那未能亲涉的美妙秘境。所以我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总在琢磨带着学生们一起建构具有生命质感的语文生活。对,就是语文生活!  举几个语文生活的小例子吧。  语文综合实践课“素描
轰轰烈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改硝烟渐散,人文的关怀、个性的张扬、主体的体现、文本的感悟、师生的互动、课堂的生成……如此种种迷离着视野,粉饰着教坛。然而,浮躁过后便是沉寂,精彩之后终归平淡。人们在平静中思考,在回眸里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热闹代替不了成长,朴实却闪耀着智慧。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追求精彩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些最基础的东西,而幻想着建造空中楼阁。“语文教学要抓住语文学科所独有的
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还积淀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载体。正如汉字学者刘永利先生所说,汉字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也可以说成是“文化指纹”,甚至是“文化基因”。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搭建语言大厦、发展语言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识字教学要想取得突破,不妨就放置在汉字文化这一大平台上,改变以往散点式的教学,用“文化
一、探索起因及重要意义  学习力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国外的研究把它一般定义为:指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目前,徐州市教育局正在全市中小学积极推进“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  “学讲方式”是一个推动教学方式转变的行动计划,它以推行“学讲方式”为导向,以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为主旨,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仅两年的新教师。自工作以来,一直在“听说起步·阅读识字”“双重点”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我所观摩过的运用“雙重点”教学理念教学的课堂教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轻松。然而,我自己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却遇到一个问题: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简明晰,这样挤占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使得学生几乎不可能在40分钟内完成既全文复述又学写生字的任务。通过同事帮我评课以及自己的反思,我发现
“那是战乱时期的一个下午,天黑压压的,乌云密布,不久便下起了瓢泼大雨。侦察员老王和小李刚爬上一座山,不得不在就近的大树下避雨。  “暴雨如注,冲洗着山坡,泥水、碎石翻滚而下。老王和小李肩并着肩,望着地面发呆。不远处的一块斜坡上几缕黑色的细丝若隐若现,侦察员的直觉告诉老王——是头发!小李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刨开泥土,渐渐地,头、身子、脚全部露出来,是一个身着军装的士兵!  “老王、小李仔细搜查着,那身
板块一:分享童年,打开思路  师:每个人都有特别值得分享的童年故事,一起来看看。(出示古诗《池上》)  (生齐读)  师:有过“偷”的经历吗?  (生有的摇头,有的点头。)  师:接着看。(出示“装萌”的图片)  (生笑)  师:再看。(出示“囧”的图片)  (生笑声不断)  师:有过囧的时候吗?  (生纷纷点头)  师:继续看。(出示“冒险”的图片)  (生惊讶)  师:千万别模仿啊。  师:再
依托校本教研,改进语文课堂教学,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在现实中,语文学科校本教研也与其他学科的教研一样,教研内容、教研方式和教研成果这三个维度上都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使得校本教研质量普遍不高。从教研内容看,与日常教学不融合,与真实问题不对接,“教”“研”脱节。虽然看起来有主题,但常常是“刮什么风研讨什么”,缺乏针对性;研究不深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零散细碎,缺
【设计思路】  核心教学目标: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并在实践中运用。  附属教学目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李时珍的人物特点。  教学流程安排: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揭示语言特色,领悟写景作用;分层创设情境,梯度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特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生读)。  2.昨天已经初步学习了课  文,有两个问题请大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随着小学语文学科特质的日渐明显,语文之“言”已成为当下语文教育界聚焦的重点,语言文字的运用,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探索和实践语用型课堂的模式,研究和评估语用型课堂的内涵,已成为当下语文课堂转型的目标。那么,如何立足儿童立场,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呢?本文试图以“语用”为视角,谈谈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新思考。  一、关注语言学习,以“语言”的视角建构目标  以“语言学习”来预设教学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