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莱顿的翻译理论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两个中译本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q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在中外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被前后多次翻译成中文.本文以德莱顿的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从掌握原作特征、注意表面修饰成分、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等方面对张谷若的译本和王忠祥、聂珍钊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试论各自的得失,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透过译作领略原作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其他文献
本篇文章主要写了隐喻、烘托两种修辞,简写了它们的含义以及在诗词、古典小说中的应用.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也谈了以“花”喻人的双重隐喻和多方烘托.本文主要是从古人以
本文从个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出发点,对美国著名的女作家萨拉·奥尼·朱厄特的长篇小说《尖枞树之乡》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尖枞树之乡》
由于以庞德为代表的西方翻译家的汉诗英译的巨大成功,让西方诗界了解了古典汉诗的魅力,也使得以庞德为代表的西方翻译家名噪一时,引领西方诗界.这一现象是原作和译者的博弈,
神话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表现模式,在文学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国作家约翰·科利尔就是一位热衷于借助神话创作模式和神话原型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作家,他把自己的小说与神
《南行记》作为艾芜早期的代表作,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在小说里成功的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但读罢留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峡中》那个既粗犷又温柔的叫“野猫子”女子形象.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三国演义》把英雄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鲜活生动,各具特点.作者通过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曹操的形象是最典型的.作者给曹操的形象定
有些小说中的人物绰号与姓名意思相反,如《水浒》.有的人物姓名用了谐音,如《红楼梦》.有的寓意深刻,如鲁迅的作品.
期刊
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体现了后殖民和女权主义两个相互融合的概念,即作为文本发生地的印度被扭曲成一个渗入了女性意识的“她者”形象.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构建了被殖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被誉为“诗体小说”,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至今仍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部小说除了以抒情见长,所描写环境优美以外,对当时中国妇女形象的独特塑造也是其
主题:本文叙述了柏林入伍参军一段经历,文中描写了柏林参军的决心和家乡人民对其不辱使命的期望.阐述了当代中国青年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的心愿,同时也表达了柏林对新的军营生活
期刊